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70周年】| “砼”你共读塞罕坝精神(三)
朗读主体
绿色发展 赓续传奇
内容解读
60年来,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始终牢记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用心血、汗水甚至生命践行对党的绝对忠诚,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奇迹。2017年,河北省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塞罕坝治理实践为全球荒漠化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朗读人介绍
唐博文
2021级土木工程八班
2021-2022下学期校青春读诗会校广播台队员
朗读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如今,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重大成果,美丽中国画卷徐徐展开。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得到根本缓解,距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有不小差距。
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塞罕坝精神已经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在实践中传承发扬塞罕坝精神,从中汲取奋进力量,顽强拼搏,开拓进取,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要不畏艰苦,直面困难甘于奉献。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建设史,就是一部艰苦创业史、艰苦奋斗史。第一代塞罕坝人在风沙蔽日的荒原上知难而进,战胜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干旱等困难,让沙地变成绿洲。第二代、第三代塞罕坝人与艰苦、寂寞为伍,在护林营林上埋头苦干,大大提升了林场的森林质量和生态效益。时代在变,林场的任务也在变,但塞罕坝人不畏艰苦、直面困难、乐于奉献的优良作风没有变。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要更新理念,绿色发展不止步。从荒山造林到生态育林,从提供原生木材到提供生态产品,塞罕坝人摸索出了一条与时俱进、科技创新的绿色发展之路。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塞罕坝人一次次跟大自然较量并对其进行重新认知,不仅探索出全光育苗、三锹半缝隙植苗法、困难立地造林等适用于高寒地区科学造林育林、改善生态环境的先进方法,还建成林火视频监测系统、无人机监测、红外探火雷达、雷电预警监测系统等高科技防火体系。“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要久久为功,二次创业建新功。从拓荒植绿到护林营林,塞罕坝人从未停下创业的脚步。建场之初,国家给塞罕坝林场提出了“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减少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目标,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为此不懈奋斗,不仅把荒原变成了绿海,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业,创造了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美好现实,为世界提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样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新征程上,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精准把握塞罕坝精神内核,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共同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绿色经济发展好,把生态文明建设好”的嘱托,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懈奋斗。
朗读人感触分享
塞罕坝工作者们“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看似做着“默默无闻”、“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实际做的却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功在千秋的大事业。荒原变林海,沙漠成绿洲,“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作为东林学子,我们要时刻牢记塞罕坝精神,“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向着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中国而不懈奋斗。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也必将在接续奋斗中成为现实。
总结
永葆初心、勇担使命,新征程上再出发。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牢记绿色发展使命,人人尽责,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迈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共同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往期精彩回顾
校庆特辑 | 砼学《土木工程学院发展史》第七期——专业历史沿革①
校庆特辑 | 土木工程学院“砼学”教育发展建设基金捐赠平台正式开通
宿舍争文明,学子竞风华 | 土木工程学院第十届寝室文化节完美落幕
编辑 | 李维丛
责任编辑 | 周睿
监制 | 陈轲钰 王孰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