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终总结系列之全球IPO市场:冰火两重天,遥见曙光

发哥说新股 格隆汇新股 2023-11-15

作者:发哥说新股

来源:格隆汇IPO研究院


摘 要   


2022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
国际局势风起云涌,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企,通胀高烧难退,全球流动性急速转向,引发全球经济、金融市场持续震荡。反观国内,虽然形势严峻复杂背景下,中国经济却依然保持强大的韧性与活力,总体延续了恢复发展态势,各行各业在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支持下稳步推进。毫无疑问,中国乃至全球在这一年,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会迎来很多新变化,既充满挑战,也孕育很多机会。年终岁末之际,格隆汇特别推出《年终总结系列》,和大家回顾2022年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本文是本系列的第五篇《年终总结系列之全球IPO市场:冰火两重天,遥见曙光》

2022年即将结束,这一年来全球IPO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A股融资额再创新高,而美股、港股却急转直下,与A股形成冰火两重天的鲜明对比。

这一年里,科创板上市公司突破500家;北交所凭借其高效的审核速度,聚集了一批优质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公司数量突破160家;“A拆A”浪潮兴起;同时,A股上市公司发行GDR赴欧洲上市的步伐也在加快。

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来回顾一下吧!

01




A股市场:领跑全球

据统计,截至2022年12月30日,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5067家,2022年全年共有428只新股上市,融资总额约5800亿元,IPO数量同比下降约15%,但融资额同比增长约9%,且连续两年创年度历史纪录。
其中,科创板全年融资额超过主板,占比超40%;创业板以150只新股的数量排名第一,占比约35%。
2022年A股的“募资王”是中国移动,其首发募资总额高达486.95亿元,此外,中国海油、联影医疗等公司募资额也位居前列。

在上市新股中,专精特新企业超过百家,其中科创板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最多,这仍将是未来几年的一大趋势。
就新股表现而言,全年共121只新股在上市首日破发,截止12月30日收盘,累计224只新股跌破发行价,其中12月份的首日破发率最高,达到55%;2月和6月新股表现较稳定,破发率控制在10%以下。

在今年的新股中,多家半导体相关企业的发行市盈率超过300倍,且首日表现也还不错,可见市场对于高景气、稀缺标的有一定的包容度

首日涨幅榜依然以创业板新股为主,其中快可电子、慧博云通、纽泰格、益客食品等涨幅超200%,分别对应太阳能、软件、汽车零部件、肉制品等行业。

累计涨幅方面,主板新股略占上风,弘业期货、欧晶科技、铖昌科技、立新能源、永顺泰等均有不错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在累计涨幅榜前10名中,有6家公司来自光伏、电力设备等高景气度行业

而跌幅较大的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化学制品、环保等行业,其中有4家公司股价已跌超60%。

年末以来,A股发行速度加快,12月共有60只新股上市,为全年新股最多的月份,其中北交所的贡献较大。
事实上,今年以来北交所共有83只新股上市,至此北交所已扩容至162家企业
除已经上市的公司外,目前仍有91家公司正在北交所排队等待上市,其中9家公司审核状态为“已注册”,15家公司为“已提交注册”,5家为通过“上市委审议”, 62家公司的材料已经被北交所受理后,进入了问询、反馈等阶段。
一方面,新三板企业申报北交所的积极性较高;另一方面,在注册制下,北交所IPO审核效率不断刷新记录,快速的审核进度吸引了一批希望尽快融资的企业。北交所表示,要坚持推进常态化发行上市,持续提升市场流动性和估值定价水平。
事实上,北交所受制于流动性的特征尤为明显。北交所新股上市表现一直不佳,破发的概率极高,就拿12月来说,共有32只北交所新股上市,其中28只首日破发,破发率高达87.5%,其中三祥科技冲进了前十跌幅榜。
不难发现,进入年底以后,市场避险情绪浓厚,市场风格影响下,以小市值股票为代表的北交所板块表现欠佳,产生“集中破发”现象。
科创板方面,随着萤石网络、清越科技敲响上市祥锣,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突破500家。科创板从首批25家上市公司起步,三年多来,如今IPO融资规模已将近7600亿元,再融资规模超1000亿元,总市值约6万亿元,7家公司总市值破千亿元,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63%。
此外,今年A股退市的公司也不少。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A股有42家公司被强制退市,还有4家公司因其他原因退市。上述46家公司的退市原因分别为股价低于面值、暂停上市后未披露定期报告、转板上市、吸收合并、其它不符合挂牌的情形。在持续强监管下,上市公司退市频度加快,退市风险凸显。
截至12月30日,A股共有131只ST股票(特别处理),其中有50只带*(退市预警),退市风险较大。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多家ST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其中有公司在IPO报告期间虚增收入,上市不到两年就面临退市风险。相关监管部门表示,要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随着退市改革有效落地,确保退市改革执行不走形、不变样,坚决把空壳僵尸和害群之马清除市场。
再来看看IPO终止的情况,公开数据显示,截至12月27日,2022年以来已有286家企业IPO终止,其中25家因审核不通过而终止,261家为主动撤回终止,主动撤回终止的比例达到91.26%。可见,虽然注册制下更多企业申报IPO,但质量和申报材料却经不起考验。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常态化开展投行内控现场检查,从“带病申报”、“一查就撤”、执业质量存在严重缺陷等典型问题入手,重点检查投行内控制度是否健全、运行是否有效、人员及保障是否到位等,促进保荐机构真正发挥“看门人”功能,为注册制行稳致远夯实基础。
总体来看,A股IPO市场仍保持活跃,新股定价愈发合理化。2023年随着宏观环境的改善,后市投资者情绪有望伴随着对疫情的预期调整及政策发力逐步向好,如此一来,新股市场情绪也能有所改善。
预计2023年A股的新股发行仍将保持稳定增长,融资额有望进一步攀升,“专精特新”、先进制造等符合国家战略发展发向的优质企业将借助直接融资的“活水”,跑出发展“加速度”。
02




港股市场:回暖反

据统计,2022年全年香港市场共有89家新股上市(包括介绍上市、SPAC),从募资额来看,较2021年同比大幅减少近70%至1020亿港元。其中,下半年IPO活动有所回暖,IPO数量和融资额分别占全年的74%和84%。
全年共有11家中概股回归香港,其中有6家以介绍方式上市,并未进行融资;年内已有14家SPAC提交了上市申请,其中5家已成功上市。

港股前十大IPO项目募资额约739亿港元,占募资总额的比例超过70%,其中,中国中免、天齐锂业募资净额超百亿港元。

四季度以来,港股的发行速度明显加快,其中10月、11月、12月分别有6家、7家、21家公司上市,而在12月的最后一天,共5家公司登陆港交所,11家公司同时处于招股期。
新股股价表现方面,12月29日上市的GUANZE MEDICAL涨幅拔得头筹,首日涨超230%,中国石墨、润歌互动上市首日也涨超100%。

累计涨跌幅方面,排名第一的润歌互动累计涨超200%,洪九果品自9月5日上市以来股价持续创新高,累计涨幅高达140%,当然,也有上市后股价持续下跌的股票,最多累计跌超80%。

12月22日,BOSS直聘完成双重主要上市,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2022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港股又迎来金山云、特海国际2家介绍上市的企业。
事实上,已有多家公司公告称拟寻求联交所主板自愿转换为双重主要上市,此前阿里巴巴也表示拟申请将其目前的香港第二上市地位更改为双重主要上市。
据德勤预测,明年约有110只新股来港上市,融资约2300亿港元,较今年表现理想,将会有更多H股上市,尤其当估值进一步变更理想时,更多公司或会考虑分析上市。
另外,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表示,明年继续会有中概股回流,更多内地企业将会以H股形式上市,甚至或会有超大型海外企业来港作第二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港交所有意增设特专科技新规定,降低五大特专科技行业公司的赴港上市门槛,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食品及农业技术,这将有助推动这五个前沿行业的人才和投资金额增长,若最终规例调整上市市值要求,相信港交所上市公司数量会有所增加。
年底港股迎来了一波反弹,主要是对估值的修复,叠加明年的预期向好,相对来说,目前港股的性价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美国放慢加息和憧憬中港两地全面通关等利好因素支持下,2023年港股市场或将迎来较好的成绩,继续担任连接中国内地与全球“超级联系人”的角色。随着港股估值逐步上调,IPO市场情绪也将进一步升温。
03




海外市场:凛冬时刻

2022年美股IPO市场持续降温,公开信息显示,截至12月23日,美股共178家企业完成IPO上市,其中109家企业通过传统IPO上市,69家通过SPAC上市,募资总额较2021年下跌超90%。
其中,Mobileye于10月27日在纳斯达克上市,其发行定价21美元/股,募资8.61亿美元,发行估值约167亿美元,为美国今年规模最大的IPO之一
据统计,2020年和2021年通过传统IPO上市的近600家企业股票中超过四分之一的股票价格不足2美元,通过SPAC上市的股票价格更是惨不忍睹。
事实上,此前在美国一度盛行的SPAC出现了退市潮,12月共有70家SPAC在美股退市、并向投资者返还资金。
SPAC Research的数据显示,目前仍有近400家SPAC持有约1000亿美元的资产尚未找到交易,存在清盘的风险
不过,今年以来仍有17家中资企业赴美上市,融资额约4亿美元。其中,尚城数科、智富、金太阳教育等公司上市时股价曾被大幅拉升,引起了一定的关注。

尽管美股IPO市场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市场一直期待中美跨境审计监管能够达成协议,或许能刺激更多中资企业重新考虑美国为它们的上市目的地。
事实上,在美股IPO市场急速降温的背后,市场对于其2023年的预期也并不乐观。一方面,美联储持续加息,市场流动性收紧限制了投资者对IPO公司的投资;另一方面,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加大,企业也会倾向于选择延时上市时点。
目前来看,恐怕只有当人们确信通胀已见顶,利率前景变得清晰,美股资本市场的活力才能得以恢复。
今年以来,赴瑞士上市成为资本流动新趋势,主要是由于瑞交所投资者国际化、估值水平位于欧洲主要证券市场前列,同时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比例较高,对海外投资者也有较高的开放度。
进入12月份,A股上市公司发行GDR赴欧洲上市的步伐加快。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0家A股公司完成GDR发行,仅明阳智能一家选择伦交所,其余均选择了瑞交所。

此外,牧原股份、中科创达等30多家上市公司宣布筹划发行GDR,其中多家企业已经通过证监会核准,涉及的行业分布也十分广泛,包括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医疗保健、金融等,未来GDR有望成为常态化的境外融资渠道,如此一来,企业既可以背靠A股市场深耕国内业务,也可以借力GDR迈向国际。
除此之外,新加坡的投资环境也较为友好,新交所简化了二次上市程序,也吸引了一批优质企业。
深交所相关人士表示,积极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去”,实现“深伦通”落地,支持更多深市企业赴境外发行GDR;同时,欢迎海外企业“走进来”,支持来深交所发行融资型CDR,发挥区位优势,拓宽双向融资渠道。
年关将至,不平凡的2022年进入倒计时,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小编祝大家2023年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打新吃肉!明年会更好!

热门新股




* 越南首富造车,不到两年亏195亿,要去纳斯达克上市了!
*连亏三年!70后清华学霸创业,干出一个自动驾驶IPO!
*防疫措施优化,餐饮股大涨!海底捞张勇将收获第三个IPO
*主板大肉签来了!年入50亿?毛利率“秒杀”龙头!
本文为格隆汇新股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二字,获取转载格式要求。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