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北京各区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18东城期末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自伯升【1】之败,光武不敢显其悲戚,每独居,辄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异独叩头宽譬哀情。光武止之曰:“卿勿妄言。”异复因间进说曰:“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今更始诸将从横暴虐,所至虏掠,百姓失望,无所依戴。今公专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光武纳之。至邯郸,遣异乘传抚循属县,录囚徒,存鳏寡,亡命自诣者除其罪,阴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

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时,赤眉、延岑暴乱三辅,郡县大姓各拥兵众,大司徒邓禹不能定,乃遣异代禹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具剑。敕异曰:“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重以赤眉、延岑之酷,元元涂炭,无所依诉。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异顿首受命,引而西,所至皆布威信。异与赤眉遇于华阴,相拒六十余日,战数十合,降其将刘始、王宣等五千余人。

夏,遣诸将上陇,为隗嚣所败,乃诏异军栒邑。未及至,隗嚣乘胜使其将王元、行巡将二万余人下陇,因分遣巡取栒邑。异即驰兵,欲先据之。诸将皆曰:“虏兵盛而新乘胜,不可与争,宜止军便地,徐思方略。”异曰:“虏兵临境,忸忕小利,遂欲深入。若得栒邑,三辅动摇,是吾忧也。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潜往闭城,偃旗鼓。行巡不知,驰赴之。异乘其不意,卒击鼓建旗而出。巡军惊乱奔走,追击数十里,大破之。于是北地诸豪长,悉畔隗嚣降。异上书言状,不敢自伐。(取材于《后汉书•冯异传》)

注释:【1】伯升:汉光武帝刘秀的兄长,骁勇善战,更始帝刘玄忌惮其才干,将其杀害。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异复因间进说曰间:暗中       B.布惠泽布:陈述

C.每所止舍舍:宿营              D.悉畔隗嚣降畔:通“叛”,背叛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易为充饱何以汝为见          B.重以赤眉、延岑之酷申之以孝悌之义

C.虏兵盛而新乘胜倚歌而和之    D.卒击鼓建旗而出卒惶急不知所为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         天下百姓同受王莽之苦,思念汉室的时间已经很长了

B.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         你考虑整顿队伍,不要给郡县百姓带来痛苦

C.因分遣巡取栒邑                 乘机分派行巡攻取栒邑

D.虏兵临境,忸忕小利,遂欲深入   敌兵压境,习惯于争夺小利,我们就乘势深入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阴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

 

②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武帝虽然因兄长之死伤心,但是不敢在人前显露,冯异进言宽解,也被他阻止了。

B.无论是行军还是驻扎,冯异率领的军队都在适当的地点立有标志,表现得十分规矩。

C.赤眉、延岑暴乱,大司徒邓禹不能平定,所以光武帝就起用了冯异前来平定暴乱。

D.在与隗嚣的军队作战时,冯异虚心听取了大家的建议,避开敌军锋芒,抢先攻下栒邑。

14.唐太宗李世民对冯异有过这样的评价:“前史称其高致,昔贤以为美谈。”请根据文章内容具体说明唐太宗做出这样评价的依据。(5分)

 

 

9.B 10.D 11.D

12.(6分)参考答案:①暗中逐个记录二千石长吏同一条心的和不肯亲附他的人的名单送给光武。

②这次征伐,不一定要占地杀人,关键在平定安抚百姓。         13.D

14.(5分)要点一:冯异有远见,表现忠诚。要点二:冯异为人谦逊,礼让其他将军,从不自我夸耀。

要点三:冯异在广大将士中有很高的威望。要点四:冯异作战勇敢,常为先驱。要点五:冯异善用谋略,有主见。

文言文参考译文:冯异字公孙,颍川郡父城县人。自从光武兄伯升被杀害之后,光武不敢在表面上显露出自己内心的悲伤,每次自己独处的时候,他就不吃酒肉,在枕席之上也有哭泣的痕迹。冯异单独来叩头宽解他的悲痛心情。光武制止他说:“你不要瞎说!”冯异又趁机私下向光武进说道:“天下百姓同受王莽之苦,思念汉室的时间已经很长了。而现在刘玄的将领们恣肆横行,暴虐无道,到处掳掠,百姓失望,无所依从和拥戴。现在您专任一方的军事政务,该广施恩德。正因为有夏桀、商纣的昏乱,才能有商汤、周武的功业;正如人们经过长期的饥渴之后,得到饮食,就更容易满足。应该尽快分别派遣官员属吏,前往各个郡县,审理冤案,广布恩惠。”光武采纳了他的建议。到达邯郸,派遣冯异乘坐驿车巡行抚慰所属各县,审查囚犯罪状,问候鳏寡,逃亡的人来自首的免罪,暗中逐个记录二千石长吏同一条心的和不肯亲附他的人的名单送给光武。

冯异为人谦让不自夸,出行和众将相遇,就领自己的车让路。无论是行是止都立有标志,军中都称他有规矩。每次宿营,众将领一起坐下来评功劳,冯异常常一个人躲在树下,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等攻破邯郸后,于是改编部队,分属各位将领,将领每人都有部属。士兵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光武因此赞赏他。

这时,赤眉、延岑扰乱三辅,郡县豪门大姓各自拥有自家的军队,大司徒邓禹不能平定,于是派遣冯异替换邓禹讨伐他们。光武送他到河南,赐给他马车和宝玉装饰的七尺剑。告诉冯异说:“三辅地区饱受王莽、更始政权的折磨,继而又遭受赤眉、延岑军马的暴虐,黎民百姓饱受摧残,没有可以依靠与倾诉的对象。这次征伐,不一定要占地杀人,关键在平定安抚百姓罢了。各位将领不是不善战,但喜抢掠百姓财物。你本来就善于统御士兵,你考虑整顿队伍,不要给郡县百姓带来痛苦。”冯异叩头受命,领兵西进,所到各处建立威信。冯异和赤眉相遇于华阴,相持六十多天,交战几十次,使赤眉将领刘始、王宣等五千多人投降。

夏天,光武派遣众将前往陇地,被隗嚣打败,光武于是下诏让冯异到栒邑驻扎。冯异还没来得及到达,隗嚣乘胜派他的部将王元、行巡率领二万多人下陇地,乘机分派行巡攻取栒邑。冯异立即急行军,想抢先占据栒邑。将领们都说:“敌兵士气旺盛并且是乘胜而来,不能和他们争锋。应当屯兵于有利地形,慢慢想计策。”冯异说:“敌兵压境,习惯于争夺小利,就想乘势深入。如果他们夺得了栒邑,就会使三辅动摇,这是我担心的。兵法说‘进攻不足,固守有余’。现在先占据城邑,以逸待劳,不是和他争锋。”于是率兵悄悄进城关闭城门,偃旗息鼓,行巡不知情,直奔栒邑。冯异乘他不备,突然敲着鼓打出旗出战。行巡部队惊乱奔逃,冯异追击几十里,打败行巡。这时北地豪强头领,都背叛隗嚣来投降。冯异上书汇报情况,不敢自夸。

 

2018西城期末       换心记      徐芳

万历中,徽州进士某太翁,性卞急,家故饶赀,而不谐于族。其足两腓瘦削无肉,或笑之曰:“此相当乞。”翁心恨之。生一子,即进士公,教之读书,咿唔十数载,寻常书卷,都不能辨句读。或益嘲笑之曰:“是儿富贵,行当逼人。”翁闻益恚。

有远族侄某,负文名,翁厚币延致,使师之。曰:“此子可教则教,必不可,当质语予,无为久羁。”侄受命,训牖百方,而懵如故。岁暮辞去,曰:“某力竭矣。且叔产固丰,而弟即鲁,不失田舍翁,奈何以此相强?”翁曰:“然!”退而嗔语妇曰:“生不肖子,乃翁真乞矣!”趣治具饯师,而私觅大梃,靠壁间,若有所待。盖公恨进士辱己,意且扑杀之,而以产施僧寺,作终老计。母知翁方怒,未可返。呼进士窃语,使他避。  

进士甫新娶,是夜合户筹议:欲留,恐祸不测;欲去,无所之。则夫妇相持大哭,不觉夜半。倦极假寐,见有金甲神拥巨斧,排闼入,捽其胸,劈之,抉其心出,又别取一心纳之,大惊而寤。

次日,翁延侄饮为别。翁先返,进士前送至数里,最后牵衣流涕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师何忍某之归而就死?”师矍然曰:“安得此达者言?”进士曰:“此自某意。且某此时,颇觉胸次开朗,愿更从师卒业。”因述夜来梦。师叩以所授书,辄能记诵,乃大骇,亟与俱返。

翁闻剥啄声,掣梃门俟。已闻师返,则延入。师具以途中所闻告。翁以为谬,试良然,乃大喜。自是敏颖大著,不数岁,补邑诸生。又数岁,联捷成进士。报至之日,翁坐胡床,大笑曰:“乃公自是免于乞矣!”因张口哑哑而逝。

古今未闻有换心者,有之,自此始。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进士之奇颖,进士之奇愚逼而出也。所谓德慧,存乎疢疾者也。或曰:“今天下之心,可换者多矣,若能一一捽其胸剖之,易其残者而使仁,易其污者而使廉,易其奸回邪佞者而使忠厚正直,则天下垂拱而治矣。”愚山子曰:“若是,神之斧日不暇给矣!且今天下之心皆是矣,又安所得仁者、廉者、忠者、直者而纳之,而因易之哉?”

张山来曰:有形之心不能换,无形之心未尝不可换。人果肯换其无形者,安知不又有神焉并其有形者而换之耶?则谓进士公为自换其心也可。(取材于清·张潮的《虞初新志》)

【注释】①疢:chèn,热病,亦泛指病。   ②张山来:张潮,清代著名文学家。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负文名,翁厚币延致   延:邀请            B. 师何忍某之归而就死   就:马上

C. 自是敏颖大著         著:显著      D. 愿更从师卒业         卒:完成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乃翁真乞矣      试良然,乃大喜       B. 意且扑杀之      且今天下之心皆是矣

C. 欲去,无所之    又别取一心纳之           D. 因述夜来梦       因张口哑哑而逝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是儿富贵,行当逼人         这个孩子富贵,将要超过他人

B. 趣治具饯师,而私觅大梃     (太翁)催促备办酒食为老师饯别,而私下寻找大棒

C. 母知翁方怒,未可返         夫人知道太翁正在生气,不愿意回家

D. 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     真心诚意激发的力量(能感动上天),人在困境会有神灵回应他

12.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师矍然曰:“安得此达者言?”     ②师叩以所授书,辄能记诵,乃大骇,亟与俱返。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翁因为自己年幼的儿子读书难见成效,便被人嘲笑为乞丐。

B.望子成才的太翁厚礼邀请同族一位饱学之士来教进士公读书。

C.太翁痛恨进士公不成器,有辱自己,竟意欲用大棒打死儿子。

D.重压之下,进士公梦到神人为自己“换心”,从此突然开悟。

14.有人设想通过“换心”而使“天下垂拱而治”,愚山子与张山来对这一设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分别有怎样的理由?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述。(5分)

9.(3分)B    10.(3分)D   11.(3分)C

12.(6分)【答案示例】①老师惊讶地看着他说:“(你今天)怎么能说出这种明白人的话?”

②老师将所教之书考问(进士公),(他)立即能够记忆背诵,于是(老师)极为震惊,赶紧和(他)一同返回。

【评分标准】①3分。“矍然”“安得”“达”各1分,有其它错误酌情扣分。②3分。“叩”“辄”“亟”各1分,有其它错误酌情扣分。

13.(3分)A

14.(5分)【答案示例】愚山子悲观地认为不可行。原因在于该换心的人太多“换”不过来;而且由于社会黑暗,人们整体素质不高,“好心源”短缺。张潮则乐观地认为可行。因为心可以分为有形之心与无形之心,如果人们有自我提升的意愿(即想换“无形之心”),那么就可能有机会取得进步(即能换“有形之心”)。

【评分标准】

愚山子的观点1分,理由2分。张潮的观点1分,理由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万历年间,徽州进士某某的父亲,性子急躁,家中本来财货富足,但与族人不和。他的两个腿肚瘦削无肉,有人嘲笑他说:“这种相貌日后肯定当乞丐。”太翁心中恨他。生了个儿子,就是进士公,教他读书,读了十几年,平常的书卷,都不会分辨句读(断句)。有人更加嘲笑他说:“这孩子富贵,将要超过他人。”太翁听到更加生气。

有个本族远房侄子某某,享有文名,太翁用厚礼请来,让他教导儿子。说:“这孩子能教就教,实在不能教,应当如实告诉我,不要为他久留。”侄子领命,千方百计训示诱导,但孩子懵懂一如从前。岁末告辞离去,说:“我的力量用尽了。况且叔叔家产本来丰厚,因而弟弟即使愚鲁,仍不失做一个(富有的)庄稼汉,为什么拿读书来勉强他?”太翁说道:“是这样!”太翁回到内室生气地告诉夫人说:“(你)生了个不肖的儿子!你老公真的要当乞丐了。”(太翁)催促备办酒食为老师饯别,而私下寻找大棒,靠在墙角,像有所等待。大概太翁恨进士公使自己蒙羞,打算将要打死他,然后将家产施舍寺庙,作为终老的打算。夫人知道太翁正在生气,无法劝他回头。喊进士公进来偷偷告诉他,让他躲避到别处。

进士公才新婚娶妻,当夜关上房门(与妻子)筹划商议:想要留下,恐怕遭遇不测;想要离去,无处可去。于是夫妇二人相拥大哭,不觉到了半夜。困倦至极而打瞌睡,看见穿金甲的神仙握着大斧,推门而入,揪住进士公胸脯,劈开它,挖出他的心,又另取一心放入胸膛,(进士公)大惊而醒。

第二天,太翁延请侄儿饮酒饯别。太翁先返回,进士往前送行一直送到数里之外,最后牵着老师的衣襟流泪说:“同情之心,人人都有。老师怎么忍心我回去受死?”老师惊讶地看着他说:“(你今天)怎么能说出这种明白人的话?”进士说:“这话出自我的本意。而且我此时,特别觉得胸中开朗(神智清醒),希望重新跟随老师完成学业。”于是讲了夜来的梦境。老师将所教之书考问(进士),(他)立即能够记忆背诵,于是(老师)极为震惊,赶紧和(他)一同返回。

太翁听到敲门的声音,拽过大棒在门后等待。后来听到老师返回,就(开门)请进。老师将途中所听到的全都告诉太翁。太翁认为荒唐,一试进士果然这样,于是非常高兴。从此,(进士)机敏聪颖非常显著,不几年,就中了秀才。又过了几年,接连考中成了进士。喜报到来之日,太翁坐在折叠椅上,大笑说:“你爹从此免于当乞丐了!”于是张嘴大笑而死。

从古到今还未听说有换心的事,有的话,从此人开始。真心诚意所激发的力量(可以感动天地),人在困境就会有神灵回应他。进士出奇的聪颖,是进士出奇的愚钝逼出来的。所谓的道德智慧,倚存于忧患之中。有人说:“现在天下的心,可换的多了,如果能一一揪他们的胸膛剖开它,换掉他们残忍的心而使他们仁恕,换掉他们污浊的心而使他们清廉,换掉他们奸恶邪僻的心而使他们忠厚正直,那么天下可以轻而易举治理好了。”愚山子说:“像这样,神仙的斧头每天就没有空闲了!况且现在天下人的心都是这样,又哪里能够得到仁恕的、清廉的、忠诚的、正直的心放进胸膛,从而更换它呢?”

张山来说:有形的心不能换,无形的心未必不能换。人们果真肯换自己无形的心,怎么知道不会又有神仙一并将他有形的心换掉呢?那么说是进士公自己换掉自己的心也是可以的。

 

2018海淀期末                 听雨堂记

乙未,中郎令吴,念兄弟三人或仕或隐,散于四方,乃取子瞻怀子由之意,扁其退居之堂曰“听雨”。十月,予往吴省之,见而叹曰:“吾观子瞻居宦途四十余年,即颠沛流离之际,室家妻子潇然不在念,而独不能一刻忘情于子由,夜床风雨之感无日无之,乃竟不得与子由相聚也。”   

嗟乎!宋自仁宗以后,皆非治朝也。子瞻之肮脏好尽,子由之狷介寡合,皆山林之骨,非希世取功名之人也。古之君子,有一人知之,则可以隐。夫孰有子瞻与子由两相知者?以两相知之兄弟,而偕隐于山林,讲究性命之理,弹琴乐道,而著书瑞草、何村之间,恐亦不大寂寞也;而乃违性乖质,以战于功名之途,卒为世所忌,几至于死。彼黄州之行已矣,元祜初,既得放归阳羡,当此时,富贵功名之味,亦既尝之矣;世路风波之苦,亦既历之矣;己之为人,足以招尤而取忌,亦大可见矣,肱已九折矣。或招子由至常,或移家至许,或相携而归,使不得遂其乐于中年者,庶几得遂于晚岁,亦奚不可。胡为乎招即来,麾即去,八年荣华,所得几何?而飘零桄榔之下,寂寞蜒岛之中,濒海相逢,遂不得与子由再见,此吾之所不晓于子瞻者也。夫人责自照。陶潜之可仕而不物,以其性刚耳。子瞻渡海以后,乃欲学陶,夫不学之于少,而学之于老,是贼去而弯弓也。   

今吾兄弟三人,相爱不啻子瞻之于子由。子瞻无兄,子由无弟,其乐尚减于吾辈。然吾命薄,或可以免于功名。独吾观两兄道根深,世缘浅,终亦非功名之品。而中郎内宽而外激,心和而迹孤,尤与山林相宜。今来令吴中,令简政清,了不见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岂有鉴于子瞻之覆辙,彼所欲老而学之者,中郎欲少而学之乎?如是则听雨之乐,不待老而可遂也,请归以俟。        (选自明·袁中道《袁小修小品》)

    【注释】①即袁宏道,为本文作者袁中道之兄。②苏辙在《<逍遥堂会宿二首>并引》中写道:“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其后子瞻通守余杭,复移守胶西,而辙滞留于淮阳、济南,不见者七年。”③肮脏:亦作“抗脏”,高亢刚直。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皆非治朝也              治朝:治理朝政

    B.子由之狷介寡合          狷介:洁身自好

    C.庶几得遂于晚岁          庶几:或许,大概

    D.相爱不啻子瞻之于子由    不啻:无异于,不亚于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念兄弟三人或仕或隐        或可以免于功名  

    B.而独不能一刻忘情于子由    而乃违性乖质

    C.乃竟不得与子由相聚也      乃欲学陶

    D.其乐尚减于吾辈           岂有鉴于子瞻之覆辙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扁其退居之堂曰“听雨”    为自己的闲居之所题写匾额“听雨”

    B.足以招尤而取忌            足以招致怨恨和妒忌

    C.陶潜之可仕而不物          陶渊明可以做到走上仕途却不受外物牵绊

    D.是贼去而弯弓也            这就像在盗贼离开后把弓折断啊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今来令吴中,令简政清,了不见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

  

13.阅读第一段和注释②,用自己的话回答“子瞻怀子由之意”的“意”所包含的内容。(4分)

 

14.文章结尾说袁氏三兄弟的“听雨之乐”不待老年就可实现。根据文意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5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9. (3分) A         10.(3分)B        11.(3分) D

12.(6分)参考译文:现在来吴县担任县令,政令简明、政治清平,全然不见他处理政务的繁忙,但是他心中常常好像并不快乐。

【评分标准】“令吴中”“令简政清”“了”“繁”“其中”和“不自得”,翻译正确,各1分。

13. (4分)参考答案:苏轼与苏辙从小“未尝一日相舍”的兄弟情深(1分);长大及游宦四方后,希望团聚、重享“夜雨听萧瑟”(1分)的闲居之乐(1分);宦途多年,兄弟没能相聚的遗憾(1分)。

14.(5分)参考答案:袁氏兄弟间的情感不亚于苏氏兄弟;袁氏三兄弟的天伦之乐胜过二苏;作者(袁中道)没有仕途之累;两位兄弟不是功名之人;对苏轼兄弟的覆辙有所鉴戒。

【评分标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乙未年(万历二十二年),中郎做吴县县令,念及我们兄弟三人有的出仕、有的隐居,分散在四方(不能相见),就取苏轼思念苏辙之意,为自己的休息闲坐之所题写匾额“听雨”。这一年的十月,我去吴县探望他,见到听雨堂后(不由)感叹道:“我看苏轼为官四十多年,在颠沛流离之时,家室妻子全然不顾念,却唯独没有一刻能忘记苏辙,对儿时两人风雨对床的人生乐趣的感念,没有一天没有的,可是最终他也没能和苏辙相聚。

唉!宋朝自宋仁宗以后,都不是安定太平的时代。苏轼高亢耿直,无所保留地进谏忠言,苏辙洁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污,他俩都有隐居山林的风骨气度,(本质上)不是迎合世俗谋取功名之人。古代的君子,有一个人了解他,就可以隐居了。何况苏轼、苏辙两人互为知己?两个互为知己的兄弟,一起隐居山林,讲究性命之理,弹琴论道,在瑞草桥、何村中著书,恐怕也不会太寂寞吧。可是他竟然违背本性,在功名仕途上努力,最终被世人嫉妒,几乎处于死地。那黄州之行也就罢了,元祐初年得以回到阳羡,在那时,富贵功名的滋味已经尝过了;世路坎坷的苦楚,也经历过了;自己的为人,足以招致怨恨和忌妒,也大约可见了,可谓历经磨练而富有经验了。或者招苏辙到常州,或者搬家到许昌,或者兄弟二人一起回到故乡,让不能在中年实现的乐趣,在晚年实现,也不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八年之间,荣华富贵得到了多少呢?结果是被贬谪惠州、儋州,飘零寂寞,最终不能与苏辙相见。这是我不理解子瞻的地方。人贵在自我了解。陶潜可以做到出仕却不为外物所役(而辞官),是因为他性情刚毅啊。子瞻被贬到海南以后才想学陶渊明,他不在年轻的时候学,却在老年的时候学,这和贼逃走了以后才想要弯弓射箭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兄弟三人,相亲相爱的程度不亚于子瞻和子由。子瞻没有哥哥,子由没有弟弟,他们的快乐要比我们兄弟三人少。然而我福薄,或许可以免于功名。只是我看两个哥哥修道的根基深,俗世的缘分浅,终究不是功名之人。而且中郎心胸宽广而外显激切,心态平和而行迹孤傲,尤其适宜隐居。现在在吴县担任县令,政令清简,全然不见繁忙,但是他的心中常常好像不快乐。莫非从子瞻的覆辙中有所鉴戒,子瞻想在年老的时候学陶渊明,而中郎想要在年轻的时候学陶渊明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兄弟对床听雨的快乐,不用等到老年就可以实现了,请让我回去等待这一天。

 

2018丰台期末        公默先生传        宋 王向

公议先生刚直任气,好议论,取当世是非辨明。游梁、宋间,不得意。去居颍,其徒从者百人。居三年,与其徒谋,又去颍。弟子任意对曰:“先生无复念去也,弟子从先生久矣,亦各厌行役先生舍颍为居庐,少有生计。主人公贤,遇先生不浅薄,今又去之,弟子未见先生止处也。先生岂薄颍邪?”

公议先生曰:“来,吾语尔!吾行年三十,立节循名,被服先王,究穷《六经》。顽钝晚成,所得无几。校其所见,未为完人。岂敢自忘,冀用于世?予所厌苦,正谓不容。予行世间,波混流同。予誉不至,予毁日隆。《诗》不云乎,‘谗人罔极’。主人明恕,故未见疑。谗一日效,我终颠危。智者利身,远害全德,不如亟行,以适异国。”

语已,任意对曰:“先生无言也。意辈弟子尝窃论先生乐取怨憎,为人所难,不知不乐也。今定不乐,先生知所以取之乎?先生聪明才能,过人远甚,而刺口论世事,立是立非,其间不容毫发。又以公议名,此人之怨府也。先生忧之是也,其去未是。意有三事为先生计,先生幸听意,不必行;不听,先生虽去绝海,未见先生安也。”

公议先生强舌不语,下视任意,目不转移时,卒问任意,对曰:“人之肺肝,安得可视。闻善于彼,阳誉阴非,反背复憎,诋笑纵横。得其细过,声张口播,缘饰百端,得败行破。自然是人,贱彼善我。意策之三,此为最上者也。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曰:“不能,尔试言其次者。”对曰:“捐弃骨肉,佯狂而去,令世人不复顾忌。此策之次者,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曰:“不能,尔试言其又次者。”对曰:“先生之行己,世人所不逮也!曾未得称高世,而诋诃锋起,几不得与妄庸人伍者,良以口祸也。先生能不好议而好默,是非不及口而心存焉,何疾于不容?此策之最下者也,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喟然叹曰:“吁,吾为尔用下策也。”

任意乃大笑,顾其徒曰:“宜吾先生之病于世也。吾三策之,卒取其下者矣。”弟子阳思曰:“今日非任意,先生不可得留。”与其徒谢意,更因意请,去公议为公默先生。(取材于《宋史》有删节)

注: 注:①被服:承受,蒙受。②缘饰;文饰。③行己:立身行事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立节循名     循:按照,依附        B.先生幸听意            幸:幸而

C.良以口祸也   良:的确            D.宜吾先生之病于世也    宜:因此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其徒从者百人   卒取其下者矣    B.来,吾语尔          尔试言其次者

C.冀用于世      何疾于不容   D.不如亟行,以适异国           又以公议名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生舍颖为居庐         先生在颖建筑房子居住

B.主人明恕,故未见疑      主人明察宽恕,所以没有猜疑我

C.今定不乐,先生知所以取之乎    今天平定了不高兴的心情,先生就知道原因了吧

D.是非不及口而心存焉           口不谈是非,只是心里知道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弟子从先生久矣,亦各厌行役

 

②智者利身,远害全德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议先生为人刚毅正直,喜欢议论时人时事,先后在梁、宋间游历,但始终不得意。

B.公议先生深受注重节操、循名贵实思想的影响,秉承先王教诲,深入地研究儒家经义。

C.公议先生聪明而富有才智,是非分明面又乐取人怨,常人难以至此,获得弟子们赞誉。

D.公议先生自认不是完人,对得到进用已不抱期望,其实这是他对现实有很清醒的认识

14.结合全文,请你说说“公议先生”改称为“公默先生”的理由。(5分) 

 

15.《论语》中有孔子关于“友”的言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以孔子的标准,你认为任意是公议先生的益友还是损友?为什么?(5分)

 

9.  D(应该)(3分)

10. B(A第一个“其”,代词,他的;第二个“其”,代词,那,那个。  B“尔”均是代词,你。

C第一个“于”,介词,在;第二个“于”,介词,对,对于。D第个“以”连词,表目的,而;第二个“以”,介词,用。)(3分)

11. C(现在确实不快乐,先生您知道成为这样的原因吗)(3分)

12. ①弟子们跟随先生已经很久了,也都对出行感到了厌倦。(共2分。“厌”“行役”共1分;表达连贯顺畅,1分。)

②聪明的人要利于自身,远离祸害,保全德性。共2分。“远”“全”共1分;表达连贯顺畅,1分。)

13. C(“乐取人怨”“获得弟子们赞誉”不正确。)(3分)

14. ①公议先生因刚毅正直,好议论,而不被世人所容。②听从任意劝告而无奈改变,由“公议”变为“公默”。

⑧因常遭人毁谤,为避害而寻求自保。(共5分。要点一,2分;要点二,2分;要点三,1分。)

15.答案示例一:孔子认为益友是与正直之人、诚实之人、见闻广博之人为友,损友是与谄媚奉承的人、当面恭维背后毁谤的人、夸夸其谈的人为友。就公议先生而言,任意直言不讳,点明公议先生的处境,并提出明确建议,帮助公议先生消解烦恼。所以任意是他的益友。

答案示例二:孔子认为益友是与正直之人、诚实之人、见闻广博之人为友,损友是与谄媚奉承的人、当面恭维背后毁谤的人、夸夸其谈的人为友。任意不再奔波劳苦,于是劝告公议先生改变自己,一番夸夸其谈使得一个正直刚毅的人变得沉默。所以,就公议先生而言,任意是他的损友。(共5分。概括孔子言论内涵,2分:观点明确,1分;结合文本谈理由2分。)

2018石景山期末     有度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1】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社稷也,而荆以亡。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残齐,平中山,有燕者重,无燕者轻;襄王之氓社稷也,而燕以亡。魏安釐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韩拔管,胜于淇下;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釐王死而魏以亡。故有荆庄、齐桓,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釐,则燕、魏可以强。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此亡之本也。若是,则群臣废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数至能人之门,不一至主之廷;百虑私家之便,不一图主之国。属数虽多,非所以尊君也;百官虽具,非所以任国也。故臣【2】曰:亡国之廷无人焉。廷无人者,非朝廷之衰也;家务相益,不务厚国;大臣务相尊,而不务尊君;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断于法,而信下为之也。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辨而易治,故主仇【3】法则可也。

故曰: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谬,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民,退淫怠,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法审,则上尊而不侵。上尊而不侵,则主强而守要,故先王贵之而传之。人主释法用私,则上下不别矣。 (取材于《韩非子》)

注释:【1】荆庄王:即楚庄王,春秋时期五霸之一。【2】臣:韩非自称。【3】仇:校对,以……核对。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王之氓社稷也       氓:通“泯”,灭,死。B.则臣离上而下比周       比:接近,勾结

C.家务相益          务:任务,事务        D.而信下为之也         信:放任,听凭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而齐以亡        以毁为罚也        B.此亡之本也       必以先王之法为比

C.则群臣废法而行私重   则上尊而不侵      D.比周以相为也      大臣务相尊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  (群臣)又都丢掉国法而营私舞弊

B.今若以誉进能           现在如果按名声选用人才

C.故忠臣危死于非罪       因此忠臣遭遇危难而死,这不是罪过

D.巧匠目意中绳          高明的木匠用肉眼测度(木材)也合乎绳墨的标准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

 

②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度”意指国家治理要制定明确的法度,因为这是国家强大的根基。

B.开篇列举楚齐燕等国相继兴盛的史实,引出治国应当“有度”的话题。

C.如果统治者的奖惩标准不明确,就会造成官员热衷于结党营私的风气。

D.要严格执行法律,对权贵与平民一视同仁,以严刑峻法保证社会秩序。

14.文中韩非子围绕“以法治国”阐述了自己的治国理念。你认为他的治国理念有哪些可取与不可取之处?请分别列出并简述理由。(6分)

 

9.C    10.A    11.C  

12.【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①如今这些国家都衰败了,是因为群臣官吏都去干那些使国家动荡而不是使国家安定的事情。(4分)②惩罚罪过不避开大臣,奖赏善行不漏掉平民。(2分)

13.B

14.【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可取之处及理由:①国家治理应以法律为准绳,选拔和评价官员均应有明确标准。这样能够使官员专注于本职工作,提高行政体系的效率。②执行法律要客观公正。这样能够制止恶行,保证社会稳定。(答出1点得2分,共4分)

不可取之处及理由:着眼于维护统治者权威,过于强调严刑峻法。因为法制不仅应该维护公平正义,也需要保障人权和自由。(2分)

【文言文阅读《有度》译文】 

  一个国家不可能永远强大,也不可能永远衰弱。君主依法办事,国家就强大;君主不依法办事,国家就衰弱。楚庄王曾并吞二十六个国家,开拓三千里疆域;楚庄王抛下国家死亡之后,楚国便随之衰弱。齐桓公吞并了三十个国家,开辟了三千里疆土;齐桓公死后,齐国因此衰弱。燕襄王以黄河作为国界,以蓟城为国都,攻破了齐国,消灭了中山国,得到燕国支持的国家威望就重,没有燕国支持的国家威望就轻;燕襄王死后,燕国也因此衰弱。魏安釐王攻打燕国救援赵国,夺回了河东魏国的故地;攻占了韩国的管地,又在淇水下游取胜;魏国的军队遍布天下,威风传遍中原文明的国家;魏安釐王死后,魏国随之衰弱。所以有了楚庄王、齐桓公,楚、齐就可以称霸;有了燕襄王、魏安釐王,燕、魏就可以强盛。如今这些国家都衰败了,是因为群臣官吏都去干那些使国家动荡而不是使国家安定的事情。这些国家本已经混乱衰弱了,他们的群臣又都丢掉国法而营私舞弊,这好比背着干柴去救火,国家会更加混乱和衰弱。

现在这个时代,一个国家能够除掉奸邪谋私之行而遵循国家法令的,老百姓就能安宁并且国家就能安定;能杜绝图谋私利的行为而实行国家法令的,军队就会强大而敌人相对弱小。所以明察得失又有法度的规定,用来驾驭群臣,那么这样的君主就不可能被臣下欺诈;明察得失而又以法度作为标准以了解远方的事情,那么君主就不可能被天下轻重颠倒的事所欺骗。现在如果按声誉选用人才,那么臣下就会背离君主而在下面紧密勾结;如果根据朋党的关系来推荐官员,那么老百姓就会致力于结党勾结而不求依法办事。以虚假的名声为依据奖赏,以诽谤的流言作为依据施行处罚,那么喜欢奖赏而厌恶处罚的人,就会丢掉国家法定的职责,玩弄个人手段,互相包庇利用。因此忠臣无罪却遭遇危难而死,奸邪之臣没有功劳却坐享安乐利益。这是国家衰亡的根本原因。如果像这样,群臣就会废弃法度而设法捞取个人权势,不把国家的法令当回事了。屡次进出奸臣的家门,一次也不到君主的朝廷去;天天想着自己的好处,一点也不考虑君主国家的利益。君主的下属官吏虽然很多,但都不是朝廷所需用来尊崇君主的;各种官员虽然一应俱全,但却不是君主所需用来承担国家大事的。所以下臣我说:衰亡的国家朝廷中没有人。朝廷里没有人,不是朝廷中的臣子少了;私家致力于互谋私利,不致力于富强国家;大臣们致力于相互推崇,不致力于尊崇君主;小臣们拿国家的俸禄去培养私交,不把官员职责当回事。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君主在上面不依法决断政事,而听凭下面的大臣胡作非为。所以圣明的君主用法制来选拔人才,不凭自己的意愿来用人;按法制来考核臣下的功绩,而不靠自己的主观来推测。有才能的人不被埋没,坏人坏事无从掩饰,徒有虚名的人不能进用,遭受诽谤的人不被免职,那么君主就能明辨臣下的功过是非而国家就容易治理,所以君主依法办事就可以了。

所以说:高明的木匠用肉眼测度木材也合乎绳墨的标准,但首先一定要用规和矩作为标准;智慧极高的人虽很快就把事情做得合乎要求,但必须用先王的法制作依据。所以用法令来治国,就是用法令作为标准衡量事物罢了。法令不偏袒权贵,绳墨不迁就曲木。法令该制裁的,智者不能逃避,勇者不敢争辩。惩罚罪过不避开大臣,奖赏善行不漏掉平民。所以矫正上面的过失,追究下面的奸邪,治理混乱而判断谬误,统一人们的行为使其合乎规范,没有比法令更好的了。整治官吏而威慑民众,遏止过于懈怠的行为,制止诈伪的发生,没有比刑罚更顶用的了。刑罚严厉,臣下就不敢凭地位高轻视地位低的人;法令严明,君主就能受到尊崇而不受侵犯。君主得到尊崇而不被侵犯,那么君主就会强势而掌握治国的要领,所以先王把法令看得很重并将它传下来。君主如果放弃法制而用私意办事,那君臣就没有区别了。

 

2018门头沟期末          黄州快哉亭记①         【宋】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注:①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张梦得、苏轼都被贬至黄州。张梦得在寓所西南筑亭,苏轼命名为“快哉亭”,苏辙作《黄州快哉亭记》。②窃会(kuài)计之余功:窃,偷得,这里即“利用”之意;会计,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余功,公事之余。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若:比较               B.东西一舍      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

C.人有遇不遇之变    遇:指机遇好,被重用    D.将何往而非病     病:忧愁,怨恨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     若属皆且为所虏

C.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10.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描写“江流之胜”落笔,再点明筑亭始末及命名由来,因亭景而生意,借亭名而出论,围绕“快哉”二字着墨。

B.全文以“快哉”起,以“快哉”结,借题发挥,赞赏谪居生活中的张梦得“不以谪为患”“自放山水之间”,亦有自慰之意。

C.作者凭吊赤壁古迹,联想到此处发生的楚王宋玉论风、曹操孙权争雄的故事,点明“快哉”二字出处,又增添了怀古的内涵。

D.文章气势奔放,笔力雄壮;熔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借用典故并加以发挥,把快意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11.被贬黄州后,张梦得在寓所西南筑亭,苏轼命名为“快哉亭”。《红楼梦》第十七、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宝玉、元春等人也曾为大观园中的主要景观命名。下列各项中景观与命名对应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中……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沁芳亭)

B.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怡红院)

C.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稻香村)

D.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蘅芜苑)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2分)

 

 

 

(2)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4分)

 

 

 

13. 本文作者苏辙在文末提出了“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的见解,表明了自己对快乐的认识,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而《论语·述而》中,孔子也曾表明了自己的快乐所在,“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请简要分析二者快乐内涵的不同之处。(6分)

 

 

 

 

8.  A  “若”应解释为“像,如同”。

9. C “乃”都解释为“竟然,却”。(A: “以”皆为连词,分别解释为“来”和“因

为”;B:“所”分别为“所+动词”字结构、表被动;D:“焉”分别为语气词“呢”和兼词“于此”。)

10. C  “楚王宋玉说风”的事,发生在楚国宫苑兰台,不在赤壁。

11. B   应为“潇湘馆”。

12. (1)那些遗留下来的风尚和古迹,也足够以让世俗之人称快。(得分点:流风遗迹,遗留下来的风尚和古迹;称快,使……称快。)

(2)这些都会成为诗人游子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原因,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得分点:所以,表原因;胜,承受,忍受;乌,哪里。)

13.相同:只要心中坦然自得,不被名利伤害本性,不受外物羁绊,心中就能永远保持畅快与宁静。(2分)

不同: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强调的是不以个人得失为怀,身处逆境却旷达坦然、随遇而安的思想感情;(2分)《论语》中,孔子强调的是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不贪图物质享受,在贫困艰苦的情况下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2分)

文言文译文

  长江出了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如同大海一样。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变化不定。在白天,船只在亭前来往出没;在夜间,鱼龙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景物变化很快,令人惊心骇目,不能长久地欣赏。能够在几案旁边欣赏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消云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数清。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到了长江岸边古城的废墟,是曹操、孙权傲视群雄的地方,是周瑜、陆逊驰骋战场的地方,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让世俗之人称快。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畅快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生得逢时,生不逢时的不同。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而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而伤害天性(本性),那么,在什么地方会不感到快乐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愉快呢?)

  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

 

长按二维码关注获取更多语文知识

转发也是一种支持

在看也是一种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