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苛责乘客,不如亡羊补牢。

曹哲 恶意的隐喻 昨天

昨天写了一篇雪崩之中,谁是雪花?今天中午不知怎么就突然火了,看了一眼新闻才发现,原来是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原因已经查明了。

人们猜测了好几天的事故原因,居然是乘客殴打司机,司机情急之下一把方向盘把全车人送进了鬼门关……

一脸黑线之余,也让人不由得想吐槽——看来以后公交车要学悦来客栈挂块匾,上书五个大字——要打出去打……


有关这事故,从人民日报到各个自媒体,该讨论的也都讨论的差不多了,有分析闹事者耍无赖可恶的,有分析司机不冷静可叹的,这都正常。

可接下来这事就有点不太对劲了,有人开始分析乘客的「不作为」,更有甚者,贴出了22路公交车上,没有一个屈死的鬼这等惊悚标题,大咧咧的把「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贴在首页。

说真的,我觉得有点过了。


每当有点什么社会新闻出现时,网民们义愤填膺职责路人不见义勇为总是保留曲目,十几年来不外如是,人们在职责路人乃至受害者的过程中获得了内心的道德优越感,但下次出点什么事,该没人管还是没人管,莫不是网民从来不出事?


见义勇为,或者法律概念上的无因管理都是应当提倡的,每一个见义勇为者的新闻,都是人性闪光点的集中体现,但这事不可强求。

见义勇为者固然是高尚的,但在闹事者和司机都有明显过错的时候苛责乘客显然不算明智。

我们在面对一个社会问题时,首先要想的是从制度上防范它,从源头去追责它,而非将维护社会秩序的希望寄托于有人见义勇为,寄托于人性的突然闪光。

我们期盼生活中出现英雄,我们也应当努力成为生活中的英雄,但这不意味着那些不是英雄的普通人就应当受到如此的苛责。

自媒体抓眼球不是错,但守住做人的底线比抓眼球更加重要。


面对这样的悲剧,与其指责乘客的「冷漠」,不如多去想一想怎样真正防范这种事再次发生,想一想自己面对这样的事故时能做些什么,想一想生活中的自己是否真的那么勇于出头。


可能这样的思考不够爽快,不够抓眼球,但这样的思考显然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