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传说在MIT,必须会游泳才能毕业?

视角学社 2021-06-1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Stoooges三士渡 Author L君

作者:L君

转载:Stoooges三士渡


说起MIT,大多数人对它的印象就是一帮理工天才的聚集地——这里的学生智商超群,成天做学术、弄研究、搞发明,仿佛电影里的“疯狂科学家”就是他们的人设。

 

但是在这个学术实力爆表的顶级学府,却流传着一个“都市传说”:所有本科学生必须要学会游泳,才能够满足毕业条件,否则不能顺利毕业。

 

乍一听,这么硬核的体育要求好像和“科学怪人”怎么也联系不起来,强大如美国顶级大学,莫非也学了国内的体育总局,要想出成绩,先得过体测?

 

不过经过考证,发现此事还真不是民间传说,而是MIT真实存在、沿袭多年的成文规定:不管是什么专业的新生,入学时要参加距离为100码的游泳考试,不限速度、不限泳姿,哪怕狗刨都行,但必须一口气完成。


如果无法通过游泳考试,则必须要在毕业之前报名并通过学校的游泳课(体育课程之一,通常为Pass/Fail的有学分、无绩点课程)。当然,如果有恐水症等先天疾病,可以向学校申请免试。


 

在这条冷冰冰的“游泳指标”面前,还真有不少MIT的天之骄子们败下阵来。几十年间,有不少MIT旱鸭子分享了自己的游泳血泪史:


有从小在泳池边玩耍自以为能轻松游完最后被救生员捞上来的,有考了好几次没考过最后找人代考的,有学术成绩优异但因为游泳没拿到毕业证书最后直接去上研究生的。

 

还有老校友讲述了天才同学利用游泳考试作为“系统漏洞”的故事:此人能力拔群,属于上课从来不去考试考第一名的类型。他计划用四年时间读完四个学位,但因为念书是拿了军方预备役军官项目(ROTC)的全额资助,军队发现他在大三时就已经可以拿着一个学位毕业了,于是想要他毕业入伍;而此人“机智”地利用规则——故意两次游泳测试不过,假装自己不会游,因此“被迫”报名游泳课,最后拖了两个学期毕业,顺手拿着军队的奖学金又读完了三个学位。

 


更有趣的是,在一番调查之下,我们发现类似的“会游泳才能毕业”的规矩,并非MIT独有。


事实上,曾经有大量的美国高校保持过这样的传统,其中的一些至今仍然要求本科生必须通过距离不等的游泳考核,或者完成游泳课才能毕业。


这其中不乏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校,他们包括但不限于:哥伦比亚大学、康纳尔大学、达特茅斯大学、圣母大学、汉密尔顿学院、斯沃斯莫尔学院、威廉姆斯学院等等。

 

这当中的部分学校,仅需要通过游泳这一项体育测试即可毕业,而另一些则有着更为严格的体育要求,不光要学会游泳,还必须参加其他体育项目。


比如威廉姆斯学院,自1793年建校起就设置了游泳测试,不仅要求学生游完50码,还要交替用自由泳和仰泳完成往返。除此以外,威廉姆斯学院还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取得4学分体育课程绩点,其中2学分必须要在大一时完成。这些体育课程包括了田径、户外甚至舞蹈等项目,学分各自不等,但学校要求学生必须选择两种或以上的项目来完成所有学分。


 

尚武的传统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些奇怪,为什么这么多美国名牌大学,在紧凑的学术交流之余,还非得搞游泳测试来考验自己的学生?用咱们中国家长的话来说,搞这些乱七八糟的,就不怕影响学习?

 

其实,美国大学中的游泳测试,有着一个相对古老的历史。

 

早在二十世纪初,美国政府十分重视频发的溺水事故,逐渐开始在中学和大学中开设游泳课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开展了大量的ROTC,也就是上文提到的预备役军官训练项目。


受战时形势的影响,为了给军队持续输送人员、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美国高校在一段时间内有着很强的“军事训练基地”基因,游泳课程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几乎所有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自1918年成立的预备役军官训练营,至今仍然是美国陆军、海军、空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国家,除了通过军校直接训练人才,美国军队的军官养成十分仰赖于开展于各个大学中的ROTC制度。


各个军种之中,参谋长、总司令等高级军官出身于预备役军官者不胜枚举,至于尉官级别的更是高达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可谓是“养将于大学”理念的体现。

 

这些ROTC项目基本是选自全国各地高中毕业进入大学的成绩优异者,或者是各大学中的优秀学生。通过大力赞助这些学生的教育开支,与他们签署服役合约,吸收优秀的青年精英参加预备役训练,并在毕业后入伍加强国防力量。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能在美国大学的校园中见到身着各类军服的学生,又或是在学校举办的CareerFair招聘会上,在一众企业、公司当中见到前来摆摊招人的陆海空军军官。


军人和大学生,这两个看似不相及的身份就这么在校园内结合到了一起。


 

从这个侧面来看,美国高校中的“游泳测试”规矩,既受到了战争、历史因素的影响,也有着美国社会“尚武”精神的体现。

 

这里的尚武,并非指的是字面意义上的好勇斗狠、崇尚武力,而是指美国社会大众对于身体力行、为国奉献的认可。熟悉美国的朋友都知道,军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很高,各界人士和普通老百姓对于军人往往非常尊敬。

 

入伍参军这件事,在美国的战争年代尤其被赋予了极高的荣誉感。我们所知道的许多总统、高官,许多都有过军队背景,这其中有的像艾森豪威尔、吉米卡特那样本来就是军队出身,有的则像肯尼迪(曾参加海军预备役,在珍珠港事件前入伍,担任鱼雷艇指挥官参加太平洋战争)、老布什(18岁入伍,担任海军飞行员在太平洋战争中执行了58次战斗任务,儿子小布什后来也参军)这样本身就是名门望族但选择在战争时期走上前线的人物。



对于这些人来说,即便他们在从政中同样遭遇过各种不顺甚至污点,但在参军打仗这件事上,美国社会始终给予了他们极高的尊敬,颇有一种“这人是条汉子”的意味。

 

应该说,二战中后期美国逐渐取得的碾压性优势,既和当时其得天独厚的地缘政治有关,也离不开空前高涨的爱国精神和荣誉感。大量的青年才俊前仆后继涌向了军队,使得战争后期的美国不仅在军事实力上遥遥领先,在全民战争的道路上也一骑绝尘。


而那种鼓励拼搏竞争、锻炼身体、勇于奉献的精神,也随着这样的历史延续了下来。


大洋对岸的“体测”

 

愿为五陵轻薄儿,生在贞观开元时。随着和平年代的到来,美国高校中的军事训练减少,游泳这项必修课也在旱鸭子们的抗议中逐渐被取消。

 

到1977年,仍有42%的大学保持了不同类型的游泳考核要求,到了1997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了14%。如今,还在坚持这些老传统的学校已经不多,除了西点军校这类的军校,就只剩下MIT、哥大、康奈尔等等上文提到的老牌名校。并且有的也逐渐退出了名单,比如芝加哥大学就在2012年取消了游泳的毕业条件。

 

不过尽管取消了“古怪”的测试,体育与竞争在美国教育中的分量却一点不少的继承了下来,甚至成为了美国文化的一部分。


 

到过美国的朋友都不会陌生的一点便是,美国家庭常常从小就让孩子接触各种体育运动,鼓励他们参与竞争、参与拼搏,并且不是三天两头的参加,而是在整个学生时代,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学校外,每天都尽量保持几小时的体育运动训练。


这些运动不仅种类多,且有专业的训练,篮球、橄榄球、网球、自行车、田径……它们真正实现了进入社区,对于许多普通美国人来说,参与其中就像家常便饭一样稀松平常。

 

在美国大学申请中,体育特长生常常也会获得招生官的青睐,这不仅是对他们精神品格的认可,也是因为大学重视体育,需要招募体育生来为学校带来不菲的收入和名声,进而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游泳作为体育文化之一,也收获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且成为了美国的奥运强项。实际上,到了这个份上,大学是否还坚持考核游泳,与运动本身的关系已然不大,更多的是保持传统的意义。考与不考,在体育精神深入人心的环境下,自然是拿得起,也放得下。这也是为什么大学的游泳测试乍一听像一则奇怪的传说,实际上却仍然被许多人所默默接受。


 

在太平洋的另一边,近些年我们听到了不少关于“体测”的争议。

 

2017年,清华大学规定本科学生必须通过入学后的游泳测试或者完成游泳课学习,才能获得毕业证书。在清华以前,北大、厦大、川大、中山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高校,都陆续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将游泳列入了必修课程,必修课意味着如果没考过要补考,如果补考没过可能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

 

这些改革自然引发过不小的争议,许多反对者的意见是:如果高等教育是为培养一流人才,那么游泳与毕业挂钩是否说明“游泳是一流人才的必备技能”呢?答案显然是有争议的。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更为熟悉的新闻是:国内不少地区的中考、高考当中也增设了体育测试的部分。


在部分地区,改革者不光加入了体育测试,还加入了美术、音乐、劳技等等测验作为中小学生的升学考核,引起了家长群体的极力反对。



 

这样的反对情有可原,因为稍有常识的人都能看出,在近些年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应试教育的重要程度和其带来的焦虑并没有丝毫的减弱。


相反的,因为竞争越来越激励、内卷越来越严重,补课、升学的压力只增不减,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味地倡导全面发展,不仅没有为孩子们减负,反而给他们和父母增添了负担。

 

在这时突然提出要以考试的方式倒逼教学,更像是火上浇油的行为。试想,在美术课都被数学老师占去的情况下,大考突然要考美术,可不只能逼着孩子们课外学画画么。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从来就不应该是分裂存在的理念,学习与玩耍,也不应该是对立的行为。


在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忽略了素质教育,让应试教育挤压了它的生存空间,那么在我们想要加强它的时候,首先应该将属于它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它,而非又通过考试去制造一种新型应试教育。


音乐也好、体育也罢,当它们真正深入人心,成为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考与不考,就像大学里的游泳测试一样,应该是一件拿得起放得下的事。


 

至于“游泳是否是一流人才的必备技能”,这或许也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体育运动不光是一门技能,它也是一种对于生命的认知,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延和价值观的体现。


“什么是一流人才的必备技能”没有标准答案,但我知道的是,一个没有进取意识、团队精神、自我锻炼品质的人应该不是所谓的“一流人才”。


就像大洋对岸学霸如林的MIT所流传的那句话一样:


Mind and Body, you can't improve one without improving the other. (增强头脑与身体,应该相辅相成。)


Reference:

https://news.mit.edu/2012/freshmen-take-a-swim-take-a-test

http://jyj.yaan.gov.cn/xinwen/show/5372a489-a744-4cec-b882-476e3cf405d8.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serve_Officers%27_Training_Corps

https://www.quora.com/What-happens-if-you-fail-MITs-swim-test

https://athletics.williams.edu/physical-education/requirements-swim-test/



作者:L君,转载:Stoooges三士渡。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喜欢本文?欢迎关注/置顶/点赞/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