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新品牌的创立,往往是从创始人一个喜好或偶然迸发的灵感出发。在创立的前几年,品牌多是凭借「直觉」去向前发展。但到了一定阶段,从最初的「小众」过渡到更大范围的客群时,便不得不重新自我迭代,在这个阶段里「混乱」往往是在所难免的。我们最近接触到的本土手袋品牌「PECO」就是如此。PECO 于 2015 年在上海创立,经历过风格和客群的探索,产品的转型和迭代,最终梳理出了一套属于 PECO 自己的表达方式。5 月 22 日发布的品牌创意影片《何妨混乱》「Grace in Chaos」就是 PECO 给出的答案。● 《何妨混乱》系列之一,传递「对自己的评价,不能掌握在别人手里」《何妨混乱》由三支短片组成,品牌方透露,其中一支 17 秒短片上线仅仅四天,单一渠道播放量就超过了 500 万次。没有使用行业惯用的旁白和口号式标语,甚至没有一句台词,PECO 的首支创意影片究竟是在为何而表达,又为何引发了如此大的关注?带着这样的疑问,品牌星球以《何妨混乱》为引子,和 PECO 聊了聊这支影片背后的思考,以及品牌在过去九年所经历的成长和感悟 。「何妨混乱」是在成长的底色上发出共鸣的信号
PECO 将 Grace in Chaos 的中文名取为「何妨混乱」。「混乱」通常被我们看作是负面的词语,代表着杂乱、失去秩序。让品牌星球很好奇的是,这样一个负面的词汇,为什么 PECO 会选择在首次对外表达的影片中,将其作为核心主题?● PECO 2023春夏宣传图(滑动可查看更多)主理人昕格坦言,恰恰在那些看似「混乱」的时期,品牌才得以有时间和空间对底层逻辑进行彻彻底底的思考,怀疑自己、肯定自己、不断尝试、逐步走到属于自己的路上,最终成为了现在的 PECO——「以创意视角关注现代都市生活,将日常作为灵感来源,进行创造性设计,摩登时尚,简洁有力量,风格统一且鲜明。」这样更具辨识度的设计风格和品牌态度的呈现,实际来自过去九年里,PECO 在不同阶段经历过的彷徨和「混乱」:从产品迭代到核心客群定位和供应链打磨、从直觉的判断逐渐到方法论的沉淀等等。
可以说,成长的底色便是混乱,混乱总与成长相伴而行。
如果把品牌塑造比作是人的成长过程,现在的 PECO 就像是已安然度过青春期的「她」,有过青涩和彷徨,但正逐步构建更加成熟而稳定的内核。
在九周年之际,PECO 梳理下来最有表达欲的恰恰是感受最深之处——借《何妨混乱》短片,去回顾和致敬过去那颗曾彷徨但勇敢向前的初心,这也是大多数品牌塑造自己的必经之路:与混乱相伴而行,在混乱中找寻成长的方向。
在短片中,PECO 刻画了三个颇能引发用户共鸣的经典的「混乱」片段,如发生在办公室中的这一幕,观者能同时看到两个女性角色,从不同视角切入,可能会看到不同的混乱。
最终短片以主人公举止的从容,诗意般地化解了混乱,也呼应了 PECO 对混乱的态度和解读:「成长不会让混乱消失,但会赋予我们自如应对的智慧」。
短片发布后,PECO 在视频的评论区收获了近千条真诚的用户回复,其中不乏对有关个人评价、自我成长、身份焦虑等社会压力共性话题的用户,分享对短片的理解和对品牌理念的认同:
「我一直在希望成为这样的人。」
「从昨天开始,我不再为肥胖纠结了,忽然觉得人生快乐很多。」
「自信才是我们最好的滤镜。」
「当妈之后每天在慌乱和镇定之间反复横跳,希望以后能像视频里的妈妈一样,尽量保持情绪稳定。」
「没有台词、不讲道理」恰恰成为了影片的点晴之笔,让观众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给予了影片更多元的解读。从评论区的头像和用户名中,可以看出这些拥有不同社会角色、来自不同岗位、不同城市的女性用户却都从短片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共鸣。截至目前,单支短片推荐超过 2.5 万次、播放量超 500 万次。除了关注曝光量,不同深度的互动数据更是运营方会重点关注的核心指标,品牌方透露,转发和分享朋友圈的次数也达到近万次,甚至有用户将短片设置为微信的来电铃声和状态。这意味着,《Grace in Chaos》并不是一个「一次性」的触达广告,而是在用户间产生了更深刻的共鸣。而在共鸣的背后,在品牌星球看来,是因为短片核心主题「混乱」捕捉到了当代普遍的集体情绪。PECO 发现, 越来越多的都市女性用户,即便拥有不同的职业和身份,或是所处不同年龄层,却都有着类似的心态和选择——她们仍处于人生的上升期,在前行的路上渴望迎接更大的成长。这样的心态和成长路径与 PECO 不谋而合。通过《何妨混乱》短片,PECO 也想要释放出「能吸引有着相似价值观和理念的受众」的信号——她们独立思考、敢于接受和包容混乱,在焦虑不安时可以撇去他人注视的目光,大胆从容地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成长。混乱本就是成长的底色,比起被混乱挫败,不妨更自如地迎接混乱。混乱后的「日常」,
也是产品设计的北极星
成长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不难发现,PECO 切入的成长主题,并不是宏大抽象、晦涩难懂的,它描绘的是都市生活中再日常不过的景象。因为「日常」不仅是 PECO 最重要的关键词,也是被内部称为是指引产品设计方法论的「北极星」。在 PECO 看来,日常是常被忽视、但蕴含巨大能量的,PECO 希望从日常中汲取灵感,并对日常意象进行艺术性的升华,设计成为适于日常使用的产品,从而实现对日常的反哺。在这一自洽的链路上,「日常」成为了设计的切入口和灵感源。PECO 手袋的设计元素和灵感源于日常,最直观的连接便是其产品的命名和设计方式。PECO 最经典的「易拉罐系列」就是提取了罐装汽水上的拉环元素,将其演变为开合手袋的五金锁扣。PECO Uni系列新品「枕头包」,顾名思义灵感源自「枕头」。令人联想起枕头蓬松柔软的触感,以及身心放松的舒适感。品牌也借此希望「枕头包」能给使用者带来能量的补充。
不仅设计灵感源自日常,PECO 也将自己定位在「服务消费者的日常使用」。
在设计上,要避免过于「标新立异」的设计,将包袋向后退一步,退回到其作为配饰的从属位置,而不是成为穿搭的「焦点」,以此来确保包袋的搭配性与实用性,使包袋成为用户在日常中,高频使用的单品。
在 PECO 看来,这样能够在用户的重复使用搭配中,被自然而然地记住和复购,用「以退为进」的方式与用户沟通。
服务于「日常」,更需要有态度感的设计
手袋之于女性用户,是带有身份属性的社交货币。
当我们回归到时尚手袋品类的最底层,会发现用户对手袋的真实需求不仅是实用性,而更多是自身性格与态度的表达。
主理人昕格是设计师出身,她在界定品牌的风格属性时,选择用大五金来凸显品牌的摩登感与力量感。在她看来「五金是现代摩登感的最直观体现,而放大则进一步强调了力量感和态度感」。
五金也成为了目前品牌最重要的标志和元素——无论是易拉罐演变后的五金扣,还是 Uni系列对品牌首字母「P」的解构,都凸显了一种时髦摩登和自由的力量感。
实际上,这一做法在手袋行业是反「常规」的,大五金虽然辨识度高,但制作工艺复杂、生产损耗率高,在普通消费者的使用经验中,五金是手袋最容易磨损的部件,以上种种都是市面上大部分手袋品牌不会采用大五金的原因。但 PECO 并未遵循常规,为了解决工艺和耐磨度的问题,不断在产业链前端优化和升级电镀工艺,并采用与知名品牌汽车同等级的烤漆工艺,延长五金的使用寿命;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五金更换的售后服务,尽可能优化产品体验的同时,也更加鲜明地构建了自己的独特性。对 PECO 而言,日常与设计、实用性与态度感并行不悖,这些都沉淀成为了它的产品设计方法论——日常既代表功能和场景的包容,也是创意灵感和个性审美的传递。写在最后:混乱是品牌可能性的开端
现在市场中有那么多讲述「自我成长」的品牌,PECO 想要探讨的自我成长到底有何不同?在品牌星球看来,PECO 最特别的一点是,它讲述成长的切入点——「混乱中寻求成长」,概括了 PECO 自身从创立,到一步步发展至今的过程。创立九年,从上海长乐路上的一家手袋买手店,售卖来自国内外的小众手袋,同时尝试自己设计,逐渐向一个原创设计手袋品牌转型,后从小众的淘品牌起家,逐渐扩大圈层,入驻天猫、小红书等各大平台,迈入到更大的主流市场。每一次新的尝试和挑战都难免会感到彷徨和混乱,但回过头去看,好在 PECO 自始至终都没有抵触混乱,混乱反而成为了品牌找到下一个方向的动力,像是「日常」的产品定位、品牌大五金等最特色的标志、设计方法论的沉淀等都是来源于此。也因此,PECO 现在的心态更多是「主动迎接混乱」。首支创意影片就是踏出舒适圈的一步。品牌首次大规模发声,将自己置于更大的「舞台」之上,迎接所有人的目光与评价,也借此打磨和锻炼品牌表达的能力。线下的渠道布局也是同样如此。2021 年,PECO 于深圳万象前海开出首家门店,2023 年品牌又接连在深圳 KKMALL京基·百纳、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开出新店。
PECO 让我们意识到,品牌塑造的过程并不是一味追求确定性的完美,而是要有敢于面对和接受混乱的「勇气」,并在混乱中跨过一步步的成长与挑战。就如同 PECO 第一款手袋名字「Grace Under Pressure」的灵感来源——出自海明威的名言「Courage is grace under pressure(勇气乃是压力之下的优雅)」。这一信号也暗埋在了这次的短片中,正如短片的名字《Grace in Chaos》。「Grace」指的不是举止的优雅,而是一种坚定的品格,不被混乱所轻易挫败,而是在混乱中变得更从容自如、自由独立。Brandstar● 可点击观看《何妨混乱》完整版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