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精彩文章阅读:
其他
中国书画毛主席形象“第一人”刘文西
他是中国书画毛主席形象“第一人”,一生未曾与毛主席谋面,却创作出《毛主席与牧羊人》《在毛主席身边》《转战陕北》等上百幅艺术作品。1997年接受任务,设计出我国现发行流通第五套人民币毛主席头像,成为我国印刷量最大、使用率最高的画作。 他是中国画新时代发展的杰出代表,也是践行艺术创作“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代表人物。从年轻教师到西安美术学院院长,从担任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再到开宗立派,成立了全国唯一学术画派——黄土画派,他为中国美术界培养出一批批美术精英。 他用其一生践行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艺术界评价他堪称新中国培养出来的一座艺术“高峰”。
1997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刘文西在北京开会时接到一项神秘任务:为第五套人民币设计毛主席头像。
“一开始文西有些犹豫。当时经中央审定,中国人民银行提供了一张主席新中国成立后在一次政协会议上的全身照片,原版只有半寸,不仅脸小不清楚,后期还被修过,也难以分辨明暗关系。”爱人陈光健说。
实际上,现流通的人民币毛主席头像完全是创作出来的,没有一张照片和人民币的角度一模一样。
据刘文西的学生、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杨晓阳回忆,1997年的一天下午,他看到刘文西双手揣在裤兜,在美院走来走去。“很神秘,”杨晓阳说,“平时刘老师直接喊我的名字,那天他勾勾手,让我过去。我知道肯定有事。”走进刘文西办公室,杨晓阳被眼前一幕震惊:方桌上,摆着数百张半寸、一寸和两寸的毛主席照片,角度造型各不相同。
虽然创作过很多毛主席形象,但为了将完美的领袖形象展示给所有中国人,刘文西不仅谨慎,更是精益求精。“有的角度向左,有的向右,刘老师通过小镜子反射做对比,或者先用放大镜放大,再用小镜子折射,用这张改一改,用那张修一修,最后完全创作出一个毛主席头像。”
杨晓阳回忆说,刘老师最后越画越好。“一天他拿了两个作品让我看区别,我说没区别,他说你再看,我再看还是没看出区别。他说一个眼睛大一些,显得性格外向;一个眼睛小点,显得含蓄深沉。在画作中能展示出如此微小的差异,源于他对领袖形象长期的揣摩和实践。”
经过反复送审,整个创作历时两个多月,才最后定稿。交稿后,刘文西再也没有见到过这张画作,直到199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之日,第五套人民币正式发行之时。
1957年刘文西从浙江美院毕业实习第一次到延安
到中学时期,刘文西的美术天赋已格外耀眼。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嵊县中学就读的刘文西喜欢临摹领袖画像。“当时觉得很新鲜,但是学校门口的画太小,我自己在家画大的。”1949年嵊县刚一解放,整个县城只有嵊县中学挂出了大幅的毛主席像,而这唯一的画像正是出自刘文西之手。也正是那一年,刘文西被上海一所军政学校录取。他跟随家族里最开明、当时在复旦大学任教的二舅钱孝衡从农村来到城市。但没料想,因为他“看起来又小又矮”被拒绝入校,后来却因祸得福地踏入了70年的美术生涯。刘文西作品《沸腾》
■ “走过毛主席在陕北走过的大部分地方”在刘文西的人物画创作中,以毛主席事迹为主题的作品占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一生从未见过毛主席,却在25岁时创作出《毛主席与牧羊人》,曾经风靡一时;1997年设计我国现在流通使用的第五套人民币毛主席头像,成为我国印刷量最大、使用率最高的画作。刘文西作品《枣园桃李》
一天,刘文西在延河边写生,看到一位牧羊老汉赶着羊群从沟坎上走过,陕北老汉头绑羊肚手巾,腰带扎紧皮袄,满脸皱纹、胡子拉碴,他立即想到了杨家岭的场面,他的成名作品《毛主席与牧羊人》便由此而来。1960年作品在《人民日报》一经发表,得到了毛主席的好评:“文西画我很像,他是一位青年画家。”这给予青年刘文西极大的肯定和鼓励。除了《毛主席与牧羊人》,从刘文西到西安美院初期创作的《在毛主席身边》,到后来的《毛主席与小八路》《知心话》《在主席身边拉家常》《转战陕北》等都是广为流传之作。刘文西作品《在毛主席身边》
为了完成《转战陕北》一组8张画作,刘文西沿着毛主席和战友当时走过的延川、清涧、绥德、佳县等12个县,其中仅佳县就待了100多天。为了描绘出“人人都劝主席渡黄河,但主席就不过河,坚持留在陕北”的画面,他时而站在县城山顶上,时而站在黄河边,揣摩照片中的每个动作,体会毛主席澎湃的心情。“我没见过毛主席,只能靠想象。转战陕北穿什么样的棉衣,梳什么样的发型,都要研究透透的。在佳县包括朱官寨、神泉堡,凡是他走过的我都去过了,每个窑洞我都画。体验和思考他当时所处的场景,作品才能有形又有神。”刘文西生前曾这样回忆。■ “用一生践行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
刘文西家中珍藏着一本泛黄的读物,封面的毛主席画像已模糊不堪。翻开书本,勾勾画画、密密麻麻写着个人见解和备注。这本《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1950年刘文西在上海育才学习,他的启蒙老师、我国著名的版画大师王琦先生所赠。“文西以为每个学生人手一本,后来才知道只送给他,就更加珍惜。当年他反复研读,经典句段倒背如流。近些年还时常拿出来看一看。可以说,文西一生都在践行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陈光健说。1950年第一次接触《讲话》内容,刘文西醍醐灌顶般找到了艺术的方向,“‘艺术为什么人’的问题弄明白了,就不会走弯路。我当时明确了‘方向是为人民服务,道路是和人民结合’,这个信念8年、10年都不够,要坚持一辈子。”刘文西与儿子刘丹
杨晓阳依旧记得40多年前的场景:刘老师总端着小板凳坐在美院院子画速写,哪怕是个鸭子或者鹅走去,他都赶紧画下来。“刘老师从不浪费时间,走哪画哪。一次我们去公社吃午饭,一看饭没好,刘老师转身就走。他掏出小本画路边的小草,把小草画得很大,我们才知道原来什么都能画。这个习惯也影响了我,我现在也随身带个小本。”杨晓阳说。影响杨晓阳的还有另外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天坚持画10张速写。画不完不吃饭;画不够,晚上再约人到窑洞里画。一生勤勉的刘文西,除了早年创作的《毛主席与牧羊人》《祖孙四代》《陕北人》等,退休后,他先后带领黄土画派到陕北写生40多次,沿着黄河又创作了《黄河子孙》《黄河汉子》等多幅作品。刘文西作品《山姑娘》
他曾说过,人最怕浪费生命。所以一分钟、一秒钟都要计较,都不能随便放过。刘文西曾期许自己要活过120岁,因为黄土地上还有很多人物没有画。2019年7月7日,人民艺术家、我国著名画家刘文西因病在西安逝世,享年86岁。斯人已逝,风骨长存。曾经行走在沟峁乡野间,曾经穿梭与人民群众中,用一生践行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承诺,不息不灭。刘文西部分作品【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