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丨“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翠湖水生态修复试点项目中期专家研讨会
“‘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昆明翠湖水生态修复试点项目”中期专家研讨会现场
2022年8月6日上午,昆明市五华区水务局在翠湖公园莲花禅院会议室组织召开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昆明翠湖水生态修复试点项目”(以下简称“试点项目”)中期研讨会。试点项目由五华区水务局牵头指导,翠湖公园管理处监督协助,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资助,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管理,北京镜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执行。
专家组及与会人员考察项目现场
本次研讨会,由五华区水务局邀请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书记杨君兴研究员,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杨宇明教授,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西南林业大学教授田昆,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副院长韩亚平,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植物园主任孙卫邦(因出差,以函评形式参会),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维薇,以及项目资金管理方代表昆明中远环境保护科技中心秘书长、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萧今博士作为专家参会。
专家组就项目进展进行讨论
五华区水务局郑海波副局长,翁赛钦科长,朱鹏程工程师,翠湖公园管理处龚云飞副书记,北京镜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镜朗生态”)总经理闻丞博士、副总经理徐开翔、宣传部经理佟浩出席了会议。
五华区水务局郑海波副局长进行项目介绍
郑副局长对已经开展的翠湖水景观、水环境整治工作,和试点项目后续可能深化应用的方向进行了介绍。萧今博士简介了镜朗生态在华北、华东和华南开展的系列水生态修复项目,并建议推选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君兴研究员作为专家组组长。
镜朗生态总经理闻丞博士就项目进展及成效进行详细汇报
镜朗生态总经理闻丞博士为大家介绍了试点项目所做的工作和目前所取得的成效。目前镜朗生态已经在翠湖完成项目区种源地的基础施工和底栖动物、浮游动物投放,海菜花等沉水植物种植,水生动物补充投放和外来入侵物种清理等工作。并自项目实施起持续对翠湖全水域(共涉及15个区)进行水质和生物监测。
项目区海菜花次第开放,水体透明度得到提升
监测结果表明,实施方案可以达到降低藻类密度、净化水质的效果。截止到2022年7月底,项目区水质氮、磷指标均优于翠湖其他水域,并且氮磷指标为平稳下降趋势。项目区优势藻类从物种投放前的鱼腥藻(水华藻类)转变为清水型的硅藻、绿藻。从4月份开始,项目区一直可以监测到通常被认为生长于清洁水体中的角甲藻。而在与项目区仅被围网隔开的相连水域,从2021年底至今,优势浮游藻类均为鱼腥藻。已引入的海菜花和所有水生动物均已定殖扩散并已在整个项目区水域发挥净水功能。项目成效已通过公众平台及官方媒体得到广泛传播,获得地方政府和群众肯定。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书记杨君兴研究员
专家组听取汇报后,经提问讨论后认为:
第一. 在翠湖开展水生态修复具有挑战性,边界条件艰辛。试点项目是必要的、创新的工作,并且已经在水质改善、藻类抑制、生物多样性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可见的成绩,是对滇池流域 “花鱼螺蚌鸟”生态修复模型的完善和科学实践。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杨宇明教授
第二. 试点项目思路清晰、专业,设计基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预设复合型目标,并针对性地对有关指标开展长期监测。截至目前,监测结果反映了项目取得的成效。试点项目取得的经验,应在翠湖多点推广。
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西南林业大学教授田昆
第三. 建议实施单位应当对项目报告材料内的原理部分和技术路线进行细化描述,加强对目标和结果的定量阐释,并对试点项目区生态系统进行长期监测,在水环境监测中增加透明度和溶解氧等指标。
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副院长韩亚平
第四. 试点项目应加强对各界群众的宣传,并与志愿者活动和科研宣教活动结合,形成生态修复项目的可持续机制。翠湖公园管理处未来也应采取控制浮叶/挺水植物面积、管控家禽、捕捞大型鱼类等多种措施,综合加强对水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
项目资金管理方代表昆明中远环境保护科技中心秘书长、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萧今博士
杨君兴研究员表示:“试点项目成效很好,已经超出启动会时的预期。”专家组从专业技术角度和社会参与方面提出的建设性意见,让试点项目下一步的工作开展思路更加明确。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维薇
目前项目区的功能性水生生物群落已经初步建成,水体营养物质循环路径已经打通并经受住了考验。下一步,技术团队将陆续进行土著鱼类如云南光唇鱼的重引入工作;基于监测数据制作运维手册交付管理部门;联合相关机构和管理部门研发研学、自然体验课程,探索公园中生态系统公众参与保护的可持续途径。
逐渐完善的水生态系统,支撑起朵朵洁白的海菜花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