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2020学年天津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天津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每小题3分)

1.(3分)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及语段出处文常,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黄狗为了表示同主人的意见一致,也便在翠翠身边汪汪汪的吠着。其余的商人皆笑着,一时不能走路。祖父气嘘嘘的赶来了,把钱强迫塞到那个人手里。

洋先生不准他革命,他再没有别的路;从此决不能望有白盔白甲的人来叫他,他所有的 抱负,志向,希望,前程,全被一笔勾销了。至于闲人们传扬开去,给小 D 王胡等辈笑 话,倒是还在其次的事。

古老的教堂和卡西莫多之间有种心电感应,相互吸引,意气相投,外表相像,使得他紧 紧黏附于它,就像乌龟黏附在甲壳上一样,那凹凸不平的教堂正是他的甲壳。

黛玉忙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糅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 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见过不成!”

A.气嘘嘘     迫(qiǎng)    沈从文《边城》

B.抱负        一笔勾销          鲁迅《阿 Q 正传》

C.甲(qiào)    意气相投     巴尔扎克《高老头》

D.胶柱鼓瑟          矫糅造作     曹雪芹《红楼梦》

2.(3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休(qì)   然(mù)   不事(gēng)   退避三(shè)

B.张(xī)   内(hòng)   毛巾(níng)   不不莠(láng)

C.狡(xié)   头(xué)   心病(guàn)   情不自(jīn)

D.熟(àn)   木(nè)   独戏(jiǎo)   木取火(zuàn)

3.(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题纲  发祥地   别出心裁  大海里捞针

B.渎职  敲竹杠  步履为艰   快刀斩乱麻

C.忖度  破天荒   声名雀起  人不可貌相

D.幅员  开倒车  察言观色  礼轻情意重

4.(3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轻歌曼舞   一年之季在于春          劣(zhuó)力能鼎(gāng)

B.雍荣典雅   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打(yáng)寅吃粮(mǎo)

C.毋庸赘言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果(fǔ)    焚膏继(guǐ)

D.大厅广众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历(lǚ)    瘦削不(xuē)

5.(3分)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3•11 日本大地震五周年之后,录像、证言的公开在世人面前愈发 模糊,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真相越来越         了。

笔者自 1992 年 7 月起进入广东省博物馆从事书画鉴藏工作,有幸         ,跟随先生学 习书画鉴定近十年,其中于先生之事耳濡目染既多。

李金发雕塑作品不多,却成为第一个在法国最高艺术沙龙中展出雕塑作品的中国人。他 一生不大与文坛往来,却以风格迥异的诗歌,成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         

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         ’偏你们又不留着 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别叫人拔去了。”

A.朦胧   忝列门墙    开山鼻祖     留得残荷听雨声

B.蒙眬   登堂入室    始作俑者     留得残荷听雨声

C.蒙眬   忝列门墙    开山鼻祖     映日荷花别样红

D.朦胧   登堂入室    始作俑者     映日荷花别样红

6.(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9 年女排世界杯今日结束第五个比赛日的争夺,中国女排以 3 比 0 完胜东道主日本女 排,豪取世界杯五连胜。

B.周杰伦的新歌《说好不哭》在朋友圈刷屏了,歌曲在 QQ 音乐数字平台上线将近两个多 小时,销售额就突破千万,成为该音乐平台历史销售额最高的数字单曲。

C.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是文物界出了名的“工作狂”,不仅他练就了自己坐在车上用电脑 写稿子的本领,也影响并锻炼了身边的工作人员。

D.面对教育部推行的汉语四六级考试,国人纷纷质疑:这种考试真能改善“外语热、国语 冷”以及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现象吗?

7.(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泽厚先生学贯中西,对传统美学和西方美学的研究造诣精深,见仁见智,写出了学术价值很高的专著《美的历程》。

B.近些年来,众多电视连续剧在题材方面陈陈相因,导致剧情枯燥乏味,越来越满足不了 广大电视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C.在“九一八”国耻纪念日这一天,刺耳的警报声响遏行云,提醒着中华儿女缅怀先烈,勿 忘国耻,发奋图强,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D.王菲、王力宏等大牌明星现场演唱被质疑水平失常,让人有味同嚼蜡之感,但有媒体称 是音响团队影响了歌手发挥。

8.(3分)下面的书信中,加点词运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李老师:您好!上周四您光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老师作画相赠,我感激不已。我定会惠存老师的墨宝,铭记老师的恩情。我今天已将最近付梓的拙作邮寄给您,请您教正

       敬祝

教安

学生:黄少明

9 月 28 日

A.蓬荜生辉B.惠存C.教正D.教安

二、文言文阅读(共15分,每小题22分)

9.(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贞观初,太宗谓萧瑀曰:“朕少好弓矢,自谓能尽其妙。近得良弓十数,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也。’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正,则脉理多斜,弓虽刚劲而遣箭不直,非良弓也。’朕始悟焉。朕以弧矢定四方,用弓矢多矣,而犹不得其理;况朕有天下之日浅,得为理之意,固未及于弓;弓犹失之,而况于理乎?”自是诏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每召见皆赐坐与语询访外事务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才而居。委任实重。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若惟署诏敕、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何烦简择,以相委付?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治国与养病无异也。病人觉愈,弥须护,若有触犯,必至殒命。治国亦然,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至丧败。今天下安危,系之。于朕,故日慎一日,虽休勿休。然耳目股肱寄于卿辈,既义均一体,宜协力同心,事有不安,可极言无隐。倘君臣相疑,不能备尽肝膈,实为治国之大害也。”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看古之帝王,有兴有衰,犹朝之有暮,皆为蔽其耳目,不知时政得失。忠正者不言,邪谄者日进,既不见过。所以至于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云:‘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魏征对曰:“自古失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忘乱,所以不能长久。今陛下富有天下,内外清晏,能留心治道,常临深履薄,国家历数,自然灵长。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贞观十九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观古来帝王,骄矜取败者,不可胜数。朕恐怀骄矜,恒自押折,日旰而食,坐以待晨。每思臣下有谠言直谏,可以施于政教者,当拭目以师友待之。如此,庶几于时康道泰尔。”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政体第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惟觉阿旨顺情

比:近来

B.病人觉愈,弥须

将:护理

C.既不见,所以至于灭亡

过:错误

D.皆为居安忘危,处忘乱

治:治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天下安危,系于朕

壮也,犹不如人

B.蔽其耳目

大王不取也

C.天下无事

勇气闻于诸侯

D.有道则人推为主

拔剑撞破之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是唐太宗时期的年号。年号发起于中国古代新君即位时为了区别上一任君主,新君重新计算在位年数之制。从秦始皇时开始使用,在年数之前加上有纪念意义的名号,是为中国古代年号之始。

B.擢,本义是抽引,拉拔。在古代,擢还可以表示选拔、提升官职的意思。升、拔、迁、拜、放、徙,也都有提升官职的含义。

C.侍臣是指侍奉帝王的廷臣。作为皇帝侍卫官代称,还有中郎、郎中、侍郎、提辖、判官等。

D.《书》,即为《尚书》。传说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是诏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每召见/皆赐坐与语/询访外事/务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

B.自是诏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每召见/皆赐坐与语/询访外事务/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

C.自是诏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每召见/皆赐坐/与语询访外事务/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

D.自是诏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每召见/皆赐坐/与语询访外事/务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以自以为得“良弓”实际都不是“良材”设喻,由此领悟到自己虽然取得了天下,却并不全都明白天下事务。

B.太宗对机要部门逢迎苟且的现状很不满,要求臣下大胆指出朝廷政令中的疏漏,但不能在私下里妄议朝政。

C.太宗认为治理国家务必小心谨慎,尤其天下刚刚安定如大病初愈,一不小心必然败亡。故而即使有条件休养他也不去享受。

D.太宗总结历代兴替教训,深知君主闭塞视听则必将因无道而遭百姓抛弃,他居安思危的做法得到了魏征的肯定。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况朕有天下之日浅,得为理之意,固未及于弓。

若惟署诏敕、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何烦简择,以相委付?

三、古诗文阅读(共29分)

10.(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一大早沿着小溪而行,沿路两旁桃花盛开,花瓣上挂满露珠,小溪流水淙淙,与狗吠之声,响成一片,形成了一幅别有情趣的图画。

B.“野竹分青霭”的“分”字,表面是写野竹参天,把空中的青色云气隔开,实则是说翠竹参 天,与青色的云气相接,浑为一体,形成天竹一色的奇景。

C.“飞泉挂碧峰”一句,颇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具有引人入胜,令人流连忘返的艺术魅力。

D.本诗构思精巧,内容曲折有致,题为“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句中无一字说道士,无一 字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

(2)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3)说说诗中诗人心情是如何变化的,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11.(8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脉朴素无华、隐逸高蹈、诗意绵绵的月文化,它是一种表达个体生命体验的文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洒酒酬月,用      寄托人生感悟; 在《琵 琶 行》中月与诗人一起沉浸在音乐之中,      之句里刹那宁静所构成的音响空白,给读者留下了隽永回味的广阔空间;月也可以在《短 歌 行》里寄托曹操对贤才的思慕与渴望﹣﹣      ;也可以在《咏怀古迹》中和杜甫一起书写昭君坎坷的命运﹣﹣      

四、文学文本阅读(19分)

12.(1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史可法的扬州

肖复兴

       扬州,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40多年前,我读到清人全祖望那篇著名的《梅花岭记》,看到他记述的史可法壮烈殉国的场面:大兵如林而至之际,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死前,他留下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下。”少年的心,被一腔壮怀激烈所燃烧。扬州,在我的心里,是史可法的扬州,是一地梅花怒放的扬州。

       真的来到扬州,已经是十多年之后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那时的扬州,没有如今那样多的高楼大厦,史可法墓前的护城河那样的清澈,河边的杨柳在夏日里浓荫四溢,为史可法祠堂遮挡着骄阳的炙烤,祠堂前的小路,水洗过一样干净而幽静。

       只可惜,我来的季节不对,梅岭没有一朵梅花。

       第二次来到扬州,是20年过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了。那是一次会议结束之后游览瘦西湖和个园,在参观个园的时候,我独自一人悄悄地溜了出来。记忆中史可法墓应该离个园不远,果然,往北一走,很快就到了护城河边,依然是杨柳依依,依然是小路幽幽,更奇特的是,祠堂里,梅岭下,依然只有我一个人。这样更好,可以独自一人和忠烈喁喁独语。和瘦西湖的游人若织相比,这里的空旷和幽静,也许正适合史可法。

       还是没看得到梅岭的梅花,不过,没关系,好的风景,杰出的人物,遥远的历史,永远都在想象之中。

       2009年的初春,我第三次来到了扬州。真的是和史可法和扬州有缘,来扬州前不久,在国家大剧院看过昆曲《桃花扇》,那里面有史可法率兵于梅花岭下“誓师”一段﹣﹣史阁部言道:众位请起,听俺号令,你们三千人马,一千迎敌,一千内守,一千外巡。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不利,自尽。面对清兵的入侵史可法 表现出的民族气节,让今人叹为观止,甚至汗颜。是他让扬州这座城市充满血性,荡漾着历史的波纹涟漪。

       我一直以为,扬州区别于一般的南方城市,区别于那种小桥流水的婀娜多姿。由于地理的关系,它地处江苏的北大门,照史可法说是“江南北门的锁钥”。所以,扬州不仅具有江南一般小城女性的妩媚,同时具有江南一般小城没有的男性的雄伟。无疑,史可法为扬州注入了这样雄性的激素,壮烈的舍生取义,惨烈的扬州十日,让这座城市气吞吴越,拒绝后庭花和脂粉气,让扬州不仅有精致的扬州炒饭、扬州灌汤包子和扬州八怪,而且有了遥想当年铁马秋风把栏杆拍遍的想象空间,有了可以反复吟唱的英雄诗篇的清澈韵脚。

       没错,史可法让扬州不仅是一幅画,而且是一首诗。 这次来因有朋友的陪伴和解说,看得更明白一些。享堂前的一副清人的抱柱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古风盈袖,很是沉郁。梅花仙馆外另一副今人的抱柱联:万年青史可法,三分明月长存。嵌入史可法的名字,互为镜像,做今古的借鉴,令人遐思。享堂里有史可法的塑像,享堂后是史可法墓。墓前有石碑和牌坊,墓顶有草覆盖,被人们称之为“忠臣草”。

       享堂西侧有晴雪轩,里面藏有史可法的遗墨。史可法的书法是真正的书法,草书行书都有,气遏行云,韵击流水。他的遗书最是让我心动,他的第三封遗书,仅仅三句:“可法死矣!前与夫人有定约,当于泉下相候也!四月十九日,可法手书。”可以说是史可法短促 一生中最精彩的绝句。墨迹点点,也是血迹斑斑,几百年来依然色泽如润,气韵如生,鲜活如昨。6天后,这一年,即1645年4月25日,史可法殉国。次年清明前一日,他的副将,也是他的义子史德威,在他誓师和血战的梅花岭下,为他筑墓立碑。但是,那只是史可法的衣冠冢。

       走出晴雪轩,来到梅岭下,春梅未开,冬梅正残,断红点点,飘落枝头,有一种哀婉的气氛,袭上心头。好在祠堂东侧桂花厅前,有紫藤和木香各一架,过些日子就会次第开花,一紫一黄,分外好看。到了秋天,祠堂大门前那两株古银杏树金黄色的落叶,会落满一地,落满祠堂的瓦顶,更是壮观。如果说梅花是史可法的灵魂,那满祠堂种植的紫藤、木香、银杏、桂花、芍药、葱兰,就都是扬州人的怀念和心情。

       在扬州,还留下了这样特殊而别具情感的地名:史可法路、螺丝及顶街(摞尸及顶的谐音,当年史可法抗敌,巷战血拼时尸体一个摞一个到城墙顶),以及史可法曾经居住过的辕门桥。扬州人把对史可法的纪念渗透进他们的生活,刻印在他们走的路上和日子里,那是扬州人在心底里为史可法吟唱的安魂曲。

       扬州,不管到什么时候,真的都是史可法的扬州。

(1)下列对这篇散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者引用全祖望的《梅花岭记》片段,生动再现了史可法的牺牲场景,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解释了向往扬州的原因。

B.作者之所以写出前两次游览史可法祠堂时游人稀少,是为了与下文第三次来游览史可法祠堂时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C.国家大剧院演出《桃花扇》,史可法的唱词体现了英勇无畏和誓死抗敌的精神,史可法也已成为各种艺术所刻画的形象。

D.这篇文章,写了作者前后三次游览史可法祠堂的经历,最后一次因为距离现在时间比较近,所以浓墨重彩地加以叙写。

(2)赏析文中两个画线句。

好的风景,杰出的人物,遥远的历史,永远都在想象之中。

墨迹点点,也是血迹斑斑,几百年来依然色泽如润,气韵如生,鲜活如昨。

(3)作者为什么说扬州是“史可法的扬州”,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4)请结合文中对“梅花”的叙写,探究“梅花”在文中的意蕴及作用。

五、整本书阅读(6分)

13.(6分)阅读下面《三国演义》的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忽见徐庶拍马而回。玄德曰:“元直复回,莫非无去意乎?”遂欣然拍马向前迎问曰:“先生此回,必有主意。”庶勒马谓玄德曰:“某因心绪如麻,忘却一语:此间有一奇士,只 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此前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徐庶不得不离开刘备?此后徐庶和刘备各做了什么事情?

六、写作(60分)

14.(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近日举办的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89 岁高龄的袁隆平用英文致辞,且全程脱稿,发音认真清晰,颠覆了人们印象中挽着裤腿、俯身在稻田里的形象。除了英语流利,袁隆平俄 语也不差,还会拉小提琴、跳踢踏舞……网友纷纷点赞道:原来你是这样的袁隆平。

       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科研中的袁隆平,依旧会遵循自己的爱好,空闲时练习小提琴,他不 光是一名水稻专家,更是一个不断学习,永远不知疲倦的人……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作为人生即将踏上新征程的青年,大师的人生给 了你对自己未来规划怎样的启迪?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每小题3分)

1.B。

2.B。

3.D。

4.C。

5.A。

6.A。

7.B。

8.B。

二、文言文阅读(共15分,每小题22分)

9.【解答】(1)D.治:太平。译文:在清平的时候忘记了动乱,所以不能长治久安。

(2)D   A.助词,不译;助词,取独。B.动词,是(因为);动词,认为。C.动词,认为;介词,凭借。D.连词,表顺承。

(3)D   A.“从秦始皇时开始使用”错,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B.放、徙是流放,迁徙,不是提升官职。

C.提辖、判官(宋代州郡多设置提辖,或由守臣兼任,专管统辖军队,训练教阅、督捕盗贼。判官﹣﹣唐宋时期辅助地方长官处理公事的人员。

(4)A.译文为:从此以后,太宗诏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夜,每次召见,都要赐给他们座位并与他们交谈,仔细询问宫廷外面的事,力求了解百姓的疾苦和政治教化的得失。

(5)B.“不能在私下里妄议朝政”错误,文中“寝默”的意思应是止而不言,并没有私下里妄议朝政的意思。

(6)况,何况;日浅,时间短。译文:更何况我得到天下的时间还很短,所获得的治理国家的道理,本来不如弓箭的知识多。

若,如果;惟,只;署,签署。译文:如果只是签署诏令、颁行文告而已,谁人不能胜任?何必劳神费力地挑选人才,把重任委托给他们呢?

 

参考译文: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萧瑀说:“朕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张弓射箭,自以为能全知它的奥妙。近来得了十几把上好的弓箭,就把它们拿给做弓箭的师傅看。弓箭师傅说:‘都不是好的(材料做成的)。’我询问其中的原因,弓箭师傅说:‘木头的中心不端正,那么它的脉理就多是歪斜的。这样的弓虽然刚劲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却不直,所以不是上好的弓。’我才领悟出很多道理。我用弓箭平定天下,所用过的弓箭非常多了,尚且还不懂得识别弓箭的要领;更何况我得到天下的时间还很短,所获得的治理国家的道理,本来不如弓箭的知识多。品评弓箭尚有失偏颇,更何况治理国家的要领呢?”从此以后,太宗诏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夜,每次召见,都要赐给他们座位并与他们交谈,仔细询问宫廷外面的事,力求了解百姓的疾苦和政治教化的得失。

      贞观三年,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中书、门下省,都是掌管军国大事的关键部门。选择人才担任这些部门的工作,委托给他们的事极为重要。然而近来我只发现他们阿谀奉承,顺应上情,唯唯诺诺地草率通过诏令文告,就没有一个人敢直言进谏的,难道这是正常情况?如果只是签署诏令、颁行文告而已,谁人不能胜任?何必劳神费力地挑选人才,把重任委托给他们呢?从今以后,上传下达的诏书如果发现不妥当,必须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要妄自害怕冒犯了我的威仪,明知不对却沉默不言。”

      贞观五年,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治理国家和养病没有区别。病人感觉痊愈,就格外需要保养调护,如果再触犯病理禁忌,一定会导致死亡。治理国家也是这样,天下刚刚安定的时候,尤其需要兢兢业业、谨慎小心。如果就此骄奢放纵,必然导致衰乱覆亡。如今天下安危,都落在我的身上,所以我一天比一天谨慎,虽有休养的条件也不享受。然而眼耳手脚(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的作用,寄托在你们身上,既然君臣大义是一个整体,就应该同心协力,事情有不稳妥的地方,应该极力陈述没有隐瞒。倘若君臣互相猜疑,不能完全说出肺腑之言,实在是治理国家的大害啊!”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纵观古代的帝王,有的兴起有的衰亡,好像有了早晨就必有夜晚一样。这都是由于耳目受到蒙蔽,不了解当时政治的得失。忠诚正直的人不敢直言劝谏,邪恶谄谀的人却一天天得势,君主看不到自己的过失,所以导致灭亡。我身居九重深宫,不可能完全看到天下的事情,所以委托给你们,作为我的耳目。不要认为天下太平无事,四海安宁就不小心在意。《尚书》上说:‘可爱的不是国君吗?可畏的不是百姓吗?’做天子的,如果有道,人们就推戴他做人主;如果无道,人们就把他废弃而不用。这真可怕啊!”魏征回答说:“从古以来亡国的君主,都因为在安定的时候忘记了危亡,在清平的时候忘记了动乱,所以不能长治久安。如今陛下拥有天下,内外清平安定,能够留心治国的方法,常常像面临深渊、足踩薄冰那样做事,国家的运数自然会长久。我又听古语说:‘君主是船,百姓是水,水能浮起船只,也能把船掀翻。’陛下认为百姓的力量可畏,确实像您讲的那样。”

      贞观十九年,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我看自古以来的帝王,由于骄傲自大而导致败亡的,多得数不清。我也害怕内心滋长骄傲自满,一直自我约束控制,处理朝政忙到夜晚才吃饭,早起静坐等着早朝。每想到臣子有直言进谏,可用于国家的政治教化的,我都会擦亮眼睛,把他们当作良师益友来看待。这样做,差不多就能社会安宁、国势昌隆吧。”

三、古诗文阅读(共29分)

10.【解答】(1)D.“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分析有误,首联“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描写山里的环境清新幽静,作者进山访道士清楚地听到了水声犬吠声,看到了带露的桃花,是写景。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描写野竹、青霭、飞泉、碧峰,宁静高远壮观,也是写景句。

(2)诗人的心情由上山时欣赏山景的愉快惬意和对朋友即将相见的期盼喜悦。变成到达后却不遇道士的失望和焦虑。前两联是写诗人拜访道士途中的耳闻目睹,把道士离人间闹市的那种清新幽静的环境,逼真地写出来,表现出诗人穿行在山间的愉快惬意的心情;第三联是写道士处所的近景,写野竹、飞潭,形成一种宁静优美而壮观的奇境,表现出诗人兴奋激动的心情。最后一联写诗人访道士未遇的失望,在等待中,倚靠遍了道士门前的两三棵松树,而道士仍然未回。“愁”字用得传神,把诗人着急的神态刻画得清晰可见,历历在目。

11.【解答】故答案为: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关键字:尊、酹)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关键字:舫)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关键字:掇)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关键字:珮)

四、文学文本阅读(19分)

12.

(1)AC。

(2)内容上,这句话是作者的自我宽慰,同时也寓含着哲理,也表明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无止境的。结构上,承上启下,上承未见到梅花的遗憾,自然引发下文写他人和自己对史可法这一英雄人物的无限追慕。

用排比手法,通过描写墨迹如新,表明史可法的精神永存。整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史可法的敬仰之情。

(3)史可法在扬州壮烈牺牲,从此,史可法和扬州形成密切关联。

史可法让扬州城在妩媚之外,增添了男儿血性与英雄豪气。

扬州人种花植木、命名街道,都体现了扬州人已经把对史可法的纪念渗透进日常生活。

(4)意蕴:梅花,象征史可法的坚贞不渝的精神,象征后人对英雄的追思仰慕之情,也象征扬州城的高洁之美。

作用:“梅花”是作者结构文章的线索。表现史可法人物形象,写梅花,是为了塑造史可法形象服务。作为史可法祠堂的环境,烘托出一种哀婉的氛围,表达作者凭吊时的心情。设置悬念,作者向往着一地梅花怒放的扬州,领起全文,接着写两次未见梅花,心怀遗憾,为下文设置悬念。

五、整本书阅读(6分)

13.

曹操伪作徐庶母亲手书,叫他来许昌,孝子徐庶离开刘备。徐庶到许昌见至母亲,知道中了曹操奸计,此后虽在曹营,终身未替曹操出谋献策。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