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考题4——仁者爱人相关语句及练习
(四)仁者爱人——普惠的悲悯情怀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仁”的基本含义就是“爱人”。“仁者爱人”强调的是待人的态度与准则。
[内涵解读]
(1)“仁”的内涵
“仁”的基本要点是“爱人”,具体体现在各个方面,诸如“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忠恕、博施济众、体谅人而不强加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视人、关心弱者、珍爱生命”等。“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2)“仁爱”和“兼爱”
孔子的“仁爱”是建立在“礼”的基础上的,也是以“礼”为原则和指导的,孔子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亲情为纽带,推己及人,从家庭亲人到整个社会,实现“仁爱”。墨子的“兼爱”则是建立在所有人平等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互相友爱,利益共享,显然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观点,在阶级社会里,是难以实现的。
(3)孔子的“仁爱观”
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的,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而具体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动中。如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孔子一方面肯定管仲在维护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仁者”,看到了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的突出贡献;另一方面,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指责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有“反坫”(坫土筑的平台)、树“塞门”(相当于屏风、影壁等)。
(4)推己及人
孔子的仁爱是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这是他实践仁的方法,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考虑自己的同时也要想到其他人。在这里孔子并没有否定个人的利益,只是强调一定要由自己的难处或愿望想到别人的难处或愿望,并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其实也就是所谓的“忠恕”之道。
[语篇摘译]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做子弟的年轻人,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出外就要尊敬兄长,做事一丝不苟,说话言而有信,博爱民众,亲近仁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
2.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曾子说:“先生的学说,不过忠恕二字罢了。”
3.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广泛地给老百姓以好处,并且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说是仁了吗?”孔子说:“何止于仁呢!那一定是达到了圣的境界了吧!尧舜对此恐怕都感到为难呢!所谓仁,是说自己想站得住,于是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于是也使别人行得通。能以自身作比方去类推别人,可以说是实践仁的方法了。”
4.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孔子说:“对老者,使他们安逸;对朋友,信任他们;对年轻人,关心他们。”
5.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译文:马棚失了火。孔子从朝廷回来,说:“伤人了吗?”不问马。
6.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译文:师冕来见孔子,走到了台阶前,孔子便说:“这是台阶。”走到了座席前,孔子便说:“这是座席。”都坐定了,孔子便告诉他说:“某某在这里,某某在这里。”
师冕告辞出去。子张问道:“这是同盲乐师讲话的规矩吗?”孔子说:“是的,这本来就是协助盲乐师的规矩。”
7.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译文:孔子只用鱼竿钓鱼,而不用纲取鱼;用带生丝的箭射鸟,但不射栖宿中的鸟。
8.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译文:孔子在遭遇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论语·公冶长》)
(1)文中最能体现孔子“忠恕”思想的是哪一句话?你认为孔子“忠恕”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答:
(2)在现代社会中,“忠恕”思想有何积极意义?
答:
参考答案:(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核心:仁慈博爱,推己及人,众生平等。
(2)“忠恕”,意味着交往和沟通要以宽厚善良的心地和包容开放的襟怀接纳对方,尽心竭力,与人为善,而不是凌驾于别人之上,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能实践“忠恕”,我们这个社会离和谐也就不远了。
长按二维码关注获取更多语文知识
转发也是一种支持
在看也是一种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