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盘点2021留学圈“骚操作”:花钱购买推荐信,为了录取假装同性恋?

视角学社 2023-07-1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破壳记 Author 黄凯捷

作者:黄凯捷

转载:破壳记


在2022Fall美本申请季进行时,壳壳想为大家解析美国大学招生特有的浪漫---Holistic Review(全方位考查)。


在Holistic Review制度下,个体不再是等待选拔的冰冷分数,所有人都千篇一律。相反,申请人可以怀揣自己的价值观、使命和愿景,拥有独特的学术热情与个人特质,准备邂逅彼此灵魂契合的学府。



近日,Common Application公布的2021-2022申请季早申数据,国际申请者数较去年增长了40%,共有780,024名申请人提交了早申。



在数据火爆的背后,有一个在Holistic Review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庞大市场,甚至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提供标准化留学服务的有各类标化考试的培训机构和申请顾问、国际学校;附加业务主要是背景提升项目,包括付费科研、实习、课外活动、推荐信、学术比赛等;甚至还包括处于灰色地带的保录取


美本选拔是帮助招生官组建一个多样化的小班级、小社会,在这种环境下,教育似乎就从个体成长变成了一场军备竞赛。



大家为标化成绩拼了个你死我活,人均手握N门AP的同时还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赛道,连被卷上天的竞赛、科研都只能算常规操作。


大潮之下,每年都有不少profile十分优异,但仍有很多被大家公认各方面符合学校要求同学,最后却没有录取满意的院校。投入了无数个日夜,花费不少成本,最终只换来无情的拒信,这种现象真的仅仅通过“美本申请十分玄学”就能解释吗?



今天,“火眼金睛”的壳壳就来深挖留学市场的红与黑,让更多申请人不走弯路。


红榜


申请主线


自破壳记创号以来,已有许多录取Top30名校的学长学姐来讲述自己的录取故事。他们有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申请profile,但所有人都毫不例外的拥有同一制胜法宝---一条明确且持之以恒的申请主线。


申请主线,即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闪光点或热爱的事业,并以年为单位从一个小白开始在这个领域中进行不断的探索。



在这段旅程中,你或许会一路披荆斩棘,最后成为别人口中的“大佬”;或许会在途中迷路,在自我怀疑中有了新的见解,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或许会发现一条人迹罕至的小路,刷新过去的认知。


大学非常希望能看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展露出的品质和对“所走的路”的独特见解。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刚步入高中的年龄就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还能幸运地找到正确的资源来支撑自己的申请主线。这样的情况下,一个愿意从高一,甚至更早的年龄开始引导学生迈出学术之路的申请顾问或中介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个优秀的申请顾问往往能在学生懵懂的年龄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业进行尝试,并指导学生申请专业上优质的项目,如Ross数学营、Notre Dame Leadership Seminar、Wharton的LBW等。



辅助学生找到自己终身热爱的事业或信念,并通过进入名校进一步成长。正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遇到一个优秀且负责的申请顾问十分难能可贵。


申请形象


申请形象更像是将多样的申请主线梳理在一起,展现在招生官面前。其实这最后一步也十分关键,不少活动经历、背景并不输给录取者的同学就差在了这里,与梦校offer只有一步之遥


申请形象会更加考验申请人和顾问的功底,因为塑造一个符合大学精神内核和理想学生预期的形象需要在从申请人过去的经历中提炼出一条清晰的主线,还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升华,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黑榜


背景提升


所谓背景提升,就是通过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学术实践等方法提升自己标化成绩以外的一系列软实力。背景提升是留学行业特有的产物,短短四个字下是一块非常大的蛋糕和鱼龙混杂的市场。


不少对申请、对活动感到迷茫的同学会选择通过第三方机构付费获得实习、科研经历、论文发表或作品集,用应试教育的形式来满足holistic review标准。背景提升项目堪称暴利,且没有统一的资质审核标准,这就导致市场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



不少“黑中介”会将五花八门的普通活动经过“高大上”包装后以成本十倍以上的价格卖给学生、家长。对于申请者来说,这样既损失钱财、经历,把申请主线的路走“歪”,还可能存在学术造假的情况,最后不偿失


然而从辩证的角度,身边资源有限的同学可以通过背景提升项目接触到知名教授,在不同等级的期刊上获得论文产出,取得知名度和认可度很高的项目经历。因此,如果决定参加市面上的背景提升项目,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


低分高录


低分高录本身是个中性词,也是美本申请中一个正常现象。相信大家都听过不少“低分高录”的传说:“托福不到100,没有标化成绩,却录取NYU/无托福无SAT录取BU”等,因为录取本就是由许多因素、甚至运气共同构成的。活动很牛、或是家庭条件优异,捐了一栋楼的同学也有可能会被录取。



然而在部分中介和各类机构口中,“低分高录”却成为了他们贩卖焦虑与收割“韭菜”的法宝。仿佛花钱购买了他们往往溢价严重的项目后,你什么都不需要做,就能“躺”进名校。其实,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幸存者偏差”,但从宏观角度,机会往往留给有准备的人。


公益支教


公益支教是背景提升的一个分支,也是近几年留学申请中的高频热词,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甚至是留学必备项目。不少同学为了在申请中体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会花大价钱参与非洲稀有动物保护、马尔代夫支教这样的公益活动。如此看来,花大价钱买支教也太不划算了!



然而,随着大众对“作秀式”志愿活动的不断曝光和在申请中“同质性”现象越来越严重,公益支教现如今几乎成为美本背景提升里的一个反面教材。很多同学大部分活动都可以归为支教,受限于含金量并不会对申请有太大提升。


容易翻车


推荐信


据说,黑市上美国名校教授签发的推荐信“一字千金”。但本科申请中,“牛推”的作用真的这么关键吗?在不少大学的评判标准里,推荐信都处于“重要”这一地位,并没有坊间传闻所描绘的那么神乎其神。


不少同学通过科研、暑校给名牌大学的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最终获得他们的强推,这种情况对申请有极大正向意义。



但是盲目追求推荐人的Title,无视内容和对方对你的熟悉程度,或想通过标新立异的推荐信来加分其实并不可取。


相反,一封来自自己高中,对自己学术情况了如指掌,并愿意在推荐信中认真体现申请人品质的老师才是更合适的人选!


还有一些同学为了推荐信专门参加科研活动,教授最终通过additional recommend letter的形式上传推荐信,作用非常有限。


身份政治


美国优秀大学,尤其是对于私立与文理学院,主流意识形态为左翼进步主义,少数族裔和社会弱势群体在申请中或多或少比认定为优势群体的亚裔更占优势,且相对容易写出直击人心的好文书。


大背景下,有些“小机灵鬼”开始突发奇想:“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通过伪装弱势群体,叠Buff来增加录取机会呢?”



于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梗出现了:美国社会学者通过顶尖大学中国申请人的性取向,可以判断出60%的大陆男性都是同性恋。” 还有不少父母莫名其妙在common app中被“开除”了大学学籍,只为满足子女的“first generation”身份需求。


然而这种做法并不可取,且不论伦理上的问题,盲目编纂身份的做法非常容易产生一眼假文书,最后适得其反,还给招生官留下不诚实的印象。毕竟,最能打动人心的内容往往是自己的真情流露。


标化成绩


在越来越多高校宣布继续“Test Optional”政策后,标化成绩的重要性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被减弱了。要不要参加标化考试是很多留学党需要仔细权衡的问题。


毫无疑问,一个优异的标化成绩能为我们的申请增加许多竞争力,证明自己的学术实力;但为了备考标化就牺牲活动和个性化探索其实也同样不可取


根据《2021中国留学服务行业全景图普》,尽管在疫情的冲击下断崖式下滑,遭到“腰斩”的留学行业市场规模还是达到了2553亿元,这背后是许多家庭的殷切付出。这也意味着在远渡重洋、负笈留学的旅程中,留学生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不断需要为自己的留学梦“买单”。


更多精彩:

相关内容:

合谋非法克扣助学金!耶鲁等16所顶尖大学遭起诉

美国大学推荐信3条“潜规则”,据说90%留学党不知道

前杜克大学招生官给申请人的15条文书写作建议



作者:黄凯捷,转载:破壳记。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