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年广东省中山一中高考语考前模拟试卷(一)

2019年广东省中山一中高考语考前模拟试卷(一)

一、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国的集市贸易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的“物物交换”。有组织的集市,大约出现在殷朝。《史记•平准书》云:“古人未有市,若朝聚井汲水,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故言市井也。”但在发掘周代以前城市遗址时,多见手工业作坊,还没有明确、固定的市场。

       东周后期列国兼并,一方面迎来了我国古代城市建设的第一个高潮,另一方面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共同催化了城市内的手工业作坊和商肆集中的“市”的发展。春秋时,齐国临淄出现了封闭结构的“市”。

       随着国家统一及其带来的人口激增,“市”不断壮大。发展至大一统的汉代,长安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更有东西两市遥遥相对;商人需具备市籍,且只准在市内按业设肆交易,并需缴纳市租。唐朝盛世,商业繁荣,大都长安则更进一步发展,对东西两市采用严格、集中的市制,把整个“市”划分为九区,中心区设有市署。直到唐代,市的设立、废撤和迁徙,都是官府以命令行之,并设有管理市场的专职官吏,监督和管辖着上市商品、度量衡、交易契据以及价格的评定、市税的收缴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都城人口的急剧增长、消费需求日益增加,唐代后期的商业活动逐渐不限于两市,在两市附近,已有手工业者和商人摆摊、设店售货,甚至出现了夜市;与此同时,各行业商人形成联合组织,使城中出现了许多经营日用商品的“行”或“市”,并逐渐形成以之为中心的“街市”。这些变化自下而上地打破了以往封闭的市制。北宋时期的都城东京,其以宫城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结构,更是推动了街市的发展。到了北宋末年,东京沿街大量出现商店,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繁华场景就是例证。

       至此,街市的分布彻底改变了以往集市严格控制、集中市肆的方式。商肆沿街道分布,形成繁华的商业街,这更符合城市人民的生活要求,同时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许多商市集中在某一街道或街道某一段,为了补充商业街的不足和便于农民进行农副产品交易,有的城市还在城门附近设置草市;还有在大型建筑内定期举行的集市,比如开封的相国寺就定期举办庙会,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摘编自《中国古代城市市肆发展初探》寿劲秋、马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集市贸易历史上,最早的有组织的集市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的以物换物。

B.周代以前并未见明确固定的市场,至春秋时齐国临淄出现了第一个封闭结构的“市”。

C.唐代后期围绕“行”、“市”形成的街市由下而上地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封闭的“市”。

D.繁华的商业街、城门附近的草市、定期举办的庙会都表现了对传统集市的彻底突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时空为顺序,清晰完整地梳理了我国古代集市诞生、发展和变迁的过程。

B.长安的“市”的不断发展,论证了“市”是伴随着国家和经济的发展而壮大的。

C.文章结合了商业活动、行业组织和交通结构等因素,分析“街市”发展的原因。

D.文章例证丰富,从文献记载、考古发现、艺术作品等方面展现了“市”的变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从集市贸易发展的历程来看,城市的建设对“市”的发展、变迁有着最为重要的影响。

B.唐代后期商人们自发组织夜市、街市,可见当时的商业活动已脱离官府的管辖和限制。

C.官府主导的“市”并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逐渐成为了对“街市”的补充。

D.从“市”到“街市”,不仅是地理位置发生了变化,更是传统集市被逐步瓦解的过程。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魔鬼心里的上帝

雨果

 

       母亲已经攀着荆棘滚进沟里。她披头散发,身上被刺伤,流着鲜血。西穆尔丹和盖尚都在沟里,像塔里的戈万一样束手无策。士兵们无能为力,绝望地围在他们身边。炙热难忍,但是谁也感觉不到。大火还在继续,令人畏惧。人们看见在烧得通红的窗口有三个金发脑袋。拉杜对天挥挥拳头,仿佛在用眼光寻找什么人,说道:“这叫行善吗,老天!”母亲跪着亲吻桥拱,一面呼喊道:“发发慈悲吧!”

       大火的劈啪声中夹杂着低沉的爆裂声。图书室里书橱上的玻璃裂开了,哗啦啦地掉了下来。显然屋架要坍了。谁都无能为力。再过一会儿,一切都将倒坍。大难临头。只听见孩子们在喊叫:妈妈!妈妈!人们恐慌万状。

       突然间,在与孩子们相邻的另一扇窗口,在大火的朱红色底幕前,出现了一个高高的人影。

       所有的头都抬了起来,所有的目光都凝住了。一个男人站在楼上,站在图书室里,烈火之中。他的身影在火焰中发黑,但是满头白发。人们认出这是德•朗特纳克侯爵。

       他消失了,不久后又出现。

       这位可怕的老人在窗口摆弄一个很长的梯子,这就是放在图书室里的救火梯。他去墙边找到梯子,将它一直拖到窗前。他抓住长梯的一端,像竞技者一样灵巧自如地将它搭在窗栏边沿往外滑动,一直滑到沟底。拉杜站在下面,惊喜万分,伸手接过梯子,紧紧抓住它,喊道:“共和国万岁!”

       侯爵回答说:“国王万岁!”

       拉杜低声说:“你愿意怎么喊都行,胡说八道也可以,反正你就是仁慈的天主。”

       梯子放好了。燃烧的大厅和地面建立了联系。二十个人跑了过来,拉杜一马当先,他们很快便从上到下站到了梯子上,背靠着梯级,像是上下传递石头的泥瓦工。这是木梯上的人梯。拉杜站在梯头,挨近窗口,面向大火。

       分散在欧五南地和斜坡上的军队惊喜交加,涌向高原、沟壑和塔顶平台。

       侯爵再次消失,然后再次出现,手里抱着一个孩子。

       掌声雷动。

       这孩子是侯爵随手抱起的,他是胖阿兰。

       胖阿兰喊道:“我怕。”

       侯爵将胖阿兰递给拉杜,拉杜又递给身后下方的士兵,士兵又递给另一位士兵。害怕地叫嚷的阿兰就这样被传递下来,一直传到梯底,与此同时,侯爵又消失了一会儿,然后将勒内﹣让抱到窗前,勒内﹣让又哭又闹,当他从侯爵手中转到拉杜手中时,他还跟打拉杜。

       侯爵又返回满屋是火的图书室。若尔热特一个人呆在那里,他朝她走过去。她微笑。这个铁石心肠的人感到眼睛湿润,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若尔热特。”她说。

       他将她抱在怀中,她仍然微笑。当他把孩子交给拉杜时,他那如此高傲、如此隐秘的心灵竟被天真无邪的孩子迷住了,他亲吻了她。

“这是小姑娘!”士兵们说。若尔热特便在一片欢呼声中被一双双胳膊传下来,直到地面。人们在鼓掌、跺脚,老兵们在抽泣。她对他们微笑。

       母亲站在梯子下面,气喘嘘嘘、懵懵懂懂,面对意外的惊喜如痴如醉,因为她从地狱跃进了天堂。过度的快乐会损伤心灵。她伸开双臂,先抱住胖阿兰,再抱住勒内﹣让,最后拖住若尔热特,她狂热地亲吻他们,接着便大笑起来,晕倒在地。

       响起了高呼声:

“都得救了!”

       确实,都得救了,但老人除外。

       但谁也没有想到他,他本人多半也没有想到自己。

       他在窗前呆了几分钟,若有所思,仿佛在给大火一点时间来决定去留。接着他便不慌不忙地、慢慢吞吞地、高傲地跨过窗栏,头也不回地直立在梯子上,背靠梯级,面对深渊,背靠大火,像威严的幽灵一样默默走下楼梯。梯上的人们赶紧下来,在场的人都不寒而栗,面对这个自天而降的人仿佛面对异象一样,感到一种神圣的恐惧,纷纷后退。此时,侯爵正沉着地钻入眼前的黑暗。他们在后退,而他却在靠近。他那大理石一般苍白的面容上没有一丝皱痕,幽灵般的眼神里没有一丝闪光。人们在黑暗里惊恐地盯着他。他每走近一步,就似乎又高大一分,梯子在他死亡的脚步下颤抖,发出响声,仿佛是骑士的石像再次进人坟墓。

当侯爵走下最后一个梯级,踩上地面时,一只手抓住了他的衣领。他转过身来。

“我逮捕你。”西穆尔丹说。

“我同意。”朗特纳克说。

【注】本文选自雨果的长篇小说《九三年》,有删节。《九三年》创作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小说围绕封建势力旺岱、叛军首领朗特纳克、资产阶级革命代表西穆尔丹等人物,生动地展现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生死斗争的历史画卷。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朗特纳克把梯子滑到沟底时,拉杜呼喊“共和国万岁”,侯爵回答“国王万岁”,拉杜的低声回应展现了拉杜在情势危急情况下内心的焦急,“反正”一词也展现出拉杜意图告诉朗特纳克侯爵先把孩子们救下来,立场问题可以暂时搁置。

B、当三个孩子被救后,作者对站在梯子下的母亲运用了一系列的心理、神态和动作描写,刻画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

C、“此时,侯爵正沉着地钻入眼前的黑暗。他们在后退,而他却在靠近。他那大理石一般苍白的面容上没有一丝皱痕,幽灵般的眼神里没有一丝闪光。”这一句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既体现了朗特纳克侯爵的威严,又表现了他对死亡的恐惧和对未来的担忧,还表现出他已做好了束手就擒的准备。

D、小说以朗特纳克侯爵挽救了三个孩子的性命,自己却被西穆尔丹逮捕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小说戛然而止式的结尾,引起读者对战争和人性的思考。

(2)这篇小说场面描写的描写形象生动,细腻真切,请举例简要分析其特点与作用。

(3)小说的标题“魔鬼心里的上帝”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本和创作背景探究其内涵和作用。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日,ETCP智慧停车产业研究院联手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共同发布《2017中国智慧停车行业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停车难”问题的症结,并不仅仅在于车位数量少。虽然我国停车位缺口率已经达到50%,但与此同时,车场的平均空置率也高达51.3%,存在严重的停车资源浪费现象,这正是导致停车难的另一大关键原因。

《报告》提供的详细数据显示,各类停车场高峰期以外的时间段的车位使用率过低,其中,商务写字楼、公共场馆、医院、交通枢纽、商业综合体的停车场日均使用率均低于50%.尤其是商业综合体类停车场,其日均使用率仅为37%,低于平均水平的43%。

《报告》以十大核心城市(武汉、成都、苏州、上海、重庆、广州、长沙、北京、西安、深圳)作为数据研究的主要样本,结果显示,2017年8月份城市车位最高使用率仅有55%(深圳),最低至38%(武汉)。

 

       综合来看,国内各大城市车位利用率之低,令人咋舌。

       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报告》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车位使用率提升到80%的情况下,重庆、上海两个城市单纯通过提升车位使用率,就能满足2019年的全部车位需求。也就是说,只要车位使用率提高到一定水平,未来两年内,即便这两个城市不再新建车位,也能满足车主的需求。

(摘编自《都说停车难,车位竟50%闲置?大数据报告揭露真相》2017年12月22日搜狐新闻)

 

       材料二: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停车难问题产生的实质是稀缺资源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即有限的车位资源和日益增长的汽车需求间的矛盾。因此,解决思路主要在于需求侧与供给侧两种模式。”重庆规划展览馆规划研究中心总经理常延聚说。

       常延聚告诉记者,从国际经验来看,需求端主要以经济手段和替代手段为主。前者通过收费等形式抑制停车需求,如英国伦敦为限制车辆进入中心城区,从2000年起提高市区停车费用,且进入者要缴纳额外的“拥堵补偿费”。

“此外,1962年日本出台法律,规定车主在上车牌时必须提供车库证明,确保在距离住宅直线距离2公里内有存车场所。伪造车库证明、有车而没车位都属于违法行为。北京市曾在1998年推行类似的‘有位购车’制度,但由于出现虚开车位证明乱象,政府无法精准掌握市区的车位数量,这一具有前瞻性的举措于2004年取消,非常可惜。”程德安说。

       专家认为,替代手段重点则在打造舒适快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频次。如日本通过修建科学便利的公共轨道交通,使市民乐于接受,进而减少了私家车的使用。“所有城市交通政策的出台、资源的配置、设施的建设均应以落实‘公交优先’为第一要务。”周涛说。但一味抑制需求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目的,还应从供给侧着手,在不过度限制市民停车需求和不占用过多土地面积之间寻找平衡点。

(摘编自《我国车位缺口超5000万个 停车难“全面爆发”》2017年4月28日经济参考报)

 

       材料三:

       今年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纷纷提出鼓励发展共享停车模式。基于共享思维,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将城市闲置停车位信息实时汇总分析,实现了对空闲停车资源的有效利用。

       市场的需求,再加上政策的支持,共享停车持续升温,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目前,已有ETCP、Airparking、有位停车、车位分享等多款与共享停车有关的App上线。

       共享停车对于解决停车难确实有不少优势,部分城市已初见成效。一方面,共享停车可有效缓解停车难的问题。共享停车既可以提高车位的使用效率,又可以为业主带来收益、为车主带来便利。另一方面,相比新建停车场,共享停车无需增加任何土地的开发和使用成本,仅需服务平台、端口的技术支持以及少量的人力维护即可。

       共享停车在推广阶段遇到了不少麻烦。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停车位的矛盾,一些居民认为小区的停车位共享之后,随着陌生人、陌生车辆进入小区,会带来安全隐患。部分业主还面临着临租人延时带来的无位停车的问题。二是车位所有权复杂,有的属于小区业主,有的属于房地产开发商,有的属于机关事业单位等,所有者利益诉求并不一致。有些小区虽然符合共享停车位的条件,但是因为物业与业主之间本身就矛盾重重,为了避免引发更多的矛盾,业主、物业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不过“共享”已成为趋势,只是在实现共享停车的过程中,需要社会协同,细化规则,克服目前面临的种种困境,才能真正推动新举措的实施,从而极大地缓解“停车难”。

(摘编自《缓解停车难:共享停车已成未来发展趋势》2017年11月16日  中国交通新闻网)

 

(1)下面对相关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停车位缺口率已经达到50%,车场的平均空置率也高达51.3%,是导致停车难的两大关键原因。

B.需求端主要以经济手段和替代手段为主。前者通过收费等形式抑制停车需求,后者通过城市交通政策的出台、资源的配置、设施的建设,来实现“公交优先”以抑制需求。

C.共享停车对土地的开发和使用资金投入很少,主要考虑服务平台、端口的技术支持以及少量的人力维护即可。

D.共享停车在推广阶段遇到的问题,一是车位共享后带来的安全隐患,二是由于车位产权复杂造成的利益诉求不一致。

(2)下面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数据以重庆、上海为例说明,即使不再建新车位,只要车位使用率提高到80%,在未来两年内仍可以满足各大城市的车位需求。

B.解决停车难还应从供给侧着手,争取既不过度限制市民停车需求也不占用过多土地面积。

C.今年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将城市闲置停车位信息实时汇总分析,实现了对空闲停车资源的有效利用。

D.“共享”已成为趋势,在实现共享停车的过程中,需要社会协同,细化规则,克服目前面临的种种困境,才能真正推动新举措的实施,从而解决了“停车难”问题。

(3)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有效地推动“共享停车”这项新举措。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申屠刚字巨卿,扶风茂陵人也。刚质性方直,常慕史䲡、汲黯之为人。仕郡功曹。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多猜忌,遂隔绝帝外家冯、卫二族,不得交宦,刚常疾之。及举贤良方正,因对策曰:“臣闻王者承天顺地,典爵主刑,不敢以天官私其宗,不敢以天罚轻其亲。陛下宜昭然觉悟,内和亲戚,外绝邪谋。”书奏,莽令元后下诏曰:“刚所言僻经妄说,违背大义。其罢归田里。”

       后莽篡位,刚遂避地河西,转入巴、蜀,往来二十许年。及隗嚣据陇右,欲背汉而附公孙述。刚说之曰:“愚闻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也。伏念本朝躬圣德,举义兵,龚行天罚,所当必摧,诚天之所福,非人力也。将军宜上应天心,下酬人望,为国立功,可以永年。嫌疑之事,圣人所绝。以将军之威重,远在千里,动作举措,可不慎与?今玺书数到,委国归信,欲与将军共同吉凶。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今何畏何利,久疑如是?卒有非常之变,上负忠孝,下愧当世。夫未至豫言,固常为虚,及其已至,又无所及,是以忠言至谏,希得为用。诚愿反复愚老之言。”嚣不纳,遂畔从述。

       建武七年,诏书微刚。刚将归,与嚣书曰:“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顺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素以忠孝显闻,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慕德乐义。今苟欲决意徼幸,此何如哉?”嚣不纳。刚到,拜侍御史,迁尚书令

       光武尝欲出游,刚以陇蜀未平,不宜宴安逸豫。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时内外群官,多帝自选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至廼捶扑牵曳于前,群臣莫敢正言。刚每辄极谏,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帝并不纳。以数切谏失旨,数年,出为平阴令。复征拜太中大夫,以病去官,卒于家。

(摘编自《后汉书•卷二十九第十九 申屠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B.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C.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D.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良方正: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和孝廉一样,它也为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

B.尚书令:秦汉时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唐以后尚书令为尚书省长官,宰相职。

C.功曹: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协助处理选用人员等事。

D.外家:泛指皇族的外戚,一般是指皇帝母亲家族。文中指平帝母亲家的冯、卫两族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屠刚性格刚直,直言敢谏。王莽专政之时,对皇亲国戚也施行暴政,而申屠刚不顾个人安危,向朝廷上书,建议皇上不要受王莽胁迫,要遵守五常之教,接纳至亲。最终被王莽罢官归田。

B.申屠刚宁折不弯、一生无悔。申屠刚每每极力劝谏,宁死不屈。他多次提出让皇太子进入东宫,但光武帝都不同意,最终因为他的直谏而被外放。

C.申屠刚执著韧性,不屈不挠。在王莽篡位后,申屠刚为了免遭其祸害,就躲避到河西、巴蜀之地,长达二十多年。终于到建武七年,他被朝廷征召为侍御史,后升为尚书令。

D.申屠刚深谋远虑,锲而不舍。申屠刚分别两次当面游说隗嚣,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其已经投降公孙述之后,还反复劝说其要顺应天命,顺应民心,归顺汉帝,不要一意孤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何畏何利,久疑如是?卒有非常之变,上负忠孝,下愧当世。

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素以忠孝显闻,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慕德乐义。

5.(二)(西藏拉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光州: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青冥:青色的天空。这里代指朝廷。不应:不顾。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上片的前两句叙述了六年阔别中两人天各一方的情形,为下面的抒写别情作了铺垫。

B. 上片中“谁知”“还与”二词,表达了诗人再次送友人登程时即兴而生的愉快之情。

C. 下片通过“铁马”“寒日暮”“霜塞晚”等的描绘,表现了使君波澜壮阔的边塞生活。

D. 此词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态,用较多的笔墨塑造了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使君形象。

(2)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赏析。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破阵子》上阕中“      ”两句,突出表现了军容的雄壮及将士们战斗情绪的高昂。

(2)他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强调,庄子说过“      ”(《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3)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7.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各题。

这是古城里的一条小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证。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            ,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             。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个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此联内容很好,有            之妙。但对得不甚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             

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当时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那时正看着《说岳全传》,热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    ),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我还曾在广西看到过一副咏竹楹联,一目之后就永远忘不了,我以为那是最好的咏竹楹联。内容是:“一寸在土已有节,万尺凌云仍虚心”。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

B.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

C.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

D.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金碧辉煌  富丽堂皇  妙笔生花  差强人意

B.雕梁画栋  美轮美奂  匠心独运  差强人意

C.金碧辉煌  美轮美奂  妙笔生花  心满意足

D.雕梁画栋  富丽堂皇  匠心独运  心满意足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B.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但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C.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D.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8.下面是某节目组一则致歉声明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连贯、语体风格一致。

       第二期节目因为剪辑失败,使得其中一片段引起了观众的曲解,节目组已第一时间作了修正,并发表致歉声明,恳请广大观众的认可,也希望大众不要再对该片段进行散布。以后我们将不忘初心,严明剪辑,认真审核,给广大观众带来优秀的节目。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5)将   改为   

9.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3分]

例句:如果作品水品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秋天到了,一棵梨树和一棵苹果树果子成熟了,人们把果子全部摘下来了,却把两棵树的枝叶弄得七零八落。梨树看着自己浑身的伤疤伤心地对苹果树说:我辛辛苦苦地奉献,人们对我还是这样,明年说什么我也不结果子了。苹果树沉默不语。

       第二年秋天,苹果树依然结出许多红彤彤的苹果,人们像往年一样采摘果子,依旧把树叶弄得七零八落。由于梨树一个果子也没结,身上的叶子完好无损,他得意地对苹果树说:“怎么样,看我的叶子长得多茂盛,像你那样多难看呀!”苹果树说:我知道,可是,毕竟我们是果树呀!

       这样连续过了五年,梨树终于被砍掉,变成了一堆柴。

       苹果把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告诉了果园主人,主人顿足:梨树的悲剧,人是有责任的啊!

       上面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2019年广东省中山一中高考语考前模拟试卷(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阅读

1.(1)D。

(2)A。

(3)D。

2.【解答】(1)C.“又表现了他对死亡的恐惧和对未来的担忧”错,只是体现了朗特纳克侯爵的威严,他已做好了束手就擒的准备。

(2)例1:“大火的劈啪声中夹杂着低沉的爆裂声。图书室里书橱上的玻璃裂开了,哗啦啦地掉了下来。显然屋架要坍了。谁都无能为力。再过一会儿,一切都将倒坍。大难临头。”对火场的细致描写,写出了火势之大和火情之急,营造了紧张气氛,为故事的发生提供特殊背景,为小说主人公的出场作铺垫。

例2:“若尔热特便在一片欢呼声中被一双双胳膊传下来,直到地面。人们在鼓掌、跺脚,老兵们在抽泣。她对他们微笑。”这个场面描写既有老兵抽泣,小姑娘微笑的特写镜头,又有“一双双胳膊”的“传递”、人们的“欢呼”“鼓掌、跺脚”的全景镜头,点面结合,写出了小姑娘被营救后人们如释重负,一片欣喜之情,从侧面烘托了朗特纳克侯爵仁爱、正直和无畏的形象特点,让读者如临其境。

(3)不矛盾。“魔鬼”意味着人性中的凶残、邪恶和冷酷,小说中的朗特纳克是旺岱叛军首领,自觉维护腐朽没落的封建势力,对资产阶级革命而言有“魔鬼”的一面;“上帝”则预示着善良、正直和仁爱。在连绵的战火中,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遭到威胁时,朗特纳克却能跨越心里的藩篱,挺身而出,救人于火海中,闪耀着善良、正直和仁爱的光辉,说明这个魔鬼心里也有上帝。节选部分写的主要人物就是朗特纳克,重点表现的是他“上帝”的一面,所以,以“魔鬼心里的上帝”为题,是对本节选部分情节的最贴切概括。这个标题用矛盾性的词语,彰显了歌颂战争中人性善良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复杂的主题。体现了作者对战争与人性的思考。

3.【解答】(1)C.曲解文意。错在“共享停车对土地的开发和使用资金投入很少。”原材料是说“共享停车无需增加任何土地的开发和使用成本”。

(2)C

(3)技术层面:借助调查数据分析来汇总车位使用情况,通过技术开发不断完善技术,并能够提供高科技的设施。政策层面:借助灵活的行之有效的政策规范车位市场和车主停车行为。公民层面:提升个人素养,在理解尊重和知法守法,真正能让共享车位顺利达成。政府层面:加大资金技术投入,以提升行车停车这一公共服务行业的软件和硬件。

4.(1)A。

(2)D。

(3)D。

(4)现在你到底怕什么又想要什么,这样久疑不决呢?一旦突然有意外之变,对上您辜负忠孝之士,对下您愧对当世贤众。

将军是在布衣平民之时被乡人所推选出来的,一直以来都是凭借忠孝闻名,因此士大夫不远千里而来,就是因为仰慕欣赏您的高德大义。

 

译文:

      申屠刚字巨卿,扶风郡茂陵人。申屠刚本性端方正直,常羡慕史、汲黯的为人。做了郡功曹的官。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廷多有猜忌,王莽就将平帝祖母冯族与母卫族隔绝,族人都不得到京交游做官,中屠刚心中一直疾恨这件事。等到后来他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便上书对策说:臣听说王者如果顺从天地,掌管官爵主持刑法,绝不敢将高官私授给自己的宗亲,也绝不敢拿天罚来赦免自己的亲人。陛下应顺从圣君的圣明之德,幡然觉悟过来,对内能与亲人和睦共处,对外杜绝所有奸邪阴谋。上书呈奏上去后,王莽便让元后下诏书说:“申屠刚所言都是离经妄说,违背大义,应罢官回家。”

       后来王莽篡位,申屠刚就躲避到河西,转到巴蜀,往来二十多年。等到隗嚣占据了陇右,他想背弃汉朝而归附公孙述。申屠刚游说隗嚣说:“我听说百姓所归顺的人老天就会成全他,百姓所叛离的人老天就会放弃他。我想本朝光武帝躬行圣德,兴举义兵,恭奉天意惩戒恶人,所到之处无坚不摧,这真是上天所赐之福,不是人力能做到的。将军应当向上顺应天意,向下报答人民的期望,为国立功,可以永远无忧。遭人嫌疑的事,圣人是绝不会做的。以将军的威望,即使远在千里,您的一举一动,能不慎重小心吗?现在玺书几次下达,委以国是昭示信用,想与将军共同承担吉凶祸福。老百姓彼此交往,尚且还有至死不违反诺言的信用,何况是一国的君主呢!现在你到底怕什么又想要什么,这样久疑不决呢?一旦有意外之变,对上您辜负忠孝之士,对下您愧对当世贤众。预言没有到达时,当然是虚语,但一旦到达,又来不及了,所以我用忠言极力劝谏您,希望得到接纳。愿您反复思考我的谏言。”隗嚣不纳,最后叛汉附从公孙述。

       建武七年,有诏书征召申屠刚。申屠刚将归,又写信给隗嚣说:“我听说一意专行的人很孤立,拒绝纳谏的人容易阻塞,孤立阻塞的政治,是亡国的先兆。圣人不会把自己的专己独见当做高明,而以普世万物的众心当成自己的本心。顺应百姓者就会昌盛,违逆百姓者就会灭亡,这是古今共同的道理。将军是在布衣平民之时被乡人所推选出来的,一直以来都是以忠孝闻名,因此士大夫不远千里而来,就是因为仰慕欣赏您的高德大义。现在如果想决意侥幸行事,哪里还有什么德义呢?”隗嚣不接受。申屠刚到洛阳,拜为侍御吏,又迁为尚书令。

        光武帝曾想出外游览,申屠刚以陇蜀尚未平定为由,认为皇上不应该宴逸享乐。意见未被接受,(申屠刚)就以头(当做止轮木)顶住车轮,光武帝于是停止了游览。当时内外许多官吏,多半是皇帝自己选举出来的,又加上法令严密监察他们,群臣的公职事务都过于劳苦,那些尚书近臣们,甚至也被当众鞭捶仆地牵拽,可是群臣中没有敢上前直言的。而申屠刚每次都极力劝谏,又多次进言皇太子应当进入东宫,选任贤保,以成就太子大德,光武帝都不接纳。因他多次直谏有违旨意,几年后,被外放为平阴令。后来又征召回朝拜为太中大夫,因病辞去官职,在家去世。

5.【解答】(1)B.“即兴而生的愉快心情”分析不当,此处与使君分别,应为依依惜别之情。

(2)

与曾使君依依惜别之情。在“双鬓已星星”之年,“江上酒,还与故人倾”,再与使君分别,不舍之情油然而生。

对曾使君为国守边、热爱边关生活的赞许。“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就是这一情感的显现。

对曾使君文韬武略的赞美。诗人将曾使君与曹操相比并论,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6.【解答】故答案为:

(1)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重点字:麾)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重点字:厚)

(3)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重点字:悔)

7.

(1)B

(2)B

(3)C

8.

(1)将“失败”改为“失误”

(2)将“曲解”改为“误解”

(3)将“认可”改为“谅解”

(4)将“散布”改为“传播”

(5)将“严明”改为“严谨”

9.

示例: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百万富翁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