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课内基础(33分)

1.(12分)默写课文相关语句。

(1)《诗经•氓》中“      ”两句,写女子登上倒塌的墙,对着心上人的家乡远远地痴望,形象鲜明,情意动人。

(2)《赤壁赋》中,苏轼用“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

(4)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5)《归园田居》中“   ,性本爱丘山。”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它是诗人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6)曹操在《短歌行》中用“明明如月,   ?”发问,以明月可望而不可取,来比喻求贤才而不得,从而点明自己忧愁不已的原因。

(7)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8)《游褒禅山记》中的“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2.(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主任走进教室,一看到他那没精打采的眼神,便断定他周日晚上又去玩电子游戏了。

B.如果影响到各州的生态环境,那么昨天首相关于运用核能源的报告恐怕就要束之高阁或者丢弃到废纸篓里了。

C.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一方面要不断阅读,积累语言材料,丰富头脑;另一方面还需要多观察,多思考,勤练笔。除此之外,恐怕不可能有什么终南捷径了。

D.为人民谋求利益,每位党员都义不容辞;为群众排忧解难,每个干部都责无旁贷。

3.(3分)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不可乎骤得(屡次得到)    有穴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B.不能之于怀(比喻)    徒留无所(用)

C.感慨之矣 (附着)   既余以蕙纕兮(废弃)

D.多后世人(告诉)    无物以之(帮助)

4.(3分)下列加点词中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况吾与子渔于江渚之上群贤毕至,少咸集火尚足以唐浮图慧褒始於其址

鱼虾而友糜鹿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方其破荆州,江陵

A.①④⑦/②⑥//B.①③⑦/②④/⑤⑥C.①④⑦//③⑥/D.①③⑦//④⑤/

5.(3分)下列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月出于东山之上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不能喻之于怀

C.相与枕藉乎舟中

D.亦自缢于庭树

6.(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凌万顷之茫然

B.亦将有感于斯文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共事二三年

7.(3分)下列文化常识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望”为农历每月十五,既望为农历每月的十六。

B.“暮春之初”中的“暮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中“阳”为山的南面,古代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D.“汉末建安中”中所提到的“建安”是汉献帝年号。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

8.(3分)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策问或委派大臣主持。殿试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B.明清两代在京城举行的会试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者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员。

C.宗法,古代以社会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它包括封建社会规定的嫡庶、系统的法则和家族中祭祀、婚嫁、家塾、庆吊、送终等事情的家法。

D.宗子,指嫡长子。嫡长子要继承大宗,他有祭祀始祖的特权,也是一宗之祖,地位特别高贵,故又叫“宗主”。

二、古代诗文阅读(24分)

9.(17分)课外文言文阅读

       窦仪字可象。蓟州渔阳人。曾祖逊,王田令。祖思恭,妫州司马。父禹钧,与兄禹锡皆以词学。禹钧,唐天祜末起家幽州掾,历沂、邓、安、同、郑、华、宋、澶州支使判官。周初,为户部郎中,赐金紫。显德中,迁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致仕。仪十五能文,晋天福中举进士。侍卫军帅景延广领夔州节度,表为记室.开运中,杨光远以青州叛,时契丹南侵,博州刺史周儒以城降,光远与儒遣人引契丹轻骑于马家渡渡河。仪谓执政曰:“昨与颜衍论事势,有所预虑,所以乘驿昼夜不息而来。国家若不以良将重兵控博州渡,必恐儒引契丹逾东岸与光远兵合,则河南危矣。”俄而儒果导契丹渡河,增置垒栅。少帝军河上即遗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俄以父病,上表解官。世宗亲加慰抚,手封金丹,俾赐其父。从征淮南,世宗以其饷馈不继,将罪之,宰相范质救解得免。恭帝即位,迁兵部侍郎,充职。俄使南唐,既至,将宣诏,会雨雪,李景请于庑下拜受,仪曰:“仪获将国命,不敢失旧礼。傥以沾服失容,请他日。”景即拜命于庭。时御史台议,欲以左右仆射合为表首,太常礼院以东宫三师为表首。仪援典故,以仆射合为表首者六,而谓三师无所据。朝议之。四年秋,知贡举。是冬卒,年五十三,赠右仆射。

【注】:记室,古代官职名。

(选自《宋史•窦仪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

B.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

C.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

D.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兄禹锡皆以词学:出名、闻名             B.仪十五能文:标注

C.请他日:等待                             D.朝议之:认为…是对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仪出身官宦,年轻即有才能。窦仪家从他的曾祖起,世代为官,其中尤以其父亲窦禹钧官位显赫,窦仪于晋天福年间考中进士,后通过景延广的引荐步入仕途。

B.窦仪关心形势,积极出谋划策。他认为应该派良将重兵扼守博州渡口,防止叛将周儒引导契丹军越过东岸与杨光远会合,结果不出所料,周儒果然引导契丹军渡过黄河。

C.窦仪出使南唐,圆满完成使命。在将要宣读诏书时,适逢下雪,面对李景在廊下拜受诏书的请求,窦仪坚持遵奉国家诏命,按照旧有礼节,最终李景在庭院中拜受了诏命。

D.窦仪引经据典,发表自己看法。御史台和太常礼院对于以谁为上朝立班之首产生争议,窦仪引用典章故制,否定了御史台的意见,肯定了太常礼院的意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世宗亲加慰抚,手封金丹,俾赐其父。

译文:   

世宗以其饷馈不继,将罪之,宰相范质救解得免。

译文:   

10.(7分)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春日山居寄友人

周贺

春居无俗喧,时立涧前村。路远少来客,山深多过猿。

带岩松色老,临水杏花繁。除忆文流外,何人更可言。

【注】文流:文士之流,指有才学之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既点明了写作的时令,又表明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写作意图,可谓“一举多得”。

B.首联描写了春居山中、远离尘嚣、时立观景、怡然自得的诗人形象,诗人高雅脱俗,飘然世外。

C.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少”与“多”相对比,鲜明地写出了山居环境远离尘嚣的清幽和静谧。

D.颈联写岩石旁松树的老色,寄寓诗人年老之意;写临水杏花的繁茂,又暗喻诗人的老当益壮。

(2)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

三、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

11.(9分)现代文阅读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 ,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 ?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B、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C、《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D、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来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了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1分)

12.(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秋来查干湖

(李旭光)

查干湖美,美在秋天。秋湖的长天,极为疏朗。站在环湖路上,依稀看得见天宇的穹顶与湖水交割的弧线。惊鸿照影,间或掠过几朵祥云。夜幕乍落,伫立在湖岸高坡上的妙因寺,不时传出阵阵晚课的钟鼓和诵经的吟唱,剪影里,空气也凝固了一般。到了晓夜当空,繁星拱月时,天上湖中,已辨不出哪里是真实的,哪里是虚幻的。

查干湖美,美在秋水。秋水如娴静而又落落大方的少妇,深邃的眼睛定定地凝视着你。从松花江引入湖中的百里运河,已放慢了流速,使得这时的湖水波澜不惊,清澈见底。泥沙已经淘尽,水中的游鱼和水草分明可见。夏日肥得如油的湖水,已经显得清瘦,是湖水中的鱼虾和健硕的蒲苇把它的营养吸吮殆尽。湖水从暑热变为秋温,鱼儿多半向湖的深处游去,垂钓的人们便懒于来此蹲守。随着秋一天天走向肃穆,湖区的游人也少了许多,但仍有不少老人、情侣、画家、摄影家、迁客骚人来此小住。与其说是游湖,莫若说是人生的一次悄然回眸。

查干湖美,美在秋草。轻露染过的蒲草依然葱郁滴翠,很深的一截还在水里,蒲棒却透出橙黄。渔民介绍,蒲棒采摘下来,可以作为驱赶蚊蝇的香炷,一支蒲棒,可以燃上几介小时。有些地方用蒲草做床垫,铺在下面厚厚的、暖暖的,还散发着蒲香,销路很被看好。秋苇比起蒲草来,要更美些,更张扬些,更浪漫些。一枝枝、一簇簇,泛着轻黄的舒展的苇叶,就像跳藏族舞的姑娘,张开双臂,弓起腰肢,献出哈达。而泛着油光的银白色的芦苇花,在风中柔软地散落开,烈火呼啸般地狂舞。修长的苇秆,接踵摩肩,竹林般地森然列阵。待到湖上结冰时,这些蒲草和芦苇都要被渔民割掉。割去固然可惜,但为了将一腔热血回报养育它们的大地,为了来年春天新生命的再一次萌发,想一想,也就释然了。湖中还有铺天盖地的菱角与荷花。花期过后,尚有一片片圆得可人的叶子浮在湖面,新绿里透着油一般的光泽,圆叶的下面,是一枝细蔓连到湖床。这时,肥硕的菱角,黑黝黝的已经成熟。记得小时候开那达慕大会时,总有一些小商贩,将菱角煮熟后对半切开,用粗瓷碗盛着叫卖。孩子们用菱角那略朝里弯曲的锋利的尖儿,把果肉从菱角壳里抠出来,送到嘴里,吃起来真香。荷花的莲蓬籽,连同泥里鲜嫩稚白的藕都已成熟,渔民们却不舍得去捡拾,任由它们在湖中自在地散落,肆意地蔓生。

秋天的查干湖,是水鸟的王国。从8月底到10月初,在北国圣水中完成季节性侨居、顺便又繁衍后代的候鸟,几十万只之众,从四面八方向湖中翔集。对水禽颇有研究的鲍鹏友局长告诉我,这里面有天鹅,有丹顶鹤、白鹤、灰鹤、苍鹭、白鹳,有大雁以及其他近百种水禽,其中,光是野鸭,就有针尾鸭、绿头鸭、赤颈鸭等20多种。一时间,湖中用来接待“客人”的蒲苇显得容量不足,鸟儿们吵闹着、争抢着、嬉戏着,一边庆幸着对圣湖的占领,一边抓紧时间在这里捕鱼啄虾,补充能量,同时讨论着生活琐事,谋划着南归的路线。

秋天,湖中的鱼也肥了。南湖的水草茂密,草根鱼、青根鱼长得特别快。夏天到南湖垂钓,听到“咔哧”“咔哧”,那是草根鱼进食的声音,“咯嘣”“咯嘣”的声响则是青根鱼的。青根鱼被渔民归类为牙鱼,它们非常爱吃田螺、河蚌等贝类,因此青根鱼的牙床后面有个冲压床一样的凹凸槽,骨头自然是极硬的。渔民在食用青根鱼前,都要先把这块骨头取出来,做成小饰件。青根鱼的肉雪白、细腻,口感极爽,是湖中的上佳之品。每年冬捕时,南湖的青根鱼一出水就极畅销,大的四五十斤重,一两米长,一斤就要卖到100多元钱。在北湖,鲢鱼、鳙鱼、鲤鱼、湖虾,俱为上佳之品。尤其是北湖的鳙鱼,俗称胖头鱼,是经过国家认证的绿色有机食品。冬捕时,湖面上人潮涌动,车如穿梭,冰晶雪国里蒸腾着节庆的热浪。

秋天的查干湖,最美的还是渔民。春天投放鱼苗,夏天管护,到了秋天,终于眼见着湖里的鱼肥了、大了,将整个湖都胀满了,渔民便美在了心里。他们这时开始收拾冬网,做着冬捕的准备。干活累了,几杯酒落肚儿,他们在一起海吹神聊,什么泥鳅用皮肤、肠道呼吸啦,胡罗鱼要在河蚌里产卵啦,老头鱼会冬眠啦,更别有一番情趣。

(选自《2011年中国散文精选》)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段主要写秋天查干湖天空的高明澄远,如人们可以看见天水交割的弧线,看到鸿雁掠过,可以在夜幕中聆听寺庙的钟声和吟唱,欣赏梦幻般的静谧。

B.“与其说是游湖,莫若说是人生的一次悄然回眸”是说,游湖契合着人们对人生美妤的眷恋之心,游湖看到的不止是湖中美景,还有人生过往的回忆。

C.菱角煮熟对半切开,用菱角把果肉抠出来吃,渔民食用青根鱼把硬骨头取出来做成精美饰件,这些写出了查干湖特有的生活场景和当地人的慧心巧思。

D.第四段对秋鸟进行了详细描写,不仅用数字写出了水禽的数量之多,种类众多,而且生动地描述了鸟儿们的争抢、捕食的场景和它们的靓丽的身影。

E.本文语言清新优美,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来展现秋天的查干湖之美,以“查干湖美,美在秋天”为开头,照应题目,以它为主线,脉络清晰。

(2)请赏析文中第三段中画线部分的句子。

(3)查干湖的秋天美在哪些方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

五、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3.(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都恰当的一项是(  )

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校艺术团,当仁不让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的任务。

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年轻人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新产品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打假活动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疏忽,冒牌货又会东山再起

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8分钟,简洁明了,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大幕缓缓拉开,伴随着古典优雅的音乐,十六位长袖善舞、身姿曼妙的演员,为大家表演了经典的舞蹈。

A.②④B.③④C.①⑤D.⑤⑥

14.(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尤瓦尔・赫拉利写作了《人类简史》一经上市就登上了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蝉联榜首长达100周,30多个国家争相购买版权。

B.《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C.运用互联网思维有助于优化治理,比如“最多跑一次”改革,办事程序能删繁就简的原因,仰赖的就是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办事流程的全面再造。

D.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15.(3分)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在高考励志班会上,学生代表发言:“老师,我们一定努力拼搏,永不言弃,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您的养育之恩!”

B.我最近搬了新家,于是对朋友们说:“刚刚乔迁,欢迎大家到我的府上做客。”

C.某读者收到作家的著作后回信:“老师,您寄赠的新作已经收到,拜读之后受益匪浅,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D.学校贴出通知:“请补办了校园卡的师生在放假前把新卡拿回去。”

 

16.(4分)仿写。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手法相同。

悲观者 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 说:希望是   

乐观者 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 说:风是   

六、作文(60分)

17.(60分)成语“惠风和畅”出自王羲之《兰亭集序》之“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意思是柔和的风让人感到温暖舒适。这个成语既可用来比喻一个人的处世态度,也可用来比喻一个团队的文化氛围,还可用来比喻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态……

       请根据以上提示语,以“惠风和畅”为标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课内基础(33分)

1.【解答】故答案为:

(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重点字:垝)

(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重点字:旌)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重点字:蜉、蝣)

(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重点字:涕)

(5)少无适俗韵 (重点字:韵)

(6)何时可掇(重点字:掇)

(7)放浪形骸之外(重点字:骸)

(8)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重点字:吾)

 

2.【解答】A.没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情绪低落的样子,不能用来修饰“眼神”。

3.

B.“喻”,明白,译文:在心里不明白;

4.A。

5.A。

6.

C.“幽暗”的古义今义一样,昏暗;

7.

B.错误:“暮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暮春为春季的末一个月。

8.【解答】C.“以社会为中心”错,应是“以家族为中心”。

9.【解答】(1)C译:少帝驻军黄河岸边,当即派遣李守贞等率领一万人的军队,水陆并进,镇守汶阳,占据要害之地。契丹军果然大规模到来,受到攻击而逃走。后汉初年,任命(窦仪)为礼部员外郎。

(2)B.A.译:和兄长窦禹锡都凭词学闻名;B.属,本意为“撰著”,文中指写作文章,译:窦仪十五岁就能写文章;C.译:请求等待他日;D.译:朝廷讨论后认为他说的对。

(3)D.“否定了御史台的意见,肯定了太常礼院的意见”错,文中先说“时御史台议,欲以左右仆射合为表首,太常礼院以东宫三师为表首”,给出御史台和太常礼院的意见,

(4)世宗亲自慰问安抚,亲手封好金丹,把它赏赐给窦仪的父亲。

世宗因为他粮饷运输供应不上,将要治他的罪,(因)宰相范质解救得以幸免。

 

参考译文:

         窦仪字可象。蓟州渔阳人。曾祖窦逊,(曾任)玉田县令。祖父窦思恭,(任)妫州司马。父亲窦禹钧,和兄长窦禹锡都凭词学闻名。窦禹钧,唐天祐末年从幽州掾起家,历任沂、邓、安、同、郑、华、宋、澶州支使判官。后周初年,任户部郎中,赏赐金紫。显德年间,升任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直到退休。窦仪十五岁就能写文章,晋天福年间考中进士。侍卫军统帅景延广兼任夔州节度使,上表奏请窦仪为记室。开运年间,杨光远占据青州叛乱,当时契丹南侵,博州刺史周儒献城投降,杨光远和周儒派人带领契丹轻骑在马家渡渡过黄河。窦仪对执政大臣说:“过去与颜衙议论事态变化,有所忧虑,所以乘驿车日夜兼程赶来。国家如果不用良将重兵扼守博州渡口,恐怕周儒必定引导契丹军越过东岸与杨光远的军队会合,那么河南就危险了。”不久周儒果然引导契丹军渡过黄河,增设营栅。少帝驻军黄河岸边,当即派遣李守贞等率领一万人的军队,水陆并进,镇守汶阳,占据要害之地。契丹军果然大规模到来,受到攻击而逃走。后汉初年,任命(窦仪)为礼部员外郎。不久(窦仪)因为父亲病重,上表请求解除职务。世宗亲自慰问安抚,亲手封好金丹,把它赏赐给窦仪的父亲。随从(世宗)征伐淮南,世宗因为他粮饷运输供应不上,将要治他的罪,(因)宰相范质解救得以幸免。恭帝即位,升任兵部侍郎,充任职事。不久出使南唐,到达后,将要宣读诏书。适逢下雪,李景请求在廊下拜受,窦仪说:“我敬奉国家诏命,不敢违背旧有礼节。如果认为沾湿衣服损害仪表,请求等待他日。”李景就在庭院中拜受诏命。当时御史台商议,想要把左、右仆射合为上朝立班的首位,太常礼院想把东宫三师作为立班之首。窦仪引用典章故制,用仆射共同作为立班之首的有六例,而三师的说法没有依据。朝廷讨论后认为是这样。乾德四年秋,主持贡举。当年冬天(窦仪)去世,享年五十三岁。追赠右仆射。

10.【解答】(1)D.错误;“寄寓诗人年老之意”和“暗喻诗人的老当益壮”是对诗歌的过度解读,颈联写景主要是借以抒发诗人对山林春景和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2)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山林春景和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志趣相投的文友的思念之情;

借景抒情。借春日山居所见之景寄寓自己内心对山林春景的喜爱之情;

直抒胸臆。“除忆”两句写面对眼前山居的春景,除了能和文友分享外,无人可以分享,抒发了对志趣相投的文友的思念之情。

 

11.【解答】(1)C、《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有误.原文第二段中说:“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可见,诗经中的诗歌是有深刻含义的.

(2)C、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有误.原文第三段中说:“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可见,不是叫晋侯不要相信,他的意思是你晋侯有理由,但是大家不清楚,都就把他当做是叛臣了.

(3)B、“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有误.原文第三段中说:“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由此可见,徒歌并不是没有进入诗三百的没有曲调的诗歌.

12.

(1)BE

(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苇叶、苇花、苇秆等方面描写了芦苇的张扬、浪漫的美,看似柔弱,却很列阵,森然列阵,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的赞赏喜爱之情。

(3)第一问:查干湖的美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风景美。天气舒朗,秋水娴静,秋草成熟,候鸟翔集,秋鱼肥美。人美。渔民辛勤劳作、生活方式质朴,也是生态环境的维护者。生态美。原生态的渔猎文化。水与生命,植物与动物,天、地、人之间的和谐。第二问:表达了作者对查干湖的热爱,对这种生活、文化等的眷恋守护。

五、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3.C。

14.B。

15.C。

 

16.

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方。

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的深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