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过中国好声音,女校毕业的她, 凭什么拿到美国顶尖大学的Offer

成长视角 视角学社 2020-08-18
来自专辑
申请经验


看点: 


每年4.1前后,是美国本科RD(常规批次申请)最后的放榜日,拿到名校Offer的孩子无疑是幸运的,也常被人们称为“别人家的孩子”。Riley来自中国,她收到了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在内的11所顶尖美本大学的offer。笔者在采访时发现,Riley是一位兴趣广泛,思想成熟,能把“学习”和“兴趣”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学生,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分享。



单看Riley的成绩,你完全可以将她定义为学霸,让我们来看一下她的成绩:SAT 首考1560 (满分1600);SATII: 数学800,化学800,美国历史790;TOEFL120(满分);AP :7门。此外,她在校内GPA也很高,达到了年级的5%。

 

在没有采访前,我印象中的Riley就是个学霸,但和Riley聊下来后,我被她开放包容的内心所吸引,还有她敢于表达、锲而不舍的拼劲儿,这些比成绩更被美国名校招生官所看重,也可以给更多的学生以借鉴。

 


1、从美高走读,辗转到顶尖女校


在初三以前,Riley都在北京一所公立学校读书。直到有一天,Riley一家人做出了让她出国留学的决定,她便开始做出国前各种考试的准备。当被问到从国内去读美高是出于什么考虑时,Riley回想说,“应该是向往美高丰富的社团活动,特别是音乐剧非常吸引我。而且我感觉如果在国内,我们每个人都生活的差不多,但在美国可以释放更多的可能性”。基于Riley不喜欢填鸭式教育,想寻找一个更开放的环境,出走美高便不奇怪了。

 

可美高之路并不平坦,第一次申请就几乎遭遇了“全拒“,除了收到一所不想去的学校的Offer,其它学校的结果都是被拒。事情结果变成Riley并没有去那所学校,而是9升9来到了位于麻省的一所走读学校。这所走读学校规模很小,一个年级只有20多人,总人数还不到一百人。

 

一方面学校规模小,很多设施和活动都难以提供,更重要的是Riley这才意识到现实的残酷和美高之路的艰辛,她不甘心在走读学校里读完4年的高中,萌生出要改变的决心。她希望能去到一所更好的私立高中,得到更多的学习资源,以便获得更多升好大学的机会。

 

为了能转入到理想中的美高,她在走读学校里重新规划了学习,重考ssat和托福,并一直努力的将自己的GPA稳定在年级前1%,各种活动也是积极参与。因为在学校各个方面都非常的优秀,9年级结束时,她顺利转学到一所排名三十左右的女校就读10年级。

 

第一次申请的失败并没有打倒她,相反激发了她的斗志。Riley事后感悟说,在国内的学业顺风顺水,并不代表自己就优人一等, 早点认识到不足对自己是很好的提醒。这次的经历,带出了她内心野心勃勃的一面。可以看出,Riley是一个目标明确,会为自己努力争取的人,申请美高的经历让她有更好的心态应对美本的申请。

 

2、女校最大的改变是学会表达自己


由于国内很少有单一性别的学校,有些家长和孩子往往对单性别学校产生各种偏见,有着一些不正确的刻板影响,事实真是如此吗?

 

Riley直言在申请前,并不是对女校很有兴趣。女校是不是存在非常多的Drama?培养淑女的地方岂不是很拘谨?若班级里只剩下女生,多么无聊啊!直到Riley参观了校园,和学校的老师同学近距离接触后,一脑门子疑问立刻烟消云散了。使她惊喜的是,这里没有什么条条框框,非常的自由开放和包容,特别适合年轻一代的00后们。这里的师生、环境、资源都是能匹配和帮助到自己的。“选这所学校是因为喜欢学校的本身,并不是因为她是一所女校。“

 

三年的女校生活,最大的改变是学会表达自己。真正融入学校后,她发现之前的顾虑都不存在,女生们可以充分表达自己,可以做男生做的任何事。她举例,国内时每次课堂上老师提问,如果有男生抢答,自己通常会默默的坐着,不想出风头。

 

但来到女校后完全不同,美高老师鼓励女生们大胆说出内心真正所想,打破女生要“安静沉稳“的旧俗,激励女生们尝试喜欢的事情,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有男生的班级里,女生们根本不必端着架子,都很有自己的个性,开朗积极,共同话题很多,气氛很轻松。

 

在美高里,有非常多的资源可以去利用,只要学生不断去尝试。Riley受到鼓舞后,投入到最喜欢的两门课程中:音乐和科学。这两门课让Riley在女校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提升。



每年学校的大型音乐演出上都能看到Riley积极的身影,音乐剧已融入到Riley的血液中,感觉自己随时会被音乐剧带起激情,每个剧本都好似为自己量身定做。但其实最开始刚入学时Riley只是扮演数个小角色,在参与了多部剧,也做了大量剧务后勤工作后,Riley在今年的音乐剧Mamma Mia中,顺利斩获主唱的职位,要知道这个职位很少会交给中国女生来扮演。Riley透露,“参加并热衷于音乐剧的中国孩子偏少,也很少有亚洲孩子争当主角,但学校是非常希望音乐剧人员的多元化,关键学生自己要有勇气主动去争取。

 


Riley不但在学校里积极参与和音乐有关的活动,还把爱好发挥到了校外,她参加了2018年TV真人秀《中国好声音》,凭着优秀的演唱, 她顺利走入了美国赛区的决赛,并受好声音导演邀请飞回上海,代表美国总赛区参加TV盲选前的最终选拔。

 

在音乐爱好之余 ,Riley也特别热衷Science(科学),她是学校STEM Club的负责人。她坦承,有不少女生惧怕coding(编程),但事实上这些高大上的科目并不玄乎,女生不必因为理科弱就放弃对Science的了解,未来会更多的需要多元化的人才,所有这些科目都应该去涉猎。

 

3、用音乐和科学的组合,找到申请亮点

 


正是因为对音乐和科学的喜爱,这两个点做结合成为她申请大学的主基调。包括在文书的拟定上,也都是围绕这个结合点展开。同时受到女校的影响 ,她认识到“性别平等”的重要性,在许多还未被非常重视的社会问题上,有着自己的见解和研究,这些认识也统统体现在了文书中。

 

通常多数人写文书为安全起见,都会走刻板式的套路文风,Riley却不,她的文书走的是轻松搞笑幽默风。她在形容自己的个人品质时举了个做饭的例子。她开头写道,在做番茄炒蛋时,她不小心拿刀切到了手,当她看见血液和番茄的颜色混为一体时,她突然感到自己就是个番茄……整个故事是从变成一个番茄延展开来,又表达了其它的东西,最后再落到番茄上。从这里你也能隐约看出她的富有想像和创造力,这些特质无疑也是美国大学招生官认可的品质之一。

 

以下是笔者与Riley的对谈内容,G=Grace, R=Riley


G:家庭对你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R: 我的家人都非常的wise,妈妈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她不怎么管我,给我自由,我可以想干嘛干嘛,她不会插手,她甚至连我考了几门ap也弄不清楚。当别的妈妈都在忙着给孩子寻找顾问,我妈是当甩手掌柜,这样也带来我的独立性,家里不给我压力,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做出选择,并自己规划。

 

G:推荐两部喜欢的音乐剧?

R: 我的天呐我最最最喜欢的音乐剧就是Legally Blonde (《律政俏佳人》)!我身边的朋友们都知道,我简直是为这个音乐剧着迷啊,平均每天唱两遍”OmigodYou Guys”(里面我最爱的的一首歌),把朋友们搞得都很烦。另外一部就是Mamma Mia!,在我们学校的production里面我演的是Tanya,一个集风骚和优雅于一身的拜金女人哈哈哈。


 

G:平时有什么好的学习习惯?

R: 我觉得我干什么事情都想做到尽量专注和高效,尤其是对付标化考试时,我绝对是短时间内冲刺型选手。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劲学然后get the job done,然后剩下的时间就可以浪浪浪了(开玩笑哈哈)。

 

G:英语是如何启蒙的?

R:最开始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看美剧和听英文歌吧。其实我在去美高之前一直念的都是国内公立学校,感觉当时英语也没有特别特别好,去了美高之后慢慢的就变得一点都没有问题了,有个英语环境很重要!

 

G:对自己适合怎样的工作,已经有些方向了?

R: 没有方向!希望上了大学之后慢慢探索吧!但是我知道我比较适合与人接触的工作,像天天呆在实验室里的那种估计就不太适合我。我比较喜欢能激发创造力,不死板,而且有意思的工作。还有一点就是,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选择出道当歌手哈哈哈!(我的No.1 dream job)

 

G: 对即将要申请美本的高中生,最想说的一条建议是什么?

R: 最想说的一条建议,也是最最cliché的一条建议,就是一定要在申请中be true to yourself. 我觉得这点真的很重要,尤其在文书中,只有把最真实的你自己写出来了,才能告诉招生委员会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且文书的选题也可以天马行空一点,我觉得没有问题,比如我加州理工的一篇文书就讲到了我喜欢算塔罗牌的故事,这篇文书最后变成了我觉得我整个申请季写的最好的一篇文书,因为实在完完全全地写出了我这个人的特点:脑洞清奇,思维跳跃,而且有时候会有点神叨叨的。:)


致:2023届美本新生


祝贺你即将开启人生又一篇章!如有意分享自己的故事,请扫描以下二维码联系我们(备注:分享),我们非常乐意把你的求学/申请经历介绍给视角读者:



相关阅读:

决定孩子未来的不是在校成绩,而是业余时间在做什么

为什么要去美国读本科?

耶鲁大学的教育理念和招生哲学



作者:Grace,系美高Brooks School在读学生,本文经作者/被访者授权发布,版权归属作者/本号联合所有。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