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这家社会组织详解“雪中送炭,绿色扶贫”!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助力脱贫攻坚战略

——青海省社会工作协会绿色扶贫项目


背景介绍

青海省社会工作协会自2004年6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公益、关注民生、服务社会”的宗旨,立足青海实际,积极探索“雪中送炭”式社会工作模式,做了大量有益于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工作。先后争取引进各类资金上亿元,实施了50多项公益项目,使青海10余万群众从中受益。

“绿色扶贫”是青海省社会工作协会打造的一种新理念。旨在通过挖掘当地潜在资源,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缓解贫困家庭经济压力,进而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协会积极发挥资源链接优势,争取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及爱心人士公益善款,向青海贫困山区捐赠节能环保型太阳灶,有效解决了3000户贫困家庭缺少生活燃料的困难。

2011年,基于青海省民和县前河乡丰一、丰二、卧田三个村干旱缺水、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微薄,生态环境脆弱等现实困境,社会工作者提出了通过种植核桃树、花椒树帮助村民提高收入的设想。

前期调查与方案策划

2011年初,社会工作者到民和县前河乡丰一、丰二、卧田三村走访调查。发现三村均地处干旱山区,没有一亩水浇地,是典型的靠天靠地生存的土族村。由于常年干旱,村民种植的庄稼仅够维持家庭口粮。除了部分村民去玉树挖虫草、到新疆摘棉花补贴家用外没有更多的经济来源。

协会组织三村村委会干部召开座谈会,专题讨论了如何改变荒山面貌、如何才能够提高村民收入的问题。有人说可以成立合作社搞养殖业,养羊养猪。但是,一提到村里交通不便,不仅是修建养殖温棚的成本高,就是连出栏牲畜的销售也没有保障,大家就否认了搞养殖业的想法。倒是社工协会喇英才秘书长提出的种植核桃树的想法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同。一方面三村虽然地处干旱山区,但温度较高,适合种植核桃树。另一方面嫁接改良过的薄皮核桃成长周期短,见成效快。根据大家的计算,购买一棵三年龄的核桃树苗约20元,每亩地可栽培30棵,第三年即可结果,第五年进入顺产后,每棵核桃树可产核桃5斤以上,每斤核桃约15-25元,每亩收益约3000元,可逐年递增,经济效益显著。且核桃市场供应远未饱和,销路较好,市场风险较小。种植核桃树还可以有效改善山村生态环境,减轻村民繁重的体力劳动。

社工协会依据村干部和村民的意愿,本着“争取一份资源,解决一方困难,奉献一片爱心”的理念,撰写项目书报送至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现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扶贫基金会及马剑飞副会长处,申请资助50万元,以开展“绿色扶贫核桃树种植项目”。

项目活动历程及效益

2011年4月17日,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马剑飞、青海省社会工作协会会长克保在青海民和县前河乡卧田村栽下第一棵绿色扶贫核桃树苗,“绿色扶贫树苗种植项目”正式启动。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扶贫基金会捐资50万元,资助民和县前河乡丰一、丰二、卧田三个村340户村民种植核桃树34634棵、花椒树苗24000棵。

2012年4月,为了进一步扩大“绿色扶贫树苗种植项目”覆盖范围,有效缓解黄南州儿童福利院经费压力,青海省社会工作协会再争取善款30万元,实施了“青海省绿色扶贫工程试点”项目,资助黄南州儿童福利院种植苹果、梨、李子、核桃等各种果树8000多棵。并挂牌建立了“绿色扶贫实践基地”,供儿童福利院470余名孩童在课余时间劳动实践。

2016年4月,中国社工联合会扶贫开发基金管理委员会捐资20万元,继续开展“青海省绿色扶贫树苗种植项目”。在黄南州儿童福利院补种200棵果树,还在与实践基地相邻的尖扎县措周乡措干口村种植核桃树苗12186棵,集中连片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又在民和县巴州镇麻家湾、杨家湾、老官坪、凉尔湾四个村种植核桃树、花椒树1.8万棵。

2017年4月,在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及贵德县人民政府支持下,在贵德县尕让乡松巴民族村种植梨树1.2万棵,并挂牌建立了“绿色扶贫基地”。

目前,青海省社会工作协会与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澳门社区义工联合总会及贵德县政府联合,已在海东市民和县、海南州贵德县、黄南州尖扎县种植绿色扶贫树苗13万棵。并在黄南州儿童福利院和贵德县松巴民族村建立了两个“绿色扶贫实践基地”。已经初步实现了可观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树苗的成活率高,长势良好

在青海省社会工作协会的密切跟进和项目社工的长期检查督促,以及各项目点的科学管理、精心养护下,每年种植的树苗成活率均达到了85%以上,其枝繁叶茂的长势也为荒凉的山山沟沟增添了一片绿色。

累累果实鼓舞着人们绿色扶贫的信心和希望

2017年,最先种植核桃树苗的民和县前河乡丰一、丰二、卧田3个村的村民已经迎来了实实在在的收获。绝大部分树上都结了又大又绿的核桃,多的有上百颗核桃,少的也结了几十颗。2018年,作为第一个“绿色扶贫实践基地”建设的黄南州儿童福利院更是实现了连续四年大丰收。实践基地自产的瓜果、蔬菜不仅满足了儿童福利院数百名孩童、职工的需求,还每年为儿童福利院节省了数万元的资金开支。

以“基地”为平台,促儿童健康成长

黄南州儿童福利院是隶属于黄南州民政局收养孤残儿童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2006年5月开始建设,同年9月19日建成开院。占地面积14亩,建筑面积9552平方米,累计投资1614万元,目前收养州属四县的藏、蒙古、汉、土、回等多民族孤儿464名,有职工56名,其中在编人员10人,临聘人员46名。2012年4月,在黄南州儿童福利院挂牌建立“绿色扶贫实践基地”后,儿童福利院利用中小学放暑假的机会,由专业社工和志愿者不定期组织福利院孩童到“实践基地”劳动实践,组织孩子们为蔬菜浇水、为树苗除草,还让他们亲自采摘瓜果、蔬菜,不仅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也让他们领悟了“不劳动者不得食”的道理。


“绿色扶贫”创造就业机会

松巴民俗文化村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尕让乡,距离县城25公里,全村106户,330人,劳力210人。基本农田550亩,主要种植小麦;可利用草场面积4.5万亩。年末存栏各类牲畜5000头(只)。2017年4月,在贵德县尕让乡松巴村种植树苗,建立“绿色扶贫实践基地”,为村民创造了数十个就业岗位。村民不仅可以在自家门口种树,还可以从村委会领导工资。松巴村还根据自身特色,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依托资源优势,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扶贫的有机结合,通过开发松巴民俗文化旅游扶贫项目,引导村民组建度假区、农家乐(藏寨)、合作社等,为村民提供了劳务岗位,还吸引了不少外出务工的青年人返回村里就业,有效保障了村民增产增收。

社会效应明显增强,“绿色扶贫”备受欢迎

作为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升贫困家庭收入的新项目,“绿色扶贫树苗种植项目”深受百姓的青睐和欢迎,也得到了其他公益机构和地方政府的参与支持。2016年初,澳门社区义工联合总会获悉“青海省绿色扶贫树苗种植项目”后,主动与我会联络达成了参与支持“绿色扶贫项目”的共识。并在当年动员澳门同胞筹集善款13.8万元,资助青海民和县巴州镇杨家湾、麻家湾、凉尔湾3村种植了核桃树、花椒树2.6万棵。2017年4月,在贵德县松巴民族村推进“绿色扶贫项目”时,也得到了贵德县人民政府以及林业、旅游、水利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贵德县人民政府不仅给予了4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还安排林业专家进行了指导帮助。

如今,随着项目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绿色扶贫”的新理念、新模式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好评。2012年7月,在深圳首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奖赛中我会报送的“绿色扶贫树苗种植项目”获得了公益慈善【创意】项目铜奖。

正如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马剑飞副会长所说:“绿色扶贫”种下的是一片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将陆续开花结果,为村民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种下的更是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是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真实写照。社会工作者通过资源链接、活动组织、宣传倡导使村民树立了种下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新理想。

源:青海省社会工作协会


编辑:李晓娟

十堰这48家社会组织拟撤销!

重庆“协会”“商会”“联合会”注意了!明年底前将完成行政脱钩

警示!广州16家社会组织被列入活动异常名录!

零下9℃,他徒手爬楼,空中托举救了一个娃


文章引用请注明转自“中国社会组织动态”政务微信

我就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