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成长!一位父亲的慢养和陪伴心得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欧EMBA Author 董劲松
按:
2014年8月,中欧校友董劲松(EMBA2017)的儿子Leo决定去美国读书。少年负笈远游,背后是父母的深情。这五年间,孩子由少年成长为青年,他则由一个焦虑与急躁的父亲转变为一个注重慢养与陪伴的父亲。
有本书说,“如果教育是一条滚滚向前的大河,家庭就是大河底下的一颗颗鹅卵石。”这五年相隔万里的用心“陪伴”,董劲松用日记的形式一一记录下来,总计748篇日记,已经有 30余万字。它们就像鹅卵石那般散落在河床上,今天将其捡拾而出,供大家鉴赏。
作者:董劲松
转载:中欧EMBA
1/ 一条难走的路
美高期间,Leo利用暑期在上海参加SAT(俗称美国高考,满分是1600)培训,模考成绩不断提高,达到了1400多分。这是个还不错的成绩,但是他很沮丧,因为远没有达到他设定的目标。这段经历我写在了《生活在希望之中》(2018年8月12日),其实也是给自己希望。
在日记中,我选择了一张在夕阳之下,他在宾馆楼上凭杆远眺的照片。看得出他的心情极其郁闷,好在一个多小时后,他就从苦闷中走出,决心再来一次。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做父母的会扪心自问,这种选择是否正确?毕竟他去美国时还不到15岁。父母的希望是,既然把孩子送出去了,就希望他们在美国排名靠前的学校就读,但其中的竞争又是何其的惨烈。
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每年有1750万大学生在高校就学。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留学生为36万,占国际学生的33%,其中有14万是本科生,2019年大约有4.7万名中国学生入读美本。美国排名前30的综合性大学,加上前20的文理学院,中国大陆学生每年约只有1400名入读,这意味着,100个中国留学生中只有3%进入这50所排名靠前的大学。
从多年的申请结果来看,对中国学生而言,TOP30的学校要求标化成绩是SAT1470+,托福105+(满分是120)。2018年,传统的八大藤校中中国大陆学生入读最少的是哈佛8人,最多的是康奈尔大学70人,而理工牛校MIT才5人,我时常想,这条路的选择是不是太难了!
Leo去美国的时候英语成绩很一般。2014年寄宿高中的申请要求是托福要达到75分以上,排名在前50的则更是达到100分以上,而他当时差之甚远。于是我们让他先住到美国人的家庭,上私立走读中学,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此前后花了一年半的时间。
在这段适应期,我看着他逐渐变得有主见,开始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
2015年的3月21日,我在日记中写到,Leo接受到了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学校要求学生调查某个州的地形、人口、食品以及商业情况。如果总统来访问,招待他吃什么?如果地形消失将会有何种影响?州内有哪两大企业,如果搬迁走,将对产生什么影响?
正巧,4月Leo将在密苏里州的路易斯安那代表FLL中国队参加全球机器人挑战赛,于是他选择介绍密苏里州的情况。由于这个州地处平原,他假设密西西比河消失的影响,选取本州的农作物和电子行业的两家公司做样本分析。他没有选择招牌人物杜鲁门总统,而是选择了马克·吐温,以旅行社的角度向潜在客户进行宣讲。
这种学习方法让我叹为观止,学而思、思而习、习而优,八年级学生的作业分明是研究生的毕业论文。Leo也感受到「死」作业少了,动脑、动手的作业多了。老师在其中是个辅助者的角色,尊重学生的意见,耐心听取他们的想法,长此以往,孩子慢慢养成一种主动、进取、勤于思考的能力。在这样的长期训练之下,中美学生之间的差距可想而知。
2/点滴进步
在转学到新的寄宿高中后,2017年6月6日,Leo平静地告诉我十年级第三学期功课全A:数学A+,英语、西班牙语、化学、电影制作A,美国历史A-。他的美国历史课是知耻而后进,多亏历史老师要求严格,这对他托福考试中的写作很有帮助,居然考了27分,他从内心感谢这位严师。
2018年上半年,Leo迷上了写作。《纽约时报》每年都会向全球14岁到18岁之间的高中生发起评论征稿比赛。2018年,儿子参加了这项比赛,关于特朗普墙的一篇文章让他在全球一万多名中学生的比赛中拿到了二等奖(一等奖九名,二等奖十八名)。那段时间他迷恋写诗歌、写评论,写意识流,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理性而严谨的化学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我很惊喜于Leo文理兼备的发展方式。此前他曾代表FLL中国队参加全球机器人大赛,拿到了好名次,在全美的英特尔少年科学天才奖的比赛中,他因研究环境污染而拿到了新泽西州科学比赛的三等奖。
3/交心的旅程
2018年6月,Leo开始申请大学前的访校活动。
美国中学生在读本科前会到心仪的学校去参观。访校对于美国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全家老小结伴而行,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这个学校,它也是快乐生活的一部分。
2018年6月9日,我们驱车赶往维克森林大学所在的城市温斯顿塞勒姆,这五个半小时的车程是父子之间欢快畅聊的美好时光。我们的话题涉及学习、家庭、爱情、亲情与选校,也谈起爸爸妈妈在工作上的选择,对各自工作的努力付出以及获得的荣誉,畅谈儿子未来的工作打算。
旅途中我问及Leo对未来发展的想法,他说想早点工作,觉得到美国读书让父母花了很多钱,时间太久他会内疚。他的想法受到美国父母的影响,通常这里的孩子都是工作几年再读研究生,完全自立。
我安慰他,父母挣钱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希望Leo读完研究生再找工作,对将来不要着急做决定,思考后再决策。
一路上,我开车,儿子把早餐送到我嘴里,这是一个多么温馨的时刻,父子之间有无尽的话题,旅途变得不再漫长与单调。真心希望,当天再开500公里!
4/功夫不负有心人
Leo有了目标,动力也更强了。2018年9月8日,Leo终于考出预期的SAT成绩——1520分,连我都难以置信。
如果说在那天之前,我们只敢在30-50名的大学进行筛选,那天开始则是要对美国排名前30的学校申请做准备了。幸福来得就是这么突然、这么美好,虽然过程历尽艰难。
Leo所有的标准化考试全部如期进入了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条件之内,该校被描述为:「一个聪明人进去、更聪明的人出来的地方。」。卡耐基梅隆大学有很多硬性指标,以成绩为25%-75%区间为例,首先SAT要达到1500分以上(各院之间略有差别,比如计算机系的区间值则要达到1540分以上);二是G.P.A.成绩也是分院系而定,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要求前7%,科学院要求前5%,最牛的专业是计算机专业,要求前2%。在这几个指标之下再看综合,包括社会活动、体育、领导力、公益等,所以如果不对一个学校充分解读的话,你不会知道这个分数达到什么状态才是合格。
2018年12月16日凌晨,我们如愿收到了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Niche调查数据显示,在全美学习压力最大的50所高校中,卡梅排名第四,Leo已经开始为全新的挑战在做准备了。
5/慢养与陪伴的十二条心得
高中毕业时,Leo获得了学校的荣誉证书,成为五个获奖学生中唯一的中国孩子。这五年间,我一直在审视Leo的成长,他学会了独立思考、时间管理,培养了契约精神、公民意识和社区意识,而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为此,我把慢养与陪伴总结成十二条心得。
平等对话
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因为他能感觉到与父母之间是否平等。
学会倾听
孩子话说时我们认真听,当我们跟孩子说话时,Leo也绝不看手机。
尊重选择
小时候Leo想当LEGO设计师,后来喜欢新材料,最近又喜欢化学,一个孩子的成长选择是在不断变化的,尊重就好了。
全面发展
Leo在小学和初中的周末都用来学习打网球、电子琴、机器人,到了美国以后喜欢上踢足球,成为高中学校二队的队长,学习滑雪拿到全州滑雪第六名,团队第三名。他现在很感谢我能让他全面发展。
快乐生活
Leo有个好心态,他永远觉得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他的生活永远都充满阳光。
吃亏是福
小时候,小朋友抢他东西,他还反过来劝我,从小就有吃亏是福的秉性。
说话算数
Leo学电子琴是因为听别人弹得好听一时兴趣,我们对他说,你讲过的话必须算数,于是他就一直坚持了下来。十三岁时他拿到业余十级证书后再也不弹了,到了美国以后,他很快又恢复了。并感谢父母能让他从小有了这个爱好,虽远在美国却能够开心地与音乐相伴。
敢于尝试
Leo第一次单飞美国时才14岁,在此之前,他把转机的芝加哥机场地图来回研究了三遍。在只有1小时15分钟的时间内,成功转机。
09
用好金钱
Leo经常对我说,爸爸你挣钱不容易,要帮你省着花,在美国花五十美元以上都会跟我说一声。Leo不会因为朋友比他有钱而局促,他说比的是学习和体育。
交友要慎
Leo看人有一条,就是本质好不好。
关爱他人
在第一个美国寄宿家庭,有一个脑瘫的孩子,Leo妈对他说,恭喜你比别人的小孩早一步进入社会,你要学会跟她相处,所以他从中学到了关爱他人。第二个家庭有五个小孩,他用心观察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以及如何与兄弟姐妹们相处。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到这个家庭学到这一课,走上社会就知道怎么和朋友们相处了。
12
懂得感恩
每个节日他都会给我们和美国的好友打电话、视频。一次我陪他在美国访校,他写了一篇文章,叫《最感谢父母的一件事》,他写的是最感谢爸爸妈妈把他送到美国来读书,他觉得这里的学习方法很适合他。所以小孩再优秀,如果不懂得感恩都觉得是有缺失的。
6/为人父母的四个准则
在期望孩子成长的同时,做父母亲的也需要自我成长,我将此总结为为人父母的四个准则。
要树立榜样
我们有一个「我爱我家群」,经常分享一些开卷有益的内容,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02
父母友爱
孩子在外都是报喜不报忧的,Leo告诉姑姑在别人家里还是有寄人篱下的感觉。但是只要父母友爱,相互支持,他在前进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在家中都能找到港湾。
03
把握关键
我自认为做对了两件事,一是申请寄宿高中;二是申请卡耐基梅隆大学。去卡梅访校是经过一位中欧校友的引荐,卡梅的教授鼓励Leo说,你比我带过的不少学生优秀,一定会考上的,只是现在缺的是标化成绩。Leo起先还半信半疑,最后他竟然真地考上了。
04
陪伴慢养
中国家长更多的是精心呵护,美国家长是散养,我看了很多文章,见了很多优秀的家长后,总结的是精心散养。看似散养,实际上都在大致的圈子里面跑。作为父母应该在「润物无声」中为孩子绘制一幅人生远景的蓝图,让他们在思考和探索这个世界时逐渐清晰他们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近期目标。有了方向,有了目标,孩子高中的生活就基本可以完成有效「自转」,家长需要不时给予外力「加速度」,维持轨道不偏离,偶尔也要踩一下「刹车」。例如标化成绩怎么做,G.P.A.怎么做,托福怎么做,把大致的想清楚,其他的事情就剩家长点赞了。
而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 都要做好三点。一是有见识,二是有爱心,三是守规矩,有了这三点,余下的都不会走偏。我庆幸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整整五年,与他一起见证成长。
在2019年的夏季,儿子戴上了高中毕业帽,我也戴上了中欧EMBA「毕业帽」。
和儿子在求学这棵大树下共同成长,他会越来越好,我也学会了放手。
时光不语,静待花开,世间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是指向别离。
相关阅读:
作者:董劲松 ,锦天城(合肥)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原载:中欧EMBA。本文经授权转载,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所有。
喜欢本文?欢迎关注/置顶/点赞/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