查看原文
其他

四川的大猫(鸮)

面哥 西部观鸟 2021-10-31

从左至右依次为:雕鸮、黄脚渔鸮、褐林鸮、草鸮、四川林鸮、灰林鸮、短耳鸮、长耳鸮。


猫头鹰又称作鸮,属鸮形目。猫头鹰常被称为猫,所以大型的猫头鹰简称大猫。四川林鸮是中国唯一的特有大猫,分布在四川、甘肃和青海有限的区域,主要栖息在高山针叶林和亚高山混交林,偶尔也见于草原。最大的大猫是雕鸮,分布广,且适应的生境多样。黄脚渔鸮(黄腿鱼鸮)主要栖息在茂密森林内的溪流畔,主要以鱼类为食,习性特殊,偶尔也取食溪蟹等。成都的平原地区有草鸮生活。有趣的是草鸮主要在秋冬季繁殖,每年都会有多例被人“拾到”雏鸟和幼鸟的报道。可惜的是,至今未有成都平原草鸮的详细研究。短耳鸮和长耳鸮为成都平原的冬候鸟。


龙门阵

作为成都平原的居民——草鸮被救助的报道在媒体上的出现频率相对较高,是其它猫头鹰望尘莫及的。草鸮生活的地方往往是农耕比较频繁的区域,他们甚至就定居在耕地里,所以相对容易被人发现,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发现草鸮的人往往是农民伯伯了。但是,草鸮在野外被观鸟爱好者目击的记录则屈指可数,这是为什么呢?

以关键字“四川”加“草鸮”或“四川”加“猴面鹰”在百度上进行搜索,排在前面的条目中,报道草鸮的新闻都是关于救助的,而且时间集中在秋冬季节。在新闻报道中,通常是农户在农业生产的时候发现草鸮,并且是成窝的雏鸟(估计成鸟正躲在某处顿足捶胸)。秋冬季,观鸟爱好者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迁徙水鸟,或者在有限的几个鸟点等待迁徙的林鸟。平原地带或草鸮繁殖的生境是观鸟爱好者极少涉足的地方,所以这是观鸟记录鲜有草鸮的原因。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大家对草鸮的了解少,关注就少,推鸮的人也就少了。

有关草鸮的繁殖的中文学术报道目前是屈指可数,在四川,也仅有一例记录,参看2014年9月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唐林芳和贾陈喜发表在《动物学杂志》上的文章。

两个有趣的问题,一是为什么草鸮选择在秋冬季繁殖?二是成都平原有足够多的适宜繁殖的生境,换句话说就是有潜在的可观的种群规模,为什么我们对他们的研究工作开展得极其有限,从而人们对本地的草鸮一无所知?

我们都知道,大部分鸟类繁殖的时间段在4月~8月,这也是鸟类繁殖相关研究工作集中在这个时段的主要原因。但不得不说的是,我们对一些“反常规”的鸟类繁殖行为关注得太少,科普也少,以至于大家认为秋冬季繁殖是不正常的。搞笑的是,有人在冬天发现草鸮雏鸟后,不能辨认出他们是雏鸟,而当作某种圆滚滚的毛茸茸的奇怪生物而惊呀!或者知道是雏鸟,然而认为雏鸟冬天好可怜,亲妈搞不定,要挨冻屎,于是捡走交给警察叔叔。事实上,在秋冬季繁殖的鸟类可能不仅草鸮一种,鸟类的求偶和交配等行为也不只发生在“正常的”繁殖季节。这方面的工作,寄希望于科研工作者们去做了。两个问题不再多说,大家想吧!。

有兴趣了解草鸮繁殖的朋友,请自行搜索台湾的研究资料。

有幸救助过一只不幸的草鸮幼鸟!


(完)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