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上了文理学院,找工作可怎么办?”

ACULAC文理人 视角学社 2023-06-22

经常听到人说,想获得人脉早点进入社会,就适合去美国综合性大学,如果想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就去文理学院吧。然而,文理学院的教育到底能不能为我们毕业后的工作做准备呢?——这是作者一些有关于文理学院教育的思考。

 



01

 

总是会有人抱怨,文理学院的本科毕业生怎么可能在国内找到好工作?确实,就算是最最顶尖的文理学院在国内知名度也没有很高,博雅教育似乎也完全不是专业教育,再加上高昂的学费,很多人都是会怀疑文理学院的教育的投资利润率(return on investment)。那么,它到底能不能为我们毕业后的工作做准备呢?

 

▲来源:The Oberlin Review

 

答案是肯定的。

 

与人们的常见认知相反,文理学院的教育往往为学生的职业发展作出了相当充分的准备。受过文理学院的教育的学生在软实力(soft skill)方面是相当强的。在学校的课程设置方面,大多数文理学院要求学生在除了本专业的课程以外,满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和数学等多方面的通识教育要求,同时学生所上的课程对于写作能力要求很高,也需要具备多元文化的视角。在课堂之外,文理学院普遍在体育、社团、ExCo(学生自己教授的课程)、寒暑假项目等方面有很多的资源和侧重。在此系统下学习的学生们更加会与人沟通,在批判性思维、决策能力和分析运用多方面知识的能力上更胜一筹。

 

这一系列的软实力正是雇主们最为看重的––互联网巨头Slack公司的共同创始人及CEO Stewart Butterfield就曾坦言在大学学习哲学的经历为他带来一个更加高效的工作会议。在这个STEM至上的时代,可能有人怀疑文理教育不会带给与未来接轨的能力。然而,随着机器人、自动化、人工智能、以及一系列科技噱头的出现,在未来真正被珍视的反而是创造力、想象力等软实力。

 

我认为,博雅教育注重培养的拥抱多样性的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都是能让人受益终生的软实力。

 

▲电影《死亡诗社》截图

 

02

 

除了优秀的博雅教育,多数优秀的文理学院也有丰富的资源致力于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即使文理教育是通识教育,文理学院们也会通过专业项目、校友资源、以及校外的同步学校(parallel college)等渠道为学生们提供更与职业接轨的学习机会。

 

比如说,Oberlin College欧柏林学院的Business Scholars program,通过集合校友资源、利用寒假的时间,从而为学生们提供了了解商业,创建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的机会。除此以外,欧柏林学院也提供Health Career Program, Musical Studies Program, 3-2 EngineeringProgram等。

 

由于文理学院的人数少,校友总是能够成为学生们职业发展道路上最优质的盟友。举个例子,欧柏林学院通过网络平台Wisr将需要帮助的学生与热心帮助的校友连接起来。欧柏林校友委员会(Oberlin Alumni Career Committee)也在2016年发起了 “10,000最强关系” 项目(10,000 StrongConnections campaign)。对于小学校来说,校友数量之少恰恰带来了校友联系之强。另外,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实习、 study away program 等校外学习项目。

 

在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发展的过程中,文理学院一般都会提供丰厚的财政补助;比如2014年,欧柏林学院就投入了高达 $125,000 用于学生实习的补助。

 


03

 

在这个金钱至上和结果导向的时代,人们习惯了用一种将一切价值削减至金钱价值的思维方式来衡量问题。似乎学生、家长、媒体、政策制定者甚至学校都最最看重教育带来的金钱意义。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高等教育中,现代人在工作乃至一生当中都似乎把金钱看得很重。然而,虽然前文已经证明了文理学院与职业准备并不冲突,在考虑文理学院的教育能如何为我们带来职场上的价值之外,我们更需要珍视的是教育本身的意义。在我看来,教育在维持commercial(为学生的职业发展作准备)方面的意义之外, cognitive(激发学生学习及思考的能力)与moral(独立判断的能力)方面的意义也是很重要的,而社会也需要同等地认同这三个方面的意义。

 

▲电影《死亡诗社》截图

 

“我们读诗歌,写诗歌不仅是因为它们很可人,

 

更是因为我们是人类,富有活力与热情。”

 

因此,在考虑教育所带来的投资利润率时,我们不仅要考虑通过受教育所获得的薪资水平,也更需要考虑其对于一个人思维、性情、品质等方面的提升。事实上,根据教育顾问Hardwick Day的调查,受过博雅教育的毕业生相对于大U毕业生来说,更加满意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以及第一份工作,同时也表示文理学院的教育帮助他们对人生做了更好的准备。

 

04

 

总的来说,文理学院是否有为我们的职业发展作准备?有的。但更深层次上,我们不应将教育视作一项商品,而更应将其当作一种权利。我们不应过度考虑它的市场目的,而更应该考虑它于思维及精神上的意义;我们不应仅仅将教育当作换取金钱的工具,而更应该将其视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充分享受终身学习的乐趣。

 

在这个最好的、也是最坏的时代,与其向新自由主义投降,为何不站起来,做一些改变?



Reference:


Deresiewicz, W., Deresiewicz, W., Robin, C., Frank, T., Cockburn, A., & Sneider, N. et al. (2018). [Essay] | The Neoliberal Arts, by William Deresiewicz | Harper's Magazine - Part 2. Harper's magazine. Retrieved 31 March 2018, from https://harpers.org/archive/2015/09/the-neoliberal-arts/2/

 

Katz, Philip M., and Council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Career Preparation and the Liberal Arts: CIC Project on the Future of Independent Higher Education. Innovation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search Brief 3. Council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2015


相关阅读:

工作找到与否,美丽的教育依然任性:思考文理学院的“精英”教育

美国顶尖文理学院毕业生就业难,还不如没文凭?

出身文理学院、最擅长投资的DJ高手即将接掌高盛!




作者:李汶玲,Oberlin College '21,原载:ACULAC文理人,本文经授权转载,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