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分考生:你们必须警惕“高分谬论”!

视角学社 2021-10-1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Legacy 传承 Author 传承Legacy

作者:传承君CC

转载:Legacy 传承

传承君CC,坐标美国,原华尔街投行工作,曾任纽约上东区私校招生顾问,有趣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这是个聊养育牛娃渣娃、中年油腻职场、真实北美见闻、与你共同成长的圈子,值得一看再看。


又到了一年一度高考选专业之时,好奇的我,看了一下母校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惊讶离我们当年高考已经过去10多年了,半代人、甚至快一代人过去了,当年最高分经管类专业仍然是母校之冠,全省最高分,心中自豪之余,也隐隐担忧师弟师妹们的未来。


文科


理科


1 高分谬论


写这篇文章之时,尽管我知道写了可能没什么用,但还是不得不提,高分考生警惕“高分谬论”。

什么叫“高分谬论”?简单来说,就是高考制度,按分数线录取,本身设计初衷是对高分考生有利,他们有更多专业选择权,可以选自己擅长并喜欢的专业,但事实结果却事与愿违。

正因为全社会都知道是大学按分数线录取,你的专业实际隐含了你的高考分数信息,导致分数高的考生为了彰显自己分数高,也往往会选择高分热门专业,而非选择自己擅长并喜欢的专业,不然,家长和孩子都会觉得自己的高分“亏了”。

众多优秀学生扎堆在热门专业,反而造成了竞争激烈,未来就业、行业内依然竞争激烈,人生从此一直路途坎坷,为了不被淘汰,而一路奔波,永不停歇。

 
而用人单位在选择员工时,也会考虑热门专业意味着高分考生,高分考生往往能力更强,和更加对口的小众专业中权衡,选择热门但不对口的学生,也意味着一定的资源浪费。

从学生角度,花了四年学了跟就业技能不匹配的课程,浪费时间;企业角度,找来的员工还得培训,浪费钱财。

比如,汽车企业既可以选择商科专业学生,也可以选择汽车工程专业学生。假设企业知道商科专业学生比汽车工程专业学生高考分数高,同时,觉得商科专业学生能力更强,而选择了商科专业学生。

但汽车企业往往是汽车工程专业学生首选,给了Offer一定会去,却通常不是商科类学生首选,所以给了商科专业学生Offer,最后商科专业学生没来,就是一种资源浪费。


2 通识教育浪费人才


当年著名的元培班、清华基科班,美其名曰,入大学先不用选专业,先进行通识教育,普遍在高考体制内的学生,时间都花在备考上,往往也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选什么专业,因此通识教育吸引了众多状元、高分考生进入。

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专业能容下那么多学生。所以,到最后等于元培、基科班内部再考一次,按高分到低分选择,那么多全国状元一起比拼,惨烈之状,可想而知,真是苦不堪言。

 
很多本来高考状元、高分考生,当年就可以任选专业,去第一志愿,进了元培班,反而进不了当年想进的专业了,欲哭无泪啊。

而即使选到理想专业,其他学生都已经学了两年了,你过去两年都在左思右想、分散精力去应付选拔考试,差距早已不知不觉中拉大了。

 
所以,到最后,北大元培就仅仅成了一个“标签”,我当年是“元培”班的,表明你高考成绩还不错,但为此付出的精力浪费实在得不偿失。

尽管早有师兄师姐前车之鉴,但连续几年仍然有很多不明就里的师弟师妹们趋之若鹜,我们往往花在努力时间太多,花在选择上的时间太少,信息不对称,结果就是拿自己的青春来付学费。


3 竞争相对论


其实,从长期看,人生的发展是相对的。社会不会只需要金融、计算机的人才,各行各业都需要优质人才,而在任何一个行业做到顶尖,收入都应该超过全社会、包括热门行业的大多数人。

众多优秀学生集中在少数几个行业,真的是一种资源浪费。

首先,所有优秀学生都擅长金融、计算机这种假设显然不成立。所以,必然有为了“高分标签”、“就业好”而选择了金融、计算机等热门专业,四年下来,拿自己不算喜欢、不算擅长的专业去跟全社会的高分考生——优秀人才比拼,拼不过就只能被迫选择这个行业不太好的职业了。

比如,10多年前,我毕业的时候,进四大国有银行就已经算很不错的工作了。但每个进去的高材生,都要坐三个月柜台,练数钱三个月,这种中专生就能干的活。因为金融行业优秀人才太多了,所以不管你清华、北大,状元也好,学生会主席也罢,你要是进了国有银行,都一样,坐柜台先数钱数三个月。

在美国,这样的工作往往要求是社区大学两年制毕业的就行,有些甚至高中生就行。

有人或许会说,美国教育不公平,分阶层,那些进社区大学的寒门子弟如果在中国高考,说不定可以进本科,社会不公平才去读社区大学。但事实是,美国的高等教育程度仍然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看看下图,美国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差距。美国超过86.6%的人口参与过高等教育,而中国不到40%。



有那么多高等人才却没有像中国一样大材小用,就是各专业技能人才匹配的合理分配,才不会有资源浪费。

同时,金融、计算机行业因为一直是高薪热门行业,一直不断吸引年轻人进入,竞争一直很激烈。不管在美国还是中国,很少听说金融、计算机行业不加班的,你不加班,别人加啊。你996不行,要带娃,后面还有很多年轻人没有娃的愿意996呢。

最后的结局变成,一部分人在金融、计算机行业到了中年,为了兼顾家庭,或转行,或下岗,看看在香港,有多少原来做投行的人转行卖保险、卖房子呢?美国也类似。剩下的一部分做着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往往却整天加班,没有生活。

 
而很多其他行业,竞争却不激烈而稳定,工作之余,还可以兼顾家庭和副业。比如,在美国,除了金融计算机行业,健康、医疗、汽车、航天航空、食品、消费品、石油等等,哪个不是周五早早下班,几乎从不加班。

而当年我认识的读机械工程、航天工程等专业的朋友,进入这些行业,10多年下来,混得也不比很多金融行业差,但他们的生活质量高多了,而且工作稳定性高多了,即使被裁了,要找到下一份工作没那么难,因为专业人才少得多,竞争小。


这就是竞争相对论。


4 高薪吸睛迷惑


金融、计算机的确是高薪行业,而且是收入差距极大的行业,因为高薪,往往有很多报道这些行业的高薪,让大家造成错觉,以为这些行业很容易拿到高薪。

但实际,金融行业从我们10多年前就已经供过于求,越来越过剩。而且,不仅仅金融专业的想进金融行业,数理工程、中文新闻政务哲学外语等很多其他专业也都想进金融行业。

就跟演员行业一样,大家都觉得演员一定是高薪行业。但实际上,只有头部演员高薪,腰部的演员就已经比绝大多数普通工作收入要低了,尾部演员绝大多数就为了剧组的一顿盒饭就可以辛苦一天。

金融的本质是提供信用,是一个虚拟产品,顶流工作——投资人大多原始资本积累也不是靠金融,没有资本,没有过硬的人脉(富二代、官二代),成为顶流靠实力+运气,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概率,就跟你成为鹿晗概率一样低。

对于普通人的顶流工作诸如券商、基金、投行,硕士学历起步,海内外名校博士一大把,金融圈子里最不缺的就是学霸,学霸是标配,加班乃常态,十年如一日地勤奋、努力、谦虚、坚持等等所有优良品质并不稀缺。

即使如此,我们已经毕业10年了,在中国,前10大学当年高考省内最高分录取的金融系毕业的同学中,年薪过百万仍然属于少数。

其他重本、一本、二本等院校的财经专业毕业的学生,能拿到什么样的工作和薪资,可想而知。

跟其他工作区别大吗?不大。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中文系、政务、新闻、公共卫生、理工科等很多专业毕业的,进了政府、国企、民企做文案、宣传、媒体、文秘等等,10年下来,做得好的同样超过金融系,做得一般般也有稳定收入,薪资水平没有差很多。如果考虑工作时长、强度、淘汰压力等等,更加难说金融就一定比其他行业好。

但这些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作为读过中文、经济、金融、金融工程四个专业的我,绝对拥有话语权。热门专业的竞争激烈程度远远超过非热门专业,不管是从GPA排名拿奖学金、还是就业、升职、加薪等竞争激烈程度,因为其他行业优秀人才少,大多数人没那么拼,都在玩,你稍微拼一些就已经比大多数人优秀了,脱颖而出啦。

而且,非热门专业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很多,轻松应付学业之余,你完全有精力学自己喜欢、且社会需要的技能,因为大学设置的课程很多社会上用不到,而社会需要的技能大学里面却不教,所以,一个轻松的专业让你有足够时间学习真正社会需要的技能。

5 如何弯道超车


这个年代成功的年轻人都有什么特质呢?看三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28岁就退休的郭宇大学当年考入暨南大学,即使在广东,也并非中大、华工等名校,而且他选择的是政治与行政管理专业,一看就不算高分热门专业,是典型的轻松专业,而且他其实不怎么上课。

但正因为这个非常闲且好过的专业,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学习编程、写代码,大三还进入了支付宝的实习,并且拿到offer。

2013到2014年,又进了糗事百科当前端开发工程师。之后,糗事百科被字节收购,误打误撞进了字节跳动。

2014年到2020年,在字节的6年间,他的职位已经是资深技术专家。期间,他还利用双休日,飞了日本100多次,去那里投资酒店,经营自己的旅行社。

于是,28岁的他就已经退休了,从事自己热爱的旅游事业了。


他的微博简介里写着,株式会社山月夜代表取缔役社长/住过150+个日本温泉乡/100万公里飞行进度86.5%/程序员/原字节跳动资深技术专家。



第二个例子,35岁就成为阿里合伙人的蒋凡,如今是前合伙人了。大学几乎都是60分,刚及格,但花时间学了很多高深的知识,不为人知的高手。

第三个例子,来自山东农村农民工的孩子粥左罗,高考复读才进了一所北京的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大学阶段专业课没好好学,却读了几百本人物传记,毕业后摆过地摊、卖过服装,误打误撞进了新媒体行业,几年后成了大V,如今据说已经年入千万。

或许,这三个例子就是如今很多没有背景、没有人脉的普通人、甚至寒门子弟活生生展现了一条通往财务自由的“捷径”。

大学专业能过就行,却在一个领域深耕成为专家,选对赛道,坚持几年,抓住一个机会,鲤鱼跳龙门。


相关阅读:

看完这些美国大学的宝藏专业,你还要跟风学理工科吗?

你还在相信商科专业=百万年薪这类鬼话?

大学专业选错,就真的完了吗?



作者:传承君CC,纽约大学经济学兼职教授,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美国经济学博士生,美国华尔街工作多年,曾任创业公司CEO,纽约上东区私校招生顾问。现居纽约,育有一娃,原载:Legacy 传承,Legacy 传承 (ID: Legacy_Chuancheng)。本文经授权转载,版权归属作者/原媒体所有。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