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2019学年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

1.(3分)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从宗其香先生的作品中,能感受出他曾经激情澎湃、           的艺术人生。宗其香注重写生,一生数十次赴祖国各地采风,在大自然中            笔墨,感悟天地造化的鬼斧神工。他的创作能以传统笔墨,参入西洋画法,水墨色淋漓尽致,主客观情与景遇,真善美纤毫            

A.一波三折  磨炼  毕现B.跌宕起伏  锤炼  毕现

C.跌宕起伏  磨炼  毕备D.一波三折  锤炼  毕备

2.(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完善、调适,都不是有关部门某个时刻的突发奇想,都有一个深谋远虑、多方论证、不断调整的过程。

B.“中国梦”传递绵延已久的家国天下情怀,唤醒内心深处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凝聚振兴中华的探索与奋斗,激发中华民族强烈的归属感和豪迈的进取心。

C.在网上买东西遇到商品质量不过关或者服务态度不够好的情况,消费者可以在网上写差评表达不满,这是监督商家提升商品和服务最见效的手段。

D.中美贸易的走势,确实会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中方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把结果交由市场决定,让两国企业和消费者自主进行选择。

3.(3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饶宗颐先生曾指出,中国文明能历数千年而延续至今,与汉字的特点有关。欧洲的拼音文字迁就语言,                                                                          ,但汉字却拉近了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中国人的距离。

便产生了不同的文字系统

现代汉语与上古汉语的语音也相差甚远

而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

虽然中国境内方音各异

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随着语言的分化,方言的出现

A.③⑤①④②⑥B.③①⑥⑤④②C.⑥①③⑤④②D.⑥①②⑤③④

4.(3分)下列对联各咏一历史人物,若依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甲】一军难撼声威远       三字含冤忠孝全

【乙】犹留正气春天地       永剩丹心照古今

【丙】经天纬地才能傲世    整纪维纲德行服人

【丁】生死一知己               存亡两妇人

A.韩信/文天祥/岳飞/张衡

B.岳飞/文天祥/张衡/韩信

C.韩信/张衡/文天祥/岳飞

D.文天祥/岳飞/张衡/韩信

5.(3分)对下列诗句中鹧鸪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将昔日越王勾践还宫时的繁盛和眼前只剩下几只鹧鸪飞来飞去的凄凉进行对比,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

B.“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温庭筠在词中以对华美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以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C.“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天色渐渐暗了,黄昏悄然来临,深山中又传来鹧鸪鸣叫,声声悲戚,勾起了词人悲愤而忧虑的复杂心情。

D.“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作者用鹧鸪的鸣叫烘托女郎们的欢快。

二、文言文阅读

6.(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伍子胥传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

       伍尚至楚,楚并杀奢与尚也。伍胥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

       四年,吴伐楚,取六与灊。五年,伐越,败之。六年,楚昭王使公子囊瓦将兵伐吴。吴使伍员迎击,大破楚军于豫章,取楚之居巢。后二岁,阖闾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楚惧吴复大来,乃去郢,徙于鄀。当是时,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

       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闾指,军却。阖闾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亲?”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闾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天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呼!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

       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

(节选自《史记》)

灊:音qián,古地名,在今中国安徽省霍山县。鞅鞅:通“怏怏”。因不满而郁郁不乐。鸱夷革:皮革袋子。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曰伍举

先:祖先

B.且嚭使人伺之

微:稍稍

C.令可以为

器:棺材

D.而吾眼县吴东门之上

抉:挖出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伍胥乃公子光以求见吴王

坐法华西亭,望西山

B.怨望恐为深祸也

皆出于此乎

C.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

羡长江无穷

D.我死争之于先王

则天地曾不能一瞬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

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

(4)文中吴王夫差“忘恩负义”表现在哪些地方?

三、古诗词鉴赏

7.(12分)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阙题

刘眘虚(唐)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1)赏析“闲”的意蕴。

(2)简析颔联“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的表达效果。

(3)概括诗人形象特点。

四、名句名篇默写

8.(8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2)忧劳可以兴国,   。(欧阳修《<伶官传>序》)

(3)祸兮福之所倚,   。(《老子》)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5)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7)从今若许闲乘月,   。(陆游《游山西村》)

(8)   ,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五、现代文阅读(一)

9.(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待车

汪曾祺

 

       书放在映着许多倒影的漆桌上。烫金字的书脊在桌面造成一条低低的隧道。将晚的车上堆积的烟灰太多了。车拼着命跑。可不是,表的声息都弱了。如落花,表的声息积满一室,又飘着,上上下下,如柳絮呢。

       车过了一站,又过了一站。

       好好儿坐着。椅子是一个好主人,它多么诚恳,多么殷勤。尤其对于一个单身的人,单身向天尽头走去的旅客。

       书,随便挑一本看看的,也竟似很用功了。一口气看了大半本。

       我们常在灯下大声读书,从前。我的声音若是高出了你的,你看一看我,低头拂一拂头发便用更高的声音赶过了我。我们在草地上读书,在大树下读书,在水湄,在花间,在火车上,还在待车室里。你看,云的影子从我的书上掠过去了,你看呐,它飞,飞过草场了。草场上有花牛刍料,流动着云影的清风,洗了它的背,又洗了它项间的铃与铃的声音。

       还早呢。啊,书上的字全没有了。它们飞出去了。像到室里来啄食的小雀一样飞出去了,剩得一方模糊的白色。怎么?一两分钟里天竟暗了。屋瓦上有羽毛的声音,窗外原来就下着雨。一天如玉屑般的小水珠。江南黄梅天气。火车前面的巨灯照在雨里一定好看极了。一声汽笛,火车压地驶过,天是那么灰灰的,看来却异样的白。车上人不会知道。窗子落下,玻璃上极微细的琮铮,像小雨吸进厚绒的帷子里了。

       取下一个小皮包,想下站时要不要换一双鞋。

﹣﹣车上开丁灯,先生!﹣﹣噢。

       抽一支烟吧,烟头红火如萤火虫飞在五月的故都。

“你再看书!天都黑了呢,又不许开灯,不爱惜眼睛。我开。”

“你开你开,我不看了。莫开,你看蓝天边那颗大星!莫开莫开。”

“你看吧,让星星陪你,永远陪你。”

﹣﹣啪地关上窗子,拉上帷子。

“笑什么,我不是星!”

       车过了一站又一站,车载得我们多远多远。

       车在雨中奔驰。鞋到底换上了。街石在灯光下发亮,一街的人都换了鞋,从火车上下来的脚多半湿了,换了鞋的都觉得自己特别干松,于是走的比谁都快。

       敲门了。

“谁?”﹣﹣“我。”﹣﹣“那么,我在家里!”

“你这人!我说把雨衣带在箱子里,才多重,.没几天,不带!’不带!你看,头发上的水都滴到人脸上了。”

       门开了,又关上,(假定没有仆人吧)开门的听敲门的关门。

       一个年轻,不懂事,一个年轻懂事太多。因此常受埋怨,为感谢报答这种埋怨,于是更不懂事。

       雨落着,但江南正有极好的春天。

       因为想不出什么事情做,把买来准备在火车上看的书拿出来看看。一看,半本就翻过去了。“唉,怎么办呢,明天?”看看装订得那么好,印刷得那么好,简直是专为送人用的。一个人随随便便的竟看得一半本了,真不应该!阖起来。阖起来。躺到床上去胡思乱想一阵吧。时间多呢。

       春假一放,学校就显得特别大。宿舍,课室,连那个空场子,都放大了。假前一日,同学都走尽了。所有的床上全是光光的,只有一张床却好好的铺着。一个白绸的大枕头,满绣着花朵,我的头埋在各种花朵里。

       我明天也要走了。但若是明天下雨,便可托辞不走。我真希望下雨。

       见鬼!看看表,早着哩,又被自己捉弄了一次。笑了笑。干什么呢?行李不须多带,小皮包里的东西理了又理,再没有什么可理的了。过的是种什么日子:真令人发愁。

“你来?”

“送人。”

“为什么不好好睡觉?好,我买票去,等下陪你送人。”

       车站,月台,路警,上车,小小手绢,在空中摇着,间或有一点泪痕,也干了。车头吼着走了,上面和侧面同时喷出白云,白云,白云。……书放在桌上,分在两边的纸页形成一个完全的对称。

       我们这一月旅行,你说,到哪儿去好,我不说,有你的地方都好。

       笑什么,我不是星星。你是!星星被我摘来了。

       …………

“先生,车不开了。”

“不开最好,好极了,﹣﹣啊,不开了?为什么?”

“不大清楚,谁知道是为什么呢?”

       侍役说完了话,竟自走了。待车室里玻璃窗上全是水,外面景物模糊,如一个满眼泪水的人所看见的天地一样。路警对于车辆太熟悉了,全不发生兴趣,在泥与水的月台上来往的走,黑色的雨衣沙沙的发声。

       我怎么办呢。

       回去。没有雨鞋,没有雨伞,头发里的水流到脖子里。好像回不去。

       回去,用一张素纸写了“待车室”三个字贴在墙上。

       灯下大声读书。我的声音若是高出了你,你看一看我,低头拂一拂头发,便用更高的声音赶过了我。如今“我”也是我,“你”也是我,一个镜子里,一个镜子外。

       书帮助我们过了多少日子,读着,又平放在桌子上。

       先生,你请坐坐吧。你累了呢。是呀,你忙得很。你一天到晚老是跑来跑去,真是!椅子是多么一个好主人呀,它多么诚恳,多么殷勤。

(选自《汪曾祺作品集》,有删改)

(1)赏析第一段划线句子的艺术效果。

(2)文章中多处提到“雨”,请简要分析“雨”在文中的作用。

(3)概括小说中“我”的形象特点。

(4)这是一篇典型的意识流小说,试探究其独特的艺术特式。

六、现代文阅读(二)

10.(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让历史留声在媒介融合时代

张涛甫

       人类的记忆是社会性的,即便是那些个人性的记忆,也离不开社会性的规约,没有社会性的记忆是不可靠的,也是脆弱的。正因有社会框架的结构性规约,成就了社会共同体的集体记忆,这种集体记忆凭借语言、文化、媒介的记录而留存沉淀下来,成为我们的过往和历史记忆。

       但是,记忆不可能全方位、毫无遗漏地存留,即便在媒介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历史记忆存留下来。记忆意味着遗忘。对于人类而言,遗忘是一种宿命,抗拒不了,规律摆在那里,难以逆行。

       语言文字以及媒介工具,可以让记忆得以延续,但语言文字以及媒介工具作为社会性的“他者”,它们在帮助人类记忆的时候,不得不对记忆进行选择,与原始真实之间,还是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

       广播媒介作为声音的媒介,其技术优势和劣势均是突出的。只不过,这种优势和劣势是相对而言的:相对于印刷媒介,广播媒介的声音优势体现在它对空间的超越,以及对声音现场的卓越表现。后来,随着电视媒介的崛起,广播媒介的优势式微,及至全球共享的互联网崛起,广播媒介的优势变得愈加狭窄。在传统媒体的优势和市场版图不断收窄的情势下,广播凭借其技术与市场之间的精准耦合,稳住了阵脚,抓住了目标受众,实现止跌企稳,有时会出现局部反弹。通过这种努力,将广播的技术优势和社会生存能力发掘到极致,不能不说是激流求生的奇迹。

       上海东广新闻台打造的《历史上的今天》节目以打捞记忆的方式,将历史上发生的重要新闻事件重新拉回到当下,借助对新闻的再生产,加固对历史事件的记忆。而且,《历史上的今天》节目充分发掘了声音媒介的优势,将那些早已“失忆”的声音,重新打捞出来,让当下的受众穿越时间的隧道,重温当年新闻现场,强化人们对重要事件和人物的记忆。比如,7月1日这一天,《历史上的今天》穿越时间隧道,让人们的记忆与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接。节目调出了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英国王储查尔斯、中国军方指挥官谭善爱、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的现场声音,激活了人们的集体记忆。

       上述努力,让今天与历史上的今天实现穿越式对话,借助鲜活的历史记忆,用声音媒介的独特魅力,强化人们对不能忘却的历史事件的记忆。这种精致的时间嫁接方式,是一种新的内容创新和技术创新,也是媒介融合时代寻找新的媒介战略定位的可贵努力。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请解说文中画线句子“记忆意味着遗忘”的原因。

(2)请说说广播媒介与其他媒体相比的优劣势。

(3)请简要概括《历史上的今天》节目在媒介融合时代作出的努力。

七、作文

11.(60分)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作文。

       每年钱塘大潮来临之际,都会成为一个新闻热点。大潮涌动,是观潮者、弄潮儿的节日,也是很多家庭和部门担忧的时刻。

       每当社会大潮来临之际,情况也大体如此。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B。

2.D。

3.C。

4.B。

5.D。

二、文言文阅读

6.【解答】(1)B.“微”,暗中,译文:况且我派人暗中探察过。

(2)C.A项前一个“因”是介词,译为“通过”;后一个是“因”是介词,译为“因为”。B项前一个“其”是代词,译为“他”;后一个“其”是语气副词,表推测语气,译为“大概”。C项“之”意义和用法一样,是结构助词,译为“的”。D项前一个“以”是介词,译为“用”;后一个是“以”是介词,译为“在”。

(3)“沮毁”,败坏、诋毁;“徒”,只是;“幸”,希望。译文:他败坏、诋毁大王的事业,只希望吴国战败来证明自己的计谋高明。

“不用”,被动句,不被采纳;“辍”,中止;“谢”,推辞;“详”,假装。译文:而伍子胥的劝谏不被采纳,因此就推辞中止(上朝),假装有病不随大王出征。

(4)根据原文“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可以得知吴王忘记了伍子胥使他的父亲称霸;忘记了伍子胥使他得到了王位;忘记了伍子胥没有和他分享治国权。这表明吴王忘恩。根据原文“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和“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可以得知吴王用属镂之剑赐死伍子胥,并且将伍子胥的尸体扔到了胥江里。这表明吴王负义。

 

译文:

       伍子胥是楚国人,名员。伍员的父亲名伍奢。伍员的哥哥名伍尚。他的先祖名伍举,侍奉楚庄王以直谏著称,权势显赫,因此,他的后代在楚国很有名气。

伍尚到了楚国都城,楚王将伍奢并伍尚一道杀死。到了吴国,吴王僚刚刚继位执政,公子光做将军。

伍子胥通过公子光的关系求见吴王。

       阖庐四年,吴国攻打楚国,夺取了六地和飅地。阖庐五年,攻打越国,打败了它。阖庐六年,楚昭王派公子囊瓦率兵攻打吴国。吴国派伍员迎击,在豫章大败楚军,夺取了楚国的居巢。两年后,阖庐派太子夫差率兵攻打楚国,夺取番地。楚国害怕吴国再次大兵压境,就离开郢都,迁都到若阝城。

就在这个时候,吴王采用伍子胥、孙武的计策,西边攻克了楚国的疆土,北边威镇齐国、晋国,南边收服了越人。

       又过了五年,吴国攻打越国。越王勾践率兵迎击,在姑苏打败了吴军,打伤了阖庐的脚趾,吴军退却。阖庐创伤恶化,临死前对太子夫差说:“你忘得了勾践杀死你父亲吗?”夫差回答说“:不敢忘记。”当晚,阖庐死去。夫差继位称王,任伯嚭做太宰,训练兵士。两年后攻打越国,在夫湫打败越国。越王勾践只得率残兵五千人栖息在会稽山上,派遣大夫文种携带重金贿赂吴国太宰伯。.以请求讲和,把国家交付给吴国自己称臣。吴王正要答应越王的要求,伍子胥劝阻说:“越王为人很能吃苦耐劳,现在大王不消灭他,以后一定会后悔的。”吴王不听,采纳了太宰伯嚭的意见与越国和平共处。

       吴国太宰伯嚭本来与伍子胥不和,趁机在吴王面前诋毁他说“:子胥为人刚烈残暴,不讲交情,喜欢猜忌,他的怨恨恐怕会酿成大祸。前些时,大王要攻打齐国,子胥专横执拗,强行谏阻,败坏毁谤大王进兵齐国,只不过是希望吴国战败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计谋高明罢了。如今大王亲自出征,倾国内全部兵力攻打齐国,而子胥的意见未被采纳,所以闭门谢客,装病不愿前往,大王不能不防。这种情况产生大灾祸是不难的。况且我派人暗中探察过,他被派出使齐国后,就将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作为臣子,他在朝内不顺心,就在外倚靠诸侯。自己认为是先王的谋臣,如今不被重用,经常怏怏不乐心生怨恨,希望大王趁早处置他。”吴王说:“没有你这番话,我也怀疑。”于是,就派使臣赐给伍子胥属镂宝剑,命令他:“你用这把剑结束自己的生命吧!”伍子胥仰天长叹说:“唉!奸佞臣子伯嚭作乱,大王反而杀我。我使你的父亲称霸诸侯。在你还未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几位公子都争立为太子,我与先王冒死力争,没有我你差点不能被立为太子。你被立为太子后,想将吴国分一半给我,但我并不敢有这种奢望。可是如今你竟听信奸佞小人的谗言而杀害长辈。”于是嘱咐他的门客说“:一定在我的坟墓上栽上梓树,使它长大能做棺材。再将我的眼睛挖出来悬挂在吴国的东门上,好亲眼看到越寇入侵并毁灭吴国。”说完自刎而死。

       吴王听说后大发雷霆,就取伍子胥的尸体用皮袋子装起来,抛在江中漂浮。吴国人同情他,在江边建起了一座祠庙,命名为胥山。

三、古诗词鉴赏

7.

(1)一个“闲”字,写出了诗人特有的心理感受,侧面烘托出书堂格局风物环境的自然、幽雅、清丽的特点,突出了诗人明澈、疏旷、闲适的心境,表现对山居诗书生活的惬意、自在、满足的感情。

(2)颔联视嗅结合,选择了“落花”与“流水”两个典型意象,以动衬静,营造一幅时空交织、极富生机、诗意灵动的山景,融情于景,渲染了宁静、安谧、清丽的意境氛围,表现了诗人山行漫步的愉悦、恬淡、闲适、自在的感受。

(3)儒雅随顺、恬然自安、疏放脱俗、寄意山水。

 

 

译文:

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8.【解答】故答案为:

(1)业精于勤荒于嬉(重点字:嬉)

(2)逸豫可以亡身(重点字:豫)

(3)福兮祸之所伏(重点字:祸)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重点字:矣)

(5)寄蜉蝣于天地(重点字:蝣)

(6)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重点字:哀)

(7)拄杖无时夜叩门(重点字:叩)

(8)乘骐骥以驰骋兮(重点字:骥、骋)

五、现代文阅读(一)

9.

(1)通感,将视觉和听觉相通,表现表的声音;把表的声音喻为“落花”“柳絮”,具有一种悲凉感,烘托了悲凉的气氛。

(2)雨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使得文本结构严谨;推动情节发展,如雨中回家后的埋怨;烘托人物心情,如希望下雨不走,表现“表”对江南的不舍。

(3)是一个离家在外的学子,敏感细腻,孤独寂寞,不舍江南。

(4)大量内心独白,较少写实;时序穿插倒置,界限模糊,表现意识的漂流;第一、三人称之间的穿梭转换;直接引用、间接引用,自由变化。

六、现代文阅读(二)

10.

(1)记忆不可能全方位、毫无遗漏地存留;媒介记忆是有选择的。媒介记忆有时空限制。

(2)优势:能超越时空限制;可以让声音现场表现。劣势:缺少电视媒介的鲜活画面;无法与互联网一样的全球共享。

(3)利用广播技术与市场精准耦合。抓住目标受众。今天与历史的时间嫁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