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语听书」人类月球日:他们才是最值得追的“星”

馆员小新 新语听书 2021-10-23

听新语  听经典| 第91

点击音频,边听边看

他们不是“小鲜肉”,也很少上微博热搜;

他们在地图上难以标定的角落,与“嫦娥”“玉兔”常年相伴;

他们是“嫦娥”在月球苏醒后最先“看”到的人。

他们几十年默默的付出,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7月20日,是人类月球日,50年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这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登月。人类首次迈出对外太空进行探索的第一步,正如阿姆斯特朗所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为了表彰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在月球的环形山上,先后以世界上的1333个科学家名字命名,其中有7位中国人的名字,他们是近代科学工作者高平子、秦铁,以及战国中期天文学家石申、东汉科学家张衡、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明朝木匠万户。

长久以来,人类为了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出了种种大胆勇敢的尝试和探索。早在14世纪,我国就已经有人憧憬登月而进行了航天计划,他就是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被誉为“航天始祖”的明朝木匠万户。万户设计制造了一种会飞的“火箭”,用引信点燃后可飞行约500米,并亲自进行了这次飞行实践,这种勇于探索、极富创造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中国嫦娥工程分为三期实施,俗称“绕”“落”“回”三步走目标,即:

第一步,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实现环绕月球探测;

第二步,实现月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

第三步,实现无人采样返回。

“嫦娥一号”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轨道上执行科学探测任务,包括:绘制全月球的三维立体地图、探测月球的物质成分、探测月壤特性以及探测地球与月球间的太空环境。

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嫦娥一号”在控制下准确撞击月球预定撞击点。为我国月球探测的一期工程,划上了圆满句号。

“嫦娥二号”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卫星成功发射。嫦娥二号完成了一系列工程与科学目标,获得了分辨率优于10米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月球物质成分分布图等资料。

“嫦娥三号”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被送入太空,当月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着陆器巡视器分离,“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开始探测工作。

2016年7月31日,“玉兔号”月球车超额完成任务,停止工作,它一共在月球上工作了972天,远远超过预期3个月的服役时间,创下在月球表面工作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

“嫦娥三号”获得的大量数据已经形成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其中多项都属于世界首次:完成首幅月球地质剖面图、完成首次天体普查、首次证明月球没有水、首次获得地球等离子体层图像。

“嫦娥四号”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开启月球探测新旅程。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成为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首次实现月球背面与地面站通过中继卫星通信。

2019年,我们的“嫦娥五号”已经蓄势待发,计划在探月工程三期中完成月面取样返回任务,完成中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战。

一起来听听中国探月一期工程总设计师、“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先生的故事吧!

本期推荐图书

本期推荐图书:《奔月》

作者:王建蒙

播音:刘艳丽,赵超越

分类:广播剧


故事通过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的人生历程,描述了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50年发展历史,并充分展现了一代航天人奋发向上、不怕困难、为事业敢于牺牲、敢于献身的伟大航天精神。该书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展示了孙家栋在事业上甘心付出、勇于负责,生活中淡泊名利、真诚待人的人格魅力和一代航天人的精神,以及他为祖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心路历程。

——The End——

「新语听书」垃圾分类,一场人类输不起的"战争"

「新语听书」被称为中国文学最高荣誉的茅盾文学奖,究竟是什么来头?

「新语听书」庆祝建党98周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听新语 听经典

长按二维码关注新语数字图书馆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