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选错了专业有多悲催——卢照邻

张继彦 彦师语文课堂 2022-05-09

如果我们认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哪么当我们看到一个人要自杀时,我们该不该救他?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看看卢照邻怎么回答


一、过目不忘的青年


童年卢照邻显得和普通的孩子一样,没啥传颂的名篇。跟普通孩子不一样的是他家是望族,他爹就在他十三岁上初中的时候,送他远赴江苏跟随文学大儒曹宪、经石专家王义方学习。相当于找了个顶级家教,小班授课。


二十岁出山,跟了一个老大(为啥不参加科举?唐朝真正科举当上官的比例也就10%)来济。后来来济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受诬陷贬到边塞,五年后战死沙场(杨炯想去边塞怎么不走这捷径?)。好在来济早就把卢照邻推荐给了李渊的儿子邓王李元裕。来济去世的时候,卢照邻不顾得罪武则天的风险,为他的文集作序,其中不乏溢美之辞,足见卢照邻勇气和人格(不用记这不是考点)。


李元裕与卢照邻结为布衣之交(注意初唐四杰都被皇帝的儿子赏识,这际遇在我们看来怎么算“怀才不遇”?),然后让他当了小文书(怀才不遇)。邓王府藏书甚多,卢照邻都看过,且过目不忘(大概看的是儒家的书,能确定的是以后没用上)。


据说那时的卢照邻擅长写赋,被誉为邓王府的“司马相如”,司马相如的赋谁记得名句有啥?我觉得更多的是占了和卓文君爱情故事的光。司马照邻的赋传世的就五篇写的还是病殃殃的主题,比如《穷鱼赋》(也不考)。


二、写诗的中年


卢照邻29岁时,邓王也死了(和骆宾王一样克主)。卢照邻再次寻找工作,克死两任老大,再找工作谁敢接收?好在卢照邻在邓王府时写下过被后人誉为“初唐七言歌行代表作”的《长安古意》。其中名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可(xing)惜(yun)的是这首是长诗,高考不考。


还有一首《行路难》名句有:“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你说李白后来抄没抄?)“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也是长诗不考。考的是(知识点)卢照邻在诗体上对乐府诗集进行了改革,五言成了七言,诗的内容不在局限于宫廷,扩大到边塞(他也没去过前线)。为日后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写古体诗抒情时,提供了参考。


我好像扯远了,再回看卢照邻找工作。凭借多年看书经历,他找到一个校书郎的工作。杨炯(《爱国该如何是好?——杨炯》)14岁的时候干的就是这个,同比这一年14岁的王勃已经给颜师古挑错了,骆宾王写出来《鹅》都四十多年了。


没关系,老天会给他一个交代的。此后两年卢照邻莫名其妙入狱(强烈鄙视杨炯,另外三杰都入过狱),出了狱,卢照邻被派去四川锻炼。


表面看这是悲剧吧?没关系,老天会给他一个交代的,在四川他结识了同样被贬的王勃,写下了不是很有名的诗句“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两个异地的被贬青年惺惺相惜。(我们这种都没被贬资格的人,该同情他们,还是被他们同情?)


更好的交代是卢照邻当时邂逅了一位郭姓女子,伉俪鸳侣过着没羞没臊给王勃喂狗粮的日子。王勃看不下去了,喊卢照邻再次进京赶考。卢照邻许诺,金榜红袖添新茶,不负今生不负她。辞别郭氏,双方都没想到,这一别却是永诀(骆宾王以此为背景写了《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


三、落魄晚年


公元671年,初唐四杰齐聚长安参加公务员考试,传说后世称他们“初唐四杰”就因这次齐聚。可惜初唐四杰私交一般,诗交还不错。如果四个被皇帝儿子赏识过的人互通下人脉,或许就不是怀才不遇了。当时他们的不甘人后的诗风又怎么可能被已在人前显贵的官员欣赏?


主考官李林甫:长得比我帅还想高中?


考试的结局不出意外,全部落选!


这不是老天要给的交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四杰的人生从此开始,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


其余三杰之后的人生我们之前都讲过,惨。但是卢照邻之后的人生是凄惨。


卢照邻四十岁时他爸去世了,他伤心过度,染了风疾(应该是左半身不遂,右手还能继续写作)。小guan也干不下去了,拖着病躯到长安,本来想找有过学医经验的王勃给治治,还能省点钱,没想到王勃已死。找神医孙思邈救治无果。拖着病躯卢照邻进入龙门修道(也有说法是先修道炼丹,吃了中毒导致半身不遂),晚年找朋友接济买药,好多朋友把他加入了黑名单(客散同秋叶,人亡似夜川)。


回顾自己的人生际遇他总结:“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具体事务官员),己独儒(道德修养);武后尚法(法家,大政方针),己独黄老(修仙);后封嵩山,屡聘贤士(法道儒都行),己已废。”


评价当前的的自己:手足蜷缩、五官扭曲,“不学邯郸步,两足匍匐;寸步千里,咫尺山河。”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想学骆宾王革命都不能啊!该说他生不逢时,还是咎由自取?


回到我们开篇的问题,自杀的人该不该劝?

卢照邻会回答:我!要!自!杀!


每一次的选择都跟国家要求背道而驰,饱受折磨二十年的卢照邻最后选择投颖水而死。不知道他是否托梦给郭姑娘:回首看老年化,霜雪染发,诉她流离未忘牵挂。




四、总结


王勃想弘扬儒学、杨炯想上阵杀敌、骆宾王像写赋、卢照邻想治世,青史几行留名,记录四杰档案都是:诗人。这还不算,他们倔强耿直,传闻却都死于柔弱的水(杨炯传说为求雨自己跳井淹死)。激昂的诗风战胜不了柔弱的上官体?


有他们这种才华,却过着衣衫褴褛孑孓独活日子,我们所谓的穷困日子不是自作自受吗?


好在四人留下的作品加一起也就一百多首,能考却还没考过的寥寥无几(如果长篇不选段去考),上官体根本没考过(四杰扳回一局)。说到这我仿佛已经听到了某些学生的笑声,别高兴的太早,他们的诗风后继有人。


相比于唐朝诗人组cp这种行为,接下来出场的这位传奇了许多,请看下回:


不组cp的人,如何营销自己?——陈子昂



本期彩蛋:

卢照邻与郭姑娘的结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