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围剿屠呦呦

视角学社 2023-06-2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此地无言 Author 此间飞


作者:此间飞

转载:此地无言


1.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科学家获得的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项,当然也是中国科学界获得的史上最高荣誉,意义十分重大。

 

然而在屠呦呦获得诺奖的前后一段时间,一场或公开或隐蔽的围剿行动正在展开,目的只有一个:阻截屠呦呦获得诺奖。没获奖之前,希望她失败,获奖之后,他们也没有放弃努力,试图让诺奖评选委员会收回已经颁发的奖项。

 

这样一场反科学的闹剧,就是这样真实地发生过。

 

本来,屠呦呦获得诺奖,是中国科学界集体露脸的时刻,因为这代表中国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国际认可。但许多科学界人士却无耻地露出屁股。

 

屠呦呦打败了最尖级的国际同行,但是她似乎永远也打不败“优秀”的国内同行和科学官僚。

 

2.

 

按照一篇现在网上已经找不到的公开纪实报道《屠呦呦获得诺奖之“谜”》,反对屠呦呦获得诺奖的第一个理由,来自一位在中国科学领域有着实权的人士,他公开表示说,


“这个奖不是我报的,也没有征求我的意见。我不赞成她一个人得奖,我赞成国家科委批准的发明单位都应该得奖”。

 

我们的很多领域,都是外行管理内行,业 余指导专业。话说外行怎么管理内行呢?就是在程序上设卡,卡得死死的。什么青蒿素咱不懂,打报告、审批、领导研究决定这些事,还不是玩得飞起?

 

这个奖不是我报的,也没有征求我的意见——你谁?我不赞成她一个人得奖,我赞成国家科委批准的发明单位都应该得奖——这是要把一个最高级别的国际奖项变成单位内部评你好我好的先进?

 

你以为他真的是在意程序公正和集体荣誉感吗?并不是。他在意的是“我”,没有我的慧眼识珠,没有我的参与,这个奖是不能算数的,哪怕你是诺贝尔。他是想分一杯羹,也在诺奖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他想的,不是集体而恰恰是个人主义。

 

这种公开表态,说明是一种主流观点,大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由此也可以推想,国内的许多奖项,是有多大的水分和官僚意志在作怪。

 

3.

 

平心而论,这种明枪还算是好的。更可怕的是暗箭伤人。在屠呦呦获奖之后,有不少科学界人士联名向诺奖评委会写信,要求取消这个奖项的评定。

 

我们现在不知道这些联名科学家是哪些人,报道也没有说,想必都是些地位尊崇的人物,说起来无疑会引发一场舆情地震。这种我得不到、你也不要得到的心态,很变态,但是置于某国环境,似乎又有一种深入骨髓的真实,这便是反对屠呦呦的第二个理由:

 

宁可不要这个诺奖,也不能让屠呦呦一个人独享。

 

这就好比,改革开放之后,甚至直到今天,一些人先富起来了,另一些人就开始无比怀念大家都穷的时代。经济上的悬殊,确实容易让人产生被剥夺感,但科学上的事也如此吗?你进步了,我就扯你的后腿,把你拉下来一起落后?

 

我不是说科学家就一定要淡泊名利,但是科学研究成果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这个强求不来,不必搞得你死我活、玉石俱焚。人性的自私、狭隘、丑陋与阴暗,在此暴露得彻彻底底,真是脸都不要了。

 

4.

 

需要说明的是,青蒿素的研究确实不是屠呦呦的功劳,但她是团队中的领军人物,作出了最关键的贡献,这是得到公认的。诺奖并不认可集体成就,而只奖励个人,因为“个体才能作出发现,而不是组织。在组织和机构变得愈发重要和有权力的时代,从中辩识出真正具有创造力并改变世界的个体也变得愈发重要”。

 

这才是诺贝尔奖具有国际公信力的真正原因。动不动就奖励集体,淡化个人,看上去很公平,但其实最不公平,因为最容易夹带私货,领导的个人意识变得格外重要。最后就演变成,所有人都得取悦权力,向权力献媚。喜欢讲集体主义,不过是虚伪和权力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反对屠呦呦的第三个理由,更为可笑:屠呦呦在学术同行中声誉不高、名气不大。论资排辈、按名气分配荣誉的事,国内搞搞也就算了,毕竟大家都习惯,现在居然要闹到国际上,让外人看笑话,丑而不自知。

 

其实早在2011年,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之时,就有人提出过这种观点。他们愚蠢而执着地认为,名气就代表一切,所有奖项都该颁给名气最大的那个人。

 

这里有一个很大的悖论,科学家的名气和科研水平并不是正相关的关系,很多时候是相反的。科学家都要想有名气,就得经营关系,拉帮结派,相互吹捧。但要想做研究,又必须耐得住寂寞,远离这些名利。酒桌饭局上,可以谈成生意,但绝对无法诞生一项研究,除非是关于茅台的口感和风味的研究。

 

5.

 

看到这里,你应该知道一些人为什么对屠呦呦获诺奖咬牙切齿的原因:屠呦呦就像一个外来的闯入者,打破了他们的利益平衡,让他们感受到了威胁。

 

原本,吃吃喝喝、相互捧捧臭脚,就能轻松得到学术名气,现在屠呦呦绊脚石一样挡在那里,让他们觉得事情不好办。

 

原本,有了学术名气,评各种奖项就跟幼儿园排排座、分果果一样简单,现在有了一个诺奖得主,这事怎么弄?

 

原本,有了奖项,申请科研经费还不手到擒来,现在这个事情就比较尴尬了。

 

都特么怪屠呦呦。

 

所以他们根本不是嫉妒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反正他们永远也无法得到,他们是痛恨屠呦呦影响他们吃蛋糕。如果屠呦呦是美籍华人,或者随便一个外国人,他们一定会第一时间送上诚挚的祝福,科学无国界嘛,管你什么集体贡献还是个人贡献,管你什么名气大不大,因为跟我毛线关系。但是屠呦呦就在身边啊,如梗在喉如芒刺背如坐针毡。

 

这些人虽然最终没有如愿取消屠呦呦的诺贝尔奖,但我们不能说他们失败了。如你所见,屠呦呦虽然获得了诺贝尔奖,做到前无古人之事,为中国人争得了无上的光荣,但她并没有获得与之匹配的名气、荣誉和待遇。我们有烟草院士、在选的茅台院士,但屠呦呦至今未能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这固然与屠呦呦低调的性格有关,但仍然让人感受到一种隐性的打压:国际上咱管不了,国内还管不了?我能让你获得诺奖就像没有获过一样。

 

这场围剿屠呦呦的暗战,已经过去6年时间,但空气仍然有硝烟的味道。这种人性扭曲下的丑陋,其实每天、每个角落都在上演。


相关阅读:

颜宁:学术圈问题很多,也不分国籍,希望年轻一代守住底线

诺奖得主本庶佑:学术世界是保守的,如果你不按规矩来,就很难获得肯定

南大教授谈学术环境:“宁静和自由”应是现代大学的核心价值



作者:此间飞,转载:此地无言。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