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为何两百年来经久不衰?

视角学社 2022-05-0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翰藤美国在线课程 Author 翰藤美国在线课程


作品简介


《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 或 The Modern Prometheus),又译作《科学怪人》,被公认为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科学幻想小说。它于1818年诞生于日内瓦湖畔,出自玛丽·雪莱之手,是受到浪漫主义影响的哥特小说。后世有部分学者认为这部小说可视为恐怖小说或科幻小说的始祖。


弗兰肯斯坦是故事中的疯狂医生,以科学的方式使死尸复活;而那个被弗兰肯斯坦医生创造出来的怪物称为“弗兰肯斯坦的怪物”。因此,此书中文版书名通常译作《科学怪人》。在过去200年间,《弗兰肯斯坦》的影响经久不衰。




故事梗概

故事主要描述一个名叫维多·弗兰肯斯坦的科学家的疯狂计划,他计划要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一个生命体,说是想打造一个完美的人。于是,他从坟场精挑细选后挖出尸块,以专业知识判断哪部分还能使用,再将之拼接成人型,然后通过电击赋予他生命。不久,弗兰肯斯坦便发现这是个严重的错误,他制造了一个怪物。于是,他开始了追杀这个怪物的旅程。


作者简介



本书的作者是玛丽·雪莱(1797年8月30日—1851年2月1日),她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浪漫主义诗人珀西·比希·雪莱的第二任妻子。玛丽的父亲威廉·葛德文是一位政治家哲学家,也是法国大革命积极支持者,著有《政治正义论—论政治正义及其对道德和幸福的影响》一书。其母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则是女性主义运动的先驱,著有《女权辩护》一书。


玛丽·雪莱 和母亲 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


玛丽的家里常有各领域的学术界人士出入,而父亲葛德文的崇拜者更是络绎不绝,玛丽未来的丈夫雪莱就是这些年轻的崇拜者之一。玛丽自幼得以见识那个时代的精英人物来到家里,与父亲一起高谈阔论人文、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从而深受父母及其精英群体理想主义激进主义影响。


玛丽·雪莱 和丈夫 珀西·雪莱



创作背景

玛丽和丈夫雪莱所在的当时英国最年轻、最有激情的知识精英群体关注人文、自然科学,他们常在一起讨论生命起源,对于同时代的自然哲学家、医学家、发明家、植物学家、生理学家达尔文及其生命理论也很关注。《弗兰肯斯坦》的故事1818年6月,在瑞士日内瓦湖南岸的一座别墅里诞生的。当时,包括拜伦、拜伦的医生波利多里、雪莱、以及玛丽同父异母的妹妹克莱尔在内的一群年轻知识分子在一起讨论,拜伦提议每人写一个鬼故事,于是玛丽讲出了《弗兰肯斯坦》的故事。后来,在雪莱的鼓励下,玛丽将其写成小说出版,她也因此获得“科学幻想之母”的美誉。

日内瓦湖上的Diodati别墅


时代背景

玛丽·雪莱生活的时代,正是西方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历史变革的时代。当时,英、法、美等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文明空前发达,天文、地理、物理、生物等学科也有很重大的发现。经过科学洗礼的广大民众,普遍盲从科学、并对科技改变世界抱有各种幻想。他们迷信科学知识是一件魔力无边的法宝,它“永远能为你提供精神食粮,使你不断探索,发现奇迹”。 



作品主题

科学是人类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自然界的本质进行探索,并逐步认识、利用其客观规律。但是,科学大厦的建立和维持必须依据两个重要的支注:一是科学知识的产生需要以客观性为基础;二是科学知识的产生应受人类理性的约束。离开了这两个支柱,科学的发展必将导致科学主义的泛滥,为人类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小说刻画的不只是人类与科技进步之间存在着冲突这一“不朽”的主题,展现的也不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滥用科学及其后果,更重要的是,它借19世纪初科学技术空前发展的“现代”社会语境,揭示了在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价值观驱使下,人类无所顾忌、狂妄地自我奋斗的丑态及其对社会构成的巨大危害。作家自觉地将哥特式风格融于科幻描写,深刻地反思了现代化进程中个人追求与社会道德、传统价值观之间存在的尖锐矛盾。正是小说所蕴涵的这种丰富的人性关怀和超前的社会“忧患意识”,才使其在“后现代”的今天,仍是英美文化中的一个持续热点。


玛丽·雪莱通过弗兰肯斯坦的悲剧,对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及应该如何使用科学技术,做出了自己的解释:人类在自然界面前应该保持一种敬畏,保持一种有限性,而不能无限制地追求对自然的认识和征服。如果人类盲目地试图驾驭或凌驾于自然之上,而对自己的行为疏于理性的抑或伦理方面的周全考虑,不可预测的可怕后果将难以避免。 


此外,小说也透过弗兰肯斯的在个人情感方面的觉悟- 从一开始对对自我的关注远远超过对别人的关心、为个人利益自私地断绝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到最后的醒悟--告诫世人完善自我,走出个人主义狭隘思想,必须融入社会,与他人建立起亲切友好的关系。 


写作风格


哥特式小说流行于18-19世纪,内容多为恐怖、暴力、神怪以及对中世纪生活的向往,因其情节多发生在荒凉阴暗的哥特式古堡里而得名;故事充满悬念,以毁灭为结局;有许多同类的著名作品。感伤主义则指工业革命后、法国大革命前的一种文学流派,主要特点是作家以感情和仁爱代替理性作为批判的工具,主要是歌颂善良、同情、忘我无私以及合乎自然,但其塑造的人物有些迂腐和天真。



叙事方式

该作采用了书信体记叙体相穿插的形式,因而使形式不致过于单调。书信体是当时较为流行的一种文学创作手法。


《弗兰肯斯坦》所表现出的最不可思议的荒诞之处,就是科学家弗兰肯斯坦与他创造的怪物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绝对不可能发生的理性认知与耳闻目睹的感性认知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强烈错位,构成了该作品鲜明的怪诞风格。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弗兰肯斯坦》始终严格遵循着第一人称视角的叙事规范,绝不让人物讲述超出自己知道范围外的事。例如“弗兰肯斯坦”这个名字的说出就独具匠心。作者精心安排叙事,不断激发起读者的阅读期待,让读者寻着怪物的视线去发现,而作者自己则隐藏在故事背后。


《弗兰肯斯坦》是一部典型的以第一人称视角叙事的作品。不过,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它又是一部颇为典型的以见证人视角且由见证人本人叙事的作品。作品虽然由沃尔顿的四封信组成,但沃尔顿并不是中心人物,他仅仅是弗兰肯斯坦这一真正主角故事的见证人,换言之,他仅仅属于一个线索人物。没有他,弗兰肯斯坦不会进入我们的视线,弗兰肯斯坦的故事更无从展开。在另一个层面,沃尔顿也是作者为了让弗兰肯斯坦的故事获得更为令人信服的真实感而精心设置的一个角色。



作品影响及对后世的启发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19世纪女作家玛丽·雪莱最为世人熟知的作品,自面世以来,已经被翻译成100多种语言。根据它改编的舞台剧和电影多达几十个版本,1931年《科学怪人》的续集电影,被视为影史上重要的恐怖电影之一。其中的怪物形象在西方家喻户晓。美国心理学家普林斯顿大学高特博士进行过一项大规模的研究:在世界文学和传说中最重要的100名虚构人物中,第一名是哈姆莱特,弗兰肯斯坦排名第33。 


这部作品的诞生,还为英语词库添加了一个新的单词Frankenstein,意即:一个最终毁了它的创造者的东西。 


为什么《弗兰肯斯坦》200年来的影响经久不衰?正是因为这部作品涉及了及其宽广的主题范围:


一、科幻小说的先驱。《弗兰肯斯坦》在已知与未知、幻想与现实之间搭了一座桥,它不同于神话和奇幻,开创了“科幻小说”的先河。作品还提出了在工业革命和进化革命之初,关于人类能力的全新设想,相信人类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让“人造生命”梦想成真。同时,作品也表达了对科学前途的忧虑,呼唤理性看待科学创造与发明。

二、人造生命体的身份认同。小说中弗兰肯斯坦医生所创造的生命体与人类之间没有血缘纽带和“情感”,被视为“怪物”。而这个具有人类心智的生命体却主动去适应人类的生存环境:学习语言、阅读、人类情感、甚至文明和道德。遗憾的是,他的努力失败了。孤独、痛苦和绝望始终伴随着他。这些感受最终积聚成怨恨喷发而出,导致了整个悲剧。200年前,玛丽·雪莱即揭示了“身份认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心理需求这个道理。

三、科学的“两重性”和科学家的“罪与罚”。弗兰肯斯坦医生是唯科学至上典型人物。作为科学家,他创造了人造生命体,触及了“罪与罚”的问题。玛丽·雪莱笔下的弗兰肯斯坦医生,有着源于理性的傲慢,他社会责任心缺失,任性而虚荣。所谓“追求真理”不过是他的借口,实现个人胜利的目标才是他真正的愿望。反观今天,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特别是生物工程技术的持续革命,让人类正在逼近“人造生命”的奇点。这样的创造,有着超越人类希望发展的方向和底线的可能,会造成科学过度干预生命。因此,倡导和警示科学家的社会和历史责任感及道德精神,应提升到与科学与技术的发明相同的高度。

四、整体生态体主义。《弗兰肯斯坦》提出了一系列深刻问题:当人类决定和可以实现“人造人”时,是否意味着科学可以征服甚至驾驭自然、控制自然?如何处理科学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如何对待异类生命体?如何将被造的人吸纳到人类伦理生态体系之中?如何构建人与“人造人”之间的情感基础,实现精神生态的和谐?可以肯定的是,科学进步绝不意味着可以丧失对自然和生态的敬畏,要想避免毁灭,需要实现整体生态体主义意义上的救赎。

五、浪漫主义和怪诞审美。为什么玛丽·雪莱将弗兰肯斯坦的“创造物”设计成丑恶和恐怖的样子,而不是一位翩翩少年?首先,是因为要符合恐怖故事的形式,让别人排斥“他”顺理成章。此外,如果做更深入的探讨,则可以看到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所形成的浪漫主义审美观对作者创作的影响。浪漫主义引发了审美模式的革命,一大批怪诞和丑陋形象诞生,他们内心世界复杂矛盾,性格乖张多变,集真善美假恶丑于一身。美与丑之间不复存在清晰边界。怪诞成为真实世界和人类的常态,“丑”甚至成为现代西方艺术的一个潮流。因此,《弗兰肯斯坦》开创了丑和怪在科幻小说中的中心地位。

六、理想主义和激进主义视角。对于玛丽·雪莱,法国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以及那个时代的理想主义和激进主义,并非久远。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弗兰肯斯坦和沃尔顿,是理想主义的代表。弗兰肯斯坦要探求生命奥秘,沃尔顿要探索人迹罕至的极地奥秘,两人都渴望在自己的领域实现创造性贡献。只是,弗兰肯斯坦更为执着和激进。理想主义和激进主义,最终受制于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小说的悲剧性结局,流露了作者对科学主义和激进思想的失望。



RECOMMEND

推荐课程
2020年春季,我们为8-9年级的同学安排了《弗兰肯斯坦》这部小说的分析性阅读课程,由我们最受欢迎的Lili老师授课。详情请点击本文左下角的“阅读原文”

课程咨询请联系翰藤课程顾问王老师:



更多课程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转载:翰藤美国在线课程,本文经授权转载,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免责:本文系推广内容,本号无法对文章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出任何陈述和保证。



喜欢本文?欢迎关注/置顶/点赞/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弗兰肯斯坦》报名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