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藤校“黑历史”:美本申请模式竟源于宗教歧视?

视角学社 2023-06-2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Stoooges三士渡 Author Leah

作者:Leah

转载:Stoooges三士渡


【写在开头】最近微信推荐机制调整了,可能有些朋友会收不到我们的推送,大家别忘了给视角学社加上星标,以免错过更多精彩!

01


各位正在美本申请路上徐徐前行的同学们,大概都知道在申请那一年的7-8月份,要开始写一篇叫做个人陈述的文章,英文即Personal Statement(以下缩写PS)。

这篇神奇的文章本质上要回答一个谜一样的问题:


  • 我到底是谁?(我怎么知道我是谁..)
  • 然后要展现你优点的同时,显得又含蓄又谦虚(高段位凡尔赛)
  • 题材和立意要足够特别,能让你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我太难了)

  • 而且要在短短的650字的篇幅之内(因为要短小精悍,所以更难)





预防失联,请关注视角备用号:

经过1~3个月的苦思冥想,你完成了这篇看上去不可能的任务,你的PS读上去率真无比、直抒你心,但真实情况可能却是完成了一篇斟酌每字每句、改了不下10遍的故事宣言。

这篇PS要体现的不是你的专业选择、兴趣爱好,而是你的性格和价值观,同时侧面体现你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只有美国本科的申请要求这样的PS,而且可以说占到整个申请比重的1/6,有着临门一脚的重要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为啥我申请个大学还要看性格了?为啥美国大学挑个学生还要考虑性格&价值观呢?

为啥呢?那么今天这篇文章就从美国本科申请的起源和历史演变的角度给大家科普一下,到底大家现在玩耍的这个美本申请游戏是如何演化来的,以及为什么性格和价值观变成了重要的申请因素。

02
说到美国大学的历史,就离不开哈佛大学了。作为美国众多大学的先驱和典范,哈佛大学不管在美本课程的内容设置上,还是入学申请的要求上,都给美国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殖民地时代到美国建国之初,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国都只有私立高中和私立大学。以哈佛大学为首的几家藤校,比如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都是私立大学。

当时的入学要求比较简单,就是家里富裕能付得起学费,同时能够通过拉丁语和古希腊语的语言考试即可,即拉丁语和古希腊语的翻译和理解。

当时的美国本科课程主要以培养传教士和律师为主,学习的内容大多是政治哲学和宗教学的经典读物。

相较于欧洲的大学,美国的大学更注重培养律师,按照现在的话说,更加pre-profesional一些。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大学的学科内容逐渐增加了数学、地理、物理等科目。


而在19世纪后半叶,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大学的学科设置和入学要求经历了一个重大转变:

即英语从一个世俗语言逐渐被认可,成为了一门学术语言,正式收录在哈佛大学的学科内容和入学要求中。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西方的学术语言只有经典拉丁语和古希腊语,直到19世纪,英语的文学性和学术性才被各个美国大学认可。

19世纪起始,一直到20世纪到至今,英语语言逐渐取代拉丁语和古希腊语,成为主流学术语言。哈佛大学也推出了Harvard Classics,用英语作为文学语言,收录50部世界经典和文学名著。

因为英语语言的重要性得到提高,普林斯顿大学率先在1819年确认英语语法作为入学考试要求。

随后,在1870年左右,哈佛大学要求申请者提交英文阅读能力以及英文文书,作为申请要求之一,哥伦比亚大学以及耶鲁大学等其他大学也纷纷效仿。

这个英文文书,就是我们现在PS的原型了。只不过当时的文书对写作本身的要求更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也需要学生引经据典,体现深厚的人文修养。


03

那么,曾经以考察英语语言能力为主的写作要求,怎么会变成考察学生的性格和价值观的呢?

一方面英语语言能力的考察,不管是语法还是写作能力,逐渐被SAT等标准化考试取代;另一方面二十世纪开始私立大学扩招,也使得大量公立高中的学生加入到申请的行列。

这导致了当时的私立大学学位不能满足所有的学生需求,更多样的申请和挑选机制应运而生。而申请和挑选机制演变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排犹,即排除犹太人。

美国其实也是一个基督教主流国家,美国大众一直都有排犹情结,虽然没有欧洲大众那么严重,但是犹太人不信基督是根深蒂固的原罪。

美国大众至今连黑人总统都选了,天主教总统也选了,却没有选过犹太裔总统。甚至一但有犹太裔的总统候选人,也会很快被打压。

另一方面,相比其他族裔犹太人比较优秀,单单凭借学术考试成绩入学的话,如果不限制一下,当时的藤校可能会被犹太人塞满。

尤其地处犹太人重镇纽约市的哥伦比亚大学可能会变成纯犹太人学校,就和现在的加州伯克利和加州洛杉矶都是亚洲人是一样的情况。

因此,在1919年,哥伦比亚大学率先提出了一套新的申请标准,需要申请者提供自己的照片、宗教倾向等信息。

紧接着,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也都相应推出了自己的挑选机制,增加了面试、推荐信等材料,不再单独用成绩来录取学生。

而原来用来考察英文能力的文书,变成了个人陈述,既Personal Statement,需要学生书写自己的背景经历和价值观,包括宗教信仰。

这就是我们现在美本申请这个游戏规则的起源了,其实并不光彩。


04

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二战之后随着大学生数量的猛增,以及美国60年代民权运动的兴起,这套申请规则,被冠以“Character-Based(基于个性)”的雅称。

而曾经用来Exclude(排除)犹太人的申请材料,也用来Include(加入)学术成绩一般但有其他才能的学生,以及社会上的其他少数和弱势群体。

1975年,Common Application的启动,也联动了美国各大学校的线上申请流程,统一化申请材料,形成了美国特有的、喜好录取“Well Rounded(全面发展)”的学生。

既不单单看重学生的学术能力,同时也看重学生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特殊成长经历等。

这些能力会比较直观的体现在活动列表和奖项上,而性格和价值观的直观体现就是在文书,尤其是主文书PS了。

针对PS,美本申请系统Common App里也给出了7个指导性问题,比如你人生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你曾经深度思考过一些什么问题?你曾经挑战过什么信仰和价值观等等。

如果这些问题都不能满足你,那你可以选择第七个问题:分享任意一篇你自选的文书题目。也就是说,你写什么都行,只要能体现你如何看待世界和自己、你的性格以及价值观的取向和思考。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写PS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在申请中体现我们的性格和价值观的历史缘由了。


多元的美本申请规则可以让同学们锻炼多元而非单一的能力,也会让拥有不同价值观、性格和天赋的同学们,接受到同等的优质教育的机会。

那么就请大家多多思考,who you are and who you want to be, and good luck with college application and the years forward(你是谁,你想成为谁,祝你在大学申请和未来的岁月中好运)!
References:
1.https://commons.trincoll.edu/edreform/2014/05/accepted-the-evolution-of-college-admission-requirements/
2.https://www.nytimes.com/2013/11/10/magazine/who-made-that-college-application.html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rvard_Classics
4.https://www.amazon.com/Chosen-History-Admission-Exclusion-Princeton/dp/061877355X
本文作者:三士渡规划导师Leah,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公民教育/历史政治教育专业,有八年以上不同文化环境下的教育经历。回国后从事留学行业5年+,帮助学生获得牛津、芝大、宾大、约翰霍普金斯、康奈尔等世界名校录取。

美本录取大数据发布峰会:


本号携手翠鹿升学榜、FindingSchool联合举办《美本申请大数据及申请策略峰会》全国系列巡讲活动。届时将于4月16日—4月29日期间在上海、深圳、广州和北京分别举办四场讲座,每场线下活动历时3.5小时,分为数据解读、专家宣讲、圆桌讨论、咨询&答疑等环节,诚邀各位读者光临参与。


↓↓↓扫描下图中的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备注“城市”,即可报名相应场次(日期可能有微调)。



相关阅读:
美本RD开局惨淡,MIT仅录取6名中国学生
冲击MIT的秘密武器!Ross数学营即将截止申请,快点上车哟!
低调有趣有内涵!普林斯顿这两项竞赛,值得有情怀的你参加!


作者:Leah,转载:Stoooges三士渡。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