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年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19年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基础测试

1.(3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他的一生平淡而充足,像清高________的竹,不为世俗感染,而在世界的终点处又献上一点精彩。

而我们的愿望和信念则在于,过去那些优秀作品的________和标杆将推动并支撑在未来产生优秀的作品。

生活风格是一种选择,不是衡量的准则,也不是生活所必需的,但它是授予人类众多特权中的一种,而不能被任何人________。

A.俭朴 简练 等闲视之B.简朴 简练 视同儿戏

C.简朴 凝练 等闲视之D.俭朴 凝练 视同儿戏

2.(3分)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B.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C.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3.(3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白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是满满的、软软的

小马路的西边,一株间一株地种着小桃与杨柳

在这路上走着,时而听见锐而长的火车的笛声,是别有风味的

杨柳在暖风里不住地摇曳

小桃上各缀着几朵重瓣的红花,像夜空的流星

山是青得要滴下来

A.③②④⑤①⑥B.③②⑤④⑥①C.①⑥②④⑤③D.⑥①②⑤④③

4.(3分)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你的计划书,我有几处地方不太明白,还望不吝赐教

B.你送来的拙作我已读完,文章的语言还略有瑕疵,咱们找时间细谈

C.昨天我们已把两位的作品送给王先生拜读了,他会提出具体指导意见的

D.我最大的优点就是乐于助人,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会第一个站出来鼎力相助

二、文言文阅读

5.(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郭子仪

 

       子仪有功高不赏之惧,中贵人害其功,遂使盗于华州掘公之先人坟墓。公裨将李怀光等怒,欲求物捕其党。及公入奏,对扬之日,但号泣自罪。因奏曰:“臣领师徒,出外征伐,动经岁年,害人之兄杀人之父多矣。其有节夫义士,刃臣于腹中者众。今隳辱,宜当其辜。但臣为国之心,虽死无悔。”由是中外翕然莫测。

       公子弘广常于亲仁里大启其第。里巷负贩之人,上至公子簪缨之士,出入不问。他日,子弟焦列启谏。公三不应。于是继之以泣曰:“大人功业已成,而不自崇重,以贵以贱,皆游卧内,某等以为虽伊霍不当如此也。”公笑而谓曰:“尔曹固非所料。且吾官马粟者五百匹,官饩者一千人,进无所往,退无所据,向使崇垣扃户,不通内外,一怨将起,构以不臣,其有贪功能徒,成就其事,则九族齑粉,噬脐莫追。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是兴,无所加也。”诸子皆伏。

       永泰元年,仆固怀恩卒,诸蕃犯京畿。子仪统众御之。至泾阳,而虏已合。子仪率甲士二千出入。虏见而问曰:“此何人也?”报曰:“郭令公。”回纥曰:“令公在乎?怀恩谓吾,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殂谢,中国无主,故某来。今令公在,天可汗在乎?”子仪报曰:“皇帝万寿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子仪使谕之。回纥曰:“令公若在,安得见之?”子仪出。诸将皆曰:“戎狄不可信也,请无往。”子仪曰:“虏有数十倍之众,今力不敌,奈何?但至诚感神,况虏乎?”诸将请选铁骑五百为从,子仪曰:“此适足为害也。”乃传呼曰:“令公来。”初疑,皆持兵注目以待之。子仪乃数十骑徐出,免劳之曰:“安乎?久同忠义,何至于是?”回纥皆舍兵降马曰:“是吾父也。”

       前后连幸臣程元振等,谮毁百端。时方握强兵,或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以危亡回顾。天下以其身存亡为安危者殆二十年。

[注]对扬:指臣下向君上进言。仆固怀恩:唐朝将领,后叛变。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隳辱

构:蒙受

B.其有贪功能徒

害:残害

C.免劳之曰

胄:战盔

D.前后连幸臣程元振等

罹:遭遇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贵人:即近臣子,一般指的是显贵的侍从宦官,这里指的是帝王所宠幸的近臣。

B.九族:泛指亲属,即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

C.戎狄是先秦时代华夏对西方和北方的华夏部落的统称,即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D.簪缨:世代做官的人家,也指古代女子发上所佩戴的簪子上的吊坠。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是兴,无所加也。

时方握强兵,或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以危亡回顾。

(4)从文中哪些地方可见郭子仪器量之大?请加以概括。

三、诗歌阅读

6.(12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秋兴八首》组诗:唐代宗大历元年(766)作者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当时尽管安史之乱已经平定,但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

(1)从全诗看,首联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默写

7.(8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   。 (《诗经•蒹葭》)

(2)射者中,弈者胜,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

(4)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5)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6)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桐花万里丹山路,   。(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无欲则刚。 (林则徐)

五、现代文阅读

8.(15分)

八千岁

汪曾祺

    他是靠八千钱起家的,所以大家背后叫他八千岁。他如果不是一年到头穿了那样一身衣裳,也许大家就不会叫他八千岁了。总是一身老蓝布,年复一年。有些地方已经洗得露了白色,打了许多补丁。长度一律离脚面一尺。八千岁有八千岁的道理,衣取蔽体,下面的一截没有用处,要那么长干什么?

    八千岁开米店。店堂里一块竖匾:食为民天。竖匾两侧,贴着两个字条,“僧道无缘”“概不做保”。和尚来化缘,一看僧道无缘四个字,也就很知趣地走开了。不但僧道无缘,连叫花子也“概不打发”。叫花子知道不管怎样软磨硬泡,也不能从八千岁身上拔下一根毛来,也就都“别处发财”。

    宋侉子是个世家子弟,吃喝嫖赌,无所不为,特别爱养骡马。没几年就把祖产挥霍去一半,干脆做起了骡马生意。他相骡马有一绝,一次只买几匹,但要是好的,很大的价钱买来,又以很大的价钱卖出。那一年,他带回两匹大黑骡子,来看的人不断,一问价钱,就不禁吐了舌头。八千岁带着儿子到宋家看了看,心里打了一阵算盘。他知道宋侉子的脾气,一口价,当时就取了八百大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件事轰动全城。一连几个月,八千岁买骡子的壮举,成了大家茶余酒后的话题。

    八千岁每天的生活非常单调。量米、看稻样,没什么事的时候,他就到后面看碾坊。这年头大部分米店都已经不用碾子,改用机器轧米了,八千岁却还用这种古典的方法生产。他舍不得这副碾子,舍不得这五匹大骡子。他不看戏,不打牌,不吃烟,不喝酒,食谱非常简单,顿顿都是头糙红米饭。菜是一成不变的熬青菜,有时放两块豆腐。稻仓里有许多麻雀,宋侉子有时拿扫帚拦空一扑,能扑下十几只,说这是下酒的好东西。八千岁可不吃这种东西,有什么吃头!

    八千岁万万没有想到,他会碰上一个八舅太爷。

    八舅太爷是个无赖浪子。初中毕业后,上了一年美专,都没上完,却入了青帮,从此就无所不至。后来混进了军队,在军队中很兜得转。抗战军兴,军事第一,他到了哪里就成了这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只要他一拍桌子,骂一声汉奸,就可以拉出去枪毙,没人敢惹他。

    他还很风雅。谁家有好字画古董,有借无还。他也不白要你的,会送一张他自己画的画跟你换。他不是上过一年美专么?他有一匹乌骓马,请宋侉子来给他看看,嘱咐宋侉子把自己的踢雪乌骓也带来。千不该万不该,宋侉子不该褒贬了八舅太爷的马。八舅大爷问:你那匹是多少钱买的?宋侉子知道反正这匹马保不住了,就顺水推舟,很慷慨地说:“旅长喜欢,留着骑吧!”﹣﹣﹣﹣“那,我给你画一张画吧!”

    宋侉子拿了这张画,到八千岁米店里坐下,说不出话来。八千岁劝他:“算了,看开一点。”宋侉子只好苦笑。

    没想到,过了两天,八舅太爷派兵把八千岁“请”去了。八千岁只来得及跟儿子说一句:“赶快找宋大伯去要主意!”

    宋侉子一了解,案情相当严重,是“资敌”。八千岁有几船稻子,运到仙女庙去卖,被八舅太爷的部下查获了。仙女庙是敌占区,别的粮商都是事前打通关节,八千岁没有花这笔钱。宋侉子知道这是非花钱不能了事的,就转弯抹角地问。至少得罚一千现大洋。宋侉子说:“他拿不出。你看看他穿的这身!”﹣﹣﹣﹣“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了。看你的面子,少要他二百!他肯花八百块钱买两匹骡子,还不能花八百块钱买一条命吗!”

宋侉子劝八千岁不要舍命不舍财。八千岁说:“你作主吧。我一辈子就你这么个信得过的朋友!”说着就落了两滴眼泪。宋侉子心里也酸酸的。

    宋侉子请八千岁的两个同行出面做保,叫八千岁儿子带了八百现大洋,把八千岁保了出来,劝他:算了,不就是八百块钱吗?看开一点。八千岁心想,毕竟少花了两百,又觉得有些欣慰,好像他凭空捡到两百块钱似的。

    八舅大爷接到命令要调防。他要办一桌满汉全席,在荷花亭子里吃它一整天!消息传遍全城,大家都很感兴趣,因为这是多年没有的事了。赵厨房到八千岁的米店买米,八千岁就问:“有多少道菜?”﹣﹣﹣﹣“一百二十道。”﹣﹣﹣﹣“啊?!”﹣﹣﹣﹣“你没事过来瞧瞧。”

    八千岁真还过去看了:烧乳猪、叉子烤鸭、八宝鱼翅、鸽蛋燕窝八千岁真是开了眼了,一面看,一面又掉了几滴泪:这是吃我哪!

    八千岁回家就用一盆水把“概不做保”“僧道无缘”的字条刮下来。做了一身长袍,长短与常人等,把老蓝布换了下来。晚茶的时候,儿子又给他拿了两个烧饼来,八千岁往帐桌上一拍,大声说:“给我去叫一碗三鲜面!”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以八千岁与宋侉子的友谊为主线,叙述了八千岁的人生变化过程,反映了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人情世态的微妙变化。

B.八千岁之所以叫八千岁,是因为他的穿着方式和外在形象经年不变、简朴破旧,尽显顽固老态。

C.八千岁被抓后托宋侉子拿主意,宋侉子也为营救八千岁挺身而出,是因为两人在长期的生意和生活交往中形成了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的关系。

D.八千岁两次掉泪,意味深长。既有钱财被敲诈的悲伤,也有对自己长期明哲保身几乎无人可托的悔意,以及对八舅太爷大肆挥霍敲诈所得的痛心。

E.八舅太爷强占他人字画古董却又送一张自己画的画交换,体现出盗亦有道,虽行为不堪也要讲究江湖道义。

(2)请结合文章前4段的内容,概括作品中“八千岁”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并简要分析。

(3)作品题为“八千岁”,却花费较多笔墨叙写宋侉子,请简要分析这一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9.(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苏轼的意义

李泽厚

 

       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它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上述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上述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无论是他的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以及其它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甚至有时还带着似乎难以想像的正统迂腐气(例如责备李白参加永王出兵事等等)。但要注意的事,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后一面才是苏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他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已不是”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阮籍),”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陶潜)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尽管苏也有这种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和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前者(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非常自觉,却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

       宋人笔记中传说,苏作了上面所引的最后那首小词后,”挂冠服江边,弩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犹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石林避暑录话》),正睡大觉呢,根本没去”江海寄余生”。本来,又何必那样呢?因为根本逃不掉人世大罗网。也许,只有在佛学禅宗中,勉强寻得一些安慰和解脱吧。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派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里没有屈原、阮籍的忧愤,没有李白、杜甫的豪诚,不似白居易的明朗,不似柳宗元的孤峭,当然更不像韩愈那样盛气凌人不可一世。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终唐之世,陶诗并不显赫,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并从此之后,地位便巩固下来。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人生何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传达的就是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现出一副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鬓微霜,又何妨”?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同样具有敏锐眼光的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王船山也是如此。他们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何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知道《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传统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1)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是:他虽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退隐的欲望比任何前人要更深刻更沉重。

B.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不是对政治的退避,也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

C.朱熹因为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所以最不满意苏轼了。

D.苏轼在写下《临江仙》这首词后居然睡大觉,根本没去”江海寄余生”。主要是因为他已在佛学禅宗中寻得一些安慰和解脱。

(2)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赤壁赋》所透露的人生感伤和强作慰藉以求解脱的心绪、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苏轼对人生空漠感,对整个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和无可寄托感。

B.“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鬓微霜,又何妨”这些诗句显露苏轼自我安慰,表现出一副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但内心总有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C.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等诗句正契合了苏轼所追求的质朴平淡的审美趣味和退避社会的人生理想。

D.苏轼内心深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是反封建社会的,是超越时代的进步思想。

(3)请简述苏轼的意义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10.(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现在的校园贷“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导致的是“信息审核不严、高服务费、高违约金”问题,而大学生年轻冲动,虚荣心强,金融知识匮乏,防范意识薄弱,这些因素持续堆积,乱象就不可避免了。教育部、银监会等部委曾多次发文提示校园贷风险,多地地方金融局也下发配套细则。令人遗憾的是,在百般呵护下,一些大学生依旧没能逃脱非法校园贷的“魔爪”。这从客观上证明了大学生的借贷需求旺盛,只有为大学生提供渠道畅通、手续便捷、利率合理的金融借贷服务,让校园贷在法治化市场化的轨道上运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对于“校园贷”问题,除了加强监管,更要精准打击,必须及时补上漏洞,严格区分合法借贷与金融诈骗,对某些打着校园贷的幌子给大学生“挖坑”的借贷平台,该取缔要取缔,该重罚要重罚,不能手软。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遏制校园贷乱象的蔓延,并保障其健康、良性的成长。此外,学生也要不断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同时少些虚荣心,避免过度透支消费。(2016年10月21日《经济参考报》)

       材料二

       校园贷乱象触目惊心,如何解决?答案是打开校园贷的“正门”。

       据报道,日前建行和中行向市场推出其校园贷产品。其中建行的“金蜜蜂校园快贷”年利率5.6%,授信额度在1000元到5万元;中行的“中银E贷路校园贷”最高贷款金额8000元,不含任何手续费。

       野蛮生长的校园贷平台不会自律规范,即使靠制度约束和形成常态化的风险监控,短时间内也难以奏效。更重要的是,校园虽是小社会,但也成为“大江湖”,尤其大学校园汇聚了最庞大、最前卫的年轻消费群体,他们也掌握了更便捷的信息化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讲,规范的信贷平台已成为大学校园的必需品。

       正规金融机构推出的校园贷产品,也缓解了校方和家庭的压力。“正规军”进军校园贷,除了强化了大学生们的信用意识,还降低了校园消费的风险。此前那些野蛮生长的校园贷平台,几乎全都是采取诱惑的方式,几乎没有任何审批就让大学生们掉入彀中。

(2018年10月25日中评网)

 

       材料三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进入校园分期市场。不少平台无法满足监管层的要求,在政策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权衡营业状况后,选择主动清盘停业,由于这部分平台待收较小,容易完成清算,主动停业或许是平台良好退出的不错选择。“校园贷”本质上只是一种金融工具,具备其应有的工具价值。如果接受“校园贷”服务的对象能够挖掘其价值,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校园贷”是利大于弊的。

       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马骏认为,校园贷市场肯定不会消失,因为需求存在,近段时间出台的政策也并非一刀切,而是建议平台更加规范。对于校园贷平台适合转型的方向,马骏认为,可以随着毕业生的发展轨迹进行转型,比如目标客户为刚毕业没多久的学生、刚刚进入职场的新人,这样也能有效地控制平台成本。

(节选自《北京商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校园贷可以帮助大学生创业、助学、理财,但是借贷平台会让学生不断陷入“高利贷”的陷阱。

B.建行和中行这两大银行推出的校园贷产品,虽具有利率适度、授信额度适中的特点,但依然不可触碰。

C.当代大学生年轻冲动,虚荣心强,金融知识匮乏,防范意识薄弱,思想前卫,因此很容易掉进部分校园贷平台的火坑。

D.“校园贷”本质上是一种金融工具,如果平台规范,受贷者能够合理利用,“校园贷”是利大于弊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校园汇聚了最庞大、最前卫的年轻消费群体,他们掌握了更便捷的信息化技术,所以校园贷不会消失,也难以规范。

B.材料二显示,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近半数学生月开销在两千至三千元之间,月开销一千元以下的占比最少。

C.从材料二中的数据分析来看,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校园贷的钱被用来旅游、休闲的最多,用于学习费及用品的只有约四分之一。

D.现在的校园贷“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大都采取诱惑的方式,没有任何审批就让大学生们掉入彀中。

(3)根据材料内容,你认为应如何解决“校园贷”乱象这个问题。

六、写作

11.(60分)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做人要像山;有人说,做人要像水;有人说,做人就要做太阳;有人说,做一只小小的萤火虫不好吗?


2019年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测试

1.俭朴,俭省朴实,一般用于人;简朴,(语言、文笔、生活作风等)简单朴素,句子指竹子的朴素:简朴;

简练,指简明精练;凝练,紧凑简练,言简意赅,句子指优秀作品语言上言简意赅,故:凝练;

等闲视之,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视同儿戏,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句子指不被重视,故:等闲视之。

选:C。

2.

D.拟人,把“偷看、翻书”这一人的动作赋予南风。

3.D。

4.【解答】A.不吝赐教,敬辞,指别人对自己的教诲,正确。

二、文言文阅读

5.【解答】(1)B.应解释为“妒忌”。句子翻译为:再有贪功嫉贤的人加以佐证。

(2)C.“华夏部落的统称”表述有误,戎狄是先秦时代华夏对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即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3)“间”,阻隔;“虽”,即使;“谗毁是兴”,(朝内)出现谗言毁谤;“加”,施加。句子翻译为:而今(府第)空空荡荡没有阻隔,四门大开,即使(朝内)出现谗言毁谤,也施加不到我身上。

“方握强兵”补充主语“郭子仪”;“或”,有时;“诏命征之”补充“皇帝”或“朝廷”;“回顾”,顾念自身。句子翻译为:当时郭子仪正掌握着强大的军队,有时面对敌军来犯,皇帝(或:朝廷)下诏书命令他去征讨,他从不曾因为危险而顾念自身。

(4)据原文“遂使盗于华州掘公之先人坟墓。公裨将李怀光等怒,欲求物捕其党。及公入奏,对扬之日,但号泣自罪”可知,宦官嫉恨他的功劳,派人挖了他家祖坟,他只是流泪长哭,自称有罪,却不加追究;据原文“公子弘广常于亲仁里大启其第。里巷负贩之人,上至公子簪缨之士,出入不问”可知,他的儿子郭弘广曾在长安亲仁里建造府第,形形色色的人出入府邸他也不过问。

译文:

     郭子仪有功劳大到没法再讨赏而被陷害的担心。当权的宦官嫉恨他的功劳,于是就差盗贼到华州去挖了他的祖坟。郭子仪的部将李怀光等人非常气愤,准备搜查物证,按物抓捕其人。等到郭子仪入朝,面奏皇上,只是流泪长哭,自称有罪。向皇帝奏说:“我指挥部队,外出征伐,动不动就成年地打仗。害了人家的兄长,杀了人家的父亲,这情况是很多的。他们的兄弟子女想给我捅刀子的人也是很多的。今天我受到的污辱,正是由于他们的无辜。但是,我为报效国家的热心,即使死了也不后悔。”从此,朝廷内外的人都猜不透郭子仪这个人。

     他的儿子郭弘广曾在长安亲仁里建造府第,里巷中的小贩子、上到士人们,出入府第,也不过问。有一天,他的孩子们给他提意见,郭子仪再三不作答。于是,他们流着泪,说:“父亲大人功业已经成就,即使不尊崇自己,也不能以贵为贱,不管是什么人连卧室都可以出入,我们想,即便是伊尹、霍光那样的人,也不会这样做。”郭子仪笑着对他们说:“你们本都没想明白。咱们家吃官粮的马就有五百匹、吃官饭的上千人。现在进没地方走,退没地方守。假如筑起高墙,关上窗户,内外不通,一旦有人诬告,诬称我有造反的心,再有贪功嫉贤的人加以佐证,咱们全家就会被搓成粉沫。那时候,咬肚脐子后悔都来不及。现在咱们院落板荡荡,四门大开着,小人们即使怎样地向皇帝进谗,也没什么来加罪于我。我们为的是这个啊。”他的孩子们都表示钦服。

     唐代宗永泰元年,大将仆固怀恩病故。各异族联合进犯京城。郭子仪率领众军队抵御。刚到泾阳,敌人已经合军。郭子仪只率了两千部众,少数民族的头领问:“这个领兵人是谁?”部下说:“他是郭令公。”回纥头领说:“怎么郭令公还在?仆固怀恩告诉我,大唐皇帝死了,郭令公也死了,中原没有头脑了,所以我才来的。现在郭令公在,大唐皇帝在不在呢?”郭子仪回复他,说皇帝身体康泰。回纥头领说:“我们叫仆固怀恩骗了。”郭子仪使人传话,回纥头领说:“郭令公真在的话,我能见到他吗?”郭子仪将要出见,将领们说,少数民族的人不可以相信,不要去。郭子仪说:“他们几十倍于我,真打起来,咱们的力量是不足的,怎么办?至诚可以感动神仙,何况是少数民族呢?”将领们要选五百精锐的骑兵给他做护卫。郭子仪说,那足以倒找麻烦。令人传呼,告诉说郭令公来了。少数民族的头领们开始怀疑,都拿着武器注目等待他。郭子仪仅率几十骑人马出阵,摘下头盔来打招呼说:“你们安好啊。很久以来你们同怀忠义,现在怎么做这样的事?”回纥头领都放下武器下马致敬,说:“这是我们的父辈啊。”

     他前后连续遭遇宦官显贵程元振、鱼朝恩等人,多次诋毁他。当时他正手握重兵,或者正在作战,接到皇帝召见的命令,从不为担心自己的性命而顾盼。天下靠他自身的存亡而安危,大约二十余年。

三、诗歌阅读

6.

(1)(5分)点明时节、地点;照应诗题;通过对巫山巫峡秋色秋气的形象描绘,烘托出萧瑟阴森的环境气氛;寄寓了老大伤悲、抑郁苍凉的情怀;为后文的写景抒情做铺垫;奠定了全诗沉郁感伤的情感基调.(答对其中任意一点,(1分);五点满分)

(2)(6分)为时局动荡不安、国运光景暗淡而忧愁苦闷;为滞留他乡、漂泊无依而落寞伤感;为心系故园却欲归不得而焦灼无奈.(每点(2分),若学生给出的答案系“贴标签”,该点不得分)

7.

(1)在水之湄

(2)觥筹交错(3)位卑则足羞

(4)庄生晓梦迷蝴蝶

(5)舞幽壑之潜蛟

(6)舞榭歌台

(7)雏凤清于老凤声

(8)壁立千仞

五、现代文阅读

8.(1)CD   A、“文章以八千岁与宋侉子的友谊为主线”错,文章以八千岁的人生历程为主线.B、原因分析不完整.文中还有“他是靠八千钱起家的,所以大家背后叫他八千岁”这个原因.E、“体现出盗亦有道,虽行为不堪也要讲究江湖道义”错,这更反映了他的无耻和霸道.

(2)精明节俭,生意上精打细算,生活要求低;冷漠吝啬,不为别人作保,不肯接济他人;保守刻板,迷恋旧有的生产方式,生活一成不变.(答到一点给两分,总分4分)

(3)结构上,将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串联起来,推动情节发展,使前后情节连贯可信;(2分)艺术手法上,起到了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宋侉子的豪放通达,更凸显八千岁的吝啬刻板;(2分)主题表现上(或人物关系上),宋侉子与八千岁的信义之交,和宋侉子与八舅太爷的虚与委蛇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小说的主题.(2分)

9.【解答】(1)C。

(2)D.“苏轼内心深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是反封建社会的”理解有误。原文最后一段是“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故答案选D。

(3)苏轼最早在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感和厌倦感。苏轼在美学上追求一种质朴平淡的美,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他发现陶渊明的美与真谛,并将之抬高到极高的境地,使陶诗自此以后备受关注,广为流传。苏轼的美学理想和审美情趣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浪漫注意思潮具有重要的先驱作用。

10.

(1)D

(2)A

(3)对于“校园贷”问题,除了加强监管,更要精准打击。大学生要不断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同时少些虚荣心,避免过度透支消费。正规金融机构推出的校园贷产品,进军校园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