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所有热点指向:国民心理手术和家庭教育

视角学社 2022-04-1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秦朔朋友圈 Author 水姐


作者:水姐

转载:秦朔朋友圈


01


《流动的盛宴》里有句话说:“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一旦停止了,总会留下一种空虚之感。如果那是坏事,这空虚之感就会自己填补起来。而如果那是好事,你就只能找一个更好的来填补。”


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有偿补课,退出了中国人教育的历史舞台。曾经多么轰轰烈烈的教育海陆空军备竞赛,在海战上突然之间出现了真空状态。(“海”是海量的培训;“陆”是城市、区位、学区;“空”是民办精英教育和出国留学等。)


义务教育阶段的监管动作是今年5、6、7月密集发出的。从5月21日的“双减”政策主体文件获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到6月,教育部4日强调“保证课后服务时间”、15日宣布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成立,再到7月24日新华社公布“双减”政策文件印发,政策推出到执行相当果决,很快各地专项整治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很多出乎意料、难以想象的单位加入了行动中。


另外,北京和深圳对学区房的持续治理和关注,也引发了热议。近日,《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条例中“大学区改革”和教师交流的条款,被认为是针对学区房“史上最全、最强”的调控政策。示范和警示效应明显。


这些政策都直指人心,仔细想想,都是为了对抗人们精神上的执念和僵化的日常认知。家长们虽然对补课深恶痛绝,但又不得不依赖和认同这种“游戏规则”,因为购买服务意味着解放自己的时间;虽然对高房价、学区房深恶痛绝,但若是有资源有能力依然会参与进去。


细想一下,不反常、不痛苦,不足以颠覆和改变一丝一毫。


02


叠加另外几个热点思考,可能别有深意。


其中一个关于精英论和精英教育的讨论,不光是国内对精英主义的论调特别敏感,其实,这是一种全球性的反思。前阵子,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出版新作《克拉拉和太阳》,他强调的是“精英陷阱”的底层,其实是“成就陷阱”;而奈飞播出的纪录片Operation Varsity Blue(《买进名校:美国大学舞弊风暴》),用联邦调查局的卷宗和口供还原2019年美国名牌大学申请作弊大案。


扭曲无所不在。精英主义将整整一代人困在没有尊严的恐惧和伪装的野心中。所以,精英教育、留学等等原来从稀缺到逐渐普及的路线,现在也到了重新审视的时候。


还有关于加拿大国籍的吴亦凡事件引起的不良粉丝文化整治,这背后,指向的也是空洞的消费主义的年轻一代的内心。这也是家长们管不住的、早已失控的领域。


还有,8月3日一大早,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发布《“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一文,将游戏行业比作新型“毒品”,这文章引起了3日上午游戏股全面崩盘。腾讯马上推出全线游戏“双减、双打、三提倡”的七条新举措,同时倡议全行业讨论全面禁止未满12周岁小学生进入游戏的可行性。舆论、政策、资本之间,现在真的是无缝对接。而面对游戏,家长们该怎么做?


还有网络算法综合推荐治理、网络谣言处理等等新的措施、举措,结合起来考虑看,当下,做的都是一场场关于教育和国民心理的精神手术。


治的,表面是资本,实质都是人心。


需要的,都是长期坚持的真正的教育,那么有个领域确实被寄托了很多的希望。它曾经也一直缺位。



03


高瓴集团的创始人张磊曾表示:“教育是永远不需要退出的投资,做教育是最让人有幸福感的投资。”


确实有个领域是终身的、不需要退出的“投资”,那就是家庭教育领域。


在现在这个大环境下,除了职业教育会更突出、被引导之外,家庭教育的作用也会更加突出。当那么多培训班消逝,原本占满的时间空出来后,用什么填补?


路径依赖被打破了,要重建起来,需要新的逻辑和思路。


每个人都会从自己成长和奋斗的经验中去提取教育的积极因素,如果从我个人经验出发,我想自学的力量是巨大的。


如果我要面对这大环境和大趋势,最直观的应对方法,大概就是培养自己动手、自己劳动、自立自学的孩子。


另外,我还开始学习陶行知的家庭教育理论。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毕业于金陵大学(文科第一),后来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读政治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师从著名哲学家杜威。


他原名是陶文浚,后改名为行知。他的思想影响者是王阳明和杜威——崇尚王阳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和他导师杜威实用主义提倡的“做”“行”。两者结合,中西合璧,都是行知,遂改名。


他的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都是显著的。“爱满天下”,是其家风遗训。他的四个孩子每一个都被培养得很好:


陶宏,成功地研究出我国第一代彩色胶卷,是中国感光化学学科的奠基人和开创者;


陶晓广,无线电专家;


陶刚,真善美的农人;


陶城,工程力学的教授。


他认为,家庭教育的目标是,让一个孩子有诚信、求真、开拓、创新的人格特质,可以从容工作、学习,人生要有目的、有决心、有计划、有组织。


他的家庭教育的内容,简单来讲分为三个方面:


1、健康第一。这个不用强调,很多父母都会自动关注。


2、开发智力。具体细节包括“六个解放”,即解放眼睛,解放大脑,解放双手,解放嘴,解放儿童空间,解放儿童时间。这里他特别强调,要积极带孩子体验,和孩子一起阅读,和孩子一起玩耍,鼓励孩子模仿。


3、劳动教育。劳动能增强自治能力,提高集体合作意识,获取真知。另外,笔者觉得,劳动是这个时代的良药,遇到什么理念上的困惑或挫折,去劳动、劳作,会有一番新的体会。


陶行知认为:“教育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


具体的方式方法,可以借鉴的方面,包括:


1、从小培养,抓早抓紧:对良好生活习惯进行培养,细节之外显教养;培养孩子逻辑思维、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特长、兴趣;对孩子良好人格进行培养与塑造。


2、尊重儿童,家庭民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区别之一就是以爱为基础。家庭教育的行为与结果是爱的行为与结果。所以,陶家的家训是爱满天下。家庭,要不断强调爱、理解爱、讨论爱、提示爱。


3、了解儿童,心理施教:每个阶段的孩子有各自的特征,比如0-3岁孩子,需要的是建立与母亲的愉快关系,以及适应好语言的最初发育阶段;3-6岁,初步具有社会性,有交往的需求,也是人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所以要强调鼓励孩子们多接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拓展眼界;6-12岁,感情逐渐变得稳、丰富、深刻,希望获得他人认可,所以,必须以鼓励、赞扬,树立自信为主;12-18岁,身心变化最快、最明显的时期,自我意识强烈。


青春期心理是个特殊的关键时期,理性地帮助孩子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告诉他自己与环境、学校与家庭的变化关系。善于用性科学知识,科学地引导孩子性意识的健康发展,最重要的还是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情绪、情感调节能力,这是个一起学习、一起内心修养的阶段;拉进距离消除心理代沟;培养生活技能。


4、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长最好的教育方式是以身作则,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陶行知自己,就是一个爱国、严谨、自强、正义、努力、有责任的人。所以能够积极影响他的孩子们。


5、父母一致,宽严并济。陶行之建议“先严后松”,这样既有助于树立家长的威信,又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


6、家庭学校,紧密合作。这一点,在当下已经被执行和强调得很好了。


7、自助助人,自立立人。陶行知还编了一段朗朗上口的词儿:“三餐喂得饱,个个喊宝宝;小事认真做,零用自己赚;全部衣食住,不靠别人助;自活有余力,帮助人自立。”


8、科学指导,学习方法。论语说强调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的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对于一个孩子,好奇心的保持,太重要了。而这句的后面一句就是强调举一反三的能力了。


1924年,陶行知就说,“(给孩子)仅仅取了一个名字是不够的。要想婴儿成家立业,必定要用尽心血去教他,养他才行。”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合格国民目标——国无游民,民无废才,群需可济,个性可舒。


陶行知的学术和理念上的粉丝很多,比如日本的斋藤秋男,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的费正清。


社会的变迁,让家庭教育在无奈中被教育机构所代替。现在,被动地又回来了。k12阶段,家长原来是后勤服务人员,被奥数班、英语班等等应试教育牵着鼻子走。


整个社会的心态、国民心理的健康发展等等,很多目标的实现,被寄托在一个个家庭的小分子身上。




其实关于家庭教育,我以前还写过很多犹太人教育的方法。再提几个关键词和关键思想:


1、“求生欲”:他们对教育的重视来自于求生欲本能,不为光宗耀祖,不为物质享受,甚至都不为身份地位,只为活下去,在这个世界上,有真正可以退守的一席之地。


2、“有偿生活机制”:从小要让孩子知道,生活都是有成本的,从小能帮则帮,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自己做,自己分担自己可以分担的部分。


3、“挫折教育”:培养逆商,除了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之外,孩子的情感也该首先套上一层自己结痂生成的外衣。形成自己的心理防卫机制,这有点像精神上的预防针,准备好闯荡社会的精神抗体。


4、“延迟满足”: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5、把学习称作“重复”:犹太人特别强调子女是否准备好了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注重重复而不是纯追求新鲜感和好奇,也是学习的耐心训练。


6、“模拟课”:在犹太家教方法中,家长还会扮演孩子的社交训练师。在家里给他们上待人接物的模拟课。家长们带孩子出门,会要求他们与遇到的人主动沟通。


7、“社交培养”:犹太人告诉孩子,社交培养有两个原则:一是要两倍于自己说话的时间倾听对方的话。二是要多提问,求得知识是人际关系的开始。


8、“财商教育”:犹太人的《家庭教育》杂志认为,财商能力培养越早的人,日后的年收入越高。财商的培养其实包括五个层次,第一是认识钱,第二是有掌钱能力,第三是有赚钱能力,第四是有财富知识,第五是有财商箴言,也可以称为财富哲学。


9、“时间管理”教育:犹太人对待时间的态度就像对待金钱的态度,他们是深刻理解“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的民族。他们会告诉孩子,假如每天有86400元入账,你会怎么花?


10、“自主”:犹太人认为,既要鼓励孩子尝试又要让他们自己承担后果,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要把选择权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11、“积极行动”教育:犹太商人崇尚78:22之经商法则。在自然界,氮和氧的比例是78:22,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例是78:22,正方形内切圆与其他部分的比例也是78:22。世界上22%的富翁拥有78%的财富。所谓“积极行动”,那就是你知道了你就要去做到。


12、“做自己”:每个人都有可以发掘的无限的潜力,在这个前提条件下,发现自己,找到自己,然后努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一定会有成果。


13、“同辈影响”:强调向年长一些的孩子学习、接受影响和启发,然后自己判断。


其实,我个人认为,教育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一个人的定力和器识(气魄和见识)。这是一个人终身的修养。每个人无论哪个阶段都值得自我教育、自我修炼,抵抗人生的种种问题、挑战甚至磨难和生死博弈。


其实,这个背后,都是努力做好人,努力活好吧。


参考文献:李时令:《陶行知家庭教育思想及对当代的启示》,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更多精彩:

相关阅读:

浙江父子双双殒命,又是一出家庭悲剧,教育焦虑到底压垮了谁?

一位省级重点中学父亲的自白:中国学生正以心理残疾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高等学位!

为什么高中的尖子生到了大学被退学?上海交大心理学教授:孩子的一生很长,被推着走不如自己走



作者:秦朔朋友圈创始主编。个人同名微信公众号:水姐(id:shuijie00000),转载: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