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今农村的婚姻底色

周瑄璞 黄堡书院
2024-09-24


问:你为啥挣得那么多,吃得这么赖?

 

答:俩孩儿。

 

这是当地流传的一个对话。

▲ 著名作家周瑄璞


01.
如今农村里,最发愁的是有两个儿子

内陆小县城的房价,已经四五千元一个平方,还有上涨的趋势,开盘一座楼,很快卖完,县城面积不断扩大,周边村庄都被收纳。因为现在农村青年结婚,必得在县城购房。 

如今农村里,最发愁的是有两个儿子。这意味着要在县城买两套房,装修,购置家具,没有一百万办不成事。农村女孩稀缺,大多往外走,嫁得越远越好,落到那些在本地找婆家的,条件扳得很硬,县城没房,免谈。 

事情还要追溯到二十多年前的上世纪90年代,计划生育抓得最紧的时候,只能生一个,农村孕妇一做B超是女孩,就流产或引产,造成男孩多女孩少,现在广大农村,放眼望去,基本找不到适婚年龄的女孩。 

拥有2856人的王曲村,超过三十岁找不到对象的小伙子,有60多个,离婚者20多个。我感到惊讶,询问村支书,是否这20多个离异者,包括在60多之内。他肯定地说,不包括。那就是说,没有媳妇的年轻人,加起来八九十个。 

大周村东北方向的马李自然村,属于梁阁大队,全村四个村民小组(也就是生产队),共有780口人,三十岁以上没有结婚的男青年28人,结过婚又离婚的有16人,二十五岁至三十岁没有结婚的就更多了。

据我叔叔说,我婶婶侄媳妇的娘家,一个自然村里,三十岁以上没对象的小伙子32个。我详细追问这个问题,过几天叔叔发来如下内容:胡刘大队有465户,人口2100人,没有结婚的男青年有近300人,其中小敏(婶婶的侄媳妇)家的队就有60多个,这些未婚青年家的房子都盖得相当好。显然,这60多个适龄青年,年龄下延至了二十七八岁,这是农村人眼里的大龄线。所以比之前说的32个,更多一些。叔叔又补充说,这些数据来自该村党支部书记。 

那天在树功家,他扳着指头算来,每个生产队,三十岁以上没对象的小伙子至少三四个,如果下延到农村人认为的二十七八岁大龄线,那么每个生产队都有十来个。大周村(自然村)五个生产队,大周大队十三个生产队,大龄男青年数据,一算便知。而我们生产队,留在村上二十多岁的女孩,基本没有。早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将她们指引向全国各地。最远的一个嫁到了重庆。


▲ 2019年夏,作者和乡亲们聊天


02.
绝对的女方市场

农村的婚恋市场,是绝对的女方市场。之所以离婚率高,是因为男方急于求成,饥不择食,只要抓住个女的,不管是未婚还是离异,赶快结了婚再说,以为婚姻能把女方留住。却不想感情基础不牢靠,有的压根就没有基础,纯粹是一场骗局,婚后女方很快以各种借口提出离婚,或者干脆卷钱走人。有些女人将婚姻当成一桩事业来做。 

在某村头一间简陋的房子门口,挂着大大的招牌:跨国婚姻介绍处。大国说,主要是介绍越南新娘,有人拉他入伙干,他害怕不是合法事业,没有加入。 

村委会小广场,只要不下雨,每天晚上跳舞,领舞的是老冯的三儿子朋。天天扯好录音设备,带领一群老少妇女(偶尔也有个把男人)随着音乐跳舞,队伍约有二三十人,最多的时候,小操场都占满了,年龄小的二三十,老的五六十,听说村西近百岁的小脚老婆,也来跳过。朋领舞很专心,动作也挺专业规范,每晚下来大汗一身。总之跟大城市的广场舞,没啥区别。 

朋大约有四十多岁,一直没有结婚,也没有固定来钱渠道,就专注于广场舞事业。据说娘子军里有个南边村上女人,每晚骑电动车来,收场后还帮他拾掇设备。果真,有天晚上我见到一个身材苗条、穿超短裙的女人,在人群散去后的操场上,和朋一起收拾。有人盯着灯光处说,咋就那么笨哩,跳这么长时间,也没把这小媳妇勾到自己屋里去。 

朋何尝不想,但情感是两个人的事,经济实力决定爱情,没能力解决自身经济问题的男人,肯定也没有实力把控情感问题。看来这女人确实只为锻炼身体,而不是为外遇来的。 

大妮的大儿子,长得白白净净,一表人才,七年前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却领回来一个女孩,在村子老院里两人同居。女孩说得很是动听:不要你家的钱,也不需在县城买房,只是看上了大强的好人才。大妮自是满心欢喜,把她当亲女儿看待。村里商品房盖好后,十几万在新村四楼上买了一套三室一厅,装修齐备,只等着办婚事。 

又过两年,到了谈婚论“价”时候,女孩的家长出面,摆出条件,县城必须有房。大妮不乐意,当年说得好好的,也不要俺的钱,也不要俺的房,只看上俺的人,咋到眼下就变了卦? 

女方家长说,小孩家不懂事,随便说说,婚姻大事,我们说了算。再问女孩,女孩却说,听爸妈的。大妮知道,女孩此时已经怀孕,基本没跑。不妨耍一次硬:楼上房子已经买好,彩礼三万,当下行情,咱家就这条件,爱嫁不嫁。 

女方家其实有点骑虎难下,托了人来说,县城房子可以不买,那么彩礼十万,不能再少。大妮说,撑死五万,多一分没有。大妮想的是,已经同居几年,肚里有了咱的孩子,儿子又是一表人才,这煮熟的鸭子还能飞了不成?却不想,真的飞走了,女方家长更是硬气,带女儿去医院做了人流,很快又找了另一家在县城有房的。 

新世纪了,农村早已没有贞操观念,女孩又是稀缺,男方根本不在乎这些。很快传来女方结婚的消息,大妮后悔莫及。儿子少不了埋怨她。大妮心里当然难受,对儿子说,那,你出去打听吧,看看我值多少钱,把你妈卖了,给你换个媳妇。 

▲ 2019年夏,作者看大妮干活


03.
不知要俩孩儿干啥哩,弄了个夜夜愁

好在帅哥总能引来姑娘,县城西关一个本科毕业正在读研的姑娘,父母都有单位,自己也有工作,竟然看上大强。两人处了一阵,那天,儿子打电话说,女孩要来家里。大妮赶忙请了假,骑电动车一气儿怼回来,见二人正在楼上做饭,亲密恩爱的样子。吃完饭坐下相谈一阵,问了女方家的情况,姑娘一一道来,自己是家中独女,父母也都见过大强,比较满意,也不嫌弃他家在农村,说只要女儿幸福就行。只提一个条件,县城有房。因为姑娘在县城上班,不可能每天回到村里。彩礼也不多要,就按当下行情,三五万都可。 

看来买房是躲不过了。家里这么好的两层小楼,后面楼上装修好的单元房,也都没用。大妮算了一笔账:县城的房买下来装修好,家具置办齐,至少五十万,订婚换手巾,手绢里头包一包,待待客,请请桌,彩礼,婚礼,至少十万,那么两个儿子少说一百二十万。而他夫妻二人,这几年打工挣的钱,盖了楼,买了房,还了债,现在所剩无几。夫妻俩苦干一年,吃喝花销,能落五六万就是好事。“日他奶奶,那时候不知要俩孩儿干啥哩,弄了个夜夜愁。”大妮说。 

大妮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做饭吃饭,瞅空洗衣服干家务,七点出门,骑电动车到东边十多里外一个私人变压器厂干活。四个人围坐一起给变压器上摆铁片,活儿倒也不重,计件发工资,天天要干够至少九小时,活儿多时要加班,没活儿没收入。如此下来月收入两千多元,常年没有星期天。中午管一顿饭,休息两小时,下午六点半下班,七点到家,儿子在家时,给她把晚饭做好,儿子不在家时,她得自己做。 

下班回来,气还没喘一下,趁天没黑,门前楼后种的苞谷、豆角、花生,赶快撒肥、锄草,刚才路过镇上买的复合肥,撒一溜儿,拿耘锄翻一翻,用土将肥埋住。儿子骑一辆山地自行车,从车库出来,丢给她一句话,汤烧中了,趴着身子骑行而去。大妮边干活边骂儿子,饭也不吃又跑没影了,有时候晚上也不回家,真不省心。其实,村里人说,大妮的两个儿子基本上算是乖的,不闯祸不惹事,只要在家,就把饭给妈做好,有时还给大妮洗衣裳。这在农村就已经很不赖了。 

大妮在后面楼上买的单元房,成了没用的东西,扔又扔不了,转让没人要,两栋楼盖好四五年,房子才卖出了一少半。

▲ 出过红薯的地,溜红薯的女人


04.
开支压缩到最小,杜绝一切不必要的消费

5月中下旬,天气渐热,正是剜蒜种花生的时候,厂里偶尔哪天没活儿放假,大妮跑着去给人家收蒜。天不亮就起床,趁凉快多干一会儿。她起得再早,都有人比她更早,戴着头灯,凌晨就进到地里。 

全都是四十多至七十多的中老年人。久蹲难受,一些老人在地里偎着跪着向前挪动。自带铲子和剪刀(或者镰刀),先剜再剪,或者用镰刀切割,最后蒜咕嘟按斤称论工钱,一斤两毛钱,最多的一天剜一千斤,挣两百块。 

一对七十多岁的老夫妻,天天出工,老头儿用铲子剜,老婆儿拿镰刀切,一季收蒜下来能挣两三千元。大妮比不上他们,最多每天挣一百五十块。中午不休息,自带干粮和水,大日头地里晒一天,低头剜一天,颈椎病发作,大妮晕倒了,回家难受呕吐。婆婆过来给她做碗蛋花汤,也喝不下去,又花钱买药吃。从此不敢那么拼,能挣几十是几十。大妮说,总不能把命搭上吧,我们剜蒜的还好,就是出力,不扎本钱,今年种蒜的算是怦(方言,坏事之意)透了,疫情影响,出口不了,蒜薹都扔了,蒜长出来也没人要,堆得满地都是,收价七毛一斤都卖不掉。 

大妮给我快递寄来了一纸箱大蒜。刚收到没两天,微信朋友圈好多人转发:痛心!河南中牟九百万斤紫皮大蒜价格暴跌,五斤仅九块九还包邮,老人含泪求助,恳请您帮忙转发助力,帮助蒜农们渡过难关!我网上下单买了五斤,寄给郑州的叔叔。叔叔说:我在市场上刚买过,一块五一斤,算了,既然买了也退不了。 

紧接着,因疫情推到5月下旬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全国六亿人月收入一千元。举国上下都惊呆了,好像我们这才知道,中国还有这么多穷人。紧接着,有人发表文章分析,这六亿人都在哪里。 

这还用分析吗?当然都在广大农村,我们村上大部分人,也就是这个收入水平。我算了下,大妮家的人均月收入,可能还好一些,就算是两千多块吧。可她面对的是开支压缩到最小,杜绝一切不必要的消费,要给两个儿子攒出一百二十万,用于他们的婚事。

▲ 作者带领责编参观王曲村


注:以上内容节选自《像土地一样寂静:回大周记》  周瑄璞  著,河南文艺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

推荐理由:
大周村,一个有着六百多年历史、两千多人的村庄,“一个热乎乎的真实人间”,既是中原乡村当下风貌的留影,也是中国广袤乡村的现实缩影。离开故乡四十年后,作者重返魂牵梦萦的大周村,倾听、观察与采访,完成了这部长篇非虚构作品,纤毫毕现地呈现了当下农村巨变背后的世态人心与乡村表情。
来源:河南文艺出版社友情提示:凡黄堡书院公众号原创文章,转发者请注明来源,违者视为侵权。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小编工资涨五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堡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