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档案揭秘录取内幕:耶鲁因何看中你?

成长视角 视角学社 2020-12-25


按:


美国法律(《联邦教育权利和隐私法》,简称FERPA)规定,高校学生有权查阅包括自己招生档案在内的学术信息。出于好奇或探究自己为何被录取等原因,不少学生选择行使这一权利。前一段时间《耶鲁校报》刊登了五名耶鲁本科生查看招生档案后所分享的感想。


1、凡夫俗子

“考虑到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耶鲁整体申请人背景,在本周审阅的四名提前行动候选人中,她是迄今为止留给我印象最平淡的一位。”当看到上述语句有何感想?你可能欲言又止地认定这一定是吃闭门羹的节奏。不,你可以直言不讳地说出来,然后为错得离谱窃笑不已。


当我过去查看自己招生档案时,一点都没有什么郑重其事的感觉。无须穿过长长的走廊进到密码把关的大门,我来到的是招生办大堂边上一间阳关普照的房间。一名招生工作人员检查学生证后,从一个塑料盒里取出文件(这只是耶鲁竞争惨烈的申请生源的一部分)递给我。“你可以看30分钟,不能拍照,但可以手抄笔记。”她边说边给了我一个便签本。


档案很薄——为什么只有这么点东西?我的整个申请材料被精简为一组令人难以理解的数字和字母。申请材料每个部分均由两名审阅者分别评分(其中单项评分最高为9分、总体评分最高分为4分)。上面写着,TR 1: 6/9. EC: 5/9. CR 6/9。我不觉得这些评分特别耶鲁,它们显得平淡无奇,或者说勉强超过平均水准,而耶鲁绝不是仅仅超过平均线(的大学)!


当逐一翻阅档案时,我深感羞愧难当。“她给人的印象并非深思熟虑、胸有成竹、或行事果断。”重复一遍,“我看不出来她对什么事情具有真正的热情。”


我忍不住苦笑,“那个三八,”我低声骂道,引来旁边同学的侧目。我知道校友面试并不很顺,但我没觉得太过糟糕。面试作用有限...不是吗?我们政见截然不同,特别是关于布雷特·卡瓦诺(Brett Kavanaugh,耶鲁校友,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他在提名时身陷性侵丑闻),这是我申请期间的一个热点话题。不过我觉得这种分歧向她显示了我不怕对抗权威,而非只是“说了她想听的话”。


那么究竟是什么为我打开耶鲁之门?让我从竞争程度如此激烈的耶鲁生源中脱颖而出?老实说,我还是无法确定。招生档案中对此毫无明示,两位审阅者的评语也无从使我感到:“哇,我绝对非此莫属!”


30分钟很快过去了,走在校园中我突然恍然大悟,自己只是混迹于耶鲁的普通人,可能略高于平均水准。耶鲁需要一些略高于平均水平、五六分的普通人,从而烘托你们这些八九分的精英大放异彩。就是这么回事,不用客气。


分享者:Alexandra Gers

alexandra.gers@yale.edu 


2、鸿运当头


我的申请档案中最精彩的部分与我无关,而是我那个校友面试人的杰作。😉



你确实有点言过其实了!不,那个眨眼并非性暗示,我也没有亲吻过我的面试人!我把这项光荣任务留给Reddit(一个大型网络论坛)那个从来不知道“天高地厚”头脑发热的小子。


我的意思是,这位研究种族问题的教授有些语出惊人,包括历史上耶鲁对白人至上主义的投资,尽管我对此心悦诚服,不过我们从来没有在面试中有所触及。事实上,我根本记不起来他在面试评估报告中提到的大部分事情:我老家2%的非裔人口、我可能遭遇的种族歧视、以及在此过程中展现的坚韧不拔。这些全都没错,但从未在面试中提到。


审阅者的评语充斥着这些标签,将我的形象描绘成某种“捍卫社会公义的勇士”。


一位审阅者指出:“非常典型的Quest Bridge,而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这是委婉地表达:“伙计们!她又黑又穷。”(当他们开始通过通用申请文书分析代际创伤,母女问题才开始出现),这种令人不舒服的标签被一长串从推荐信摘录的溢美之词所化解。接着,也许是为了抑制我的极度自恋,审阅者开始对我的STEM背景提出质疑。“数学总有问题,”一名招生官写道。有意思的是,有些事情亘古不变(译者注:暗示黑人学习能力尤其是STEM不佳的偏见)。


出乎意料的是,没有人在乎我的课外活动。不过,出于某种原因,他们挺在乎我的“阅读能力”。(有意思的是,有些事情确实会改变,译者注:同样暗示黑人学习能力不佳)。我得感谢我的面试人把我救出火坑。


他写道:“基德(Kiddest)坦承,她对自己非常喜欢《麦田里的守望者》感到有点尴尬。我向她保证,我年轻时也很喜欢这本书,如果她去耶鲁大学,她或许会遇到一两位霍尔顿·考尔菲尔德(Holden Caulfield,《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一位英雄般的愤怒少年)。”


我很想把自己的Tinder(美国一款流行的交友APP)配对截图发给他,只是为了,比方说,验证他的理论,你懂的。不过后来我想起来,私立学校的男生不会和黑姑娘搞在一起。


总结:如果有幸遇到一个喜欢吐糟耶鲁的校友,那你很可能被录取。


分享者:Kiddest Sinke

kiddest.sinke@yale.edu


3、渐入佳境



当我来到耶鲁时,院长艾琳·加尔韦斯(Eileen Galvez)和其他几位不厌其烦地告诉我,“请记住,你属于这里。”记得我当时心想,“我当然属于这里,招生委员会录取了我。”我在网上搜索如何才能看到自己的招生记录,但我发现一些令人气馁的帖子,警告道:“别去看,这只能让自己心情沮丧。”然而,经过一个半月的等待,我终于一睹自己招生档案的真容。


走到本科招生办公室时,我不禁感到有些紧张。你不能带任何电子产品进去,因此我只拿了记笔记用的纸和笔。首先,有一页首字母缩写的注解;当过一会查看委员会对你个人、你的推荐信、和课外活动进行分析和评级时,你会用到这些注解。他们还有一页关于你的高中统计数据,这也颇为出人意料(最高GPA达98.8,我知道谁才是毕业典礼演讲人)。


然而,真的读到档案令人感慨万千,我不能忘记一稿稿修改耶鲁补充文书那个过程。当整整一年后看到所有对文书的反馈,感觉心潮起伏。


第一位审阅者是负责我的个案招生官,非常宽宏大量。她记录了我的推荐信部分内容,从而使我很想看到推荐信的全部内容(可惜我放弃了这个权利),她指出:“非常适合耶鲁大学,应该被录取。”我想“哇,真的吗?”他们还使用了奇怪的缩写,其中一个缩写是“oomhw,我见过最有激情的学生”。我想很多推荐信都包括“最用功的学生之一...”。因此招生办找到一个简单的缩写oomhw(one of the most hard working students),相当有创意,虽然对非招生业内人士来说有点费解。


其他评语让我意识到申请过程中犯下的一些连自己都没有意识的小错误。我的面试人轻描淡写地指出我在面试结束时只问了两个问题,但那是她的问题。我的课外活动仅为“一般”,更准确地说根据其评分标准得到5分(满分9分)。对此我略感受伤,但想来这只不过意味着自己和别的申请人相差无几,毕竟我没有找到任何癌症疗法,因此再扎实的课外活动也就值5分而已。


在我看来,查阅招生档案主要应该触动自我意识。这似乎自相矛盾,因为每个人的看法各有不同,因此你不用把别人的评判太当回事;你要相信自己!反正你已经在这里了。如果你的招生档案不尽完美,那就把这些缺憾作为提醒或者警示他人的一种方式。我从来没有想到向面试官提问两次还不够,不过也许下次我应该接受教训至少提问三次。这不代表我不合格。我从未对自己是否属于这里表示怀疑,我也建议你对此有所共鸣。


分享者:Samantha Adrianzen

samantha.adrianzen@yale.edu


4、非你莫属

去年,超过36,000名学生申请耶鲁大学。我不知道自己为何有幸成为少数录取者之一。根据《联邦教育权利和隐私法(FERPA)》,所有高校学生均有权查看自己的学术信息,包括他们的招生记录。去年秋天来到耶鲁后,我第一时间行使了这项权利。我希望自己的招生档案能够提供一些答案。


我不怕看到审阅者的评语。事实是:我被录取了。招生委员会肯定喜欢我的某些特质。当然对此期待我有足够的自知之明。在高中,我的课外活动谈不上出类拔萃,但文书足以令我自豪。耶鲁面试可谓一帆风顺,我是家族第一代大学生,就读的高中不断为藤校输送生源。


我的判断在很多方面都是对的,我课外活动得分确实很低。两位审阅者都对我的写作和自我展示方式表示认可(我属于九型人格的第五类型,还是历史迷妹,我和别的女孩不太一样)。他们将我称为“智慧型耶鲁人”和“是块读耶鲁的料(Y-Shaped)”。对于一所坚持拆穿不存在典型耶鲁学生神话的学校,他们似乎对其理想新生类型具有明确的设想。第一位审阅者表示我可能存在人际关系问题,第二位则质疑我的自信心。如果他们真的认为我具有社交恐惧和焦虑症状,我肯定比自己当初想象的那样更善于表达个性。


推荐信和校友面试的重要程度颇为出乎意料。招生官似乎更关注别人对我的看法,而不是我对自己的构建。大家都说面试并不那么重要。不过第二位审阅者写道,如果面试结果能够与申请材料的其他内容相互印证,他们就会录取我。读完这些,我想致电我的面试人略表谢意。


家庭背景确实对招生有着影响力。其中一页文件顶部有个便签,在一个暗示我父母教育水平的数字边上,记录着我的申请来自“多样化(diversity)分类”。姑且不论家族第一代大学生身份,像我这样一个中产阶级白人女孩被贴上多样化标签令人很不舒服。(还有评语认为我的申请材料特点在于“写作能力就任何生源类别而言均属出色”)


也许冒名顶替者综合症(译者注:具有这种症状或倾向的人往往在一些领域有所成就,但对自己的成功又心存怀疑 — — 认为这些成功不是靠能力取得,感觉是在欺骗他人)使我的自尊心免遭打击,但我觉得没有从中学到任何(有关自己或招生过程)值得一提的东西。我也不清楚是否一定要推荐别人查看招生档案。高校招生将一个人简化归纳成统计数据和摘要记录的集合。查阅招生档案迫使你接受这个事实。


尽管很想把一个万无一失的录取公式分享给每一个向我咨询如何进入耶鲁的应届高中生,但我确实无法做到。这里并没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我的校友面试人告诉我,大多数耶鲁申请人都具备在纽黑文(耶鲁校园所在地)茁壮成长的潜力。毕竟,在我点击递交按钮的那一刻起,最终能否获得耶鲁录取已经超出我的控制范围。


分享者:Jordan Fitzgerald

jordan.fitzgerald@yale.edu


5、南辕北辙


我对藤校发榜那一天记忆犹新:我在闹钟振铃的几个小时前就辗转反侧地醒来,胃里犹如翻江倒海,内心充斥着自我怀疑,满脑子都是诸如“他们会不会要我?”、“在那么多人里,他们为什么选我?”


11个月过去了,回想起来,我依然能感觉到胸口的重压和肚子的翻腾。即使是现在,当时纠结不已的那个问题依然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他们为什么要挑我?


因此,我决定设法寻找答案。在提出申请后,我获准前往本科招生办行使自己的FERPA权利。我从察看数字开始仔细研究招生档案:关于面试、课外活动和其他各项因素给予1-9分的评级,总体评级则在1-4分区间。我完全没想到父母教育程度也有评级,不过他们确实对此打分;申请材料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均被分门别类地予以评分。我不再是艾琳·拜利(Erin Bailey),而只是一个来自科罗拉多州的申请人,在课外活动的9分中获得某个分数,无论这意味着什么。


我接着看评语。虽然放弃查阅推荐信的权利,不过审阅者的评语让我略窥端倪。推荐信充满溢美之词,其中包括老师对我的排行及其对我作为学生的评价:很有想法、学习努力、乐于助人。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我在高中用功学习、分数不错、从不惹是生非,但我没有意识到自己获得老师们多大程度的关注。


颇为出乎意料的是审阅者从我的高中指导顾问推荐信里引用的一些内容。后者在信中写道,刚开始我有点害羞和自我封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敞开心扉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我愿意相信这么写纯属夸奖,不过这也促使一位审阅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问题:我在耶鲁是否找得到朋友?能否融入社区?会不会自我封闭?这令我始料不及,我根本没料到在招生档案中看到这些。我在11年级时最担心的是微积分成绩,而申请材料却显示问题在于我的人际交往能力。虽然我从未觉得自己是社交达人,不过我自认为还能以诚待人,不是吗?我在耶鲁有不少朋友,或者说,朋友的数量至少达到平均水平,对吧?


从评语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第一位招生审阅者远比质疑我交友能力的审阅者更喜欢我,但我无法释怀,总在思索第二位审阅者是否言之有理。也许我在与人结交之初并非最热情、最投入的那种人,但假以时日我会真诚待人。即便如此,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缺点。我可能不会很快与人打成一片,但重复一遍,我相信这不是性格缺陷。我在耶鲁大学找到社区融入之道,建立很多需要投入时间培养、深层次的人际关系;就此而言,可能让第二位审阅者事与愿违。


档案里的校友面试报告令我回忆起面试所在的图书馆。当时,我觉得自己没有给他留下好印象,但是读到他的报告,我想他对我的了解程度远远超过想象。他提到了我所做过的所有课外活动,特别强调我为此付出了多大努力,并对我的谦卑和热诚赞不绝口,接着表示他认为可以在耶鲁见到我。


然而,他却表示我对耶鲁缺乏足够的热情,这让我大惊失色。当时这么说确实没错;我在申请前没有参观过校园,面试前在车里仅用15分钟草草浏览一遍耶鲁的维基百科页面也根本谈不上准备充分。我无法责怪自己——在大学申请过程中我不想让自己对任何学校一见钟情。尽管如此,他说这非但不是我的缺点,反而让他确信我是一个适合耶鲁的学生,只是我自己还不知道这一点而已。


单看这些数字和评语并未如我所愿得到问题的答案,但对于我究竟如何能够来到这里,它们确实提供了一些线索。查阅招生档案并未让我感觉遗憾,但是,第一次遇见升学指导顾问时,或许我应该表现得更热情一点。


分享者:Erin Bailey

erin.bailey@yale.edu


结语:


尽管五位耶鲁本科生分享的内容相当感性,也比较个性化,但我们也从中发现了一些颇为颠覆传统招生认知的看法和趋势,例如性格特质(尤其是社交能力)、校友面试以及教师推荐信的重要程度似乎远超原来的想象;此外,申请人的背景和运气在录取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同样不可忽视。每位分享者均留有电子邮箱地址供有兴趣的读者直接联系。


参考资料:
https://yaledailynews.com/blog/2020/02/28/why-did-yale-choose-you/

https://yaledailynews.com/blog/2015/03/25/admissions-office-records-no-longer-accessible/


相关阅读:

耶鲁大学是否应该改名?

那个在耶鲁自杀的年青人

我在耶鲁的求学经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作者:海哥。本文经授权发表,版权归属作者所有。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