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莎士比亚戏剧开始时因其过于“通俗”并没有得到戏剧界的认可,并因其过于“通俗”而被当时的专业戏剧创作者排挤、轻视。不过,大众剧场为其带来了无尚荣耀,之后的岁月,莎士比亚戏剧不仅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经久不衰地演绎,同时也成为戏剧艺术家的必修课,被高高供于戏剧史乃至文学史的神坛之上。这个过程,给我们带来重要的启示:群众文化也能诞生经典;贴近群众的“俗”的艺术,更能经得起历史检验;群众文化是文学艺术发展的重要契机。

       莎士比亚从一开始就以大众剧场的所有观众为对象,主题包含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台词对白更是取材于群众,大量运用民谚俚语,插科打诨。这与华丽的字句一起,构成奇妙的审美效果,并进入现代英语的血液,成为英语文化的一部分。

       莎士此亚起于“草根”阶层,却广泛受到各个层次观众的热烈追捧,并经历了历史和国界的检验。由“草根”而入“庙堂”的,古今中外,不独莎翁一例。宋代词人柳永,曾因“倚红偎翠”“羲斟低唱”入不得店堂,但谁也否认不了“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事实,“杨柳岸,晓风残月”成为流传千年的经典,他无可厚非地重回并永居庙堂之上。

       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就分出了贵族派和平民派两种力量。责族派只为少数贵族服务,虽然在诗歌和法语的发展上做出了卓越贡献,却远没有平民派作家拉伯雷的名气。后者因为用民间语言写出了现实主义关注人性的通俗作品并广泛传播,而在文艺复兴的史册上声名赫赫。不论在当时还是后世,“俗”的文化都战胜了以“雅”为出发点的艺术。平民派的“俗”,本质是以人为本,文艺复兴的起源就是挑战教会思想文化的统治,回归最普通大众的人性,因此莎士比亚才能成为英国文艺复兴的伟大代表。

       乔伊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尤利画斯》,被誉为20世纪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之首,但其情节的复杂性,意识流手法的晦涩性,致使能够阅读这本小说的人寥寥无几。西方现代主义兴起以来,大量文艺家刻意制造陌生化的效果,为作品打上了所谓的“精英”烙印。这种风潮在中国的表现也非常突出,这不应是大多数文艺家长期的艺术追求。专业文学艺术创作往往会在巅峰处走向低谷,失去创作的激情和创新的灵感,而群众文化却更可能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专业文艺创作者必须正视群众文化的发展,这是应有的正确态度。近年来,不少作家做出了很多尝试,将视角放在普通大众身上,叙写小人物,细描日常生活状态与个体微妙的心理情绪。不过如果是居高临下用专业和高雅的身份去恣意想象和构建群众,不会有群众真正常要的表达。现在群众创造、欣赏、提升文的水平不断增长,如何正确面对群众文化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在群众文化的土壤上更好地孕育和繁荣专业文学艺术,已是专业文学艺术家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廖文《莎士比亚戏剧:由“俗”到雅的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戏剧虽然因过于“通俗”未被当时专业戏剧创作者认可,却最终走到了艺术的巅峰。

B.莎士比亚戏剧创作吸收民间语言精华,求俚俗,也不排除华丽,有着奇妙的审美效果。

C.如果艺术以“雅”为出发点,忽视最普通大众的人性,就难以和“俗”的文化较量。

D.作家关注普通大众,叙写小人物悲欢,探究他们的心理世界,但这并不是平民化写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莎士比亚戏剧取得杰出艺术成就的过程谈起,引出观点,为下文论证奠定基础。

B.文章除用莎士比亚的例子外,还用柳永、乔伊斯等例子,论证了群众文化也能产生“大家”。

C.文章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鲜明地表明了贴近群众的“俗”的艺术更经得起历史检验。

D.文章逻辑性较强,层次分明地论述了正确面对群众文化、促进文学艺术发展这一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戏剧经过历史发展最终能成为经典,群众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B.草根作者往往经得住历史和国界的检验而居于庙堂之上,莎土比亚、柳永即如此。

C.专业文学艺术创作往往会在巅峰处走向低谷,而群众文化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D.专业文学艺术家如能正视群众文化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就能繁荣专业文学艺术。

一、(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材料一:

       往返4000多公里的超远距离通信,时延36毫秒内,依靠虚拟仿真和5G技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田威把曾经只能是空想的飞机制造实验教学变成了现实﹣﹣4月9日,以“识变、应变、求变”为主题的中国慕课大会在京启幕。在现场教学展示环节,田威用一根网线串起了一场三地三校同时完成的飞机大部件装配实验。

       作为互联网发展的产物,慕课自诞生起就被寄予了打破传统教育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催生新的教育生产力的厚望。慕课带来的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正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透露,如今,我国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共计2亿多人次“打卡”慕课学堂,较2017年增长2.7倍,上线慕课数量约12500门,增加近3倍;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量增至1291门,增加1.6倍。同时,覆盖所有专业门类的慕课体系正在建立。

(摘编自《中国慕课:跑出速度创新标准》,《光明日报》2019年4月11日)

材料二:

       朱春俐在《国内慕课学习的调查研究》一文中,选取了六大慕课平台上共1051门课程作为观察样本,观系其所属专业学科。又从1051门样本课程中选取出各平台上关注度最高的5门热门课程,共计28门课程(其中有2门重复课程),观察其所属专业学科。得到以下信息,如图:

 

(摘编自朱春俐《国内慕课学习的调查研究》)

材料三:

       据报道,今年,教育部将出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推进“亚欧会议慕课网络行动”,充分借助“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支持国内慕课平台横向联合,推动更多慕课上线国际著名平台。

       经过量的积累,我国慕课已经进入质的提升阶段,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许多慕课平台堆积大量教学视频资源,与传统课堂的“满堂灌”并无本质差异。对此,授课者必须做到以学习者的需求为中心,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其次,要注重在线测量和数据分析,探索在线教育规律。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在线测量和分析师生的教学行为和轨迹,发掘学生学习困难和进步因素;促进因材施教,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进一步开展慕课跨机构、跨部门合作,才能释放全新活力。在国内,近来创业创新类慕课较为热门,高校也可积极寻求机会与各类企业合作,为学生创造锻炼机会。

(摘编自骆蓉《把慕课打造成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金课”》,《光明日报》2019年4月4日)

材料四:

       在中国慕课大会在,腾讯公司副总裁王巨宏首倡“未来+教育”概念。这是一套从底层信息基础设施,到智能应用引擎、优质内容平台层面,全面服务“以人为本,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产学协同育人,共建优质的教学内容,持续为智慧教育提供资源,腾讯TAPD技术团队深入高校,将腾讯敏捷开发工具、方法与实践文化融入高校软件工程课程平台,致力于培养更多软件工程人才。经由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探索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打造智慧教育的技术引擎。

(摘编自《腾讯王巨宏:“未来+教育”,以智能技术助力人才培养新模式》,《消费日报网》2019年4月11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慕课大会上,田威教授依靠虚拟仿真等新科技,串起了一场三地三校同时完成的飞机大部件装配实验,使曾经的空想变为现实。

B.慕课的产生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时空界限,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和管理模式,可为受教育者提供更个性、多样的服务。

C.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所属学科数在28门热门课程学科数中所占的比例要高于它们的课程数在全部样本课程中所占的比例。

D.工学和理学的课程数占全部样本课程的比例之和约为50%,这与工学和文学所属学科数占28门热门课程学科数的比例之和一致。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与2017年慕课的发展情况作对比时,材料一运用多个数据,有力地证明了如今我国慕课数量之多、发展速度之快和应用规模之大。

B.在当下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等技术对教学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在这种技术指导下的教学成效一定比传统教学好。

C.腾讯的“未来+教育”概念是一种全面服务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包括从底层信息基础设施,到智能应用引擎等多个层面。

D.腾讯提供产业资源与技术,融入高校课程平台,与高校共同研究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教育的智能化升级助力。

(3)如何促进高校慕课的高质量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

一、(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严溪锁钥

戴智生

 

﹣﹣题记

       锁钥,开锁的器件,比喻成事的关键所在。

       江文清在门神的下方贴了一张便笺,上书:非经本房东许可,请匆进屋打扰!字是软笔寸楷,乌黑方正,大小如一,标准的馆阁体。

       游客发现门上的字条,有人停顿下来,探头张望一下就走了;也有人根本不注意,径直闯进他的庭院。

       江文清并不制止,他坐在堂前的火桶上,腰身以下盖件旧棉袄,面无表情,任人取景拍照。来人发现八仙桌上的剩饭剩菜,竟也猎奇。江文清略有不悦,挪了挪身子,欲言又止,摇摇头干脆闲上眼睛。

       他的家是一幢三间穿堂式砖木老屋,雕梁画栋。外面观瞻,高耸的封火墙,繁缛细巧的砖雕门罩,就很吸引人的眼球。

       这类相似的徽派古宅,严溪村还有140多幢。

       严溪村坐落在赣东北偏远的山谷里,谷底枕东谷口在西。谷口即为村口,前面横亘一条清澈的溪河。村口有座牌楼,筑在一棵大樟树底下,门牌正中镶嵌匾额:严溪锁钥。跨过石桥、穿越牌楼便是村庄,里面布局叶脉状,酷似迷宫,颇少见。地面清一色青石板路,主道两边均是木门板店面,既住人也经营茶叶和油茶,还有的开设农家小吃。

       这里已然是一个旅游景点,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江文清的老屋在一条小巷口,只居家,别无它用。游客频繁闯入,他实在有点不胜其烦。

       如果来人对严溪村的历史饶有兴趣,江文清倒也乐意奉陪。他会客气地引你上座,泡上自制的茗茶,与你侃侃而谈;客人兴致浓厚,他会小心地捧出一本毛边纸手册,里面是他收集整理的资料。

       他告诉你,严溪原先四周长满了桃树,最早叫桃花湾。光武年间,东汉名士庄光,为远离政治,也为避光武帝讳,改名严子陵,隐居于此,终日溪岩上垂钓,悠闲自得,“严溪”便由此而来。

       严溪村自古盛产茶叶,闻名遐迩,茶号遍布全国各地。他们有修桥铺路、大兴土木的习气,祠堂、戏台和私宅都十分讲究。鼎盛时期,这里“门户三千庄八百”。

       可惜严溪村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衰败。

       尽管如此,江文清始终以祖辈为荣,曾经的衰落,他也有新的诠释。正因为衰落,这里的古建筑才保存了下来,历久弥新。

       当然,喧嚣打破原有的宁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乡政府为了保护古村风貌,在村口对岸建起了住宅小区,村民搬迁可以自由选择,江文清犹豫不决。

       儿子轮番吵他的耳朵,那边设施齐全,不潮湿,视野开阔,我们搬过去住吧?

       他不置可否,心想,我又不痴呆,搬过去自然好,只是穷窝难舍呀,何况老屋也有老屋的好处,冬暖夏凉!

       孙子天天跟着他屁股后面转,我们要住新房子,那里离学堂近。

       他终于松了口,搬吧搬吧!

       两个儿子搬迁过去,一家便分成了两个小家。

       那是“树大分枝”的必然规律,他心里仍然不是滋味。

       江文清把自己留了下来。房子要住人,房子要通风,不然房子会发霉虫蛀。

       再说,他没有想好跟着哪个儿子过日子。

       还有一个的原因,他计划撰写有关村史的文章,住在老屋里更有启发。

       江文清当过教师,老一辈里面算是顶有文化的人。年轻人后来居上,但他们喜欢外面的世界,想法也不尽相同。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应该留下一份像样的遗产。

       遗产不一定都是物质的,也可以是文化。当然,文化要有点思想内涵。

       江文清坐在家里,终日苦思冥想。他孤身一人,平时也没有别的事情做,洗衣弄饭都是儿子轮流照料。这很方便,老屋距新区不远,他吃饭去儿子家,不愿走就让儿子送过来。

       他更愿意在村里转悠,祠堂的遗址,倒塌的戏台,正在修缮的义塾馆,都是他常去的地方。江文清有天发现,义塾馆应该少了件东西。他站在院子里回忆,猛然记起堂柱上原来有副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严溪向来有兴办教馆的族风,崇尚诗礼传家、邻德里仁的信条,现在好像慢慢淡化了。

       江文清走出义塾馆,心里有点失落,又有点兴奋,他似乎找到可以落笔的地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面无表情的江文清与那些闯入庭院,拍照取景,连桌上的剩饭都要猎奇一番的游客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写出一些游客竭力搜求新奇事物的可笑。

B.小说写儿孙极力主张搬新房的情节,凸显了两代人观念的不同,儿孙更向往外面的新世界,江文清却更加愿意追溯历史,记录与守护古老的文化与精神。

C.即使严溪村曾经历过一段时期的衰败,江文清对村子的历史还是感到极度自豪,这种心理是江文清对传统历史文化不加筛选、全盘肯定、盲目崇尚的表现。

D.从结尾处提到的“祠堂的遗址”“倒塌的戏台”“少了对联的义塾馆”,可以看出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严溪村的古老文化已不复往昔,正在逐渐衰落。

(2)小说以“严溪锁钥”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这篇小说在叙述上有哪些特点?这样写分别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题。

       高琼,家世燕人。琼少勇鸷无赖,为盗。事败,将磔于市,暑雨创溃,伺守者稍怠,即掣钉而遁。事王审琦,太宗尹京邑,知其材勇,召置帐下。太宗尝侍宴禁中,甚醉,及退,太祖送至苑门。时琼与戴兴、王超、李斌、桑赞从,琼左手执靮,右手执镫,太宗乃能乘马。太祖顾琼等壮之,因赐以控鹤官衣带及器帛,且勖令尽心焉。太宗即位,御龙直指挥使。及讨幽蓟属车驾倍道还留琼与军中鼓吹殿后六班扈从不及琼首率所部见行在太宗大悦慰劳之出为许州马步军都指挥使。会有龙骑亡命卒数十人,因知州臧丙出郊,谋劫其导从以叛。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贼首青脚狼者注弩将射琼,琼引弓一发毙之,遂悉擒送于州。端拱初,出为单州防御使,改贝州部署。二年,召还。故事廉察以上入朝,始有茶药之赐,至是特赐琼焉。三月,授踪付卫步军都指挥使、领归义军节度,范延召辈始加观察使,不得与琼比。出为并州马步军都部署,时潘美亦在太原,旧制,节度使领军职者居上,琼以美旧臣,表请居其下,从之。景德中,车驾北巡。时前军已与敌接战,上欲亲临营垒,或劝南还,琼曰:“敌师已老,陛下宜亲往,以督其成。“上悦,即日进幸澶渊。明年,以罢兵,料简兵卒诸班直十年者出补军校,年老者退为本班剩员。琼进曰:“此非激劝之道,宿卫岂不劳乎?”自是八年者皆得叙补焉。未几,以久疾求解兵柄,授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三年冬,疾甚,上欲亲临问之,宰相不可,乃止。卒,年七十二,赠侍中。

(节选自《宋史•高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讨幽蓟/属车驾倍道还留/琼与军中鼓吹殿后/六班扈从不及琼/首率所部见行在/太宗大悦/慰劳之/

B.及讨幽蓟/属车驾倍道还/留琼与军中鼓吹殿后/六班扈从不及琼/首率所部见行在/太宗大悦/慰劳之/

C.及讨幽蓟/属车驾倍道还留/琼与军中鼓吹殿后/六班扈从不及/琼首率所部见行在/太宗大悦/慰劳之/

D.及讨幽蓟/属车驾倍道还/留琼与军中鼓吹殿后/六班扈从不及/琼首率所部见行在/太宗大悦/慰劳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邑,即京城,与京师、京都同义。文中京邑指宋朝国都开封,张衡《东京赋》中“京邑翼翼”,指东汉都城洛阳。

B.擢,指选拔或提升官职,类似的升、陟等表示官员升职,滴、迁等表示降职,调、徒等指调动官职。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廉察,文中指官职。廉,与“察”同义,即考察、视察。唐以后也用于对观察使之类职务的简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琼尽心为主,得到太祖赏识。宋太宗任京兆尹时,侍宴酒醉,高琼为之执住缰绳马镫,太宗才得以乘马,太祖因此对他很是赏识。

B.高琼勇敢擅射,榆林一箭擒贼。在许州任职时,得知贼人谋划劫迫之事,便护送臧丙还城,并亲率士卒追捕,直至榆林村,紧急之际,一箭击毙贼首。

C.高琼担任要职,为人谦逊有礼。高琼回京,加官受赏,异于众人,按照旧制,他的官职应在潘美之上,但因潘美是老臣,他便上书位其下。

D.高琼通晓军务,进言屡被采纳。宋军北伐之时,高琼力劝皇帝亲临遭渊,鼓舞士气,后又向皇帝进言激劝兵士的道理,意见都被采纳。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祖顾琼等壮之,因赐以控鹤官衣带及器帛,且勖令尽心焉。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苏武传》)

一、(二)古代诗歌阅读

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馆娃宫怀古

皮日休

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

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

砚沼只留溪鸟浴,屟廊空信野花埋。

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

 

【注】馆娃宫:坐落于苏州灵岩山上,为吴王宠幸西施而建。姑苏麋鹿:吴败越后,相传越王将西施献于吴王,吴王悦,伍子胥谏吴王,吴王不听,伍子胥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佳人已去、宫墙依旧,物是人非,引人叹息,首联即定下怀古伤今的基调。

B.颔联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如今馆娃宫的荒凉衰败,与往昔形成对比。

C.颈联中“空”在句中的作用与“环珮空归夜月魂”中的“空”相似。

D.诗歌前三联侧重描写馆娃宫的遗迹,最后一联侧重抒情,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中“      ”两句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写刘裕北伐时驰骋疆场,所向披靡的气势。

(3)柳永《望海潮》“   ”写杭州户口的繁庶;“   ”写钱塘江的广阔无边。

(4)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比喻手法,写音乐急切粗重的句子是“   “;写音乐婉转流畅的句子是“   ”。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两句写出了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翻卷浪花,宛如堆堆白雪的奇丽壮观景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戴上虚拟增强现实设备,马上置身于历史影像现场;翻开一本秦兵马俑画册,屏幕上出现各种兵马俑的立体造型……在第五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各类新技术令人______,各种作品琳琅满目。

       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问世,数字阅读无疑将加大推进全民阅读的深入发展。数字阅读不断普及,很多人难免担优:当人们花更多时间“读屏”,传统的阅读方式是否会受到冲击?其实,数字阅读与纸质书阅读_______.据调查,2018年,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都保持高速增长。电子书便于携带,纸质书适合收藏,不同的特性,意味着在较长时间内,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都将相依共存。

       真正需要追问的是,数字阅读时代,人们如何保持对知识的朴素追求,如何坚守对真理的执着向往?数字出版市场迅猛发展,难免_________,出版物质量参差不齐。(  )同时,对经典读物的转化,也是摆在数字出版行业面前的时代命题。利用数字出版的普及化优势,可以扩大经典读物的覆盖度,让经典抵达更多人群。

在数字阅读时代,文字可以“动”起来,但人们的阅读依然要深入思考,而不能_______,只有如此,思想的光芒才会依旧闪耀,经典的力量才能永久流传。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应接不暇  并驾齐驱  鱼龙混杂  浮光掠影

B.应接不暇  并驾齐驱  泥沙俱下  走马观花

C.目不暇接  并行不悖  鱼沙俱下  浮光掠影

D.目不暇接  并行不悖  鱼龙混杂  走马观花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问世,数字阅读无疑将加速推进全民阅读的深入发展。

B.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问世,无疑使得数字阅读加大推进全民阅读的深入发展。

C.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问世,数字阅读无疑将加强推进全民阅读的深入发展。

D.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问世,数字阅读无疑将加速推进全民阅读的深入发展。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数字出版业的责任,是为读者提供优秀的数字阅读产品

B.提供优秀的数字阅读产品,是读者对数字出版业的要求

C.提供优秀的数字阅读产品,是数字出版业的责任和使命

D.数字出版业要以为读者提供优秀的数字阅读产品为责任和使命

七、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9分)

8.(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召有司案图B.拜送书于庭

C.请毕今日之驩D.覆盖周密无际

9.(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宁许以秦曲B.宜皆

C.且庸人尚D.反欲两主,观祸败

10.(3分)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求人可使报秦者

A.送匈奴使留在汉者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为降虏于蛮夷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四、写作(60分)

11.(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来,“996”一词在网上成了热搜,它代表当下许多上班族“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的工作状态。对此,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有违劳动法规定的八小时工作制,且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不应提倡,也有人认为这正是奋斗者该有的状态。

       针对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请结合社会现实和自身理解,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解答】(1)D.“这并不是平民化写作”错,说法绝对,文中最后一段认为作家“如果是居高临下,用专业和高雅的身份去恣意想象和构建群众”,这样的创作还不是平民化写作。

(2)B.“还用柳永、乔伊斯等例子”错误,乔伊斯的例子是用来论述疏离了群众的唯“雅”的文学艺术的。

(3)B.由莎士比亚经得住历史和国界的检验而居于庙堂之上,不能得出所有的草根作者往往经得住历史和国界的检验而居于庙堂之上,推理不当。柳永是否经历了国界的检验,文中无据。C.“群众文化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曲解文意,文中第五段说“群众文化却更可能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D.“如能……就……”表述绝对,“正视”只是一种态度,见原文最后一段“专业文艺创作者必须正视群众文化的发展,这是应有的正确态度”。

 

一、(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2.【解答】(1)D.由材料二图表可知,工学和文学学科数占28门热门课程学科数的比例之和约43%,与50%还有一定差距。

(2)B.无中生有,文章并未提及“在这种技术指导下的教学成效一定比传统教学好”,影响教学成效的因素很多,不是由一方面决定的。

(3)政府可发挥其组织和引导能力,提供政策支持,为慕课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授课者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注重在线测量和数据分析,发掘学生学习困难和进步因素,促进因材施教。开展慕课跨机构、跨部门或和各类企业合作,既能释放全新活力,又可为学生创造锻炼机会。

一、(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3.【解答】(1)C.“对传统历史文化不加筛选、全盘肯定、盲目崇尚”于文无据。

(2)呼应正文。小说写严溪村的故事,题目中“严溪”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严溪锁钥”正是村口牌楼上匾额的内容。一语双关。表面上看,“严溪锁钥”只是匾额的内容,但小说更想表现的,是对严溪慢慢淡化的崇尚诗礼传家、邻德里仁的精神的呼唤,这些仁义忠厚、崇尚诗书的精神才是真的“严溪锁钥”。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使读者不由地思考何为“严溪锁钥”,结尾处揭示其内涵,使人恍然大悟。

(3)小说整体运用第三人称,娓娓道来,直接客观地展现了严溪村的过去和现在。叙述与描写相结合,小说既有对故事的讲述,也有对地理位置、村落布局、房屋样貌等的描写,使小说更具画面感与诗意美。历史与当下相结合,通过“他(江文清)告诉你(对村子历史感兴趣的游客)”这种方式来讲述,呈现出严溪村的历史、人文,使小说富有历史感与文化底蕴,同时为下文写严溪村的精神底蕴作铺垫。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

4.【解答】(1)D

译文:等到征讨幽蓟时,适逢车驾兼程还交,留高琼与军史乐队殿后,当时六班扈从都没跟上,只有高琼最先率领部队出现在皇帝停驻地,太宗很高兴,特别慰劳他。

(2)B.“迁等表示降职”错误;迁,有升迁、降职、平调三种情况,左迁才特指贬官。

(3)B.“护送臧丙还城”有误,文中说“趣还城”,意思是“催促臧丙还城”。

(4)顾:看见;因:于是;勖:勉励;

译文:太祖见高琼等人壮猛,于是赐给控鹤官的衣带及器物布帛,且勉励他们尽心侍奉太宗。

畔:通“叛”,背叛;第二个“为”:成为;何以汝为见:还见你干什么;

译文:你本是汉朝臣子,不顾恩德,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我要见你干什么?

译文:

      高琼,家族世代为燕州人。少时勇猛无赖,做强盗,事情败露后,将在市上受磔刑,暑天下雨使伤口溃烂,趁看守稍有松懈,他便掣断锁钉逃遁。后跟随王审琦,宋太宗任京兆尹时,得知他能干勇敢,便召来安置在帐下。太宗曾陪侍宋太祖在宫中宴饮,大醉,至退席时,宋太祖送到苑门。当时高琼与戴兴、王超、李斌、桑赞都随从太宗,高琼左手抓住马缰绳,右手执马镫,太宗才能乘马。太祖见高琼等人壮猛,于是赐给控鹤官的衣带及器物布帛,且勉励他们尽心侍奉太宗。太宗即位,升为御龙直指挥使。等到征讨幽蓟时,适逢车驾兼程还交,留高琼与军史乐队殿后,当时六班扈从都没跟上,只有高琼最先率领部队出现在皇帝停驻地,太宗很高兴,特别慰劳他。出任许州马步军都指挥使。恰逢有数十个亡命的龙骑兵卒,趁着知州臧丙出游城郊时,图谋威逼劫迫他的前导和随从人员叛乱。高琼获悉此情况后即告诉臧丙,催促他还城,于是亲自率领数十个随从将士,带着弓箭独自骑马追捕叛兵,至榆林村,才追上他们。叛贼进入村后民舍,登在墙头抗拒。外号青脚狼的叛贼首领正搭弩要射高琼,高琼拉弓一射便将他击毙,于是将他们全部捕送到许州城。端拱初年,出任单州防御使,后改贝州部署。端拱二年,召还京师。依先例,廉察以上的官吏入朝,才有茶药赏赐,到这一次却特例赏赐高琼。三月后,诏授高琼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归义军节度使,而范廷召这些人才开始加授观察使,不能跟高琼相比。后又出任并州马步军都部署,当时潘美也在太原,旧制规定,节度使兼任军职者位处在上位,而高琼却因为潘美是老臣,特上表请求让自己位居其下,被允许。景德年间,皇帝乘车北巡。当时前军已与敌人接战,皇帝要亲临战营,有人劝皇上南回,高琼则说:“敌军已疲惫,陛下应亲往前线,以督勉将士,杀敌成功。”皇上很高兴,当天亲临澶渊。第二年,因为停战,精简兵卒,凡守边十年以上的出补军校之职,年老的退为本班剩员。高琼上奏说:“这不是激励将士的方法,宿卫边疆,难道不劳苦吗?”从此,凡戍边八年的也可得到叙用。不久,因久病在身请求解除兵权,于是改任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景德三年冬,高琼病危,皇上想要亲临慰问,宰相不同意,才作罢。去世时,年七十二岁。赠侍中。

一、(二)古代诗歌阅读

5.【解答】(1)B.颔联没有听觉这种角度。

(2)这两句诗是说麋鹿如今真的在姑苏台上漫游闲荡,应该为当时伍子胥语言而伤怀。诗人运用“姑苏麋鹿”这一典故,追怀伍子胥对吴王夫差的谏言,吐露朝代兴废、世事无常的感慨。借古讽今,告诫当世的统治者莫要沉迷奢靡的生活。

 

6.【解答】故答案为:

(1)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2)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3)参差十万人家  天堑无涯(4)大弦嘈嘈如急雨  间关莺语花底滑

(5)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7.

(1)C

(2)D

(3)C

七、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9分)

8.【解答】A.“案”通“按”,审察、查看;

B.“庭”通“廷”,朝廷;

C.“驩”通“欢”,欢乐;

D.无通假。译文: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

故选:D。

9.【解答】C.为意动用法,感到羞耻。其他三项为使动用法。使……背负/使……投降/使……争斗。

故选:C。

10.【解答】例句:定语后置句,“可使报秦”作定语后置修饰名词中心语“人”,译文:想要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A.定语后置句,“留在汉”作定语后置修饰名词中心语“匈奴使”,译文:送走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