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6-04

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进行的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其结果是一条双链变成两条一样的双链,每条双链都与原来的双链一样,这个过程是通过半保留复制的机制来完成的。复制的过程主要包括:引发延伸终止。需要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

模板:DNA的两条链

原料:dATP、dTTP、dCTP、dGTP

酶:DNA聚合酶、解旋酶、DNA连接酶等

能量:ATP高能磷酸键

(1)引发:引发阶段是DNA复制的起始阶段,在该阶段首先DNA复制起始位点被DNA解旋酶解开形成复制叉,第二步RNA聚合酶沿滞后链模版转录一短的RNA分子,第三步前导链DNA模版上开始合成RNA引物随后DNA聚合酶将第一个脱氧核苷酸加到引物RNA的3'-OH末端复制引发的关键步骤就是前导链DNA的合成,一旦前导链DNA的聚合作用开始,滞后链上的DNA合成也随着开始。

在这个阶段需要的蛋白有:

拓扑异构酶:帮助解开复制叉前后的超螺旋结构

DNA解旋酶:解开螺旋

Rep蛋白:帮助解开双螺旋结构

单链结合蛋白:稳定单链区

引物合成酶:合成RNA引物

DNA聚合酶I:消除引物,填满裂缝

DNA聚合酶III:合成DNA

DNA连接酶:连接DNA末端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 不论是前导链还是后随链,都需要一段RNA引物用于开始子链DNA合成。因此前导链和后随链的差别在于前者从复制起始点开始按5’—3’持续的合成下去、不形成冈崎片段、后者则随着复制叉的出现、不断合成长约2—3kb的冈崎片段。

为什么需要有RNA引物来引发DNA复制呢?这可能尽量减少DNA复制起始处的突变有关。DNA复制开始处的几个核苷酸最容易出现差错,因此,用RNA引物即使出现差错最后也要被DNA聚合酶I切除,提高了DNA复制的准确性。

(2)延伸阶段:进入此阶段的标志是DNA聚合酶III把第一个核苷酸加到引物3‘-OH端。在此阶段,DNA解旋酶在复制叉处边移动边解开DNA模版双链,复制体在DNA前导链模板和滞后链模板上移动并合成了连续的DNA前导链和由许多冈崎片段组成的滞后链。在DNA前导链合成延伸过程中主要是DNA聚合酶Ⅲ的作用。当冈崎片段形成后,DNA聚合酶Ⅰ通过其5'→3'外切酶活性切除冈崎片段上的RNA引物,同时,利用后一个冈崎片段作为引物由5'→3'合成DNA。最后两个冈崎片段由DNA连接酶将其接起来,形成完整的DNA滞后链。


在这个阶段需要的蛋白有:

DNA聚合酶III:合成DNA

引发体:由引发前体(与引发蛋白)和引发酶组成,引发体能够在后随链模板上移动,移动过程需ATP供能,移动方向与后随链合成方向相反(沿着后随链模板5’→3’方向移动),且与复制叉的移动保持同步

DNA聚合酶I:通过其5'→3'外切酶活性切除冈崎片段上的RNA引物,同时,利用后一个冈崎片段作为引物由5'→3'合成DNA。

DNA连接酶:连接两个岗崎片段

终止阶段:过去认为,DNA一旦复制开始,就会将该DNA分子全部复制完毕才终止其DNA复制。但最近的实验表明,在DNA上也存在着复制终止位点,DNA复制将在复制终止位点处终止,并不一定等全部DNA合成完毕。但对复制终止位点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甚少。

如已有研究证明大肠杆菌染色体DNA具有复制终止位点,此处可以结合一种特异的蛋白质分子叫做Tus,这个蛋白质可能是通过阻止解链酶(Helicase)的解链活性而终止复制的。详细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

DNA复制完成后,靠拓扑酶将DNA分子引入超螺旋结构。

DNA复制的特点

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股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

有一定的起始位点:DNA在复制时,需在特定的位点起始,这是一些具有特定核苷酸排列顺序的片段,即复制起始点(复制子)。在原核生物中,复制起始点通常为一个,而在真核生物中则为多个。

需要引物:DNA聚合酶必须以一段具有3'端自由羟基(3'-OH)的RNA作为引物,才能开始聚合子代DNA链。RNA引物的大小,在原核生物中通常为50~100个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约为10个核苷酸。

双向复制:DNA复制时,以复制起始点为中心,向两个方向进行复制。但在低等生物中,也可进行单向复制。

半不连续复制: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以5'→3'方向聚合子代DNA链,因此两条亲代DNA链作为模板聚合子代DNA链时的方式是不同的。





参考文献王镜岩,2001,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