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误解的美国基础教育,真的有传说的差吗?

视角学社 2023-06-2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陌上美国 Author 凝月Cynthia

作者:凝月Cynthia

转载:流浪的月月


美国的基础教育真的有传说的差吗


说起孩子的教育,至今仍有朋友吐槽。理由是美国的基础教育太差,论基础教育,世界上排名都糟糕。

说美国的基础教育差,是因为听说有不少美国人,经常连很简单的数学题也要用计算器,也听说美国的小学生,几乎没什么作业,都是以玩为主。而有的国家的孩子们,日常的加减乘除,从来都是心算口算,脱口而出,有一种瞬间秒杀老美的自豪感。

可是如果美国的基础教育真有那么差,何以会在全球的教育成果上,占领到金字塔的顶端?这不符合逻辑。

而关于美国小学生以"玩"为主,更是产生了深深的误解。美国小学的孩子确实以"玩"为主,但是如何"玩"呢?


(学前班孩子的入学100天纪念party)


01被误解的美国基础教育


尚处于学前班的弟弟和一年级的哥哥,每天都会有至少半个小时的作业,包括阅读、数学和单词练习等,偶尔还会有科学类的project要做。

作业量确实不算很多,关键的不同在于,引导做作业的方式有很大不同。小学一年级的作业中,单词类的练习里,都加入了看图、涂色、剪贴等手工类的环节。哥哥的单词入门和句子练习就是从这类作业开始的,从未失去过兴趣。

学前班弟弟的科学类Project,基本以动手操作、观察和手工制作为主。对孩子来说,就像玩。说实话,这类作业做起来才叫难,才叫费时间。


(讨论同一种植物,在土壤水分等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不同颜色的器皿为何会造成生长状态的不同)


他们俩的数学计算,班上都给发了乐高方块,实物的乐高和作业上的乐高图形同步,对于他们对数学的形象理解很有帮助。小孩子数起乐高来,兴致勃勃,作业基本都愿意主动去开始。甚至在部分题目中,用乐高方块来测量某个物体的长度,逐步引入乘法和倍数的意识(乘法还远远没开始学)。


除了这些纸上作业以外,其余的活动就更类似于"玩"了。学生几乎每个月都会去一次户外实地学习场所,包括植物园、动物园、各类博物馆、剧院等地。

这么看下来,感觉美国学校的孩子,"玩"的确实比"学"的多。可是这些"玩"的背后,牢牢地拴着他们"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也始终都在以引导学生们保持"探索欲望"和掌握"学习能力"为主。



02

学习能力和知识能力孰轻孰重
说起学习能力,以数学课程为例。一种模式是,做一道数学题,学生只要知道并理解计算的过程和答案就可以。但是在美国,从刚刚接触到数学的学前班开始,就已经有涉及数学思维培养的题目

到了一年级,一页数学题做下来,哪怕一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也要用图形或实物反复演示。上文提到的用乐高测量物体长度,更是早早地就埋下伏笔,逐步引入从加减到乘除的过程是如何构建的数学思维。

以下两个题目,是一年级数学题里,让学生去理解一个数字的典型题。



还有一部分题目,以研究、探究为目的,让一年级的孩子就要开始做调研、出题目。



所以,辅导了两个孩子大半年的作业后,最深切的感受是,自认为一个成年人辅导小学生的作业,当然不在话下。但有些题目却让人不得不三思再三思,费力又费神。因为反复的探究型问题解答,以及要身体力行去花时间做研究,为娘的我反而缺乏这个思维习惯。

一些测试,比如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美国的孩子并不一定名列前茅。

这些被测试的15岁青少年们,年龄相当于国内的初三年级,而PISA数学卷的测试题目,在有的国家只相当于小学阶段的内容。

这对于美国学生相当于内容上的大大超前训练了。此外还发现,美国学生用在学习上的时间低于其他国家平均。远落后于第一梯队的日本学生,而日本学生学习时间只有中国学生的三分之一。



但是从基础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讲,我看到的美国孩子,避免了被训练成"在已知范围内获取和存储知识的机器",从小鼓励拥有研究型学习能力,得以继续在"未知领域"进行自由探索的创造型人才。

我们爱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探索欲望和学习能力,无论是对于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还是已经踏入社会的成年人,都是保持长期竞争力的核心。

给家有中学生的家庭加个彩蛋,推荐一个社区常见的运动。

“小红帽”们又打棒球比赛了。⚾️💪美国社区运动资源太丰富啦~What a good life🍭多送孩子参加一些team play呀,能认识自己村的周边邻居,比微信上关心华为大公主时装秀和看韩剧宫斗剧更走入真正的在美生活。


新手,打了三次比赛,今天头一回赢😁8:4,第6分是咱家娃得的✌️。⚾️适合运动能力处于重在参与水准的孩子,没有特别激烈的身体对抗,上手也不难,几乎每周都会打比赛,参加就有机会打比赛啦。

我们家只练了一次,就打第一场比赛了。当然是处于外围捡球的选手,做投手还没机会,这位置基本属于一个球队的灵魂人物,需要练习熟练的队员才有机会。不过可以做击球手,这样就有机会得分,今天零的突破咯。✌️

似乎身高体格差异影响都不明显,看到灵巧的小朋友比他们更高大的队友打得更棒呢。主要花费也就是买球服、手套、⚾️和球杆,训练本身是社区志愿者组织的教练和免费的场地,网上找你们town的信息,报名也简单。感兴趣的家庭可以带娃去试试😊。



再多说几句闲话,看过有些地方因为担心华人孩子身体对抗能力不如队友,于是组织华人家庭专门的足球队、篮球队,⚾️是不需要这样额外“segregation”的,而且我个人是对那种分开有保留看法的。

体育的重要价值就是团队合作、交朋友、体验美国丰富的体育文化氛围。既然在美国生活定居了,大家不论种族肤色混在一起多好,否则当年或费劲学外语考托福GRE或辛苦排亲属移民或花大价钱投资移民或者甚至给蛇头大笔钱偷渡的意义在哪里呢?不要说因为外语不好限制多,我自己以前外语就糟糕透顶,进大学英文摸底考试全年级倒数1、20名😭,分在最慢的班。我个人亲身经历和很多人提高英文的过程说明,真正能限制你语言能力的,不是基础和天赋,而是心态和习惯。

一起多走进自己周边的社区,享受美国的快乐时光吧。👏

美国顶级名校中国学生录取数据

更多精彩:


相关内容:

纽大教授深度揭露:数十万美国留学生“假装”在留学

时过境迁,中国留学生打工赚生活费人数锐减

重磅 | 赴英留学申请人数暴涨13%,“世上最难申请季”该如何应对?



作者:凝月Cynthia,转载:流浪的月月。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