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战功卓越却未获军衔的他,去世后获朱德送行、邓小平致悼词

2017-07-26 大白新闻 大白新闻


1946年,晋冀鲁豫军区主要领导人合影


他与彭德怀一起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被称为“湖南的农民领袖”,战功卓越却未获军衔。新中国建国后,他生活俭朴、一心为公,在经济困难时期主动申请降低工资。掌权不谋私,已成为其严格要求家人、下属的“口头语”,他自己更是一直严格实践着这一准则。


“我们兄弟几个从小到大,从未因私事用过父亲的汽车。为了避免我们在干部子女多的小学中出现攀比心态,父亲把我送到乡下去锻炼;怕别人知道我是滕代远的儿子而多加照顾,他把我的姓名也改了。”滕代远的二儿子滕久光这样告诉大白新闻(微信ID:dabaixinwen)。

编者按: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的枪声宣告了中国历史上全新的一支人民军队的诞生。自此,我们的人民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驱者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了重大贡献,留下了许多不可磨灭的红色记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大白新闻(微信ID:dabaixinwen)特推出“建国元勋”系列报道。


1959年10月,共和国华诞十周年,五十五岁的滕代远,照于北京住宅楼阳台上


本期人物:滕代远(1904—1974)

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农红军早期创始人,中国工农红军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领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财经、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任铁道部部长兼党组书记;1965年1月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八、九、十届中央委员,1974年12月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0岁。


01


他参与组织和领导“秋收起义”,却很少讲述往事

 

“我今年66岁,在兄弟五人中年纪最小,所以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但关于抗战时候的事情,父母亲很少对我们说起,他们觉得讲多了像是吹嘘自己似的。很多故事都是在他们去世后,我搜集资料撰写文章时才了解到的。”谈起父亲的战斗故事,滕代远最小的儿子滕久昕这样告诉大白新闻(微信ID:dabaixinwen)。


1904年11月2日,滕代远出生于湖南省麻阳县(现为麻阳苗族自治县)岩门镇下玳瑁坡村。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北伐战争以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滕代远并没有被国民党制造的白色恐怖所吓倒,他勇敢挺身出任中共“八七”会议后新改组的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积极参与组织和领导了湘鄂赣边界的“秋收起义”。


1928年7月,他与彭德怀一起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同年12月率部队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会师,参与并领导了井冈山保卫战,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


当时的中共湘区区委(即后来的湖南省委)书记彭公达曾用“湖南的农民领袖”来称颂滕代远。


“我母亲原名刘书兰,后来改名为林一。我问她为什么改名,她说是绿林好汉第一人的意思。姥姥曾跟我讲过,当年我母亲学习成绩很好,后来她参加了抗联,在苏联学习时认识了我的父亲。”谈起父母相识的过程,滕代远的二儿子滕久光这样告诉大白新闻(微信ID:dabaixinwen)。


抗日战争时期,在八路军前方总部情报战线上,有一位年轻的女情报科长令人敬仰。她胆识过人,工作方法灵活多样,多次乔装打扮,深入虎穴。因工作出色,贡献突出,曾多次受到中共中央领导人和八路军前方总部首长的褒奖。她就是滕代远的夫人林一。


1950年11月20日,滕代远和林一合影


1938年冬,滕代远与林一结婚。凡是熟悉滕代远和林一的人,都说他们是一对互敬互爱的革命伴侣。“我父亲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兼八路军情报处处长时,我母亲是情报处一科派遣科科长,当时所有派到敌人内部的地下党同志,都是和我母亲单线联系的。”滕久光回忆道。


为了掌握更多的第一手材料,1944年,化装成大城市阔小姐的林一,冒险潜入敌占区,辗转多地会见情报人员。在这次为期三个月的“出访”中,林一正怀着她的第二个孩子近五个月。


“记得以前在闲暇的时候,我想请母亲讲讲过去从事情报工作的故事。每逢到此,她都以时间长记不清楚为理由,把我搪塞过去。”滕久昕回忆道。

 

02


军功卓越却未授军衔,他从未表示遗憾

 

军衔是军人地位和荣誉的象征,但久经考验、军功卓越的滕代远,却没有军衔。这一度让很多人感到奇怪。


“当年苏联、罗马尼亚等国家的铁路也都是军事管制,这些国家的铁路兵都是有军衔。父亲是我国铁道兵第一任司令、政委,但因为种种原因最后并没有给铁道兵授军衔。但是这么多年来,我并没有感觉到他因为没有授军衔而有什么不开心或遗憾。”滕久光对大白新闻(微信ID:dabaixinwen)说,记得铁道部刚成立的时候,有好几个元帅都来看望滕代远,因为父亲是这些人的老首长、老领导。


据史料记载,1948年11月的一个晚上,周恩来在西柏坡的办公室里约见滕代远,向他简短地传达了中央关于组建军委铁道部的决定。1949年1月10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根据中央政治局的决定,成立军委铁道部,统一领导各解放区铁路的修建、管理和运输,任命滕代远为军委铁道部部长。


1950年6月,滕代远外出检查工作,乘公务车抵达石家庄站下车


1月28日至2月7日,滕代远在石家庄主持召开第一次铁路工作会议。28日一大早,朱德总司令宣布了成立军委铁道部的命令,并指着滕代远对与会代表们说:“中央给你们派来个‘将军大老板’。过去,他指挥千军万马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从今天开始,他要掌管铁路,指挥百万铁路大军,开山修路,遇水搭桥,抢修抢运,支援大军过江,解放全中国。”


1949年5月16日,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原第四野战军铁道纵队司令部拨归铁道部建制,组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下设四个支队,受铁道部部长直接领导。滕代远兼任铁道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一职。


对于1955年我国开国授衔的情况,有著作曾这样描述:1955年1月29日,由总干部部长罗荣桓署名,向中央军委呈报《关于地方负责干部的军衔评定和授予问题的请示》,建议“与军队有历史联系和与某一地区有联系的代表人物”的军衔,采用三种方式办理:第一种是“须评定军衔又授予的”,第二种是“只评定军衔不授予的”,第二种方式里包括两种类型:第一类是“与军队有历史联系和与某一地区有联系的代表人物”,包括滕代远、李先念、谭震林、薄一波、邓子恢、张鼎丞、王世泰;第二类是“地方党委书记兼政治委员”,有陶铸等二十二人。第三种是“只授予预备役军衔”的,有程子华、蔡树藩、谭启龙、何长工、张际春、姬鹏飞……等。


1950年6月,滕代远到济南铁路局检查工作时,与同志们谈话


给目前在地方工作,但是对我军创建和战争年代指挥过重大战役,在军队里有重大影响的同志授于大将军衔的名单上,滕代远是排在第一名的。


03


掌权不谋私,已成为滕代远的“口头语”

 

1955年5月9日,滕代远和检查组的人员在宝成线黄沙河铁路桥


进城不久,滕代远夫妇就把两个儿子——六岁的久光和四岁的久明送进了刚刚迁到北平的荣臻小学幼儿部学习(后改名“八一小学”,现为北京八一中学)。这个干部子女学校,曾因为有中央党、政、军的许多高级干部的子女就读,而声名远播。


回忆起那段历史,滕久光告诉大白新闻(微信ID:dabaixinwen),“当时,很多干部子弟都是小车接送上学,但我父亲表示,车是公家的车,他让司机记下所有非工作用车的记录,然后从他的工资里扣除相应的费用。甚至到后来,我们兄弟几个参军后,从部队探亲回家的时候,也从来都是自己乘公共汽车来回,从未因私事用过父亲的汽车”。


两个儿子在小学读了没多久,滕代远发现学校里开始出现一些互相攀比的现象。“因为都是干部子弟,有的小学生会说我爸爸是局长,另一个就会说我爸爸是部长。父亲认为这些对孩子成长没有好处,干脆就给我们转了学校。”滕久光回忆道。


为了锻炼孩子,滕代远决定把刚读初中的滕久光送到老家农村去。滕久光说,“先在警卫员的老家,河北唐县待了小半年,一起吃住、干农活。后来又把我送到了黑龙江我姥爷老家,当时1959前后,那段时间条件很艰苦,在东北我一待就是3年”。


为了不想让别人知道这个孩子是滕代远将军的儿子,不想因此被特殊照顾,滕久光的名字也改了,每天跟老百姓一样挑水、割草,干农活。后来赶上大炼钢铁,生产需要积肥,滕久光就到厕所挖粪,“那时候就想着生产,根本不存在嫌脏嫌累的思想,也就更不存在什么自己是干部子弟的想法”。


1962年,在父亲的支持下,逐渐成熟的滕久光报名参军,到海军成为一名海军航空兵,在青岛一待就待了18年。那时候滕久光还小, “我父母对我们兄弟几个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开始我是有点不理解,这么好的条件,只要随便父亲写个条子、打个招呼,我们立刻就能获得提拔,但对于父亲而言,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我母亲当年在铁道部,本来有几次提拔的机会,都被我父亲拦下来了。而实际上,按照她的资历,早就应该升职了”。


滕久昕告诉大白新闻(微信ID:dabaixinwen),他们兄弟五人,除大哥滕久翔一直在老家务农外,其余四个孩子均先后参军,到各地服役,“父亲从1948至1964年总共担任铁道部部长职务16年,直到1974年12月1日,父亲因病去世后,北京家里只剩下老母亲一人,没有一个孩子,中央组织部才令我复员回到北京,在北京铁路部门担任通信工人”。


掌权不谋私,是滕代远严格要求领导干部的“口头语”,自己也严格实践这一准则。在铁道部部长任职期间,可否有人曾给滕代远送礼?对此,滕久光回忆说,“当时生活在大连的舅舅,托人给我们带来一筐苹果。父亲知道之后,立刻让人把这筐苹果给退回去了。我亲舅舅都不行,更何况其他人”。


1950年6月14日,滕代远陪同周恩来在北京中南海欢送苏联专家工作期满回国


04


留下“服务”的遗嘱,88岁朱德为其送行

 

滕代远的个人生活也很俭朴。他进城以后,几十年一直住在北京东城煤渣胡同的一座老式院落里,从未要求更换新居。这个院落原是国民党平津铁路局局长的官邸,解放后,被征用为军委铁道部宿舍。旁边紧挨着一家汽车修理厂,每天噪声不断。铁道部几次对房屋进行大修时,他也从未提出改善或增设新的工程项目。


林一曾回忆到:“他在饮食方面要求也比较简单。饭菜只要有点腊肉、辣椒和青菜就行,不吸烟也不喝酒,不喝牛奶、不吃面包,一天三顿米饭,有时也吃些粗粮和红薯、老玉米。他在穿着方面也从不讲究,冬、夏穿的都是铁路制服,虽然有些褪色,但总是干干净净,有时穿我给他做的防寒小棉袄。只有第一次出国访问时,才置了装。以后出国再没有添置服装。”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正是我国三年经济困难的年代。工资级别为四级(副总理、大将级别)的滕代远主动写报告给党中央,要求降低自己的工资级别。


1974年11月中旬,滕代远患肺炎病重住进了北京医院,尽管从各方面进行积极的治疗,但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当时,几个孩子都不在身边,惟独小儿子久昕刚从湖北调回北京。


久昕向部队首长请了假,急忙赶到医院。当久昕推开病房的门,见到父亲正坐在沙发上。久昕立正向父亲敬了一个军礼,滕代远略显惊奇地望着小儿子,头在慢慢地摇动,仿佛在说:“你不该回来啊。”


1974年11月30日下午,滕代远与前来看望他的一位老同志兴奋地谈了两个多小时,晚上,滕代远的情绪仍然很激动,后来他拿起铅笔,在纸上反复写着什么。终于,大家看清楚了这两个字,原来是“服务”二字。滕久昕理解父亲的意思,手捧那张纸,轻声对父亲说:“您是让我们为人民服务,我们会这样做的,您放心吧。”


第二天上午8时15分,滕代远同志因病去世,终年70岁。


1974年12月4日,滕代远遗体告别仪式上朱德慰问林一


1974年12月7日,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在滕代远同志追悼会上致悼词


他的追悼会由叶剑英同志主持,邓小平同志致悼词。当时,朱德同志已是88岁的老人,身边工作人员考虑到他身体状况不好,没有及时告知滕代远病逝的消息。后来,他知道情况后对工作人员讲:“你们不知道我们俩人的亲密关系。我一定要为我的参谋长送行啊。”在12月4日亲自前往北京医院向老战友滕代远的遗体告别时,天气寒冷。为了保护朱老总的身体健康,他是现场中唯一一位未脱帽的国家领导人。



延伸阅读

空军少将朱和平寄语“德武阁”:要讲好中国故事

叱咤风云的他,还是一位热情而真挚的诗人

家风传承|朱德批孙女:“战士给你敬礼,你应还礼”

德武人像|敬礼:新中国十大元帅之首,中国红军之父

朱和平将军:中锡边界无争议,印度挑衅实为小动作

原西藏自治区书记之子:入侵印军曾被我全歼



撰文/潘彤

编辑/张喜斌

统筹/纪欣


 转载授权 

转载文章请在公号留言,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和ID,同时请勿删除文中“大白新闻(ID:dabaixinwen)"字样,否则本公号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