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隐居不遇的生活——储光羲

彦师语文课堂 2022-05-09


多少人希望进入新环境重新开始?


多少人向往着闲云野鹤生活?


多少人面对亲人对隐私的打探,想着远离他们?


当这一切都做到的时候就能随性生活吗?


今天我们就参看一下,隐居中南海终南山的储光羲,过的好不好?


一、无所事事的早年


20岁就中进士的储光羲,没有像王维一样老被贬来贬去的官场经历。像多数唐朝进士一样当了一个小县尉,其实权利也不小,又当法管(非笔误)、又当敬(同样非笔误)察局长,只是当了好几年也没太大的业绩,想升高管也没机会。


其实我觉得古代的县长在和平年代要有什么业绩是很难的。中国的老百姓服从性特别好,自己平时去种地,收获了大地主李隆基让交粮食就交(三十税一,收三十斤缴纳一斤的比例,想想自己工资,每月被交了多少?)。农闲了让服劳役就去(有说一年四十天的,也有说六十天的),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不出干旱和洪灾的话,县太尉真没什么事可干,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诗人贬成县太尉了,通常就是去游玩(《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琵琶行》)。你要挨着梁山剿匪会有业绩,挨着黄河疏通河道会有业绩。在这汜水、安宜、下邽几个我现在用百度查都不确定地理位置到底是哪的地,去当县尉,有业绩也传不到李隆基耳朵里啊!


干了七八年,储光羲觉得没什么意思。找个离长安近的终南山就开始隐居了。


终南山有着悠久的隐居传统,准确点说是悠久的隐居后被皇帝发现重用的传统。最早有个唐朝进士卢藏用没被授予高管(之前讲《身在内地,诗写远方——王昌龄》解释过唐朝当高管的过程),来到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隐居以扩大影响,后来果然朝廷让他出来做官(成语“终南捷径”就是这来的)。


储光羲在这隐居有没有想再次出仕的目的?这是不太清楚的。毕竟他不像孟浩然一边隐居,一边写着求仕诗。


另外,不要把唐朝的隐居想象成特别高雅的事,或者特别幸苦的事。唐朝就算是盛唐,农业技术跟今天比也还是很落后,如果吃穿都要自己解决的话,这是一个特别累的活。无论在山上隐居,还是在在平原种地,辛劳程度都远非现在城市人群的想象。以我的亲身经历打比方的话,普通大学生军训,暴晒的成都程度不足现在农民的一半。跟古时候的山民和农民比,估计四分之一的辛劳都不到。要知道古人又不是只忙一个月。


诗人的隐居不像农民,毕竟储光羲“种桑百馀树,种黍三十亩。衣食既有馀,时时会亲友”,都到山上隐居了,还给李隆基交什么粮食啊?想吃肉就打打猎,或者下水捞捞鱼。你要只是一个普通的平原地带农民,想这样吃肉其实很不方便。打水估计都不及山泉方便(农夫山泉有点甜?)。


这时期储光羲的诗可分为两类(知识点来的就是这么突然):一类是古体的田园诗,专门描绘农村生活景象。如:“野老本贫贱,冒暑锄瓜田。一畦未及终,树下高枕眠。”。另一类是清澹派近体诗,多写山林情趣。如:“道花飞羽卫,天鸟游云空。”“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储光羲以田园诗知名,故称“诗农”

    

这样看隐居生活也还不错,可惜储光羲的田园诗还有别的分类。例如:“薄游何所愧,所愧在闲居。亲故不来往,中园时读书。”“故乡满亲戚,道远情日疏。偶欲陈此意,复无南飞凫。 ”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不可能脱离独自生活。隐居是把双刃剑,有田园生活的悠闲,也有思家愁绪啊!


任意的一种享受,都要付出与之相应的代价。


二、被迫出仕的晚年


据说储光羲后来出山任太祝(管祭祀),世称储太祝。迁监察御史(品级不高,权限广)。755年之前,奉使至范阳(也有说法是自己终南山待腻了,去河北散散心),见到了在安禄山图谋期间范阳当地的凄惨状况。


《效古》其一

晨登凉风台,暮走邯郸道。

曜灵何赫烈,四野无青草。

大军北集燕,天子西居镐。

妇人役州县,丁男事征讨。

老幼相别离,哭泣无昏早。

稼穑既殄绝,川泽复枯槁。

旷哉远此忧,冥冥商山皓。

 

在盛唐,除了杜甫,在刻画民生问题上,很少有超过储光羲的,《效古二首》是田园诗派中不可多得的珍品。除了它提到我老家“邯郸”以外,更重要的是让田园诗多了刻画民生痛苦的哀愁。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诗人,不仅有隐逸之乐,也有先天下而忧。“诗以言志,文以载道”真正做到的有几个?假如以此为衡量标准,骈文这种文体,价值真的不大(好在骈文多数是盛世流传)。


储光羲看到了百姓的流离失所,看出了安禄山的野心,预测了即将发生的战乱。但很可惜,人微言轻,说出的话传不到大地主李隆基的耳朵里。长安,长久安全的被包裹在“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里,可惜了储光羲(张九龄)的神预测。


比“穷在街头无人问”更惨的情况是,叛军觉得你可以,是个人才,非得让你当官。不当,当场就死;当了,事后可能死。储光羲官场经验不及王维,没想到吃药装哑巴;人脉也不及(经验和人脉貌似也不能分开啊!)王维。王维凭借“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再加上弟弟的运作,处罚只是贬官。储光羲写过《效古两首》,没人开脱,最后还是坐了一段时间牢,之后被判流放南方。


被迫当高管,又被迫流放。内心的冤屈让他止不住的吟诵:“直道时莫亲,起羞见谗口。舆人是非怪,西子言有咎。诬善不足悲,失听一何丑。”依然是人微言轻,还是流放,好几年以后才沉冤得雪,被召回。只是很不幸,估计是长久的流放,造成了身体的积劳成疾。遇赦没多久,他就病死了。


不要问我过得好不好?我的心事你应该知道。当寂寞越来越多,骄傲越来越少。我的前路该到哪里去找?


纵观储光羲的一生,隐之乐,隐之苦都有表达,主要跟他的际遇相关。唐代的诗人多数像储光羲一样被人遗忘了,希望我的讲解(也是一知半解),能让他们浮出水面。让人知道被高手打败的也是高手。


下一章:狂士李白

  


长按二维码关注获取更多语文知识

看完点赞,得分过万

(不用怀疑语文老师的数学水平)

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本期彩蛋:佛在哪里?


真的去了山林就能隐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