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佛山一中、石门中学、顺德一中、国华纪中联考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佛山一中、石门中学、顺德一中、国华纪中联考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直根系”这一概念是苏秉琦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苏先生认为,中华文明起源所涉及的范围是从关中西部起,经山西全境向西北至内蒙古河曲地区,向东北经冀西北延伸至辽西地区,形成“Y”字形文化带。这一地带是中华诸文明升起最早也是最光亮的地带,也是“中华文化总根系中一个最重要的直根系”。红山文化处在“Y”字形的右上部,是直根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红山文化和中华古文化都有着高度发达的祖先崇拜。中国没有传统的宗教,以血缘为纽带的祖先崇拜是中国人信仰和崇拜礼仪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根脉。安阳殷墟西北岗王陵区内上千座祭祀坑和卜辞中对先公先王各类祭祀礼仪的记载表明,商代的祖先崇拜十分发达,为国家重典,礼繁而隆重,向前追溯到史前时期顺理成章,但目前所知的史前文化中,只有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可以与之有较为紧密的衔接。红山文化被认定为中华古文化直根系,发达的祖先崇拜是一个主要实证。

       祭祀遗存的规范化也是理解红山文化为中华古文化直根系的重要方面。苏先生最早注意到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是在发现东山嘴遗址之时。这个遗址面对河川和大山山口的高岗,布局以中轴线为中心南圆北方、左右对称,这完全不同于其他史前文化,却与后世建筑,特别是礼仪性建筑如天坛、太庙、明十三陵的布局相近。红山文化建筑地址的规范化可视为中国传统祭祀礼仪的源头所在。

       红山文化是史前两大玉文化中心之一,其玉文化具有高度抽象化又高度规范化的特点。以其中的龙和凤题材为例,红山文化玉器中的龙凤造型都已定型化,商代玉龙与玉雕龙在造型上一脉相承,玉凤的翅与尾的表现方式也与商代青铜器上的凤鸟纹如出一辙。尤其是红山文化中已出现的龙凤合体题材,而且设计精妙,神态成熟,是后世玉器基本造型龙凤玉佩的祖型。这是红山文化作为中华古文化直根系的一个显著标识。

       同玉器规范化和制度化相关的,是红山文化特殊的埋葬习俗,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现象是“唯玉为葬”。玉器作为古代墓葬随葬品,见于全国各地各时期的考古文化,但唯红山文化只葬玉器而不葬其他陶石器等。玉器是一种被赋予思维观念的非实用器,有别于来自生活和生产等实用性的其他随葬器物。独以玉器为唯一随葬品而排斥其他,当反映红山人精神重于物质的观念。礼的源头,是理解红山文化为中华古文化直根系的重要方面。王国维释“礼”字的初型为“以玉事神”。红山文化“唯玉为葬”的习俗是礼起源于史前时期最为典型的证据。一般认为,礼是从夏商周三代开始的,现将中国传统礼制的起源追溯到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这就再次确立了红山文化在中华文化总根系中的直根系地位。

(摘编自郭大顺《为什么说红山文化是中华古文化的“直根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山文化是中华文化直根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B.红山文化是目前所知唯一能与商代祖先崇拜形成较为紧密衔接的史前文化。

C.红山文化玉器中龙风造型与商代极其相似,也是后世玉器龙凤玉佩的祖型。

D.红山文化唯玉为葬,不葬其他实用性器物,是国内各地考古文化中独有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四个维度充分论证了红山文化在中华文化总根系中的直根系地位,层次清晰。

B.红山文化与后世文明之间存在渊源关系,这是论证红山文化直根系地位的关键所在。

C.第四段详述红山玉文化龙凤题材的影响,旨在证明其具有高度抽象化和规范化特点。

D.中国传统礼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红山文化,王国维对“礼”字的阐释是其有力佐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研究过程中,既重视文物、遗址的发掘,又关注文献资料,二者相互印证,是考证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途经。

B.红山文化作为直根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Y”字形的右上部,是中华诸文明之中升起最早也最光亮的地带。

C.东山嘴遗址南圆北方、左右对称的布局,不同于其他史前文化,足以证明中国的传统礼仪起源于红山文化。

D.如果红山文化中没有“唯玉为葬”的习俗,中国传统礼制将失去源头,红山文化也将难以确立其直根系地位。

一、(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材料一:

       字母词指汉语中单独由字母构成,或者由字母、数字、符号、汉字混合构成的词。自20 世纪90年代以来,字母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已成为汉语词汇系统产生新词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对1990﹣2014年《人民日报》语料库中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所收录的字母词总数(244个)约占25年里《人民日报》使用的字母词总数(约8000个)的3%,使用总词次(110748次)约占所有字母词使用总词次(近200000词次)的50%。

       词典收录的244个字母词中,高频使用的字母词(66个)约占27%.其中字母词GDP的使用频次最高并一直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GDP的汉译词“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频次呈下降趋势。这一变化趋势体现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重视,也体现出在词汇系统接纳这一经济领域术语的博弈时,字母词形式所表现出的表达优势。类似的字母词还有A股、CPI、IPO等。还有一类高频字母词的使用频率与当时的社会热点有关,波动较大。如WTO一词在2001和2002年使用频次特别高,与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这一事件息息相关。而字母词APEC、PM2.5的使用频次,与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近年来悬浮于空气中的细颗粒物的社会热点话题密不可分。还有些高频词如卡拉OK、VCD、IP 电话等,虽然25年总使用频次很高,但是正处于年度使用频次变化的下降期,进而可能进入低频期。

       25年里总使用频次小于50的字母词被划入“低频字母词”,占收录字母词总词条的40%.从语言学视角分析,导致低频的原因有:第一,接受度不如其汉译词,如AI(人工智能)、DC(数码相机)等;第二,只在口语交际中使用占优势,如K歌等;第三,只在非大众传播媒介,如专业领域交际中使用占优势,如SSD(固态硬盘)、HDMI(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等。

       综上所述,在汉语系统中,真正高频稳定使用的字母词总数并不多,使用总词次却很多,并通过反复使用而渐渐为人们所熟知。

(摘编自王秋萍关于“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材料二:

       近来百名学者投诉《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正式收录外来字母词涉嫌违法,引起了较大争议。

       这些学者认为《现代汉语词典》违法,是因为语言文字法规定:“汉语言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但这一规定当时主要针对的是汉语方言和不规范汉字(包括繁体字和异体字)。字母词是汉语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字母词才大量进入汉语。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2000年公布的,对字母词的使用并未作出规定。“法无禁止即可为”,因此,不存在《现代汉语词典》因收录字母词而违法的问题。

       当然,由于汉语发展了,汉语言文字使用中出现了新情况,相关法律应该对此作出规定。笔者认为,语言文字法应该尽快修改,对字母词的使用等相关问题作出规定。

(摘编自邹玉华《字母词入词典,既不违法又不违理》)

材料三: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字母词从最初的39条增至244条,表明字母词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范围扩展得相当快。我们也几乎处处都会碰到字母词。像X光、B超、QQ这些词,都已深入人们的生活。但也确有一些字母词,存在生造冷僻、使用不当等现象。近日见报上一则标题:“教师节幼儿园老师不收红包,只收小朋友DIY贺卡。”干嘛一定要用“DIY”替代“自做”?直讲“智商”挺好懂,又何必定要玄乎成“IQ”呢?有些生造的字母词,更是一种人为的时髦。如分明是中国自己的篮球联赛,却要用英文称作“CBA”,岂不见“中超”、“乒超”这种实在的称呼也挺好嘛。此外,还有许多只在特定场合使用、专业人士才能懂的字母词,像股票市场中的行话、药品说明书上用词、通讯传播术语等等,现在常广泛使用在媒体上。这样滥用的结果,不仅很多人看不懂,而且易招人反感。可见字母词一滥,就难免走向反面。

(摘编自李景瑞《必须高度重视净化语言生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选取《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和《人民日报》作为调查的对象,看重样本的权威性、典型性;材料三使用的论据较有生活气息。

B.材料一通过周密的调查、分析得出明确的结论,尽量避免引起争议;而另两则材料的观点则更加个性化,允许不同观点、不同意见的争鸣。

C.材料一依照调查内容的性质进行分类、归纳,体现调查的科学性;另两则材料则依照先述后评的思路来写作,体现评论的写作特点。

D.材料一语言准确,逻辑严密;另两则材料的语言都比较通俗易懂。材料三比材料二在表达上更加口语化,因而比材料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都结合字母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而材料二、三对词典收录字母词一事都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B.三则材料分别侧重于字母词使用情况、合法性、负面影响这三个角度,材料二、三围绕着“如何对待字母词”这一话题展开分析。

C.材料一对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较为详尽,力求准确严谨;而另两则材料侧重于对新闻热点的评论,力求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

D.材料二对词典收录字母词一事持肯定的态度,认为其合法、合理;材料三则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并反对在生活中滥用字母词。

(3)字母词的广泛使用,对汉语发展有哪些利与弊?

一、(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地解冻了。阳历二月下旬到三月初,庄稼人出牛动农之前生产责任制的浪潮大规模地席卷了整个黄土高原。

       双水村的孙玉厚父子们眼下的腰杆确实硬了许多。只要这政策不变,他们有信心在几年中把光景日月变个样子。尤其是孙少安,他现在手里破天荒有了一大笔积蓄,去年拉砖除过运输费、房租和牲口草料钱,净赚了两千元。另外,铁青骡子卖了一千六百元,这头牲畜干赚了五百元。两千五百块钱哪!

       孙玉厚老汉早已表明了态度,他对儿子说:“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秀莲一门心思要拿这钱箍几孔新窑洞。

       他想拿这钱作资金,开办一个烧砖窑。他先征求了父亲的意见,父亲仍是老话,秀莲让步的附加条件是,烧砖只要一赚下钱,首先就要修建窑洞(不能一辈子住在饲养院)。

       他,他父亲,少平,秀莲和他妈一齐上手,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终于修建起了一个烧砖窑。少安在城里拉砖时,已经把烧砖的整个过程和基本技术都学会了。烧砖窑建好后,他率领一家人开始打土坯。

       第一窑砖坯很快装就绪。烧砖的炭也用县运输公司的包车拉来了。

       这天晚上一直弄到大半夜,才把最后的一切细节都安排好﹣﹣明天早晨就要点火呀!

       鸡叫头遍的时候,少安和秀莲才回到一队的饲养院。现在,牲口都分给了个人,饲养员田万江老汉也搬回家住了,这院子一片寂静。

       秀莲累得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但孙少安怎么也合不住眼﹣﹣明天一早,烧砖窑就要点火,年轻的庄稼人兴奋得睡不着觉啊!

       在这静悄悄的夜晚,他的思绪像泛滥的春水一般。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无数流逝的经历和漫无边际的想象在脑子里杂乱地搅混在一起,皎洁如雪的月光洒在窗户上,把秀莲春节时剪的窗画都清晰地映照了出来:一只卷尾巴的小狗,两只顶架的山羊,一双踏在梅花枝上的喜鹊……

       少安猛然听见外面什么地方有人说话的声音。

       他的心一惊:这时候外面怎么可能有人呢?

       他在被窝里轻轻抬起头,支棱起耳朵,可又没听见什么,他正准备把头放到枕头上,却又听见了外面的说话声﹣﹣这下确切地听见了,似乎就在外面院子里,而且声音很低,就像传说中的神鬼那般絮絮叨叨……少安尽管不迷信,头皮也忍不住一阵发麻。他本来想叫醒妻子,但又怕惊吓了她。他就一个人悄悄爬起来溜下炕,站在门背后听了一阵﹣﹣仍然能听见那声音!

       他于是顺手在门圪崂里拿了一把铁锨,然后悄悄开了门,蹑手蹑脚来到院子里。

       院子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昼。

       他仔细听了一下,发现那奇怪的说话声来自过去拴牲口的窑洞中。

       少安紧张地操着家伙,放轻脚步溜到这个敞口子窑洞前。啊!原来这竟然是田万江老汉!

       老汉没有发现他,立在当初安放石槽的土台子前,仍然喃喃地说道:“……大概都不应时吃夜草了……谁能在半夜里几回价起来添草添料呢……唉,牲灵不懂人言呀,只能活活受罪……”

       孙少安忍不住鼻子一酸。他眼窝热辣辣地走到了田万江老汉面前。

       万江老汉吓了一跳,接着便嘴一咧,蹲在地上淌起了眼泪。

       原来他是在对那些已经被分走的牲口说话!

       人啊……

       少安也蹲下来,说:“大叔,我知道你心里难过。队里的牲灵你喂养了好多年,有了感情,舍不得离开它们。石头在怀里揣三年都热哩,更不要说牲灵了。你不要担心,庄稼人谁不看重牲灵?分到个人手里,都会精心喂养的。再说,这些牲灵都在村里,你要是想它们,随时都能去看望哩……”

       万江老汉这才两把揩掉皱纹脸上的泪水,不好意思地笑了,对队长说:“唉,我起夜起惯了,睡不踏实,就跑到这里来了……这不由人嘛!”

       少安也笑了,说:“今晚上我也睡不着,干脆让我把旱烟拿来,咱两个拉话吧。我还有点好旱烟哩,头茬,我爸喷上烧酒蒸的!”

       少安于是又转回家里,尽量不惊动睡熟的妻子,拿了烟布袋和卷烟的纸条,悄悄溜出了门。

       他来到隔壁饲养室,和田万江老汉面对面蹲在一块,一边抽烟,一边拉话。这两个被生活的变化弄得睡不着觉的庄稼人,竟然一直呆到庙坪山那边亮起了白色……

       天大明以后,仍然精神抖擞的孙少安,就吆喝起一家人,来到了他的烧砖窑前。

       在亲人们的注视下,他用微微发抖的手划着一根火柴,庄严地点燃了那团希望的火焰。

       清晨,在双水村上空,升起了一片浓重的烟雾……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十一章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7年5月第一版)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这政策不变,他们有信心在几年中把光景日月变个样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实施生产责任制改革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父亲孙玉厚的懦弱反衬出孙少安的果敢,使孙少安的个性更加突出。

C.田万江老汉“不好意思地笑了”是一种掩饰,“少安也笑了”是一种理解。月夜两人心与心的交流,给人一种真诚和温暖的感觉。

D.节选部分叙述故事不失匠心。如钱如何使用的矛盾解决一笔带过,重点写孙少安一夜无眠的经过,充分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2)请举例简要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路遥《平凡的世界》对孙少安这个改革先行者的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作者是怎样塑造孙少安这一典型人物的?请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题。

       许衡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既逃难徂徕山,始得《》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阿合马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以疾请还怀。十八年卒,年七十三。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四方学士闻讣,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

(节选自《元史•卷一百五十八•列传第四十五》,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B.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C.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D.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即表字,古代男子成人后另取一个与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字,用以日常称呼。

B.《易》是“五经”之一,“五经”是儒家典籍《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的合称。

C.“甲寅”“中统”都是皇帝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太学”是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有的朝代称国子监,最高长官为祭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衡聪明颖悟,与众不同。七岁时,他就表露出对单纯读书做官不以为然的态度;年纪稍长,嗜学若渴,即使在避难中也昼夜勤学不辍。

B.许衡坚持原则,严于自律。一次酷暑天外出,别人都摘路边的梨吃,唯有许衡毫无所动;别人的馈赠只要有一丝一毫不合礼义,他就不会接受。

C.许衡笃志教育,成绩显著。他任京兆提学期间,各地建起学校,百姓因此大受教育感化;他主持太学期间,要求严格,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D.许衡人格高尚,深受爱戴。阿合马揽政专权,其他大臣阿谀奉承,只有许衡直言不讳,从不退让;他因病去世后,百姓、学者纷纷到他灵前哭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

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

一、(二)古代诗歌阅读

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答题。

郊居岁暮

柳宗元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

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

默默谅何为,徒成今与昨。

【注释】此诗作于元和十年冬,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时期的作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点题,交代了写诗的环境、时间以及因“离索”而“惊”的情绪变化。

B.颔联紧扣“野”字,“庭空烧烬落”是说野火的灰烬飘落在空旷的庭院之中。

C.尾联写出了诗人的情态,在“今与昨”也就是过去和现在,都是在“默默”中度过的。

D.全诗的前四句重在描写景物,后四句重在议论抒情,景、情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2)结合全诗,说说诗人究竟为何“默默”。

一、(三)名篇名句默写

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2)《劝学》中,蚯蚓因为用心专一,所以即使没有爪牙也可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与此形成对比的是“         ”。

(3)白居易《琵琶行》中“   ”一句描写了众人在了解琵琶女身世后,再听弹奏而被感动落泪的情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快速崛起,强力推动了媒体融合,带来了一场“传播革命”,极大地改变了文艺创作、生产、评论、传播和消费等各个环节。文艺生态发生了   的变化,文艺评论也出现了   的新特征。但是,近年来,作为文艺评论的重要对象,文艺作品因为资本等市场力量和互联网等科技力量的强力介入,其数量呈爆炸式增长,但质量上却   

       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   。不管技术如何进步,也改变不了评论者对文学作品创作主体的决定性影响,不管网络文艺如何喧嚣热闹,更改变不了文艺评论引领大众审美潮流和社会价值判断的功能和作用。优秀的文艺评论,不仅能够发现和解决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而且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因此,文艺批评者要   、主动应对,坚守艺术理想、批评精神和独立品格,引领文艺朝着健康繁荣的方向阔步前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翻天覆地  空前绝后  参差不齐  首当其冲

B.铺天盖地  空前绝后  良莠不齐  当仁不让

C.翻天覆地  前所未有  参差不齐  当仁不让

D.铺天盖地  前所未有  良莠不齐  首当其冲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

B.是多出精品、引导创作、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

C.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引领风尚、提高审美的重要力量。

D.是提高审美、引领风尚、引导创作、多出精品的重要力量。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优秀的文艺评论,能够发现和抵制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而且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

B.优秀的文艺评论,不仅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而且能够发现和抵制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

C.不仅优秀的文艺评论,能够发现和解决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而且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

D.优秀的文艺评论,不仅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而且能够发现和解决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

8.(5分)下面一段文字是小明邀请好朋友来参加自己生日派对的微信,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明天是我十六岁诞辰,我想邀请你来府上参加我的派对。时间是晚上7点,还希望你能拨冗参加,敬候你的莅临!

答:         

     

9.(6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冰箱里的面包快吃完了,花该浇水了,皮鞋该擦了……在5G时代,这些信息将由物品自己“告诉”主人。如果说4G时代的上网主体是人,那么      。我们周围的所有物品,包括花盆、门窗和皮鞋、腰带等很可能都会联网。万物互联,只在云端智能控制,这将给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化。不仅如此,      。未来,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视频学习,使学习不再需要以教室为基础集中进行。当然,普及同样也是面临挑战的,比如工业互联网应用到民航、高铁、电网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      ,一旦受到攻击,代价将非常大。因此网络安全的投入与网络建设运行需要同步,解决安全问题需要技术与管理并重。

四、写作(60分)

10.(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  迅

       材料二: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习近平

       材料三:2018年5月,演员范冰冰获德国某企业颁发的“国家精神造就者荣誉”奖,舆论哗然。6月6日,《人民日报》公众号发表文章称:“中国精神,到底在哪里?今天,我们必须要搞清楚!”随后,“中青在线”“新华报业网”等主流媒体以及众多自媒体纷纷转载这篇文章,一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关于中国精神的讨论热潮。

针对“中国精神”的话题,XX中学准备举行一场演讲比赛,请你写一篇演讲稿,可以谈你对话题的思考,也可以讲和自己有关的故事。

要求: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佛山一中、石门中学、顺德一中、国华纪中联考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

(1)C

(2)C

(3)A

一、(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2.

(1)D

(2)D

(3)利:丰富汉语表达形式及语汇系统。有利于汉语适应时代(热点)、实际生活的需要。具有一定的表达优势,易于被大众接受。

弊:损害汉语言词汇系统的稳定性。破坏汉语语言生态(损害汉语的纯洁性)。涉嫌违反语言文字法。滥用字母词影响汉语的交际效果。

一、(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3.【解答】(1)B.“父亲孙玉厚的懦弱反衬出孙少安的果敢”错,这句话并不是表现孙玉厚懦弱,表现的是老人的开明和对儿子的尊重和信任,所以反衬的说法不成立。

(2)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如开头一段中概括地写“春天”和“大面积地解冻了”,就是为了交代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生产责任制”改革大面积推广的社会环境。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个性。如月夜景物描写,表现了主人公期待砖窑点火的兴奋与激动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寄予深刻寓意,预示创业成功。如结尾处写点火场景,就暗含一种成功的寓意,“希望”与“升起”令人回味,留给读者无限想像的空间。

(3)通过衬托刻画人物。孙少安和家人对两千五百元钱的用途产生分歧,衬托出孙少安敢于进取的品格。田万江老汉舍不得牲口,守旧的思想衬托出孙少安的开拓进取。在特定的环境中刻画人物。小说将人物置于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中,并具体描绘人物活动的场景,彰显人物个性。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刻画人物。如主人公与田万江老汉的对话,展示了曾经的队长对群众的了解和关心。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

4.【解答】(1)B.译文:姚枢曾经被召入京师,就把自己的雪斋让许衡居住,命令留守的人招待他,许衡拒绝不接受。庭院中有水果熟透掉到地上,许衡的小孩由此经过,不用正眼看一下就离开,许衡的家人受他感化如此之深。

(2)C.“‘甲寅’是皇帝年号”说法有误,“甲寅”不是皇帝年号,是干支纪年。故选C。

(3)C.“他主持太学期间,要求严格,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错,原文为“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文中只是说许衡如何对待这些弟子,但没有说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4)于是(老师)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他也没能留住。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

许衡对待他们如同成人,爱护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出入进退的礼节,严格得就如同君臣关系。

 

参考译文:

     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他家世代务农。许衡从小就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他七岁上学时,许衡问他的老师说:“读书是为了干什么?”老师说:“为了科举考试中第!”许衡说:“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大为惊讶。每次教他读书,他都要问书文的旨义。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逐渐长大之后,许衡热爱读书如饥似渴,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且家里贫穷,没有书读。后来逃难到徂徕山,才开始得到王辅嗣对《易》的解说。当时正处在战乱时期,许衡晚上思考,白天诵读,亲身体验,努力践行。曾经在酷暑天路过河阳,口渴得很厉害,道路旁边有棵梨树,大家都争着摘梨吃,唯独许衡在树下正身独坐,神情自若。有人问他,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却拿来吃,是不可以的。”那人说:“世道混乱,这棵树是没有主人的。”许衡回答:“梨树无主,我的内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许衡在徂徕山待了三年,听说战乱将要平息,于是又回到了怀州。凡是婚丧娶嫁,他必定要根据礼法,并以此倡导同乡的人如此做,学习的人逐渐多起来。因为家境贫穷,许衡亲自下田耕作,处之泰然自若,朗读诗书的声音传到屋子外就如音乐一样优美动听。如果家里财产有余,许衡就把他分给同族人以及贫困的学生。人们如果有所馈赠,只要有一丝一毫不符合礼义,他就不会接受。姚枢曾经被召入京师,就把自己的雪斋让许衡居住,命令留守的人招待他,许衡拒绝不接受。庭院中有水果熟透掉到地上,许衡的小孩由此经过,不用正眼看一下就离开,许衡的家人受他感化如此之深。甲寅年,世祖受封在秦中为王,考虑感化教育秦人的办法,于是征召许衡担任京兆提学。秦地百姓刚刚脱离战乱,想要学习没有老师,听说许衡要来,所有人没有不高高兴兴前来学习的。所属郡县都建起了学校,百姓大受教育感化。中统元年,世祖登上皇帝大位,召请许衡回到京师。阿合马揽政专权,权势远超朝野其他人,一时之间大臣多对他阿谀奉承,许衡每次与他讨论,必定直言不讳,一点也不让步。不久调任左丞,许衡屡次请求辞职。皇帝早就想要开设太学,正巧许衡一再尽力请辞,于是就先答应了他的请求。(至元)八年,皇帝命许衡担任集贤大学士,兼任国子祭酒,亲自替许衡选择蒙古的弟子让他进行教育。当时所选的弟子都很年幼,许衡对待他们如同成人,爱护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出入进退的礼节,严格得就如同君臣关系。(后来)许衡因疾病请求返回家乡怀州。(至元)十八年,许衡去世,享年七十三。怀州人无论富贵贫贱年轻年长,都哭拜于许衡门前。四方学者听到许衡去世的消息,都聚在一起失声痛哭。有的人不远数千里前来许衡墓前痛哭祭拜。

一、(二)古代诗歌阅读

5.【解答】(1)A.诗人的“惊”是因为“岁暮”,而不是因为“离索”;

(2)屏居的孤独,郊野辽远、庭院空落的寂寞。被贬之后的苦闷和压抑。壮志消磨的失落。纷乱世事已渐行渐远,心境也随时光的流逝空留叹息,只剩下一天天地空耗岁月。

 

译文:

背倚着高山离群而居,蓦然发现已是一年将尽。

旷野传来樵夫的歌声,烧山的灰烬飘落在空庭。

纷乱的世事已经渐渐远去,悠然的心境也随岁末而流逝。

默默无语也不知因为什么,空留下今天与昨天的无限叹息。

6.【解答】故答案为:

(1)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重点字:胥)

(2)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重点字:鳝)

(3)满座重闻皆掩泣(重点字:掩)

7.

(1)C

(2)A

(3)B

8.

“诞辰”改为“生日”,“想”改为“诚挚”,“府上”改为“我家”,“拨冗”改为“准时”,“莅临”改为“到来”。

9.

5G时代的主体将是物

5G还将颠覆传统教育方式

网络没有足够的防御能力的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