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下午动手术 22岁女儿问: 你们都去医院谁给我做饭?
“你只好好学习吧,其他事情都让妈妈来干!”
近日,一篇《妈妈手术22岁女儿说:你们去医院,谁给我煮中饭》的文章在朋友圈疯传。这篇文章不一会就到了10万+,文章中的故事却让人看的气愤一场。
却不禁反思,中国的小皇帝,怎么越来越多?
故事是这样的,叙事人为小美:
小美的姐姐今年46岁,前几天查出宫颈癌,幸运的是发现得还算早,初期,医生建议尽快手术。
第二天一早,小美就匆忙赶去姐姐家,想着和姐姐一起去医院,好为下午的手术做准备。
毕竟是癌,姐姐姐夫都愁眉不展,忧心忡忡。
收拾衣物时,姐夫喊他们的女儿,说:我和你妈要去医院了,你怎么还不快点换衣服!
哪知女儿不耐烦的说:我去干嘛,我又不是医生,不去。
姐夫一听,明显有些恼了,憋得直喘气,想骂又不知骂什么。
图文无关
姐姐赶紧打圆场说:好了好了,不去就不去,小孩子,去了也不顶事。
小美看不过去,就主动去拉姨侄女的手说道:好孩子,和小姨一块去吧,陪陪你妈,你妈害怕呢。
女孩把手一甩说:都说了,我不想去。
低头又摸了会手机,说:妈,你们都去医院了,那谁来给我煮中饭呀?
小美告诉我说:听到这话,她的火都要冒出来了,这是养的个什么孩子呀?
22岁,不是2岁呀,妈妈病了,连最起码的关心都没有吗?都不懂吗?
看在姐姐生病的份上,怕姐姐心里不舒服,小美也不好多说什么,临出门时,小美狠狠的瞪了姨侄女一眼,希望她能跟出来一同去医院。
然而,并没有。
姨侄女对小美的警告视若无睹,对着小美做了个鬼脸后,又摸起了她的手机。
图文无关
到了中午,小美正在陪姐姐做术前检查,姨侄女又打电话来问:小姨,问问我妈,我中午吃什么?
小美叹了口气对她说:都这么大了,自己去外婆家吃都不会吗?你妈可是生病了呀。
只听电话里还在叽叽歪歪:哎呀,外面很晒的,热死了,小姨,还是你回来开车送我去外婆家吧。
小美气得把手机关了机。
她问我:月,你说,现在的孩子,从小好吃好喝的养着,好言好语的教着,怎么最后教出这么个不懂事的东西呢?
《欢迎来上大学,你的家长就住在隔壁的帐篷里》
纽约时报最近发了一篇报道,看了觉得挺“扎眼”的。文章题目是《欢迎来上大学,你的家长就住在隔壁的帐篷里》,配图是中国某大学的体育馆,五颜六色的帐篷内,是一个个眼里充满期望的中国家长。
9月是开学季,对于大学新生而言,很多人是头一次离家千里。操心的父母自然是不放心的,于是就有了成千上万千里陪报到的家长。天津大学还特别免费提供“爱心帐篷”,给那些住不起旅馆的贫困家庭的父母。
杨哲宇的妈妈就是其中一位。夜幕降临,当她给孩子铺好被子,整理好宿舍后,她在距离孩子几百米外的体育馆的帐篷休息,随时准备给他送方便面,给他买肥皂,给他的宿舍擦地板。
杨妈妈是数百名“帐篷家长”中的一员,在安顿好孩子后,他们用带天南地北的方言口音,交流着彼此孩子的故事,以及讨论着,学校附近哪家早餐店最好,哪里可以买到便宜的生活用品。18岁的杨哲宇说:“她在这里我觉得安全一些,我以前从来没有离开过家。”
与此同时,在上海的一所高校的女生宿舍,一位前来送新的家长为女儿的宿舍送来洗衣机、空调、电冰箱等全套家电。照片中,读大一的姑娘坐在椅子上,专注地玩着手机。
不只是在中国。近日有朋友也送孩子来温哥华留学,她专门请了假。
孩子学校不带宿舍,因此是在外租房。整整三天,她跑了无数趟IKEA。装家具、买床品、生活用品,跑超市,把冰箱填满……临到要离开了,连温哥华都没有好好看过,走前还担心:“要不要每周请一次阿姨给你做饭和打扫卫生?你不要熬夜啊,天黑了不要出门啊。”
千里送学的家长们引发了一场争论:父母是否在溺爱孩子,并削弱了孩子的独立性?
多少爸妈觉得孩子永远都长不大,在家里说的最多的话莫过于:
“你只好好学习吧,其他事情都让妈妈来干!”
“你多吃点,长身体。”
“放着,妈妈来收拾!你快去学习!”
所以,这样的孩子一旦离开了家庭,父母就千万分的担心,而孩子们也丧失了自己独立的能力。
这样的情况下长大的孩子,可能难以懂得如何去爱家人,去孝顺家人。
所以,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父母要先改变自己!
中国家长需要变懒
1938年,哈佛进行了一场名为“格兰特研究(GrantStudy)”的调查,他们对波士顿456位少年进行追踪,整个过程持续75年。
最后20年,结合斯坦福大学教授刘易斯·特曼对1500名学生的研究记录,得出了一些结论:
做家务的孩子,将来会更有出息。
欢做家务和不喜欢做家务的孩子相比,前者的平均收入比后者高20%。爱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
而在许多中国家长眼里,读好书显然才是孩子最应该做的事。别说做饭,就是洗碗、洗衣服,都觉得占用了孩子学习时间,还是放着家长来吧。
其实,不只是家务,家长对孩子的控制欲太强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研究还指出:
“当孩子间发生争执时,家长直接跳出来帮孩子解决冲突、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直接插手帮孩子解决困难、或是家长常常指示孩子该怎么做,都会孩子就失去了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而如果没有这些机会让孩子建立自信与能力,孩子就会变得不敢尝试、不敢犯错、并且常常指责自己。于是,他们更容易焦虑、需要倚赖大人替他解决事情、更忧郁,以及在一些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导致自杀倾向。”
简单来说,家长越懒,孩子可能越自立。
所以,为了孩子,很多家长可能需要改变自己的方法。
相关阅读:
本文来源:加新网cacnews ,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