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终极意义
以下文章来源于隐蔽的历史 ,作者河南 郭山
“学霸”到“学神”——学习的终极意义
文 | 郭山
转载自 | 隐蔽的历史
1、高效学习的终极心诀
从费曼说起。
理查德﹒费曼(1918-1988),出身于犹太家庭,是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也是二战研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的主持人之一,也是第一位提出“纳米”概念的人。费曼热爱教学,他对教学的热爱超过了科研,也因此成为加州理工学院最杰出最受欢迎的教师。费曼对于教育最卓越贡献是提出了“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被认为是每个终身学习者都应该掌握的终极方法之一。据说费曼本人的智商为120,只比普通人稍高一点儿。费曼能在13岁学会微积分,24岁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并加入了曼哈顿计划,直至获得诺贝尔奖,这种学习方法功不可没。除了科研和教学,他还自学了桑巴鼓、绘画、开锁、破解保险系统等技能,而且都达到了专业水准。Google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对费曼学习法赞不绝口,比尔盖茨、乔布斯、拉里佩奇都是“费曼学习法”的拥趸。一位费曼的“铁粉”斯科特﹒杨运用“费曼学习法”创下了10天搞定线性代数,一年完成麻省理工物理系四年课程(以难度著称)的壮举。
“学习方法”确实因人而异,但“学习”确实也有内在的底层逻辑。这个“底层逻辑”应该就是“学习”的“终极心诀”。
上图:授课中的费曼。
2、用“费曼学习法”解释“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很简单:
一、确定学习目标并加以学习,进行概念拆解和提炼;
二、模拟教学(模拟向别人简要通俗地解释这个概念);
三、返回、完善、矫正基本概念(如果别人不懂你的解释);
四、概念简化(让别人完全弄懂)。
一句话总结:如果你不能简单地解释一件事,那就是你还没有真正弄懂它。
费曼说过类似一句话:“I couldn't reduce it to the freshman level,That means we really don't understand it。”即,“如果不能让新手也听懂,那就说明我自己也没有真懂。”
费曼的老师惠勒,更是言简意赅:“One can only learn by teaching”。即:只有教,才能学。
用“费曼学习法”来解释一下“费曼学习法”吧。即反复运用分拆、类比、举例、概括的费曼方法来解释“费曼方法”。
解释一:“费曼学习法”的精髓是通过教给别人的方式推动自己学(以教促学);通过让别人“听懂”的方式推动自己的深层次“真懂”;通过知识的“输出”推动知识的“输入”。
解释二:“费曼学习法”的学习模式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深入浅出)。“简单化”的过程是“学-教-学-教……”的往复运动,最终在往复运动中实现对概念的深度学习。只有对概念的理解足够深入,其最终的输出结果才足够简单。
解释三:“费曼学习法”的动力模型是任务驱动的自主学习(与PBL学习模式异曲同工。)。真正的学习是自学、乐学,是享受学习。靠外在压力、监督强制推动的学习是不可持续的。学习是人的本能,好奇心是人的本性。扼杀好奇心的教育模式归根结底来看是“反学习”。从这个角度看,“费曼学习法”是反对强制的被动学习。
解释四:“费曼学习法”的要点是理论和实践的互动。理论学习(输入理论)+实践运用(输出解释)的反复运用,往复深化。一切伟大的学习理论的底层逻辑都相通,“费曼学习法”与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方法论异曲同工: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也与先贤孔子的“学而时习之”(输入“学习”,并同时输出实践。)不谋而合。只有在“知识”和“技能”的相互深化中,学习才能深入,唯有深度学习才是真的学习。
解释五:“费曼学习法”阐释了新旧知识的传导路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是对旧知识的反复回炉和订正,每次订正都可能发现新的理解维度和新的解释方向,在此基础上,会发现所谓的“旧知”中有自己并没有完全理解的“新知”。许多教师有这样的教学实践:一道较难的题目,不同的学生反复来求教,他们对难题的理解五花八门,犯错的原因也花样翻新,在为不同的同学讲解同一道题目的多次重复中,教师常常对此题有新的理解和认识,即在反复的“教”中促进了教师的“学”,在反复的“温故”中达成了“知新”。“教,然后知困,斯可为师矣。”教学相长,此言不虚。
解释六:“费曼学习法”的思维模式是“分析-概括”的互动。分析是拆分、举例,是思维的发散,是把知识“变厚”;概括是提炼、浓缩,是思维的总结,是把知识“读薄”。在反复的“分析—概括—分析-概括……”中,知识由厚到薄,由薄返厚,复归于薄。分析是思维的基本路径,概括是思维的最终归宿。学习的终极目的是提升分析-概括的思维深度,这是“费曼学习法”的要害所在。从这个意义看,“费曼学习法”是反对死记硬背的。
解释七:图示。如下图(“费曼学习法”的运用):提升知识的留存率。
如上图,根据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平均效率是完全不同的。传统学习方式,例如听讲、阅读,往往属于被动的个人学习,学习吸收率低于30%,而如果采取主动的学习方式,例如小组讨论,转教别人,学习吸收率可以达到50%以上。
而在这个金字塔中,学习吸收率最高的,恰恰是费曼技巧强调的“模拟教学学习法”,吸收率达到了90%!
这也正是费曼技巧的精髓:以教促学,积极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结合理论(理论学习)和实践(将学到的知识传授给他人),以达成更高层次的学习。
案例1:“尖子生”是谁成就的?一种现象:班里的尖子生常常自觉不自觉的在应用“费曼学习法”。因为他们常帮其他同学讲题,也常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也经常是各种学习展示的表演者。这就意味着他们充当“小老师”的机会远多于普通学生,他们时不时的需要“以教促学”,每一次帮助别人答疑释惑,都是在反复的拆分-思考-输入-输出-简化……,在帮同学弄懂的同时,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尖子生是差生成就的。
案例2:本篇文章的写作过程就是对“费曼学习法”的运用。即:确立文章任务—分解文章概念—输出文字段落—反复修改完善。即,笔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教”,更是为了自己“学”。在此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或许不是本文的阅读者,而正是作者本人。
3、引申:克服遗忘,记忆转化为技能
学习最大的敌人就是遗忘。对抗遗忘,是学习的永恒任务。
“费曼学习法”的最大好处是知识学的深,所以忘得慢。这是一种奇特的现象:教给别人的知识,自己记得更加牢固。
原因是:知识是容易遗忘的,技能是相对牢固的。
知识如何转化为技能?
现象一:背的文章几天就忘干净,学会骑自行车就永远忘不掉。
原因:背文章是知识,骑车子是技能;文章是大脑记忆,骑车是身体记忆;文章不是每天都看,骑车是日常运用(输出)。
结论:知识只有转化为技能,时常输出,才不用刻意记忆。
现象二:会说母语后,再学英语就困难重重。
原因:母语已经成了思维载体(输出载体),此时其他语言符号无法直接输出信息,只有用母语符号二次编码才能实现输出(即:当我们看到一个英语句子时,脑子里输出的却是一句汉语……)。此时,“母语”是我们信息输出的载体,“英语”只是外部的知识,而不是一种思维的技能。即我们是在“用母语学英语”,而不是在“用英语学英语”。
结论:只有“英语”从“知识”转化为“思维”,“用英语学英语”,英语才成为技能。
现象三:学生学的知识忘得快,老师知识记得清。
原因:学生重复的次数没有老师多;学生输出的机会没有老师多;学生是在学知识,老师是在练技能。
结论:重视输入,看似学的多,实际忘的快;增加输出,看似效率低,实际记得牢。
现象四:歌词早忘记了,曲调还能哼唱。
原因:歌词是“知识”,唱歌是“技能”。
……
只有反复的输出,外部输入的知识才内化为技能,内在的技能才可以随时向外输出为具体的知识。
4、反思:从“费曼学习法”看学校教育的弊端
作为卓越学习者和优秀教师的费曼,在教学实践中看到了现代工业化教育的顽疾:学生看似记住了很多结论,其实一无所知;学生看似考试分很高,其实真实技能很烂;物理研究生能够把公示背的滚瓜烂熟,但却不能解释生活中简单的物理现象。
费曼评论巴西的教育时,痛心疾首地说:“实在看不出在这种一再重复下去的体制中,谁能受到任何教育。大家都努力考试,然后教下一代如何考试,其实大家什么都不懂。……不过,也许我搞错了,在我教的班里还是有两个学生表现很好,因此,虽然制度很烂,有些人还是有办法成功的。”
谈及学习是,费曼一再强调:知识是“knowing something”,不是“knowing the name of something”。
当费曼把这些看法写进考察报告中后,美国外交部的反应是:“费曼这个笨蛋只会给我们添麻烦。”
以知识为中心,以考试为手段,以升学为导向的现代工业化教育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信息时代的社会趋势。
从“费曼学习法”的角度看待工业化、应试化、知识化的教育体系,不难发现当下的教育体制有太多“反教育”“反学习”的特征。
强调知识灌输,缺乏实际技能输出;
强调考试训练,无视真实问题解决;
强调固定答案,封堵多元发散思考;
分强调管制约束,扼制自主自由选择;
一种可怕的现象:现在呆在传统学校里的学生,几乎没有几个是真正热爱学习、喜欢学校、尊敬老师的。
“一土教育”的创始人李一诺在黑龙江调研时,问一名上中学的孩子:你喜欢上学吗?这学生干脆地回答:不喜欢。然后又加上一句:我们学校两千多人,没有一个人喜欢。
李一诺感叹:两千多个16岁花季的少年,正该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刻,却这么痛恨学校,我们的教育真的是“居功甚伟”。
一个学生告诉我:当她回到家,正准备写作业时,妈妈走进来问:作业还没写?抓紧时间!
那一瞬间,她突然不想写作业了,她突然感到学习没有任何意义。
另一个学生告诉我:她的班主任什么都好,就是“太负责”了,“来教室太频繁了”。
一开始,我曾百思不得其解。
这样的家长和老师,不正是传说中的“优秀的妈妈”“负责任的好老师”吗?
为什么教师、家长的一腔热血换来的却是学生的横眉冷对?
现在我明白:学习是人的本能;自主是人的本性。
如果“学习”是来自外部的要求、约束、强制、安排,无论这种安排多么科学多么完美多么正确,都会在经意不经意间扼杀学生的内驱力。
因为,学习的终极意义——是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
把“学习权”还给学生,
把“成长权”还给学生。
不要让孩子们在告别学校之日,
对读书再也没有任何动力;
不要让孩子们在踏入社会之时,
对学习再也没有任何兴趣。
费曼在谈及学习的五个理由时,给出的最后一个理由,也是最根本的理由是:“学会有普遍意义的自由探索的创造精神。”
值此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之时,正处于十面埋伏中的华为老总反而把目光聚焦到教育问题上,认为“如果未来出现中美博弈,中国首先还得重视教育。”
这个“重视”,不能只理解为投钱。更应包括重视、直面教育存在的痼疾。
否则——
可能为了今天,透支了明天,沦陷了后天。
相关阅读:
11岁上大学,13岁发《JACS》!这位华裔天才少年碾压大学生:有不懂的可以问我(附视频)
作者:郭山,原载:隐秘的历史,本文经授权转载,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喜欢本文?欢迎关注/置顶/点赞/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