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苦左思 农家乐陶潜 行路难鲍照
为了把文章写的更可乐,我喝了罐可乐。想到一个可乐的问题:你是愿意做一只快乐的猪?还是愿意做一个痛苦的苏格拉底?
对这问题19世纪的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给出的答案是:“我当然选择当苏格拉底,可是这次不意味着我选择了痛苦,而是我选择更高级的快乐。”哲学家懂了猪的快乐之后,依然选择了在猪看来痛苦的生活,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在哲学家看来快乐不应该只有猪那种形态的。
这个回答跟我们今天要说的三个人有关系吗?
1,纸张代言商左思
生活在西晋门阀等级森严社会的左思。有个妹妹左棻(fen一声。示意:香木)嫁给了皇帝,所以左思的家庭出身得以算成皇亲国戚。之所以是“算”,是因为左思从身高和长相都和刘伶类似(忘了的翻看下《七个中年葛优躺》),左思的妹妹呢!长得跟他还很像,而且还多病。晋武帝娶左棻,其实就是娶个香木,在家里当个文学摆设,封的就是个嫔妃。
左思小时候说话结巴,大了看着还是一副呆呆傻傻的样子。《世说新语》记载,左思他爸在左思成年后,还会对别人说:“左思现在都不如我小时候有见识。”这爹当的就没考虑到是自己的智商遗传给了儿吗?把自己长相遗传给了闺女。
左思知道自己的身高和智商长的都缓慢,门阀等级看着妹妹的长相应该也到头了。想再有点知名度,就得另辟蹊径,他选了文学。左思在文学界的地位不是靠别人传说的用了十年时间,引起洛阳纸贵的《三都赋》(考纲文常知识点,从来就没见高考考过),知道《三都赋》的我们居然没有几个知道它有什么名句,这跟王勃一挥而就的《藤王阁序》(高考地位我就不说了)比,再次证明了左思脑子真不行。至于凭此加入的团体“金谷二十四友(SNH48的既视感)”,基本是中国最不著名的诗友组合。
至于“洛阳纸贵”有学者考证跟左思没什么关系,蔡伦都改进纸了,曹操刘备读的还是竹简呢,可见纸并不怎么流行。洛阳的纸本来就贵,左思的出现可能只是让人关注到了这一点。这就好比,有了温州炒房团了,北京房价高的买不起了。要知道本来北京房价就高的好吧!温州炒房团只是让我们聚焦了这点。
说了这么多,左思的历史贡献好像就没了啊?
说了这么多只是为了更好的摆正左思的历史地位。跟他的长相(基本不能看)智力(基本还是有的)文章(传颂度有吗),跟他自己所在的团体都没关系。有关系的是他写的咏史诗(知识点)。
咏史(其六)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在他之前没有专门的咏史诗,有类似的例如曹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但是跟左思这种没地位的皇亲国戚表达主旨是不同的。左思更多对权贵豪门钟鸣鼎食、朝欢暮娱的享乐生活冷嘲热讽(因为自己被排挤在外),对寂寞著书的寒士扬雄、功成不受赏的侠客鲁仲连,以及荆轲蔑视权贵的傲岸态度赞赏不已(有朝一日我也像他们一样)。
学习咏史诗包括以后要讲到的怀古诗,我们都要知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人们总是在借助历史人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后世杜甫的《蜀相》,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表现的主题都类似:我是个人才,帝王你为什么不用我?曹操对此不屑一顾,是个人才,你去创业试试啊?
不过,我们不能简单地从诗文来论人。现实中左思依附权臣贾谧,又以妹妹的身份自矜,所以当时一些真正清高自守的人并不喜欢他。当贾谧被诛杀,他也就退居家中,后来又举家迁冀州躲避战乱,数年后病卒。他的一生,是充满了矛盾和纠结的一生,活得并不畅快。古今才子,大率如此。
2,农家乐老板陶渊明
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就是最高军事长官。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到陶渊明这一代,终于家道中落了。还好他还有一个名士孟嘉的姥爷。
作为一个官n代,陶渊明最初还是一个有政治理想的,一是拯救天下,二是实现光宗耀祖(这个是真的)。跟过一个老大桓玄,后来想当皇帝谋反被杀了。又跟了一个老大刘裕,后来也想当皇帝谋反成功当了皇帝,之后病重死了。由此看陶渊明就是的卢马啊!
官场上的尔虞我诈,让陶渊明感到厌恶,想改变那黑暗时代,但他做不到。时常辞官,家里窘迫了就出来当官挣钱。这可不是我瞎说。当彭泽县令时,《宋书》有这样的记载:“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陶说,我打算出来做个官,为自己日后弹琴唱歌的隐居生活攒点本钱,可以吗?这次做官,只是为了解决家贫,为了三径之资。不得不向做官这种俗事低头,难为他了。(三径,代指隐居的场所。汉代隐士蒋诩曾在房前开辟三条小径,由来已久。)
公园405年,41岁第五次辞官的陶渊明,看穿了世间,开始过他的理想生活,从此不再与世界较劲。尽管归隐后的也有过功名未成之痛,但他得到了灵魂的飘逸。
后人羡慕的陶渊明就是此时的陶渊明。那么我们看看需要什么成本才可以归隐田园?
现在城市生活的人,有个100多平的房子,就算大的了。陶渊明的房子“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一亩660平米(当时的跟现在的换算比例是1:0.9),十余亩就是他有一百多个100多平的大房子。这还不算完,这种房子他至少有三所。这只是宅子,还不算耕地呢!所以为啥他种地“草盛豆苗稀”依然可以过活。时不时还能跟当地的名流携酒出游,豪饮(当时酒精度数低)不归,“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这时期他的写作风格是我们清楚的(知识点)对官场黑暗的厌恶(没让自己当上大官,拯救不了苍生),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家里雇着仆人自己也不辛勤劳作)。
公园408年对人来说是个悲催的日子,喜欢陶渊明的感叹苍天不开眼,怎么就让雷火烧了他的草屋八九间;讨厌他的考生感叹,苍天不开眼,怎么不直接把他也劈死,还少考几种写作风格。
救火还算及时,大火后无碍的陶渊明居一家聚集在他的船上(果然是土豪),度过了初秋,三年后搬到了南村。这时期陶渊明的写作主题多了个:虽然我很穷,但我坚贞不屈。
现在别说是躬耕的农夫,就是城市的白领又有几个这么有钱,时不时的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后人羡慕这种生活,想效仿的话,先不说陶渊明的精神世界我们能否做到,就这种物质基础几乎就是我们可望不可及的。
乱世之中地广人稀的环境,我们也羡慕不来。另外陶渊明选择去种地,而不是去打鱼,去砍柴(虽然这两者更容易出哲人)。是因为从周代开始到东晋,务农一直是八政里的第一位。
假如陶渊明生活在现在,看到农民现实中的地位的低下(无意贬低农民,我也是农民子弟),看到农产品转基因肆虐,官场就不说了。我觉得他要还是选择归隐很有可能选择和崔永元一样的职业。透明公益和×××作斗争。然后被封杀,在大众看不到的地方隐逸着,编织着桃源梦。
3,参军鲍照
提到左思还有人知道,提到生活在南朝宋的鲍照可能想到的都是新人进群三原则:爆照,问好,发红包。
年轻时候的鲍照加入进入了新微信群,前两项还好说,发红包就有点困难了。他没有妹妹嫁给皇帝,没有有名的曾祖父,也没有姓毕的姥爷。早年生活困顿。
是金子早晚会花光的,打错了,发光的。多次谒见权贵无果后,献诗言志后被封“参军”,并不真的上阵,类似于现在军事参谋的官。官小权微却阻挡不了他言论朝政的心,诗文中多是对门阀社会的不满,虽然他已是其中的一份子。终于被皇帝赏识了,然而苍天给他开了个玩笑,他居然在自己老大谋反失败后,被乱军杀死。运气比陶渊明差多了。
鲍照去世时52岁,相比于左思55岁,陶渊明62岁死的算早的。但是他留下的诗最多今存204首。《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少部分诗描写了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全是知识点)
4,总结
回到最初我们论述的问题上:你愿意当一只快乐的猪,还是一个痛苦的苏格拉底?
三位先贤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同约翰一样,他们选了当一个苏格拉底。他们也曾后悔自己做出的选择,但是心智的成长是没有回头路的。他们是诗歌历史的里程碑人物,各自开创了一个写作题材(烦诗歌的学生恨不得杀了他们,祝这些学生能造个时光机)。
他们可以欣赏魏晋南北朝时期那些钟鸣鼎食的“宫体诗”(写作内容“记一次伟大的早朝”,“记一次盛大的春游”)诗人的那种生活,可是他们却不能跟他们亦步亦趋。一如成年人懂得儿童的欢乐却不能再靠和儿童一样的行为获得快乐。
自此所有题材的诗歌的祖师爷基本都出现了,写作常见情感也都说过了。以后再更新就进入大家熟悉的唐朝了。
在此之前我们先看看:唐诗的前世今生
长按二维码关注获取更多语文知识
看完点赞,得分过万
(不用怀疑语文老师的数学水平)
转发朋友圈也是一种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