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为什么一直追求SAT高分?

任意君 视角学社 2020-08-17

我们为什么一直对SAT或其他标化考试高分趋之若鹜?原因是我们还在“唯分数论”思考美国大学。在任意君看来,假如你始终把“标化成绩”放在“个人简历”“课外活动”之前,那很可能离“一个有见识的美国大学生”还差很远。作为一个有趣的过来人,任意君希望和大家有更多关于留学的思想碰撞,以及那些中肯的经验分享。


/任意君(rym_edu


先跟大家分享两个真实故事:

一位SAT 1950的亚洲男生在某年被加州戴维斯录取。托福勉强上了90,当时在国内某城市就读体制内高中,高三时放弃保送清华的机会一心想去美国。大家都非常担心他标化成绩很低,可能跟不上学校学习,他却很得意的告诉笔者,他在美国学校还算不错的,因为学校和他自己当初想报考的专业方向一致,学习起来游刃有余。此外,让他感觉良好的还因为他们班有两位当初SAT考试2100+的同学几乎面临劝退,因为跟不上大学学习,上许多课听不懂。


另外一个例子来自一位录取成绩非常优异的女生,她以高分考取了Emory大学生物专业(根据所谓排名,这是排名前20大学中生物最好的大学),然而开学2周后,她却毅然要求转学。原因是因为其生物专业设置和自己当初设想的完全不一样,无法满足其未来的发展。

这两个例子会让我们觉得意外,觉得结局和设想有反差,都是因为我们仍用中国高考的思维在设想美国大学的申请。当这样真实的例子一再发生时,应该足以让我们认识到,将分数作为主要参考有巨大局限性。

很多学生家长和升学顾问在初期互相了解交谈的时候,往往最先提起的话题就是标准化考试成绩(以下简称标化成绩),包括学术考试SAT(或ACT),语言考试托福(或雅思),这两项考试是最为常见两种标化要求。

“你考过试了吗?考了几分”

“这个分我能去什么学校?”

几乎成为学生家长和顾问之间互相考核的第一步。

其背后的逻辑是否真的符合美国大学招生录取的游戏规则?却没有多少人真正在乎。

SAT高分代表了什么?在我们看来是什么?

SAT作为美国大学入学学术考试的一种,诚然具备了一定选拔人才的能力。该考试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学录取方了解你的学术水平——起到同样作用的,还有申请者的高中平时成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GPA,或者绩点)。

而由于某些中国高中校方可以更改学生平时成绩,给出的GPA与真实情况不符,因此部分美国大学开始认为,美方设立的标准化考试成绩更具有参考价值。于是便出现了以下这些怪象:

1、拿着修改后较高GPA的学生,开始通过各种手段追求标化考试高分。因为如果按照自己真实水平考试,“高GPA,低SAT”的事实,会极大影响大学录取结果。

2、从未修改GPA的学生,原本按照自身水准考取的标化成绩,担心在“水涨船高”的分数面前没有竞争力,于是一次次向满分冲击,希望分数高一点,再高一点。

更多情况下,不论GPA是否匹配自己的标化成绩,“标化高分先考出来,GPA再想办法”几乎成了中国特色。

因为在中国学生家长看来,“分数是第一位的”,“分数上去了,什么都好谈”,“分数是硬道理”——不知道这样的中式思维,在美国求学之路上,能让我们的学子走多远。

但可预见的范围内,许多学生在被录取之后感到自己并不合适该学校却进退无门,则着实是自己当初一手造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SAT即便在答案没有泄露的时候,高分频出对中国学生来说也并非罕见,正如“依靠SAT数学来判断中国学生的数学能力”是一个笑话,“依靠SAT高低来判断中国学生的学术能力”也正在失去其可信度。

那我们提交的分数在美国大学看来,究竟是什么?

看到SAT高分的美国招生官们会想什么?SAT高分在美国大学看来是什么?

1、标化成绩只是挑选学生的一个参考要素。

这场考试并非如我们想象那么重要,也无法决定一个人能去什么学校。那些依靠分数来判断学生去什么学校,只能是一个推测,然而作为一个甚至不够准确的参考,很多家长学生却奉如圭臬。

2、对于考试成绩分数不算很好的学生而言,你的思想,才华,特点,那些独一无二的特质一样决定了你属于什么样的学校。

你的课外活动,个人组织,社会经验积累假如完全出于内心的热情,你就已经拥有了他人所完全不具有的竞争优势。

3、任何标准化考试的结果都不是入学的所谓“门槛”。有很多大学也不要求SAT考试成绩。甚至,一些唯分数至上的美国大学可能都不是很好的学校,因为他们没有其他参考依据可以评判一个学生,只有依靠分数。

4、假如你始终把“标化成绩”放在“个人简历”“课外活动”之前,那很可能你离“一个有见识的美国大学生”还差很远。因为这三者在名校面试官看来,所占的比重几乎是同等的。

他们想要的学生必须同时具备“成绩”“成就”和“思想”,一个健全的人会把时间放在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上,充实自己,而并非参加多次标准化考试。

不管体制内外,我们的学生虽然过去一度学会的主要是“如何应对考试”,然而面对美式游戏规则的时候,改变“失去分数就失去一切竞争优势”的现状,则是我们可以在升学之路上反思改变自身的最好机会。

既然选择去美国读大学,计划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就首先请从思维方式上改变自己,放下“中国高考”带给我们几代人的影响,从遵循美国升学考试规则开始,努力展现真我。

毕竟,世界唯一者是你自己。


作者任意君,系任意门教育的创始人。本文经作者授权转载,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布媒体所有。请点击本文底部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了解更多关于任意门教育的信息。



有兴趣的读者可通过订阅本公众号查看更多内容。点击本文右上角“视角”链接进入首页再点击“关注”即可订阅。订阅后回复“申请”可收看:

- 写好大学申请个人陈述的诀窍;

- 应对“奇葩”申请文章的“奇葩”攻略;

- 如何正确选择暑期项目;

- 如何在招生面试中展现最好的自我;

- 大学申请推荐信实用攻略;

- 孩子上大学,父母要找招生顾问吗?

回复“教育”可收看:

- 对教育目的最深刻和理性的阐述;

- 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 一辈子的道路取决于语文;

- 何谓好大学;

- 美国顶尖大学如何保证本科教育质量;

- 中国教育的死穴和申请美国名校的命门;

-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常青藤的绵羊。

回复“择校”可收看:

- 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择校决定;

- 观美剧识大学——加州理工是你的“菜”吗?

- 学校那么多,到底怎么选—大数据告诉你;

- 耶鲁大学的教育理念和招生哲学;

- 眼见为实——凌晨的芝大图书馆。

回复“人物”可收看:

- 他不经意拯救了全人类,但99.99%的人不知道他是谁;

- 我在芝加哥大学的求学生涯以及金融学发展沿革;

- 沃伦•巴菲特非同寻常的教育经历;

- 她用生命照亮人类的历史;

- 影响人生轨迹的一次晚餐。

我们是教育信息分享公益平台,欢迎各位关注订阅、提供内容或参与翻译工作。读者如有任何问题与建议,均可通过回复本号留言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