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会发生?

徐思想 新童教育家 2020-02-17

文明在于认知高

落后在于认知低


请阅后加以推广


本文所说的认知,主要是这两个方面:

一是价值认知——即人们对于先进的人文价值的理解程度;

二是科学认知——即人们对于先进的科学价值的理解程度。


——是什么决定着社会文明程度?

——认知。

有人或可能要产生抬杠的冲动了,说制度更重要。

我也觉得制度特别特别特别重要。

有好的制度,就会有好的教育。

有好的教育,人的素质就会提高。

人的素质提高,社会的各方面都会好起来。


但是,好的制度是建立在好的认知基础上的。

没有好的认知,如何建立得起好的制度?


大家都知道民Z制好,但还有许多人认为M主不好。

这就是认知差异。


他们为什么认为民zhu不好?

有人可能会说被洗脑了。

什么样的人容易被洗脑?

认知较好的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就不容易被洗脑。

认知不好的人,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就容易被洗脑。

是不是这个理儿?


所谓的“民Z派”当中也有大量认知能力低下者,他们只会喊喊口号,而对于民Z的要义,对于民Z的操作,全然不会……他们常常只充当了“喷子”的角色,实际上是民Z的“负能量”。


由此观之,认知是不是很重要,非常重要,特别重要?


必须认识到——

人们的认知不提高

社会文明程度就高不起来


人的认知提高,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文明、发达的社会,不可能在在认知较低的情况下建立起来


说一千,道一万,认知很重要。


通过学习与思考,提高自身认知。

通过好的儿童教育,提高孩子的认知。

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国家才有希望。


2019年底,新冠疫情的发生与扩展,与人们的认知水平不高,有着密切关系。

国人的认知为何普遍不高呢?

这个原因非常复杂。

有文化原因,有政治原因,有历史原因……

本文不拟谈这些方面,只针对个体的特点来谈一谈,说一说,暂不作过多拓展。


附一个关于病毒的极好视频,希望读者有空的时候好好观看。祝有收获!



正文

《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异是如何产生的?》

(徐歌 微信 xuge3013)


托克维尔对社会问题研究非常深入,这归功于他对人的细致考察。


托克维尔这样点评他同时代的法王查理十世: 

 

托克维尔没有止于评价查理十世这个个体,他进一步推演到专制政客这个群体: 

 

历史与现实中,查理十世其人只有一个,但像他那类型的人,是非常多的——在许多地方的报纸头条、电视新闻中都能频繁地看到这类人的身影

 

对于查理十世那个级别的人,暂不多论。

 

我要指出的是,在普通人群中,【智力、知识发展停止的人】的比例也很高。

无数事实表明,大量的人,认知发展在很早的时候就停止了,任日月迢迢,任天地悠悠,任时势变化,任时代发展,他就在那里,他就是那样。

 

我们知道,一个人,降生于世,就开始了他的认知历程。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知历程。

我根据人们的认知发展趋势及其状况,将不同的人概括为两种认知类型:

A类:认知成长型

B类:认知休止型 

 


注:本文所述的认知,是指专业之外的认知水平与认知能力。

 

什么叫专业之外的认知?

 

每一个人的认知都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专业认知,一个是专业之外的认知

为什么会这样?

 


 

说这些,并非要夸耀自己,而是想举例说明专业之外的认知是如何获得的。

 

要学哲学。

哲学是思维之学。

思维是认知的基础。

有发达的思维,才会有发达的认知。

认知发达了,才能进行知识的迁移。

只有知识迁移,才能扩展认知领域。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还有一些人,成就也很大,但他们只在狭窄的专业领域内认知较高,而在专业之外,几乎是一个“白痴”,这样的人在历史上也有不少,我在这里就不例举了,大家可以自行找出一些来。

 


(由此模型图可以看出,人在婴幼儿时期认知发展速率最大,少年时期认知发展还是较快,青年以后,认知成长趋缓。这是所有人的认知发展特点。A类比B类在认知发展方面更积极,更有效)

 

我们再来看这两种认知类型。

对于这两种类型的分类,我相信大多数人是能认可的,因为现实中的人确实具有这两种类型。

 

为什么会形成这两种类型呢?

 

要形成A型,有两个条件:

一是不断学习

二是学习对路

 

不断学习,就是坚持学习,时时都在学习,处处都在学习。

 

譬如,有的人看新闻,获得了表面信息即止。

而有的人会思考,这报道的是真的吗?为什么会发生这事?这事发生后会对社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凡此种种。

 

你看,不同的人,看了同样的新闻之后,从中获得的思维成长是迥然不同的。

 

真正爱学习的人,思考即乐趣。

不爱学习的人,常表达的是,我才懒得想那么多呢。

 

 

学习对路,甚至比不断学习更重要。



至于如何才能做到学习对路,此处暂不多说,我将专文来谈。

 

本文主要谈认识论,暂不谈方法论。

如果本文收到的反馈较多,说明想了解方法论的人多,我就将集中精力,认认真真地写一篇方法论。

 


反馈】,包括但不限于:提问、评论、转发、点“在看”、赞赏、发朋友圈,等等,这些都是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