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前世今生
金庸笔下有个人物叫杨康。杨康本身是汉人杨铁心的遗腹子,却被被金国六王爷完颜洪烈养大,又跟一个武艺高强的道士丘处机学习了武艺和为人之道。曾当丐帮帮主睥睨天下,最终名殒身死。好在儿子杨过后来帮他重振雄风。
这个叫杨康的人其实也可以叫唐诗。
一、唐诗是谁的遗腹子?
我们都爱说唐诗宋词,固有观念里仿佛以为唐朝才有诗(这个观念我们已经更新了很多文章反驳了),宋朝才有词(这个以后再详说)。虽然从《诗经》走到唐朝已经1000多年了,这时间都够彭祖转世投胎两次。诗歌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天翻地覆了。但是多数的先人是在内容上影响唐诗,哪唐诗的长相又是随谁呢?
在这里要隆重的介绍几个对于大家来说陌生的大师。王融、周颙(yong二声,释义:大头;仰望)、谢眺(山水派鼻祖之一)、沈约(《四声谱》创始人)。这四个都不用记啊!这么多年的试卷,哪怕是选谁都行的文言文中的人物传记体都没选过他们。你就知道他们的地位了。
我之所以提他们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初中时就被迫的知道这几个人人了,老师讲李白诗句“中间小谢又清发”其中小谢就是谢眺,然后。。。。。。。我知道了却一直没机会跟别人显摆(我怀疑我老师跟我讲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充分证明了“读书无用论”,读的都是什么没用的书。
就算点开大图你也看不清写的啥
第二个,本来上次说陶渊明打算带上谢眺和谢灵运这两个山水派鼻祖的,后来想想这两人的生平的幸福指数根本不是左思陶渊明鲍照能比的,放在一起徒增悲伤啊!(其实就是我忘写了,包括最后的彩蛋也忘加了,这次补上)
第三个,(知识点来了啊!但不是考点)沈约热(xian)爱(zhe)写(wu)诗(liao),发现有的诗句朗朗上口,有的诗句字表看着挺好的,读起来就不好听。为什么?研究结论,声调有四种平、上、去、入(就是一二三四声),写诗要注意声律和对账,之后就好听了。有三个人跟他是同样的意见,就是王融、周大头和谢眺,他们创建讲究声律的“永明体”诗,推动了诗歌形式的发展(什么是诗的韵律我们今后发文具体说)。
沈约四人想象不到,四声谱在当时做的最大贡献是帮一个叫周舍的人完成了一次拍马屁。高祖曾间周舍说:“什么是四声?”周舍回答说:“‘天(一声)子(二声)圣(三声)哲(四声)’这四个字就是四声。”但是高祖还是不太遵循和使用沈约的《四声谱》。
后世对这四人创造出的格律要求也是褒贬不一,差一点的抨击它是“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好一点没有评价,直接遵守。当然偶尔有一些出律的名句例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虽然四人制订了律诗写作要求,但是自己写出来的传世佳作却不多。跟教授成功学的大师,自己却不怎么成功有点类似。如果说竹林七贤的放荡不羁是顶级士族对西晋政权的反对,那么左思陶潜鲍照就算是落魄寒士(注意是士,不是平民)对权贵的讽刺。这两类活的都不如沈约等四人舒畅。作为既得利益的享受者他们改造了文字游戏。
如果你喜欢律诗,你应该先感激他们。如果你讨厌律诗,请记恨他们。前提是这会你还记着他们的名字。
二、唐诗的皇帝父亲
(写在前面:以下人物可以当作写作素材,上面那几个就算了,写出来老师也可能不知道是谁)
身份是皇帝,同时会写律诗的,你会想到谁?李煜(别开玩笑了啊,那是写词的);曹操(他写的叫古体诗)。正确答案是:杨广、李世民。
这俩人生平惊人的相似,都是二皇子,在古代“立长不立幼”的传统下,这俩有才的老二,可以说是异常憋屈。即使付出比太子更多的努力,获得更大的成功,到头来可以说都战胜不了比太子晚出生几年的劣势。这才真的是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啊!
怎么才能当上皇帝?两人做了同样的努力。通过立战功结交武将,获取军事实力(历史书,粗制滥造的电视剧都有讲);通过编书笼络文人,改变舆论。后者是我们要讲的。
杨广被外调在江南做官时,就开始韬光养晦,通过收集藏书,跟当地的文人结交;后来还装过孙子抄佛经。另外,为了响应他爹隋文帝杨坚的改革南北朝时期艳诗浮夸之风,杨广写下过:
千乘万骑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是不是诗风接近曹操啊?更重要的是符合律诗标准(没看出来也无所谓)。
李世民这种千古一帝,怎么看得上杨广这种前朝的末代皇帝(虽然这俩是亲戚)?征辽东这俩都是失败的,但是李世民的作战能力在皇帝当中是排第一的,这点没打过硬仗的杨广是比不过的。在笼络文人的能力上,杨广也比不过。李世民笼络的最有名的文人组成的团体合称叫做:十八学士(最好的茶花叫十八学士就是从这来的)。杨广笼络的文人叫什么来着?那个,那个。。。反正也是有的。
在这些文人的熏陶下,李世民提出了新的改革目标:发扬典雅庄严的文艺。自己写下(像不像毛,诗被润色过不清楚)诗歌
还陕述怀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旂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高下立判不判吧?反正多数大师说是写的比杨广好,我们就假装是大师也这么赞同吧!
“武功盖世,文采飞扬,你不当皇帝谁当?”在文人的这种舆论下,武将的弯刀帮助下,这俩人都不顺利的最终接了班。
之后唐代的初唐、盛唐诗人多数保持了这种写作抒发大志的风格,中唐、晚唐走了点弯路但是也没回到南朝艳诗的风格。(艳诗我们提了很多次,也没具体举出一篇,至于原因,你懂的!)
三、唐诗的授业恩师
唐诗是各个唐朝的诗人写的,那我们知道的唐朝早期的诗人是谁?
初唐四杰(知识点):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
这次我们先不讲他们,先讲一下王勃的两个爷爷。一个大爷爷王通,二爷爷王绩。
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各位都是垃圾
六朝的诗人多数出现在王通的吐槽里。例如:他评价谢灵运、沈约是小人(写诗格调低,就自己的玩乐破事);评价鲍照、江淹是“古之狷者”,“其文急以怨”;评鉴王融是"古之纤人(像女人柔弱);谢眺是浅人(诗文太浅白)。。。。。总之,王通看不惯诗人,认为更重要的是儒学。诗人写诗无非是闲人玩的文字游戏,能够用来救乱世吗?能够用来安天下吗?不要把诗才和人才混淆了好吧?
王通年轻时在隋朝当过官,后来辞职回家教学生。辞职原因不详,教出学生多数也不详。有名的传说是教过房玄龄(十八学士之一)、魏征(这个就不用多介绍了吧)。虽说是传闻,不过侧面证明了王通的儒学教育能力。毕竟没听过传闻程咬金教了魏征啊!
来自百度百科
王通的弟弟王绩,是一个跟大哥对着干的人。王通当大儒反对作诗,王绩偏偏是个大诗人。王通说“圣人在上者,未有若周公”,弟弟说“礼乐囚姬旦(周公本名,别笑!),诗书缚孔丘”。当然两人也有相似之处,都曾辞官不干去著书,王通重点是写研究孔子,著作《续六经》;王绩比较可爱随性,注解过《庄子》《老子》,自己写作《酒经》《酒谱》(一看就不是正经文人),还好两人所著的书多数失传了(从此你考古文又少了几篇佳作)。
在这里让我们缅怀一下英年早逝的王通吧!假如王通长寿一点的话,能教育下650年出生的王勃的话,那么唐诗的不甘人后的诗风可能要晚很多年才出现。诗坛还是艳诗居多,估计我们高考就不考古诗鉴赏了。亲爷爷死的早,王勃更多的受到家人影响可能来自二爷爷王绩,所以当官水平一般,写诗却是高手。
王勃写作诗风接近王通所要求的文风,唐朝著名的诗人多数也按照王通“为政为民”要求自己的写作,王通和王绩可以说是唐诗的授业恩师。王勃自己生前也没把自己当作诗人(多数唐朝诗人也没把自己当诗人,更想干的是建功立业),自己也著过书。但是历史就是这么的讽刺,我们今天提到王勃想到的就是他的诗。王通要是泉下有知该作何感想?
四、唐诗的儿子是谁?
宋词宋诗就别回答了啊!那个儿子跟爹不是一个姓啊?
唐传奇还算接近,好歹姓是可以的!但也没给他爹重振雄风啊?
正确答案是康熙。想不到吧!这篇终于出现了一个大家都认识的人。
这姓也对不上,长得也不像,怎么就是了呢?
解释一下啊!正所谓,小孩没娘说来话长:
唐诗唐传奇宋诗宋词诞生时都曾被广为流传,不过时过境迁往往就会失传。接下来要讲的历史或许会让你黯(xin)然(xi)神(ruo)伤(kuang),在宋朝以前活字印刷术还没实现,多数人写个书只能抄录,因此很多书都是孤本。稍不留意就失传了。诗词是短篇,理论上靠口口相传就能流传。实际上是谁能记得《小苹果》的全部歌词呢?这个可是每次路过广场就能听到的哦!而且其中还没生僻字。一千年以后谁还会记得呢?
王勃诗篇被留下来的不足一半,王维留下的诗篇十之一二,李白全集被留下的不足十分之一,杜甫40岁之前的作品明朝时基本就没了。。。。。。如瑰宝般的唐诗就这么一路前行一路消亡。你是不是要笑出声了,照这种消亡速度,我们今天就没有唐诗了啊!
是谁从中作梗,阻碍了唐诗的消亡,让我们今天的高考多了难题?
一个是诗人的崇拜者。不过这些人对诗保留几乎是微乎其微,多数人只是喜欢某一个诗人,别的不收藏。有的喜欢某一类(语言华丽、内容深沉)诗、有的喜欢某个时代(盛唐、中唐、晚唐、五代)。。。。。。
第二个是皇帝。清朝有过一个财大气粗的唐诗爱好者康熙皇帝,抛开个人成见的以包容的心态,整理全唐诗。派出的整理全唐诗的头头就是我们更加熟悉的曹——雪——芹——的爷爷曹寅。这里说明一点曹寅是文武双全的,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文弱书生,因此避免了选诗时的偏好。历时一年终于完成了全唐诗的拼版。康熙亲自作序“得诗四万八千首九百余首”、“唐三百年诗人之菁华,咸采撷荟萃于一编之内”(这个杀千刀的)。
这就解答了为什么唐诗的儿子是康熙。唐诗的重孙子就是乾隆,青出于蓝而逊于蓝,一个人写诗43584首,快赶上全唐诗,贴一首来娱乐
慎修劝我莫为诗,我亦知诗不可为。
但是几余清宴际,却将何事遣闲时
五、编书的意义
王通编书更多的时候出于“以天下盛平为己任”的崇高理想,当然也可能是个人上课讲义。王绩编书更多的是出于个人爱好,也曾在他大哥王凝未完成的遗作《隋书》基础上,继续写《隋书》也是没写完就死了(这书多不祥)。
杨广、李世民编书是为了笼络文人为自己散播舆论,后来这些文人一度当了国家栋梁。
康熙编书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让天下的文人别去干造反的事,没有文人出谋划策,农民军的起义不足为虑,几千年也没成功过几次啊!康熙不仅出于热爱找人编了《全唐诗》,出于维护政权考虑,还找人编了《康熙字典》(我们现在用的字典的前身),找人编了毁誉参半的《四库全书》。。。。。。。
皇帝编书有的时候就是在毁书。编书就从民间搜书,书很多就是孤本,选上了,编进去还好,编不进去你觉得他们会发个顺丰快递退回去吗?选上了,编好了然后锁书库里了。也不会雕版印刷,大规模发行的。
如果说你狠唐诗,恨不得穿越回去杀了所有诗人,而你的时空穿梭机电量又不够飞到唐朝,那你穿越到清朝就可以了。说不准还能跟那个阿哥,那个格格来个邂逅。他(她)用东北话问候你:“老铁,你瞅啥?”
讲完唐诗前身了,下次我们讲讲:四个杯具——初唐四杰
补发上期彩蛋: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现实中真的存在吗?
存在。只不过是很悲催的形式存在。魏晋之际各地有各种小军阀混战,一些人就占据要塞,过着不让外人攻入,同时打劫过往行人的生活。简单点解释就是山谷里的山贼。浪漫了演绎就是世外桃源。不要相信隐逸,你离陶渊明差着方宅十余亩。
本期彩蛋:
看一下南北朝时期南方人和北方人的互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