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互联网+”,如何让公益慈善更暖

中国是互联网发展最快、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互联网普及率已达60%以上,网民规模已超过8.5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公益慈善的重要推动力量。开放包容的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公益慈善事业的传统运作模式带来的变革是深刻的,也是始料未及的。

  10月21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公益慈善论坛”探讨的就是:未来互联网的科技创新和公益慈善事业的社会创新如何相互激发?在深度融合中,科技向善的力量怎样助力公益慈善更加暖心?

善意互联,让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1983年,我第一次回到祖国,那时候还没有互联网。1993年,当我到国内开展公益项目的时候,大家对于公益的认识还在起步阶段,当时我的工作,就是每天向不同的人解释为什么要做公益。”青年成就(中国)创始人兼董事长周保罗在论坛发言中这样描述自己经历的中国互联网和公益的过去。

  曾经的互联网与公益各自走在自己的发展轨道上,近几年的成长速度和融合发展却令人惊奇。2016年,慈善法开启互联网公益时代。2018年,民政部依法指定的20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为全国1400余家慈善组织发布募捐信息2.1万条,网民点击、关注和参与互联网公益慈善超过84.6亿人次,募集善款总额超过31.7亿元。2019年,第五届腾讯“99公益日”共筹得善款24.9亿元,4800万人次参与。正如民政部部长黄树贤在致辞中所说,“互联网公益慈善已成为现代公益慈善最重要的形式和最鲜明的特征。

  一滴水看起来很少,聚在一起就能变成大江大河。越来越多普通人零散、微小的善意通过开放透明的互联网汇集在一起,凝聚成伟大的公益力量。水滴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沈鹏在发言中说:“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的技术便利,真正把微公益、微慈善做成全民公益、全民慈善,应该是未来公益慈善发展的重要方向。

  玩游戏、捐步数、在线支付、参与话题挑战……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益行为在“润物细无声”中改变着普通人的思维,开始让公益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张羽演讲时说:“这些参与方式已经融合到生活中的各个场景,简单有趣,随手可做,这在传统的公益生态中是不可想象的。互联网公益最大的推动力,就是让公益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人人可参与。

跨界创新,探求科技向善的未来

  平均年龄21岁的公益团队,3年时间,1000名语训师,600名困难家庭言语障碍者,98%的语音恢复率。

  “‘倾音’的初衷是帮助贫困的言语障碍者能好好说话,在这个过程中运用了三种力量:专业、公益、互联网。”年轻的95后公益人杜心童跟与会者分享了一个青年人运用互联网技术去践行自己公益理想的探索。

  互联网思维正在重新构建慈善组织与捐赠人、受助人、社会公众以及政府部门的连接沟通方式。越来越多的公益项目借力数字技术持续创新,跨界合作,探索科技向善的可能。

  “在互联网时代,融合跨界、共同发展已经成为显著特征,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公益融合创新。”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井顿泉在演讲中强调。

  腾讯公司副总裁陈发奋在主旨发言中说:“对互联网的善用,将为公益事业插上想象的翅膀,为社会信任构筑坚实的土壤。

  面对技术的双刃剑,如何理解科技向善?在趣头条副总裁苏静看来“内容向善就是科技向善。渠道下沉,把优质的内容覆盖到存在数字鸿沟的地区,通过优质的内容为用户传播正能量。

  “中国的慈善组织正在拥抱这场数字革命,探索如何能够有所作为并发展慈善文化,这也是联合之路正在努力实现的目标。世界各地的慈善机构都在实践如何在跨部门合作中建立信任和获得支持。”全球联合之路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在演讲时说。

  目前,互联网公益慈善仍处在探索发展阶段。在探求中寻找未来无限的可能,这也许正是互联网的魅力所在。(记者 高一村)


来源:中国社会报


编辑:若禹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公益慈善论坛”在浙江乌镇举办

关于互联网公益慈善,他们这样说

民政部党组召开会议 要求《中国社会报》进一步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如何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让公众便捷参与公益慈善?


文章引用请注明转自“中国社会组织动态”政务微信

 - end -

我就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