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年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究联盟(220联盟)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2019年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究联盟(220联盟)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远处,大海泛起层层涟漪,鱼(líng)般卷起微微波浪,此情此景,即使不用铜号和鼙鼓,即使是喁(yú)私语,那声音也没有卑琐和阴暗,没有湿淋淋的怯懦和哀伤。

B.平心而论,乌克兰的国力曾经也是世界前十,但自从跟俄罗斯闹(bāi),投入北约怀抱以来,可谓(qiǔ)事不断:导弹发射车冲进路边店铺,军舰硬闯刻赤海峡遭俄方扣压……。

C.客行千里,舟渡万水。驻足,回眸,记忆渐次(luò)色。蝉声流失在沸腾的原野,繁华落幕于缥缈的尘烟。断桥处,潺(chán)流水依然;繁花丛,阵阵馨香依旧。

D.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jiān)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飘泊;谁不想沦为芸芸众生,便应该让自己不再(sǎn)漫,并听从良知的呼唤:“成为你自己!”

二、阅读。

2.(6分)【甲】我一向认为,艺术是讲究“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的﹣﹣破除不需要的,立别人干不来的,那中间就有你了。比如,吴冠中先生熟谙西方绘画精神,又深会中国绘画意境,他一生致力于“中西融合”的创造精神,努力在创作中让自己的风格独具只眼,并不断精进,既与已有艺术风格保持距离,又不断尝试突破前人的艺术窠臼,另外,画家要重视从生活中寻找艺术感觉。现在许多画家图省事,以拍照代替写生,但人的眼睛的视域和观看方式,是相机所无法替代的;画家在现场对艺术感受的敏锐捕捉,要是后期根据图片等资料进行整合所无法超越的。须知无论摄影技术多发达,拍照片都无法代替写生。【乙】现在人们对“个性”特别看重,都一心想着表现自我、张扬个性,为了这些,有些画家甚至连生活都不要了,这是不对的。【丙】画家“只有到生活中发现素材,然后才能不拾人牙慧,有所创造:也只有融入生活,领悟时代的精神,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感染力(杨延文《时代的盘子里一定有珍珠》”。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具只眼       B.窠臼       C.甚至       D.拾人牙慧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三、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4分)

3.(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浙江应尽早出台地方疫苗管理法规,加大有关违法行为的追责惩罚力度,建立疫苗生产企业的终身赔偿制和受害人就近诉讼的救济保障机制。

B.美国政府出现财政赤字的原因,不是美国政府“没钱”或“缺钱”,甚至也不是“铺张浪费”或“不会过日子”,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美国国会太“抠门”。

C.尽管中美贸易摩擦、英国脱欧和美国利率上升等因素导致全球经济前景堪忧,但超过六成受访者预计,中国经济在2019年仍将保持6%以上的稳定增长态势。

D.2018年,农业部四次按季度开展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样监测,重点增加了农药和兽用抗生素等的监测指标,抽检总体合格率高达97.5%。

4.(6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西天取经,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修心敛性的过程,西天取经赋予孙悟空的使命,   ,这意味着他要一路跋山涉水,更要一路降妖伏魔,不能偷懒。其实这象征了一种人生的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而在于过程。   ,但是这么多“劫难”并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只不过是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种种障碍的象征。

5.(5分)阅读下面一则公告(节选部分),请你以市科学技术协会的名义给育栋中学写一则喜报(只写正文)要求:语言表达简明、流畅、准确、得体。(120字左右)

xx市第十届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获奖公告

序号

团队

队员

教练员

获奖等级

1

育栋中学

徐之航、徐壮壮

孔维汉

一等奖(冠军)

2

百里中学

陆一昊、吴晓晓

郭德江

一等奖(亚军)

3

博才中学

陈凌云、李梦瑶

孟天放

一等奖(季军)

4

钧儒中学

郁一聪、陈雨欣

郝妍素

二等奖

……

……

……

……

……

喜报

育栋中学:

  

xx市科学技术协会

2019年5月8日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全球化不是全球性民族文化的趋同,没有一种现世文化是不经过交流而独自发展的。当两种不同的文化相遇时,必然会产生文化的冲突﹣反应﹣融合的过程,两种文化之间总是进行着既对立又统一的斗争,这就是“文化的双向选择”。全球化与本土化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盾,全球化不可全然取代本土化,而本土化也不可能带来多元的发展,因为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征,若想掩盖这种特征,就只能导致世界文化的衰退。文化全球化倡导文化多样性、多元化,即承认和尊重差别,其目的是为了保持文化的民族性,保证文化的多元发展和各民族文化的互动交流。

(摘编自丁志刚《论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发展的两难困境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材料二:

       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给中国的发展带来过辉煌,但也造成了中外文化交流上的障碍,“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不小的文化包袱。”

       中国文化以群体依存为主,群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重血缘亲情,重伦理规范。这种特点的优势是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社会的稳定、和谐,民族的团结。相比较西方社会的“文化沙漠”更利于文化的发展。

中国文化重内向自省,重个人的自我超越,强调“天人合一”“厚德载物”等,突出了人对精神世界以外的物质世界的包容。重视内在精神的完善;同时对科学思维的忽视,对理性精神的淡漠使得科学、逻辑实证思维的落伍,阻碍了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相对于西方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强调文化是人为和为人的性质,人成了主体,自然成了主体支配的客体,夸大了人的作用”,中国文化重历史、重传统的特征,更能使人在历史的回顾中认识优点和不足。这也是中国文化得以稳定发展、流传的重要原因。强调历史和传统,也会造成一个负面结果,就是厚古薄今的倾向,这不利于现代化进程。

       坚持在不损害中国文化精神本质的前提下,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化,扩大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展现中国文化的民族特征,发挥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优势,积极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

(摘编自田彩萍《浅析文化全球化与中囯文化应对策略》)

材料三:

                     2017年全球文化产品输出总额(单位:亿美元)

 

(2017《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四:

       西方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一个人如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这有利于西方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正因如此,所谓“文化全球化”极具欺骗性,危害甚大。借助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影视、传媒、艺术等交流互动,西方国家不仅向发展中国家倾销物质商品,而且强力输出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和图书读物等文化产品,悄然进行文化殖民。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潜移默化地认同进而接受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最终拋弃自己的文化传统。

       当前,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不同区城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发展呈现新态势。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廓清“文化全球化”的迷雾,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与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丰富发展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扩张,推动经济仝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

(摘编自刘焕明《“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

(1)下列对材料中“文化全球化”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是对立统一的,它不是全球性民族文化的趋同,而是倡导全球文化多样性、多元化。

B.材料二认为,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不能也不应该缺位,因为中国文化虽然有不小缺陷,但整体上优于西方文化。

C.从材料三可知,虽然文化全球化的主流依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但是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D.材料四认为,“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极具欺骗性,其实质是西方人向全球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最终实现西方利益最大化。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材料一中,作者主要围绕“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辩证关系,重点论述保持文化本土化即文化的民族性的重要性。

B.材料二辩证分析了中国文化的利弊,并且认为利大于弊,从而得出观点:中国文化应该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化,发挥自身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优势。

C.材料四站在批判的角度,认为“文化全球化”弊多利少,揭开了“文化全球化”的欺骗性,揭示了“文化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可怕后果。

D.材料一、二、四都把“文化全球化”作为论述对象,都揭示了作者对“文化全球化”的各自理解,并且在论述中都体现了作者的辩证思想。

(3)结合上述材料一和二,说说中国文化应对文化全球化的主要策略。

7.(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不大的小白马

豆春明

 

       他们,都挤在边。像童话里说的一样,过了河,小白马就长大了,变成千里马。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版图,还在等着他们去开拓呢。不过有些人总是太调皮,过河后跑着跑着就变了样子。比如李白,跑到青崖间,成了一只白鹿。大多数人,还是跑成了马的样子。这里边,屈原就很不错,成了一匹烈马。他都六十多岁了,还痛苦和绝望得不得了,不肯苟活。《异苑》上说他“投川之日,乘白骥而来”。马背上还有一匹马,我们拦都拦不住。

       他在前面,带了个好头。杜甫跟着,已经没劲了,还在跑。最后,累死在一条船上。还有些跑得特别快的,便成了奔马。性急的他们,总想赶在王朝日出或日落之前,多干点事情。可惜跑着跑着,突然就倒地不起。就像文天祥,还没活到五十岁。岳飞,四十不到。霍去病,才只有二十三……

       就这样,河边一直乱哄哄的,水花四溅。没人注意到,从绍兴出发的陆游困在了河里。河水很大,陆游拼命挣扎。八十五岁那年,水把他冲回岸边,像杜甫一样,他累极了。但他还是用尽力气,说了几句话:“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可不,鹤发童心,八十多岁的人还在做梦。在河里漂了那么多年,也没能让他成熟一点。比起杜甫们,他在这方面差得太远了。杜甫最后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文天祥临刑前说“尘沙黯淡路茫茫”“碧空长共暮云愁”,哪一句不是成熟男人说的话?就连李白,也叹息“中天摧兮力不济”。他的“小太白”称号,算是白叫了。骨子里,他仍是出发时的那匹小白马。

       曾经,陆游比任何人都渴望长大。按照童话里的布局,在成长的河边,他也碰到了红色的松鼠,棕色的牛,还有一个天下闻名的妈妈。出发前,他征求红色松鼠唐婉的意见。我过河好吗?他问,唐婉没说,呀,你别去,前些天我有个小伙伴才淹死了。她大概说的是,过不过你看着办,要紧的是我们在一起。

       陆游妈妈耳朵尖,听了很不爽。她本该说,孩子,你去试一试,不然,咋知道水深水浅呢?她是北宋名相唐翊的孙女,说那样的话才符合她的身份。陆游听了,说不定就能试出一个水浅的地方,过河长大了。但愤怒冲昏了她的头脑,她只想赶走那只红色的松鼠。事实上,她也做到了,赶走唐婉后,陆游妈妈就不能再干啥了。不只陆游不答应,历史也没给她机会。

       成长的河边,一下空旷起来。陆游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了。困在河里后,他常常想起松鼠和妈妈。心里针扎一般,无数次差点沉到水底。

       唐婉再也没有回到河边。她在沈园和赵家两棵大树间跳来跳去。她找到了一个包容自己的丈夫,包容她继续爱着和思念陆游。在写完那首《钗头凤》不久,她便去世了,留给陆游一个红色的背影。

       至于妈妈,陆游一直不肯原谅。在近万首诗中,几乎没写到妈妈。八十二岁时的一天夜里,他想起妈妈,依然充满恨意:“君听姑恶声,无乃遣妇魂?”二十三岁,他与唐婉离别,从那时起就开始恨妈妈。二十七岁,他写下《钗头凤》。二十八岁,唐婉离世。直到八十四岁,他还在写:“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一生只爱这只松鼠,一生都恨那个妈妈,这样的小白马要长大,的确很困难。

       不得已,陆游继续漂流。那一年,他漂到四川,碰上了岸边的一头棕色的牛。不过不是牛伯伯,而是牛弟弟。范成大,比他小1岁。在南宋这样的小朝廷,千里马容易变成牛。把天下安危装在牛车上,让范成大们来拉。当时,四川属于前线,范成大们需要帮手。陆游问,可以过河吗?他自然说,咋不可以,水很浅的。然后急切地等着陆游过河上岸,和他们一起拉动牛车。

       哪知,水太深了,一点不浅。陆游才走几下,就差点被淹没。他不甘心:不自量力提建议,跳高一些;不顾影响醉酒,发狂一点。还是不行,随时都有窒息的危险,这个牛弟弟,毕竟没有牛伯伯的经验和眼光。

       在四川的几年,水越来越深。后来,连范成大也无法涉水而过。但陆游仍在努力,梦想过河后日行千里,去干大事。“尧舜尚不有百蛮,此贼何能穴中国?”他这样对离职的范成大说。

       范成大离开四川后,陆游接着漂流。但是直到范成大去世,也没看到陆游过河上岸。

       也许,陆游不该从四川的水域过河。他需要换换地方,比如到虞允文那里。虞允文是南宋力气最大的一头牛,通过采石之战,硬是把南宋小朝廷拉到一个暂时安全的地方。他长陆游15岁,还知道哪个地方水浅,完全可以当个牛伯伯。做宰相后,他的确提拔了不少人。陆游当时正值壮年,正处在过河长大的关键时期。但牛伯伯虞允文并没有把他从河里捞上来。

       属于陆游的过河时光短暂而漫长。短暂,是对他而言;漫长,则是对我们而言,千百年来,我们不止一次想帮帮陆游,但手伸到半途,又缩了回来。一匹长不大的小白马,不正是上天对我们的恩赐?试想一下,背着红色的粮袋,一匹白色的小马,每天都在为我们过河,我们多幸福。解开粮袋,里面是金色的麦子。血泪一粒,苦痛一粒,悲愤一粒。每一粒,都是从陆游的心田里长出来的。那可是救命的粮食,救的是苦难的家国的性命。

       陆游死后,陆家的子孙一夜间长大了。在崖山一役中,孙子陆元廷忧愤而死,曾孙陆传义绝食而亡,玄孙陆天骐投海自尽。接下来别人家的也长大了:陈亮、文天祥、陆秀夫、顾炎武……

       小马天天过河,童话正在继续……

(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内涵。

他们都挤在边:   

那可是救命的粮食   

(2)作者为什么说陆游是一匹“长不大的小白马”?

(3)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8.(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茅鹿门知县二

(明)唐顺之

 

       熟观鹿门之文,及鹿门与人论文之书,门庭路径,与鄙意殊有契合;虽中间小小异同,异日当自融释,不待喋喋也。

       至如鹿门所疑于我本是欲工文字之人,而不语人以求工文字者,此有说。鹿门所见于吾者,殆故吾也,而未尝见夫槁形灰心之吾乎?吾岂欺鹿门者哉!其不语人以求工文字者,非谓一切抹杀,以文字绝不足为也。虽其绳墨布置,奇正转折,自有专门师法;至于中一段精神命脉骨髓,则非洗涤心源,独立物表、具今古只眼者,不足以与此。今有两人,其一人心地超然,即使未尝操纸笔呻吟,学为文章,但直抒胸臆,信手写出,虽或疏卤,然绝无烟火酸馅习气,便是宇宙间一样绝好文字;其一人犹然尘中人也,虽其专专学为文章,其于所谓绳墨布置,则尽是矣,然番来覆去,不过是这几句婆子舌头语,索其所谓真精神与千古不可磨灭之见,绝无有也,则文虽工不免为下格。即如以诗为喻,陶彭泽未尝雕句文,但信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何则?其本色高也。自有诗以来,其雕句文用心最苦而立说最严者无如沈约苦却一生精力使人读其诗只见其困缚龌龊满卷累牍竟不曾道出一两句好话。何则?其本色卑也。本色卑,文不能工也,而况非其本色者哉!

       秦汉以前,儒家者有儒家本色,其所言者,其本色也,是以精光注焉,而其言遂不泯于世。唐宋而下,文人莫不语性命,谈治道,满纸炫然,一切自托于儒家。然非其涵养畜聚之素,非真有一段千古不可磨灭之见,而影响抄说,盖头窃尾,如庄农作大贾之饰,极力装做,丑态尽露。是以精光枵焉,而其言遂不久湮废。后之文人,欲以立言为不朽计者,可以知所用心矣。

       然则吾之不语人以求工文字者,乃其语人以求工文字者也,鹿门其可以信我矣。今复纵言至此,吾过矣,吾过矣!此后鹿门更见我之文,其谓我之求工于文者耶,非求工于文者耶?鹿门当自知我矣,一笑。

       鹿门东归后,正欲待使节西上时得一面晤,倾倒十年衷曲;乘夜过此,不已急乎?仆三年积下二十余篇文字债,许诺在前,不可负约。欲待秋冬间病体稍苏,一切涂抹,更不敢计较工拙,只是了债。此后便得烧却毛颖,碎却端溪,兀然作一不识字人矣。而鹿门之文方将日进,而与古人为徒未也。异日吾倘得而观之,老耄尚能识其用意处否耶?并附一笑。

【注】茅鹿门:指茅坤,号鹿门,明代散文家、藏书家。毛颖:毛笔。端溪:一种名贵砚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手写出,虽或疏卤

疏卤:粗糙、轻率。

B.虽其专专学为文章

专专:用心专一

C.如庄农作大贾之饰

大贾:大师。

D.而与古人为徒未

艾:停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此有说    时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B.则文虽工不免为下格    赂秦力亏

C.鹿门可以信我矣    吾还也

D.乘夜过此,不已急乎    今其智反不能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宇宙间的绝好文字不应重在对文字的追求,也不应重在文章的规则布局、结构的变化转折,更应重在要使文章要有一种精神、命脉和骨髓。

B.作者认为,写文章要有“真精神”及“千古不可磨灭之见”,这才是真本色。他将陶渊明与沈约两位诗人加以比较,评价前者本色远超后者。

C.文章最后,作者祝愿茅鹿门先生写文章一天天地长进,学做古文堪比古人,并期望有朝一日能读到他的文章,领会其中的用意所在。

D.全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而议论则重在阐述作者自己的文章观,文中的两处“一笑”则流露了作者对自己观点的自信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其 雕 句 文 用 心 最 苦 而 立 说 最 严 者 无 如 沈 约 苦 却 一 生 精 力 使 人 读 其 诗 只 见 其 困 缚 龌 龊 满 卷 累 牍 竟 不 曾 道 出 一 两 句 好 话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文人莫不语性命,谈治道,满纸炫然,一切自托于儒家。

此后鹿门更见我之文,其谓我之求工于文者耶,非求工于文者耶?

9.(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  寿阳楼八公山

(南宋)叶梦得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眄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

【注】寿阳:今安徽寿县,曾为楚国都城。八公山:公元383年,东晋谢安以八万精兵大败前秦苻坚八十万众于此。芝兰秀发:比喻年轻有为的子弟。奔鲸:前秦溃兵,东山:指谢安,他曾隐居东山,桓筝:东晋桓伊善弹筝,曾抚筝而歌《怨歌》,以讽谏晋武帝猜忌谢安。

(1)上阕画线句写东晋谢安的风采与战功,与苏东坡笔下周瑜“      ”的风采与战功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试赏析本词下阕的抒情艺术。

六、文言文阅读。

10.(6分)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注】兴:激发感情。观:考察社会。群:交往相处。怨:讥刺时政。

(1)如果从教育的角度看第一则材料,那么,孔子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并加以分析。

主要内容:   

分析:   

11.(6分)(四)古诗文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论语》)

(2)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诗经•氓》)

(3)   ,扶摇可接;东隅已逝,   。(王勃《滕王阁序》)

(4)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5)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曹植《白马篇》)

四、作文(60分)

12.(6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今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这是一场由以学生为主的青年发起的爱国运动。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的精神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人民日报》社论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鲁迅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历史。

﹣﹣李大钊

       作为刚刚迈入青年行列的“00后”的你,读了上述材料后,会唤醒自己怎样的体验?产生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2019年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究联盟(220联盟)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D。

二、阅读。

2.

(1)A

(2)C

三、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4分)

3.C。

4.

就是保护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

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

虽然唐僧师徒共经历了八十难

5.

     热烈祝贺贵校在我市第十届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勇夺冠军!特此报喜!同时谨向教练员孔维汉同志,徐之航、徐壮壮两位队员致以诚挚的祝贺!这一可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教练员和队员的共同努力,更是贵校多年来秉持素质教育的结果。 希望贵校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6.【解答】(1)B.“中国文化整体上优于西方文化”错误。结合材料二内容“相对于西方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强调文化是人为和为人的性质,人成了主体,自然成了主体支配的客体,夸大了人的作用’,中国文化重历史、重传统的特征,更能使人在历史的回顾中认识优点和不足”“扩大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展现中国文化的民族特征,发挥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优势,积极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等分析,“中国文化整体上优于西方文化”文中无据,至多是某些方面有优势。故选B。

(2)B

(3)保持中国文化的本土化和民族性,不被外来文化损害或同化;继承并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势,去除阻碍现代化的不利因素;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化,扩大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展现中国文化的民族特征;发挥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优势,积极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

7.

(1)人生成长中的尘世阻碍(磨难)。或:人生成长过程中各种未知的凶险。

爱国精神或爱国诗作。

(2)因为:陆游一生逃不开个人的爱恨情仇;

陆游一生没有找准施展抱负的地方,也没有找对可以提携他的人;

陆游一生仕途不顺,却依然执着于美好而伟大的理想,无奈最后郁郁而终。

(3)借助想像,巧设小马过河场景,“红色的粮袋”“白色的小马”极具视觉效果,强化了我们的感激与幸福之情。

善用比喻,将陆游的成长比作小马过河,将他的诗集比作“粮袋”,诗作比作“一粒粒金色的麦子”,形象地揭示了陆游诗作的价值。

运用排比,“血泪一粒,苦痛一粒,悲愤一粒”,揭示了陆游诗作的内容,暗示了陆游深厚的爱国情感。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8.【解答】(1)C.“大贾”,结合“庄农”“饰”“极力装做,丑态尽露”等分析,“大师”错误,应该译为巨商,大富商。句意:就像农夫戴上大商人的装饰;

(2)D  ,A.连词,却/副词,或许。

B.连词,却/连词,因而。

C.语气助词,表猜测,大概/语气助词,表婉商,还是。

D.均是副词,竟然。

故选:D。

(3)C.“欲待秋冬间病体稍苏,一切涂抹,更不敢计较工拙,只是了债”“此后便得烧却毛颖,碎却端溪,兀然作一不识字人矣。而鹿门之文方将日进,而与古人为徒未艾也”等分析,不是真的祝愿,而是语含对茅鹿门先生的文章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只是学习古人的隐隐嘲讽;

(4)其雕句文用心最苦而立说最严者/无如沈约/苦却一生精力/使人读其诗/只见其困缚龌龊/满卷累牍/竟不曾道出一两句好话

(5)文人们无不谈论人性和命运,谈论治国之道,满纸光彩炫目,一切自然借助于儒家。

从此以后茅先生再见到我的文章时,会说我是对文字追求精美的人呢,还是不对文字追求精美的人呢?

 

译文:

      深读茅坤先生的文章,以及先生跟人论述文章的书信,觉得先生的方法,跟我的心中所想颇有吻合之处。虽然中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朝一日应当可以自行化解,在此无需多说了。

      至于茅先生对于我原本是一个追求文字精美的人,却从不把追求文字的精美告诉他人的做法所表示的怀疑,这里却要作一下说明。茅先生看到的我,大概是以前的我,而未曾见到那个身如枯木、心如死灰的我吧?我怎么会是一个欺骗你茅先生的人呢!我从不把追求文字的精美告诉他人的原因,并不是要抹杀一切(精美的文字),认为文字绝对不值得追求。虽然文章的规则布局,结构的奇正转折,自有专门的师承法则;至于要切中一种精神、命脉和骨髓,那么如果不是洗净原有心性、超然物外、具有如古人今人一样独到见解的人,是不足以跟他谈论这点的。现在有这样两人:其中一人心地超凡脱俗,即使没有拿着纸笔诵读吟咏,学写文章,只是直抒胸臆,随手写出,虽然有的地方粗疏轻率,但是绝对没有人世间的粗俗迂腐习气,那便是宇宙间的一种绝好文字;另一人却还是红尘中人,他虽然用心专一学习写作文章,他对于所谓的文章的规则布局,那是全都学到家了,但是翻来覆去,始终不过是这么几句老妇人嘴上常说的话语,要寻求他的所谓的真精神和千年不会磨灭的识见,那是绝对没有的,那么,他的文章虽然精美,却仍不免是下乘之作。就拿写诗来作说明,陶渊明从未雕琢句子和文字,只是随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的本色高尚。自从有诗以来,那些雕琢句子和文字、用心最苦并且创立学说最严谨的人,没有谁比得上沈约,苦苦花费了一生的精力,让人读他的诗,(但是)只能看见他的种种限制和狭小气量,整本书全部文字,竟然没有说出一两句好话。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他的本色低下的缘故。本色低下,文章自然不能精美,更何况那些不是他本色的作品呢!

      秦汉以前,儒家学者有儒家的本色,他们所说的,都是他们的本色。因此他们的精神灌注在文章之中,因而他们的文章就能不泯灭于世上。唐宋以来,文人们无不谈论人性和命运,谈论治国之道,满纸光彩炫目,一切自然借助于儒家。但是如果不是他们有很深的道德和学识素养,不是真有一种千古不可磨灭的见识,而是像影子和回声一样附合甚至抄袭前人说法,藏头取尾,就像农夫戴上大商人的装饰,虽然极力装模作样,但还是丑态毕露。因此文章中精神空虚,因而他们的文章不久也就被湮没废弃了。后代的文人,打算用建立学说来打算使自己不朽的人,可以知道自己应该用心的方面了。

      既然这样,那么我不把追求文字的精美告诉他人的做法,其实是把追求文字的精美告诉他人啊,茅先生该可以相信我了吧。如今又畅谈到这个程度,我错了,我错了!从此以后茅先生再见到我的文章时,会说我是对文字求精美的人呢,还是不对文字求精美的人呢?茅先生自然应当是了解我的,在此一笑。

      茅先生东归以后,我正想等使臣西上时获得一个见面的机会,倾吐十年来心事;你却乘夜经过这里,不太急促了吗?我三年中积攒下二十多篇文章,先前已经向你许下过诺言,不能违背约定。想等秋冬时病体略有康复,全部修改一下,再不敢计较文字是精美还是拙劣,只是了却旧债。此后便须烧了毛笔,碎了端砚,浑然无知地做一个不识字的人了。而茅先生的文章正一天天地长进,学做古文正无止境。有朝一日我若能得而一看,我这八十多岁老翁还能看出其中的用意所在吗?再附上我的一笑。

9.

(1)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2)前五句借景抒情,借千年之后八公山风景依然而豪杰却无处可寻了,抒发了词人对当朝无英雄菁优网失望之情;“信劳生”两句直抒胸臆,抒发了词人辛劳一生却壮志未酬、功业无成的悲怆;最后三句借典故抒情,词人自比谢安,委婉地抒发了自己知音难觅、年华老去、思为国所用却被弃用的悲愤之情。

 

译文:

淮河环绕着楚都寿春孤城,野草丛生,河岸迷蒙。当年南朝谢家子弟,意气风发,统领数万精兵。以逸待劳痛击前秦军,苻坚百万雄师如受惊的巨鲸,在淝水中溃奔。转眼间,建立起大功。

时隔千年,八公山的草木一如当年,簇拥着险峻的峦峰。而今山头云涛聚又散,昔日的豪杰杳无迹踪。劳累终生。古今往事俱成空。可笑我吊古伤今何必太多情。叹惜谢安晚年,遭疏远,不受重用。

 

10.

(1)促进学生的全面(或均衡或多方面)的发展。或:使学生成为既有思想道德又有专业技能的人才。

(2)主要内容:指出学习《诗经》的重要性。或:强调《诗经》有多方面的作用。

分析:孔子认为,《诗经》可以激发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诗经》具有政治作用,可以考察社会、讥刺时政;《诗经》有助于社会交往;《诗经》可以让人懂得忠孝之礼;《诗经》还可以让人知道许多鸟兽草木的名称。

 

译文: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靠,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诗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11.【解答】故答案为:

(1)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重点字:令)

(3)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重点字:帷)

(5)北海虽赊   桑榆非晚    (重点字:赊  )

(7)竟无语凝噎    暮霭沉沉楚天阔   (重点字:霭)

(9)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重点字: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