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当代中国文学创作的福地/黄卫平
黄卫平
在众多来到铜川的作家中,路遥是和铜川感情最深的。他不仅将铜川煤矿作为他的生活和创作基地,还挂职铜川矿务局。他呕心沥血创作的巨篇扛鼎之作《平凡的世界》,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为创作这部巨著,他熟悉了解煤矿这个陌生的生存环境。早在1985年8月,路遥就来到铜川矿务局,深入矿井体验生活,并兼任铜川矿务局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他先后深入鸭口煤矿、陈家山煤矿和矿工交朋友。《平凡的世界》里的大牙湾煤矿原型就是鸭口煤矿,而主人公孙少平的原型是路遥当时在鸭口煤矿当采煤工的弟弟王天乐和曾任鸭口煤矿矿长的霍世昌。后来路遥在陈家山煤矿进行创作,前后历时一年多,在陈家山煤矿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又以铜川(小说中的“铜城”)和鸭口煤矿(小说中的“大牙湾煤矿”)为典型环境,创作了《平凡的世界》的第三部。特别是在第三部中,路遥有大篇幅文字描写铜川——“铜城”,对“铜城”这座城市“无铜,却出产煤”的西部煤都,有历史和当代的现实主义记述。
路遥人生的最后一部著作《早晨从中午开始——<平凡的世界>创作札记》也主要在铜川完成,文中有大量篇幅记叙他在陈家山煤矿的写作故事,并在《铜川矿工报》首先发表。路遥和铜川的文学事业有着深厚的渊源,黄卫平、钟平等的小说处女作就是他编发的。1991年11月,已经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路遥应邀参加“铜川文学作品讨论会”,在研讨会上作专题发言,评价了铜川的文学现象。
1992年的夏天,对铜川来说是不平凡的,贾平凹来到了耀县的桃曲坡水库,住了一个月,完成了他最为著名的长篇小说《废都》的30万字草稿。贾平凹在《废都》的后记回忆当时的创作时说,“1992年最热的天气里......我逃离到了耀县......我同另一位搞戏剧的老景被安排到一座水库管理站住,这是很吉祥的一个地方。不要说我是水命,水又历来与文学有关,且那条沟叫锦阳川就很灿烂辉煌;水库地名又是叫桃曲坡,曲有文的含义,我写的又多是女人之事,这桃便更好了。在那里,远离村庄,少鸡没狗,绿树成荫,繁花遍地…………实在是难得的清静处。”
来源:黄堡书院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 2016-08-30
百度百科作者简介
黄卫平(1954年-2017年4月9日),男,1954年生,江苏海门人、中共党员。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铜川市文联副主席、铜川市作家协会主席、铜川市政协委员,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铜川市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优秀新闻工作者、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北京奥运会火炬手。陕西省报业发展突出贡献奖。
2017年4月9日19时47分,因病逝世,享年63岁。
人物生平
1954年出生于海门镇复兴街朱协和宅。
198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高等教育党政干部专科。
1969年下乡插队。
1973年招工到煤矿当井下掘进工。
1975年调铜川矿务局矿史编写组任采编。
1973年招工到煤矿当井下掘进工。
1975年调铜川矿务局矿史编写组任采编。
1979年起任新闻干事、科长、宣传部副部长。
1994年后任《铜川日报》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高级记者。陕西省作协理事,铜川市作协主席。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2010年起任铜川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秘书长。
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
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小小说《铁匠刘》获中国首届微型小说大奖。《用生命搏击贫困》获得了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矿妹子》(短篇小说),中国作协、中国煤矿文联首届“乌金奖”三等奖;
《魔幻巷道》(短篇小说) 中国作协、中国煤矿文联第二届“乌金奖”二等奖;
《小黑屋》(短篇小说)全国 “在改革的大潮中”征文优秀奖;
《王排》(散文)全国煤炭系统“我心中的矿灯”征文一等奖;
《涅槃》(广播连续剧,根据自己同名中篇小说改编,中央台播出),获中国煤矿题材影视剧乌金奖三等奖;
《回归》(广播剧,根据自己短篇小说《啊,界山碑》改编),获乌金奖;
《孟姜女传说发祥在铜川》(论文),获陕西优秀民间文艺成果奖;
《爷爷的画》(散文),获中国报纸副刊优秀作品三等奖;
《一名真正的矿工》 (散文),中国作协中国煤矿文联第三届“乌金奖”二等奖
《方舟》(散文),陕西新闻奖副刊类三等奖;
《太阳石》(散文),陕西“秦人风采”征文优秀作品奖;
《家在西部》(散文),陕西《钟情西部》征文优秀作品奖;
《天祭》(散文),中国作协中国煤矿文联第四届“乌金奖”二等奖;
《面对遥远》(短篇小说), 中国作协中国煤矿文联第四届“乌金奖”二等奖;
《面对遥远》(短篇小说),首届铜川文学奖;
《平凡的感动》(报告文学)陕西新闻奖副刊类一等奖、中国煤矿文联等四部委优秀作品奖;
《远去的楼台》(散文),陕西新闻奖副刊类二等奖
《孟姜女》(学术著作),陕西省首届山花奖学术著作类二等奖;
《东方陶瓷古镇纪事》,(散文集),中国地市报新闻奖著作类一等奖;
《天鹅湖赋》(散文), 陕西新闻奖副刊类二等奖;
《祭窑》(短篇小说),中国作协、中国煤矿文联第六届“乌金奖”。
他采写的通讯《矿山的脊梁》、《穿越崎岖》等还九次获得陕西新闻一等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获省级以上新闻奖在30次以上,入《中国新闻年鉴》。
迄今出版作品
有中短篇小说集《魔幻巷道》(1991年陕西人民出版社)
《北山经》(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长篇小说《大顺花魂》)(1993年未来出版社)
散文集《黄土风情录》(与王世雄合著、1993年陕西教育出版社)
《阳光之旅》(1999年华龄出版社)、
《东方陶瓷古镇纪事》(2006年太白文艺出版社)
文化专著《孟姜女》(2002年陕西旅游出版社),后者获陕西省首届山花奖著作类二等奖;
历史专著《大顺史稿》(2011年三秦出版社)、《铜川史遗》(2013年三秦出版社)等9种,并执笔完成了28集电视连续剧《陈炉古镇》,被选入多种小说集、散文集,其作品还被翻译成英文、日文,介绍到国外。
你右下角点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