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19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积累应用

1.(5分)按要求填空。

(1)   ,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

(2)落花水香茅舍晚,   (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

(3)《师说》中写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2.(2分)下列选项中,语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王学花样滑冰十年终获大奖,同伴称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B.小明被评为“孝心少年”,颁奖词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新兵招募宜传文案中用“慷慨自古英雄色,甘洒热血写青春”来号召青年参军

D.小马荣获“最佳辩手”,颁奖词中写道:“口若悬河,能言善辩”赞其出色辩才

3.(3分)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汉文化所以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                                    ,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一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定的客观事实。

不管是好是坏,是批判还是继承中国人所以不同于外国人

中华艺术所以不同于其他艺术其思想来由仍应追溯到先秦孔学

A.④①②③B.①②④③C.②①④③D.②③④①

二、现代文阅读

4.(1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社会科学何以洞察人性  熊易寒

 

既然社会科学是关于人的科学,那么对于人性的判断就是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直面的根本性问题。

人类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一般通过丰富细膩的个案呈现人性的复杂性和内在矛盾,而文学艺术通过虛构和艺术加工将人类置于两难境地,借助灵与欲、善与恶的冲突来展现人性的伟大与卑微。

不同于人文学科和文学艺术,社会科学以简洁为美,崇尚简化的逻辑,为了逻辑的周严和推理的方便,社会科学通常会将人性简化为经济理性,假定人类行为的核心是利益最大化;出于价值中立的原则,社会科学研究者总是极力避免对研究对象进行道德评判,经济理性作为“超善恶”的桌赋被学术界广泛接受。理性经济人的人性假定虽然具有较强解释力,但现实世界也存在无数反例。譬如,人们并不总是理性的搭便车者,很多时候也会为了公共利益或集体目标奋不顾身。人类的利他行为似乎与自利行为并行不悖。为此,社会科学的不同学科为这一假说增加了若干约束条件。

我认为心理因素对人类决策和行为的驱动作用不亚于理性。情感和认知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人们的选择。利益因素往往通过作用于个体的心理、情感来影响人的行为。在族群冲突的研究中,不少学者都注意到了情感因素和心理过程的重要性。

法学与政治学学者唐纳徳•霍洛维茨认为,“对灭绝的恐惧”是族群冲突背后的群体心理,族群冲突有充满激情的、象征性的和忧虑的一面。“不满”、“恐惧”和“仇恨”等心理驱动力存在相互增强的作用。因为这些动机都暗含了“求变”的心态。“不满”与“仇恨”反映了行动者因自身利益或荣誉的得失而寻求改变现状,“恐惧”则反映了行动者由于害怕潜在的损失(安全、地位)而试图改变现状。

社会科学研究之所以难以呈现复杂人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科学的精致化和科学化。现代的学术训练要求严谨的方法、小心的求证、充分的证据,这大大提高了社会科学研究的科学水准。但同时,也让很多社会科学的研究趋向琐碎的主题,在我看来,思想与方法、创见与证据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有思想、有创见,同时逻輯周严、证据充分的研究,自是上上之选。既无思想、又无证的陈词滥调,则与学术垃极无异。此外,还有两类学术作品介乎二者之间。

一种有证据无思想,我称之为“精致的平庸”这一类研究在方法和技术层面可圈可点,符合现代学术规范,但是选题往往较为琐碎,用一套精致的方法论证了一个不重要的问题或者重复了他人的学术发现缺乏原创性的理论贡献。另一种有思想无证据,我称之为“自负的深刻”。美国社会运动家埃里克•霍弗的《狂热分子:群众运动圣经》一书就是典型。作者属于在工人运动中自学成才的“工人思想家”,虽然没有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但长期的斗争经验和极其敏感的个性,让他对人性的本质洞若观大。在这本书当中充满智的顿悟和洞见俯拾皆是。虽然这种蒙田式的警句缺乏实证材料的支撑,但却可以轻易打动像我这样的专业读者。

相比之下,我个人更为欣赏自负的深刻,因为它富有启发性,可以发展为理论假说,经由数据检验之后形成实证性的理论。而精致的平庸很少带给我们新东西,他们总是在重复我们已知的事情,或者说出我们不想知道的事情。

社会科学家要真正地理解人性、揭示人性,一方面,需要借助科学的研究方法,严格的学术训练这是我们区别于一般观察者的地方;另一方面,也要倚重感性认识,重视自己的直觉和体悟,而不是过度地依赖数据和技术,在体验的基础上形成洞见。

(有删改)

(1)第段画线的词语“价值中立”在文中是指   

(2)用第段中有关“心理因素”的观点,对第段“族群冲突”这一事例加以分析。

(3)下列对“自负的深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自负的深刻”在思想与方法、创见与证据之间末能找到平衡点。

B.美国社会运动家埃里克•霍弗是“自负的深刻”类的典型代表

C.与“精致的平庸”相比,“自负的深刻”更能轻易地打动读者

D.“自负的深刻”类的理论富有启发性,最终发展成实证性的理论

(4)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A.人文学科呈现的是具体的人,而社会科学更多地涉及抽象的人。

B.人类的利他行为证明社会科学中理性经济人这一假说的正确性。

C.注意研究情感因素和心理过程通常来说是可以准确地测量人性。

D.一般观察者如果借助科学的研究方法也能真正理解和揭示人性。

(5)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5.(15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纸上核桃   郑晓红

最初对核桃的认知,是从纸上得来的

《拇指姑娘》是我小时最中意的一本彩色小人书。一个善良温柔的女人修整好一枚光滑闪亮的胡桃壳儿,用蓝色的紫罗兰花瓣当床垫,用玫瑰花瓣做被子,让小小的拇指姑娘,每晩都在如水月光中睡在摇蓝一样舒适漂亮的胡桃壳里。这张舟一样荡荡悠悠的胡桃小床,从小孩儿无限扩张变幻的小念头里荡岀去,它旋转着升空,在风中起伏,在云朵里钻进钻出,触碰太阳的火焰,抚摸月光的冰凉……

当父亲把从宁州大原上捎来的核桃放在我面前时,我有点发怔,深感失望,不愿相认。真正的核桃并不是两头尖尖,也没有闪闪发光,核桃壳里面迷宫一样的隔断那么粗糙,即使铺十层紫罗兰花瓣,也不可能让娇嫩柔弱的小美人儿舒舒服服睡在里面,何况,我不是还要乘着它云游天外吗?它怎能长成这样!小女孩的白日梦戛然而止,从大地深处生长起来的核桃树姗姗来迟。

胡桃就是核桃。它的原名意味着它庞大的根系原本伸展在异域的土地上。《名医别录》上如是记载:“此果出自羌胡,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始得种还,移植秦中,渐及东土……”古时的羌胡分布在现今的东欧、南亚、新疆、甘南一带,也就是说,宁州大原并非核桃的故土,而是异乡。胡桃远离故土,唯有“胡桃”这个名字维系着一棵树对故土的渴慕,可是,它连一个名字也无力保有。公元319年,西晋大将军石勒占据中原,建立后赵,成了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奴隶出身的皇帝。石勒的祖先是匈奴别部羌渠部落的后裔,入塞的羯族人。他登基做皇帝后,对国人称呼羯族人为胡人大为恼火,于是制定一条法令:说话一律严禁出现“胡”字。如此以来,“胡桃”便名姓不保,世人因其长得跟桃核非常相似,于是与文核”二字颠而倒之,成为“核桃”。

生长在宁州土地上的果木树种里,核桃树的体型是最雄壮的,叶片也是最阔大的。它的躯干里似乎注入了匈奴人强悍健壮的血液,主干千雄壮,侧枝粗大,细枝有力,它们向四周伸展,完全彻底地打开身体它的叶子安然张开,缓慢地调整角度,寻找从繁叶缝隙中漏下来的阳光。每片叶子上都印上了光斑,它们在风中翻动起来,让那些光斑成为嘴巴,似乎在齐声发出沉默的呼喊。在异乡的土地上,它们万众一心地活着。

还和其他果木不同的是,核桃树天生就带着雄性气度,不屑于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甚至,它都不屑于开出美丽的花。核桃花,那也能算得上是花吗?绿色的花纽密匝匝抱紧花柱,呈长条形的花絮从枝干上搭垂下来,一条一条的在空中摆动,像跟核桃树没有关系似的。那些絮状的花若是落在你手上,那蓬松的弹性让它似乎动起来了一般,那突如其来的生命气息会吓你一大跳。

它的果实未长成时,像患了孤独症的星星孩子,蜷缩在黑暗中,将自己层层包裹。青色外壳是苦涩的,諛褐色内壳是坚硬的,里面,还穿了一层棕色外套。它蜷得紧得不能再紧,一缩再缩,自虐到了极致,将自己蜷成沟壑纵横的模样来。要成熟了,它将自己打磨得稍稍坚强了些,一夜之间,青色的外壳裂开了但它不肯跳出来,对外面的世界,它心有余悸。人们举着杆子敲过来,哗,它们颤抖着,哔,它们掉下来。要食用它们了,两只核桃放在一起一捏,啪,碎裂的声音惊心动魄

呵呵,我这样描述,让这雄性的果实简直成了一出人间悲剧里的角儿。但在诗人艾青眼里,它可不是这样,他写道﹣﹣个个像是铜铸的/上面刻满了甲骨文/也像是黄杨木雕刻/玲珑透剔、变化无穷/不知是天和地的对话/还是风雨雷电的檄文。

这样的诗句真让我服气,这才称得上核桃,这来自西域的、流淌着匈奴游牧民族血液的雄性果实。当我自顾自的为核桃流落异乡、更名改姓的命运扼腕叫屈时,一棵核桃树、两棵核桃树、成群成片的核桃树安稳地立在宁州大原上。看上去,它们泰然、大气而从容。

宁州的大原很大,很大的大原上已经长了很多棵核桃树,但属于我家的,只有一棵。那棵核桃树是父亲用两节松木换来的,长在宁州西原西沟村我家祖上老庄子的大门口。那棵树大约已经活了好多年,伸进院子的树枝把两间箍窑顶都罩完了

父亲从退休的第一天起,就失去了归宿感。他离开林区,回到老家,将废弃的老庄子重新收拾起来,在他的领地里用心栽下小树苗,用他那些年积攒的失去生命的木料交换活着的树木,他还将一片人家废置不用的坚硬光滑的打麦场变成了一块肥沃的莱地……他回到自己的老家,却像奔往异乡,成了一个一无所有的农夫,一点一点地积聚自己的江山。在他的领土上,最气派最让他感到笃定踏实的东西,就是那棵覆盖了半个院子的核桃树。

他说,那是绵绵核桃。

他说,格格核桃是要砸着吃的,绵绵核桃一捏核桃仁就自己捭出来了。

他说,小时候家里的绵绵核桃都是卖钱和待客用的,娃娃只能吃上格格核桃,得用针挑着吃。

说这些话的时候,父亲在核桃树下走来走去,步子踏得笃定、踏实、满足。

对核桃树来说,扎根处即是故乡。对父亲来说,有了一棵核桃树,就找到了故乡啊!

(1)第段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分析其效果。

(2)第段对核桃树的描写很有特色,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3)本文围绕“核桃”进行构思,独特巧妙,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4)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三、诗歌阅读

6.(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对雪(唐)杜甫

北雪犯长沙,胡云冷万家。随风且间叶,带雨不成花。

金错囊徒謦,银壶酒易赊。无人竭浮蚁,有待至昏鸦。

[注]浮蚁:指酒

(1)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北雪”、“胡云”是因北方多雪,长沙属南方,偶有雪

B.颔联写雪随风而飞,间有未落之叶,在雨雪之中诗人不能赏花

C.“金错囊徒罄”句写作者已经囊中羞涩,已经没有买酒的钱了。

D.“银壶酒易赊”是诗家常用语,藏一字于其中,“易”实“不易”。

(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清新自然  B.雄起瑰丽  C.高亢豪放  D.沉郁顿挫

(3)结合全诗赏析“无人竭浮蚁,有待至昏鸦”一句。

四、文言文阅读

7.(18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侍中刘晔为帝所亲重。帝将伐蜀,朝臣内外皆曰不可。晔入与帝议则曰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曰不可。晔有胆智,言之皆有形。中领军杨暨,帝之亲臣,又重晔,执不可伐之议最坚,每从内出,辄过晔,晔讲不可之意。后暨与帝论伐蜀事,暨切谏,帝曰:“卿书生,焉知兵事!”暨谢曰:刘晔,先帝谋臣,常曰蜀不可伐。”帝曰:“晔与吾言蜀可伐。”暨曰:“晔可召质也。”诏召晔至,帝言诚不足采,侍中问晔,终不言。

后独见,晔责帝曰:“伐国,大谋也,臣得与闻大谋,常恐眯梦漏泄以臣罪,焉敢向人言之!夫兵诡道也,军事未发,不其密。陛下显然露之,臣恐敌国已闻之矣。”于是帝谢之。晔见出,责暨曰:“夫钓者中大鱼,则纵而随之,须可制而后牵,则无不得也。人主之威,岂徒大鱼而已!子诚臣,然计不足采,不可不精思也。”暨亦谢之。

或谓帝曰:“晔不尽忠,善伺上意所趋而合之。陛下试与晔言,皆反意而问之,若皆与所问反者是晔常与圣意合也。每问皆同者,晔之情必无所复逃矣。”帝如言以验之,果得其情,从此疏焉。晔遂发狂,出为大鸿胪,以忧死。

《傅子》曰:巧许不如拙诚,矣!以晔之明智权计,若居之以德义,行之以忠信,古之上贤,何以加诸!独任才智,不敦诚悫,内失君心,外困于俗,卒以自危,岂不惜哉!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其密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常恐眯梦漏泄以臣罪   

A.有益  B.渐渐  C.更加  D.增加

子诚   

A.只是  B.正义  C.正直  D.爽快

(3)第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晔入/与帝议则日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日不可。

B.晔入与帝议则日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曰不可。

C.晔入与帝议则日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日不可。

D.晔入与帝议则日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日不可。

(4)第段画线句“果得其情”中“情”指的是   

(5)将第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以晔之明智权计,若居之以德义,行之以忠信,古之上贤,何以加诸!

(6)依据全文,简析刘晔的性格特点。

8.(13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贵生书院说

(明)汤显

 

天地之性人为责,人反自贱者何          

孟子恐人止以形色自视其身,乃言此形色即是天性,所宜宝而奉之。知此则思生生者谁,仁孝之人事天如亲,事亲如天。故曰:“事死如生,孝之至也。”治天下如郊与,孝之达也。子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宝此位?有位者能为天地大生广生,故大人之学,起于知生,知生则知自贵,又知天下之生皆当贵重也。

然则天地之性大矣,吾何敢以物限之;天下之生久矣,吾安忍以身坏之。《书》曰:“无起秽以自臭。”言自己心行本香,为恶则是自臭也。又曰:“恐人倚乃身。”言破坏世法之人,能引百姓之身邪倚不正也凡此皆由不知吾生与天下之生可贵,故仁孝之心尽死,虽有其生,正与亡等。况于其位,有何宝乎!

吾前时昧于生理,狎侮甚多。受命以来,偶读至伊尹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乃叹曰谓之天民,当如是矣。”始知“君子学道则爱人”。故每过郡县,其长吏及诸生中有可语者,未尝不进此言。而徐闻长熊公,爱人者也。此邑士气民风,亦自惇雅可爱,新会以南为第一县。且徘徊于余,不忍余去也。故书《贵生说》以谢之。

[注]贵生书院:汤显祖谪官徐闻典史,修葺贵生书院。郊与:古帝王以祖先配祭昊天上帝。伊尹,商汤臣,佐汤伐夏桀。熊公:熊敏,江西新昌人,徐闻知县。

(1)可填入第段横线处的虚词是   

A.也  B.乎  C.焉  D.耳

(2)对第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孟、孔的话论述“天地之性人为贵”,强调“仁孝”的重要性

B.通过孟、孔的话强调“仁孝”的重要性,直接揭示人自贱的原因

C.用孟、孔的话阐释“知生则贵生”的道理,强调“知生”的重要性。

D.引用孟、孔的话进行对比,论述“大人之学在于仁孝”的重要意义

(3)分析第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4)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先前对生活的道理不够明白,对很多事情态度亲呢不够庄重。

B.我先前对“生”的道理不够明白,轻慢地对待生命的情况很多。

C.我先前对“生”的道理不够明白,对很多事情的态度都轻视侮辱。

D.我先前对生理的规律不够明白,轻慢地对待生命的情况很多。

(5)简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五、写作

9.(70分)消费本应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需求,而如今有些消费只是为了满足人的存在需求。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应用

1.【解答】故答案为:

(1)万里归船弄长笛(重点字:笛)

(2)断桥头卖鱼人散(重点字:卖)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重点字:谀)

 

2.【解答】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 引申意思是凡事都须艰苦锻炼,不断磨砺,才能取得成功。正确。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等到它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此处是赞扬孝顺长辈,不合语境。

C.慷慨自古英雄色,甘洒热血写青春:男儿自古都希望可以大展宏图,做一个英雄,宁愿忍痛离别家乡,离别亲友,也要做出一番宏图伟业,只有这样才能有不辜负自己的青春。正确。

D.口若悬河、能言善辩:形容能言善辩。正确。

故选:B。

3.D。

4.

(1)不对研究对象进行道德评判。

(2)在“族群冲突背后的群体心理”这一事例中,“不满”、“恐惧”和“仇恨”等是心理因素;自身利益或荣誉的得失(或安全、地位等)是利益因素;由于害怕利益的损失而试图改变现状的心态,是通过不满与仇恨的心理和情感因素表现出来,这些心理因素存在相互增强的作用,引起族群冲突。

(3)A

(4)A

(5)本文先给出讨论对象,再通过与人文学科和文学艺术的比较,得出社会科学的理性经济人的人性假定及其存在的反例,在此基础上提出“心理因素对人类决策和行为的驱动作用不亚于理性”这一观点,并用族群冲突的例子加以论证。然后指出精致化和科学化是社会科学难以呈现复杂人性的原因,从对精致的平庸和自负的深刻的比较中,得出社会科学研究人性要在借助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倚重感性认识的结论。

5.

(1)在抒情散文中,第段却运用说明性的语言,又引用著名典籍的记载,平实地介绍核桃的原产地以及名字的来源,为人信服。由此强调核桃流落异乡,更名改性的特点,为下文抒写核桃在异乡扎根的生命力量张本,从而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2)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将核桃树人格化,说它强悍健壮,“打开身体”,“万众一心地活着”等,又将光斑比作嘴巴等,都生动形象地突出核桃树旺盛的雄性气息和生命力量。用词富有情感色彩,如“最”“完全彻底”“齐声”等,充分写出了核桃树的生机和力量,极富感染力。另外,动词的选用很有特色、形色结合的描绘等也可。

(3)先从纸上得来的对核桃的认知写起;接着写出核桃和父亲的联系;我对核桃的认识也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进而引发了当生命失归宿的时候应有怎样人生态度的思考。

(4)作者认为当人失去归宿感的时候,应该以一种顽强的生命力,一点一点积聚力量,扎根新的生活。这种人生态度对我们有着积极的正面意义和教育作用。在生活中,当我们面临离开故土成者找不到归宿这样的情况,也应该自强不息,泰然大气从容,直面困境,踏实劳作,开创新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价值。

6.【解答】(1)B.“在雨雪之中诗人不能赏花”理解有误。原诗中“带雨不成花”说明的是雪夹杂着雨,不能形成雪花。故答案选B。

(2)A.清新自然,从诗歌的内容看是写雨雪天气,所以“清新自然”的风格理解有误;B.雄起瑰丽,本诗中写作内容很低落很凄清,所以说“雄起瑰丽”理解有误;C.高亢豪放,这根本不是杜甫的诗歌风格。D.“沉郁顿挫”理解准确。故答案选D。

(3)示例:通过间接抒情写出作者面对着漫天的飞雪,感受着凌列刺骨的寒意,预饮酒,却无人与之为伴,无人与之对酌的孤独情状,诗人只能等待归巢的“昏鸦”。

 

7.【解答】(1)“厌”可联想“何厌之有”中“厌”的解释,解释为通“餍”,满足。

“信”可联想“信可乐也”中“信”的解释,解释为“确实”。

(2)“益”所涉及的语境是“常恐眯梦漏泄以益臣罪”,大意是经常担心睡迷糊了泄露机密,增加我的罪过。这里“益”据推测可解释为“增加”,选D项。

“直”所涉及的句子是“子诚直臣”,大意是说你确实是个(  )的大臣,这里可揣测为“正直”,选C项。

(3)根据句意断句。“入与帝议则日可伐”与“出与朝臣言则曰不可”句式对称,应在“伐”后断句,排除ACD,选B项。这段话翻译为:刘晔入宫与魏明帝谈论此事则说“可以举兵”。而出宫与朝臣谈及此事,却说“不可出兵”。

(4)“果得其情”大意是果然发现刘晔在迎合取巧,这里的“情”应是指前面“陛下试与晔言,皆反意而问之,若皆与所问反者是晔常与圣意合也。每问皆同者,晔之情必无所复逃矣”。也就是用办法去考验刘晔,发现其并非真正的忠心,他揣测皇上的意图而一味的奉承迎合。

(5)凭刘晔的聪明智慧和权术计谋,如果能坚守道德和仁义的立场,以忠信为行为准则,即令是古代的德才朝著的人,又有谁能比得上他!

(6)巧诈不诚,独任才智,一意逢迎,不行德义,不讲忠信。

8.(1)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反而轻贱自己的生命,为什么呢?根据对文意的把握,“何”一般和“也”连用,表示疑问语气。

(2)A.“强调‘仁孝’的重要性”理解有误,强调的是“知生”的道理;B.“直接揭示人自贱的原因”理解有误,无中生有,本段文本没有解释人自贱的原因;D.“论述‘大人之学在于仁孝’的重要意义”理解有误,论述的是“知生则贵生”的道理。

(3)根据对第三段内容的把握:《书》曰:“无起秽以自臭。”言自己心行本香,为恶则是自臭也。又曰:“恐人倚乃身。”这是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不管什么论证方法,都是为观点服务的,能增强说服力。分析作用可从论证的论点角度分析。这段话出现在文段中间,注意前后句“天下之生久矣,吾安忍以身坏之”“故仁孝之心尽死,虽有其生,正与亡等”,可见引用尚书中的话论证了人“知生和贵生”的重要性。

(4)A.“我先前对生活的道理不够明白”理解有误。根据对原文的理解“吾前时昧于生理”中的“生”是生命的意思;C.“对很多事情的态度都轻视侮辱”理解有误,应该是对待生命的轻慢;D.“我先前对生理的规律不够明白”理解有误,应该是对“生命”。

(5)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把握,考生应该扣住以下文本内容:有位者能为天地大生广生,故大人之学,起于知生,知生则知自贵,又知天下之生皆当贵重也;言破坏世法之人,能引百姓之身邪倚不正也凡此皆由不知吾生与天下之生可贵,故仁孝之心尽死,虽有其生,正与亡等。况于其位,有何宝乎;根据以上文本内容,考生可以从珍爱生命、尊重生命、铸造民风等角度加以概括即可。

长按二维码关注获取更多语文知识

转发也是一种支持

在看也是一种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