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哈佛毕业、少年得志的华裔富翁,为何走向自我毁灭?

视角学社 2022-03-2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硅谷生活家 Author 硅谷维立

作者:硅谷维立

转载:硅谷生活家


感恩节刚过,不到47岁的美国华裔企业家谢家华(Tony Hsieh)因火灾去世的消息在华人圈和美国商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谢家华因创办网上鞋店Zappos成为传奇,被誉为商业天才。他25岁就曾将自己的网站以上亿美元的价码卖给微软,Zappos也被亚马逊收于2009年以10亿美元收购。当年35岁的谢家华登上《福布斯》杂志“40岁以下亿万富豪榜”,排名第27位。

让谢家华丧命的火灾发生在康涅狄格州新伦敦一座谢家华为Zappos前同事购买的房屋中。火灾本身听起来并不十分凶险,房屋中其他人包括谢家华的弟弟都成功逃离现场,但谢家华却故意或无意地将自己锁在了一个储藏区。

他于火灾九天后去世,死因是吸入烟气引起的并发症。

所有听到这个消息的人,包括我自己,都觉得死因听起来十分蹊跷,进而怀疑谢家华是否有吸毒或类似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真相慢慢浮出水面。日前《福布斯》(Forbes)发表的一篇长文证实,谢家华确实有严重的心理健康和药物上瘾问题。去世前的几个月里,他自我毁灭的倾向愈加严重,最后终于走向了康涅狄格的悲剧。

- 1 -

谢家华是来自台湾的留学生父母的儿子。他在父母念研究生的伊利诺伊厄巴纳香槟出生,在旧金山湾区长大。

谢家华毕业于哈佛大学,在学校主修电脑。但他在哈佛最傲人的成就,是创办了一家以他居住的宿舍“昆西之家”命名的比萨店。

大学毕业后,谢家华在甲骨文工作五个月就辞了职,出来和朋友一起创立了后来卖给微软的公司,后来又办了风险投资公司。1999 年,互联网浪潮汹涌澎湃之时,一个创业青年提出网上卖鞋的想法,希望得到谢家华支持。谢家华开始对这个创意持怀疑态度,但后来决定投资这家公司并当CEO,这就是闻名遐迩的Zappos 。

谢家华其实对鞋并没有兴趣,他感兴趣的是人的生存状况,所以他一开始就主张,Zappos卖的不是鞋,而是一种愉快的购物体验。顾客在Zappos买鞋,送货和退货都是免费的。如果顾客对买回家的鞋有任何不满,有长达一年的时间退货,而且Zappos一定二话不说面带微笑地接受。

Zappos鼓励员工用自己的方式与客户交流。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是,一位客服在电话上与一位顾客聊了 10 小时。客服也可以向客户赠送花、手写便条或小甜点等答谢礼物。

谢家华在员工身上寻求的最关键的个性特征是热情,Zappos的企业文化也奇特而热情。公司经常举办各种酒会、派对和周五苏格兰裙聚会等,因此有远高于其他公司的办公室情侣的比例。

谢家华的做法虽然看似离经叛道,但效果不容置疑:Zappos风行全美,顾客数量井喷式增长,销售额节节攀升。与此同时,为了便于招募服务业员工,谢家华也将公司总部从湾区搬到了拉斯维加斯。

亚马逊收购Zappos后,并不插手Zappos的运营。谢家华继续担任CEO,一直到今年八月才退休。但他近十年的主要精力花在对拉斯维加斯城区的改造上。

他向拉斯维加斯市中心投资数亿美元,希望将那片地区变成一个员工乐意居住、休闲的地方,一个艺术、文化和科技中心,最终成为世界上最酷、最智能的区域。

- 2 -

谢家华是一个成功的传奇;作为第一代移民的儿子,他是最雄心勃勃、光明璀璨的美国梦的体现。

但每一个光鲜亮丽的人物的外表下面是什么,外人并不知情。如果有人愿意去揣测的话,几乎可以肯定,他们生活中也有普通人的酸甜苦辣,一地鸡毛。甚至有时候,他们生活中还有不为人知的更痛苦的真相。

《动物农场》和《1984》的作者奥威尔说过,“每一个生活从内部观察都是一连串的失败(Every life viewed from the inside is a series of defeats)。”

这句话我一读到就如获至宝,小心收藏,每当陷入低谷,就当作一粒速效救心丸拿出来。奥威尔也算是流芳百世的成功人士了。人家都有这种感觉,我一个普通人,有什么理由为自己的境遇顾影自怜,连声哀叹?

谢家华也有自己的苦恼。正如福布斯的文章所说:

“他创造了如此之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快乐,但自己内心却存在空白。他很难独处。”

很多像谢家华一样事业有成的CEO热衷于跑车、豪宅、私人飞机这些物质享受。谢家华虽然20多岁就变成亿万富豪,但并不怎么喜欢花钱。他的生活很简单,甚至一度在拉斯维加斯的拖车社区居住。

但他有自己的软肋:他希望永远有朋友环绕。据读过他的书的朋友说,他经常在一幢楼里买很多单元,朋友都来一起住,一起穿着睡衣去楼下电影院看电影。当然是很好玩,像孩子们的睡衣派对。但也让人感到,他这种被朋友环绕的感情需求大概特别强烈,不然就有无法忍受的寂寞。

新冠的流行对谢家华有很大影响,因为他是必须不断行动、不断与人交往的人。新冠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一些热闹有趣的活动变成不可能。对宅男宅女们来说,这不算太大的问题。但对谢家华们来说就不一样了。谢家华一直有酗酒的习惯,此时逐渐转向频繁吸毒、火烛迷恋、挑战身体极限等其它极端行径。

从今年春天起,谢家华斥资1800万在犹他州的滑雪小镇帕克城购买了多处房产。他先是在拉斯维加斯和帕克城之间穿梭来往,夏天以后则完全搬到了犹他。为了吸引朋友们一起移居犹他,他开出价码:他可以将他们有史以来的最高薪水再翻一倍,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和他一起搬到帕克城,并“开心快乐”。

所以,虽然谢家华在犹他继续“开心快乐”,但环绕四周的都是愿意做回音壁的雇员。雇员从来不是雇主的真朋友,对于雇主药物上瘾的病态行为,雇员不一定会指出来,正如福布斯的文章所说:“当国王没穿衣服时,应声虫们不会开口说话。”

谢家华是热情澎湃、感情强烈、对很多事情都专注到上瘾的人。这种促使他追求高远人生目标的狂热是一柄双刃剑:它们让他获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也让他在面对生活本身固有的一些特征比如孤独感时,面临尤其巨大的挑战。

- 3 -

谢家华写过一本书,叫《传递快乐》(Delivering Happiness)。该书既阐述他的商业理念,也是一本讲述自己追求开心、快乐、幸福的人生哲学的自传。

谢家华确实传递了很多快乐。他的公司带给顾客快乐,他的朋友从他身上感染到快乐。他扶助弱势群体,热心慈善事业,甚至很多陌生人也得到过他的帮助。他热情,善良,慷慨,大方,与世界上的大多数人相比,他创造或者说传递了远高于平均水平的快乐。

但快乐是一件很微妙的东西。虽然我们都希望得到它,但研究发现,快乐和我们平时重视的金钱、名望、学位、豪宅不同,对它过于执著,不见得更能得到它,反而可能将它窒息和扼杀,就像一只脆弱的幼鸟,不能紧紧抓在手里一样。因此,快乐应该是追求其他具体目标时的副产品,本身不应该成为人生目标。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把快乐作为人生目标,反而更难得到快乐。

而我们尤其要时刻提醒自己的一点,是人不可能永远快乐。

小时候听到罗曼罗兰的“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到世界的本来面目之后仍然热爱它”,觉得这句话很酷,抄到名言本上。后来名言本上的东西几乎全忘了,但这句话越到中年才越体会到它的真实和深刻。

世界的本来面目就是这样。生活的庸俗和平凡是不可避免的,责任是不能逃避的,失败是迟早会到来的,早一点到来比晚一点到来还更容易应付。

或者又像毛姆在《人性的枷锁》中借主人公菲利普之口所说的,世界是间大病房,我们都是房间里的病人。即使在没有流行病的季节,我们也都有自己生理上或精神上的缺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每一个生活都有自己的至暗时刻,每个人都有旁人不一定理解的属于自己的挣扎,这种挣扎对自己都是艰难而巨大的挑战。到头来,每个人都要应付那些人生最基本的问题,接受缺陷,忍受孤独,面对不可避免的死亡。这些东西都会让人极度恐惧。

但其他人也都要独自面对这些人生最基本的挑战。成熟就是心平气和地接受不完美,与它们和平相处。

一帆风顺的成功人士可能更难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曾经征服,曾经战胜,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财富和影响力。跟我们常人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必须接受生活的局限不同,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多要一点。

如果可能,谁不想多要一点呢?谁不想让自己的生活更好呢?这是最基本的人性。

但如果以为有完美的生活,并不遗余力地追求它,是一种堪称狂热的信念。这种信念很有可能会让我们走向毁灭。

参考文章:
https://www.forbes.com/sites/angelauyeung/2020/12/04/tony-hsiehs-american-tragedy-the-self-destructive-last-months-of-the-zappos-visionary/?sh=341d4a5e4f22

相关阅读:

斯坦福一个月内两名学生自杀究竟为何?原来所谓的“人生赢家”背后也是一地鸡毛

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是怎样的?为什么有的会抑郁到自杀?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总结的十二法则:人生并没有那么让人绝望



作者:硅谷维立,原载:硅谷生活家。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喜欢本文?欢迎关注/置顶/点赞/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