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北京各区高三期末古诗鉴赏汇总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

2017各区期末古诗鉴赏汇总

 

【海淀】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

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注释】端溪石池:指端溪砚。  行:将要。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前两句写诗人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 第六句写烛光映射着墨光,渲染出诗人纵横走笔的磅礴气势。

C. 第八句紧承“复把酒”,形象写出诗人酒醉后恍惚迷离的神态

D. 结尾两句以“何时”发问,表达了早日收复祖国山河的愿望。

15.下列诗句与“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表达的情感,相近的一项是(3分)

A.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江总《雨雪曲》)

B.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杜甫《岁暮》)

C.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

D.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一)

16. 陆游诗中的酒与笔,往往无关消遣、无关风雅,实关国家之命运。请结合本诗中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5分)

17. 在横线上填写出作品原句。(6分)

(1)《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第二句“欲试无路空峥嵘”,使人联想到陆游另一首诗《书愤》中的名句①“________ ,________ ”,杜甫《蜀相》中的名句②“________ ,________ ”,它们都用“空”字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 

(2)《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结尾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鞭声”代指征战沙场。这种手法在古文中也十分常见,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③“      _ ”,刘禹锡《陋室铭》中④“___     ”,两句都用 “丝竹”代指音乐,凝练生动。

 

14.(3分)C      15.(3分)D

 

16.(5分)答案示例:

本诗中,作者以酒为旗鼓,把笔当作刀槊和军队(2分),排兵布阵,纵横驰骋,最终扫尽逆虏、取得胜利(2分)。把施于纸上的笔阵、墨阵想象成杀敌复国的军阵,充分体现了陆游的报国之志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之情(1分)。

    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

17.(6分)①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②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③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④无丝竹之乱耳

 

[西城]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①                                           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

王维                                       钱起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惆怅曙莺啼,孤云还绝巘

【注】①钱少府:指诗人钱起,时任蓝田尉。蓝田:地名,近长安,王维在蓝田有辋川别业,第三句“山中”即指此处。②蕨:一种野菜。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这里借指官位爵禄。③巘:yǎn,山峰。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两句描写春天的夜晚一片生机盎然,富有动态美。

B.王诗六句,依次写了现在、过去、未来,时空转换自然,作者情感也寄寓其中。

C.题目中“酬”字表明钱诗是对王诗的应答,两首诗内容相关,所押的韵也相同。

D.“谁觉花源远”用了反问的手法,表现今宵竹林下有如世外桃源般的恬适安宁。

16.钱诗“山月随客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山月”具有了人的行为和感情,明月“随”客人赴约,更助主人“兴不浅”。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

B.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王维《田园乐》)

C.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

D.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17.两首诗都写了春夜相聚时的景象以及对此的喜爱,但也有不同点,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不同。(6分)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王诗中的“时闻隔林犬”、钱诗中的“莺啼”都写了声音,文学作品中对声音的描写往往能营造某种意境。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写到声音的就有“   ①   ,响穷彭蠡之滨;   ②   ,声断衡阳之浦”。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更借助声音营造奇幻瑰丽的梦境:“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③      ④   。”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有两句描写声音的句子营造出静谧、闲适而充满田园生活气息的意境,这就是“   ⑤      ⑥   ”。

 

 

15.(3分)A     16.(3分)B

17.(6分)

【答案要点】

①钱诗主要写当时的情景;王诗还写到对往昔山中生活的回忆和对钱起回去后生活的想象。

②王诗写了对钱起回蓝田后生活闲适的羡慕,表达了自己对官宦生活的厌倦。钱诗还写了离别时的景象,抒发了离别的惆怅。

【评分标准】

①2分,②4分。意思对即可。未结合具体诗句,酌情扣分。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18.(6分)

①渔舟唱晚    ②雁阵惊寒   ③熊咆龙吟殷岩泉

④栗深林兮惊层巅   ⑤狗吠深巷中   ⑥鸡鸣桑树颠

 

【朝阳】

秋雨叹三首(其二)

杜甫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值?

1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紧扣题目,写秋风秋雨,连绵不断,天地之间,乌云笼罩。

B.“浊泾”一句写秋雨之大,已经见不到“泾渭分明”的景象了。

C.“黍穗黑”是说因为长时间下雨,黍穗受到雨水浸泡已经糜烂。

D.“斗米换衾裯”写城中百姓很高兴,终能以斗米换昂贵的衣物。

16.“去马来牛不复辨”一句化用了《庄子•秋水》中的“两涘渚涯之间,不辨牛马”。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锦瑟》         唐•李商隐

B.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唐•杜牧

C.倚杖岩头秋独望,稀疏烟垄是人间。  《北山岩》       宋•郑樵

D.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日暮倚杖水边》 金•王寂

17.《秋雨叹》与《春夜喜雨》都是杜甫写雨的名作,请分别概括两首诗的思想情感。(4分)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分)

中国文人不管是生于盛世还是乱世,也不管是高居朝堂还是远处乡野,总有一脉相承的政治理想和追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听取邹忌建议,昭告天下①“                      ,受上赏”,鼓励人们关心国事;在《师说》中韩愈用②“               ”与士大夫“耻学于师”作对比,赞誉百姓朴实智慧;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质问秦统治者③“                ?”批判其贪婪与挥霍;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说④“              ,太守也”,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情怀和自我肯定。

15.(3分)D

16.(3分)C(“去马来牛不复辨”属于用典,A项化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B项化用了陈后主的典故,D项用了屈原和白居易的典故。)

17.(4分)《春夜喜雨》写出了春雨的善解人意,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欣喜之情,同时赞美了春雨默默润物、无私奉献的精神。

《秋雨叹》极力描写秋雨之大,历时之长,对地里的庄稼和百姓生活造成的恶劣影响,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切与担忧。

18.默写(8分)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③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④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东城】

饮酒(其七)

晋 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注释:①裛(yì):通“浥”,沾湿。②掇(duō多):采摘。③英:花。④泛:浮。意即以菊花洒在酒中。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菊有佳色”中“佳色”意思是“欢笑”,写诗人看见秋天菊花盛开露出高兴的表情。

B.“泛此忘忧物”中“忘忧物”指酒,曹操《短歌行》中就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句。

C.“远我遗世情”意思是远离世俗,遗世独立,与“复驾言兮焉求”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D.“归鸟趋林鸣”,诗人以飞鸟自喻,有“倦飞而知还”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喜悦。

16.“啸傲东轩下”“临东皋以舒啸”两句中均出现了“啸”这一动作。“啸”,在古诗文中常常出现,是古人表达感情的特有方式。下列后人作品也有“古人特有动作表达复杂情感”现象的一项是(3分)

A.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D.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7.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脍炙人口。请按诗句原文填空。(2分)说说本诗与《饮酒(其七)》在内容和情感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复得返自然。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4分)

①《饮酒(其七)》首句是写赏菊,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则是写怜菊:      ,憔悴损,                

②“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一句以声音写景,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也有类似写法的句子: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15.(3分)A   16.(3分)D   

17.(8分)

(2分)少无适俗韵    久在樊笼里

(6分)

答案示例】

相同点是:这两首诗内容上总体都写了隐居乡村的生活,感情上都表达了对归隐后自由宁静生活的赞美。《归园田居》中写到“羁鸟恋旧林”,而《饮酒》中写了“归鸟趋林鸣”,都以飞鸟归巢比喻诗人追求摆脱官场、回归自然,而“聊复得此生”和“复得返自然”都体现归隐的喜悦。

 

 

不同点是:内容上,《归园田居》主要写野田、草屋、桃李、榆柳、人村、深巷、炊烟、鸡犬等田园生活内容,而《饮酒》则主要写诗人在美好的秋天里,独自赏菊饮酒的情景;在感情上,《归园田居》充满了对以往的追悔和重归自然的庆幸欣喜,而《饮酒》更加突出诗人远离世俗之后,寂寞而悠然,充满怡然自得之趣。

 

【丰台】

九江口作【注】

                                       王昌龄

漭漭江势阔,雨开浔阳秋。

驿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

水与五溪合,心期万里游。

明时无弃才,谪去随孤舟。

鸷鸟立寒木,丈夫佩吴钩。

何当报君恩,却系单于头。

【注】此诗是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赴任途中经江州九江口时所作。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开篇不凡,“漭漭”一句描绘了九江水势浩淼,江面广阔的场景,气势雄浑,意境壮阔。

B.“驿门”四句作者居高望远,思绪悠远。“望”“期”等词写出了作者对生活前景的深沉思考。

C.“明时”二句作者感叹自己被贬蛮荒之地,怀才不遇。“孤舟”暗示了其内心的孤独、悲苦。

D.本诗为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何当”两句直接描绘了他奔赴边关、奋勇杀敌的战斗场景。

 

16.“鸷鸟立寒木”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屈原  《离骚》)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 《归园田居》)

C.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17.本诗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都写及“吴钩”。请比较两诗运用“吴钩”这一意象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

附: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李白曾就此事赋诗一首,即《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       ,随风直到夜郎西。”

②同为“贬官文学”,情感基调并不相同。王昌龄笔下的景物显得气势高昂,如“漭漭江势阔,雨开浔阳秋”;柳宗元笔下的山水则有些凄清冷落,如《小石潭记》中“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    ”。

③王昌龄在此诗中提及“浔阳”,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也有涉及,如“       ,

”。

 

15.D【解析】“直接描绘”概括不准确。(3分)

16.C(3分)

【解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出自《蜀相》,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自”、“空”二字写出了一代名相祠前的凄凉、冷落气氛,蕴含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心。此句为“借景抒情”,并非“借物喻人”。

17.(6分)【参考答案】相同点:吴钩是一种武器,两诗中作者借“吴钩”意象表达自己矢志报国的雄心。(2分)

不同点:两诗作者借“吴钩”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不尽相同,王诗抒发的情感是:即使被贬,但仍愿奔赴边塞,保家卫国,充满自信和豪气。(2分);辛词则抒发的是英雄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悲愤。(2分)。

【评分标准】相同点2分,不同点4分,意思对即可。

18.(6分)【答案】①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②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③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或“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或“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评分标准】填对一句得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19.D 【解析】 A.原文为“西湖单独的景致不那么出众,整合起来却美得恰到好处”。B.“运用黄金分割线”的原理治理西湖”文中为“暗合”非主动“运用”。C.“苏堤庇护”文中无据,“荡漾着生命的灵气”与“苏堤”构不成因果关系。(3分)

20.C 【解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3分

21.(5分)(1)西湖面积适中,山水比例匀称。(2)在西湖内,各种景观的关系呈现一种有呼应、有关照、相辅相成的景象。(3)西湖和杭州城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关系是和谐的。

 

 

【石景山】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1】

陈与义

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

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

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

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

注释:【1】本诗作于建炎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作者避乱于岳州。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起句平缓,叙述了写诗的地点、时间以及诗人对环境的感受,次句 “恨醉迟”

则是以饮酒难醉言内心愁绪之深。

B.颔联紧承首联,写燕子不耐阴雨,而海棠却能傲立春寒中,经雨不谢。这里的“燕

   子”“海棠”既是眼前之景,又别有寓意。

C.“天翻地覆伤春色”一句,写巴陵气候变化无常,虽已是春日却犹有冬日之寒,诗人因而不免生出天翻地覆之感,为眼前凄迷的春景而感伤。

D.尾联二句为全诗作结。“白竹篱”是眼前所见实景,“湖海阔”则既指眼前景物,

   也指由此眼前之景所联想到的广阔世界。

16. 本诗颔联“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运用了对比手法。下列诗句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海棠》)

B.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王冕《白梅》)

C.开遍杏花人不到,满庭春雨绿如烟。          (王雱《绝句》)

D.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李彭《春日怀秦髯》)

17. 《简斋诗笺又叙》中评说陈与义诗“其忧国爱民之意,又与少陵无间”。请以本诗和杜甫的《春望》,比较分析。(6分)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8.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陈与义的《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写道“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诗人以酒寄情。“酒”是古诗文中的常见意象,诗人们往往借饮酒抒心中复杂思绪,如范仲淹《苏幕遮》中“   ①      ②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③      ④   ”。诗人们也常以诗酒唱和,抒雅士情怀,如《兰亭集序》中“   ⑤      ⑥   ”。

15.(3)C         16.(3分)B         

17.(6分)

两位诗人在诗中都表达了深沉而强烈的忧国爱民之情。陈诗先叙事,写自己流寓他乡之愁;接下来描摹凄迷春景,寓情于景,抒国破家亡之悲,感慨悲壮。杜诗前四句写城池残破,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因此见花而伤心,闻鸟鸣而怨愤;后四句伤痛于离乱,念家悲己,更增一层悲哀。全诗情景交融,忧国伤时悲己之情由弱而强,沉郁悲凉。

18.(6分)

①酒入愁肠      ②化作相思泪      ③人生如梦      ④一尊还酹江月

⑤一觞一咏      ⑥亦足以畅叙幽情  

 

[房山]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7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释:①此诗写于杜牧被贬任池州(在今安徽南部,北临长江)刺史其间。②牛山:《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因感叹人生短暂而流泪。

16.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一诗,也是登高抒怀,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杜甫的《登高》和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在情感上的异同。(6分)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和朋友携酒登山,俯览江水,一派秋光通过“涵”字曲折地映入眼底。

B.颔联把平时遇到喜事之少与佳节“须插”菊花之乐进行对比,写出了诗人高兴的心情。

C.颈联中,人想以酩酊大醉来酬答朋友的情谊,不为夕阳西下、人生迟暮而感伤。

D.全诗在记叙中写景,在叙事中抒情,于议论中用典,情景交融,意蕴丰厚而高远。

15.下列诗句与本诗尾联所运用的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B.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C.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D.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7.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于诗家墨客而言,“高处”具有强烈的召唤力,成了风靡千年的诱惑。古人登高的去处,一般是山、亭、楼。

陶渊明终于回到向往的田园,登山后流连忘返,面对落山的太阳则吟出“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                 ”的诗句。(《归去来兮辞》)

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想到当年的刘寄奴,不由得赞叹道:“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范仲淹登上岳阳楼,抒发了“                                    ”的忧乐情怀。(《岳阳楼记》)

14(3分)C【诗人想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良辰佳节”,而不是“朋友的情谊”】

15.(3分)B【用典。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捍卫国家的雄心壮志。】

16.(6分)【要求学生结合诗句来分析】

答案示例:

两位诗人登高远望流逝的江水,都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2分)。

但杜牧借“开口笑,菊花插满头,酩酊,不用恨”等词表现自己的洒脱无羁和看破红尘似的高逸情致,又通过平时难得开口笑,喝醉酒,恨落晖表现出内心的痛苦与感伤,从而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欣喜与抑郁交织 、旷达与感伤交替的不平和感慨。(2分)而杜甫面对猿猴的哀鸣、盘旋的鸟儿、无边落叶和不尽江水的苍凉雄浑秋景,抒发了羁旅之愁与孤独之感(多病成身、岁月已老、生活艰难、客居他乡),同时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或表达了忧国伤时的情怀)。(2分)

17.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每句1分)

①景翳翳以将入  抚孤松而盘桓   

②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大兴】

庭  草

                   唐·曹邺

庭草根自浅,造化无遗功

低回一寸心,不敢怨春风。

 

城  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①_x0001_ 功:同“遗巧”,指技艺有所保留。②乱山高下:群山高低起伏。③路东西:指水沿崎岖山路奔流而去。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庭草》描写了根浅的庭草,在大自然的一视同仁下,发荣滋长。

B.《庭草》末句,寸草之“不敢怨”,其实是“岂能怨”,是表达对“春风”的感恩。

C.《城南》这首诗描写了暮春时节大雨过后的山野景象。

D.两首诗都用了拟人手法,看似简单写景,实则都蕴含哲理,意味深远。

15.草,本是自然界中客观之物,是无情之物,但诗人往往触物生情,见景兴感,借此抒情,有的在抒情之中还阐发道理。下列诗句中,诗人借“草”来阐发道理的两项是(4分)

A.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古诗十九首》无名氏)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约客》赵师秀)

D.劲草不倚于疾风,零霜则变;青葵善迎于白日,宇暧斯迷。(《连珠》王夫之)

E.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岳鄂王墓》赵孟頫)

16. 清代袁枚《遣兴》诗云:“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诗人往往借寻常之物阐发见解,诗句也常常因此富有理趣。请分析这两首诗通过“解用芳草”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理趣。(6分)

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8分  )     

古人在诗文中常借自然之物抒发感情,阐发哲理。有时表达郁闷愤慨,如《诗经·氓》中的“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有时表达愁怀别绪,如陆游《钗头凤》中的“红酥手,黄縢酒,                。东风恶,欢情薄,         ,几年离索”;有时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况修短随化,          ”;苏轼《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等。

 

14. D            15. BD

16.《庭草》诗,通过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拟人)手法(任选一个角度即可,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理趣所在:“根浅、低回、寸心”的小草却能感恩大自然的一视同仁;   “春风”“造化”“大自然”对万物的“无遗功”。(任选一个即可,1分)。对本诗的分析共3分

《城南》诗,通过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因理缘情、对比、比喻、象征等)手法(1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人通过将暴雨过后零落殆尽的桃李与翠绿齐整的青草对比(桃花、李花容易凋谢与小草青色长久)(1分),暗示了一个哲理:桃花、李花虽然美丽,生命力却弱小;青草虽然朴素无华,生命力却很强大(1分)。对本诗的分析共3分。

或: “喧嚣浮华者往往昙花一现,平凡朴实者定会恒久长远”之理。

或: “世界万物各自都有自己的兴衰”之理。

或: “只有小草这样的人才能长葆青春,创造美好的生活”之理 。

或:用桃李喻指(象征)那些浅薄无能的人物;以小草喻指(象征)那些朝气蓬勃、脚踏实地、勤劳顽强的创造者。

道理符合诗句含义即可。

1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满城春色宫墙柳,一怀愁绪。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终期于尽。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顺义】

 

阅读《红楼梦》中《终身误》《枉凝眉》两首曲子,回答15—20题。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15.这首曲中,“金玉良缘”“木石前盟”分别指的是贾宝玉和          之间的关系。其中有些语句使用了谐音字,如“雪”与“    ”谐音。从曲子的内容看,这里描述是贾宝玉结婚之    (填写“前”或“后”)的情形。(4分)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16.下列曲子里的事物,都指同一人的一项是(3分)

A.“金”“玉”“高士”

B.“玉”“石”“美玉”

C.“玉”“木”“仙葩”

D.“金”“仙葩”“高士”

17.对这两首曲子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枉凝眉》中所说的“奇缘”与《终身误》中的“良缘”所指相同。

B.《枉凝眉》中“枉自”“空劳”与《终身误》中的“美中不足”同义。

C.《终身误》中“空对”的也就是《枉凝眉》中的“水中月”“镜中花”。

D.《终身误》中“寂寞”是因为《枉凝眉》中眼中的“泪珠”已经流尽。

18.有人想用孟子“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观点来劝说贾宝玉,你觉得合适吗?说明理由。(4分)

19.这两首曲子,运用了相同的写法。请选择一种,结合具体语句,写出其表达效果。(4分)

20.《终身误》中有许多三字结构开端的句子,如“都道是……”“空对着……”,请从你读过的词中,写出两个这样的句子。(4分)

 

 

15.(4分)答案:薛宝钗   林黛玉  薛  后

16.(3分)B(“金”“高士”指薛宝钗;“玉”“美玉”“石”指贾宝玉;“木”“仙葩”指林黛玉)

17.(3分)D(A“奇缘”指木石之间;“良缘”指金玉之间。B“枉自”“空劳”指宝黛之间;“美中不足”指宝玉和宝钗之间。C“空对”的对象是薛宝钗)

18.(4分)参考答案:不合适。孟子是假设都想得而不可兼得,而贾宝玉一心想得到林黛玉。用这句话劝说他是不合适的。答出不合适,1分。说清理由,3分。

19.(4分)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都道是金玉良缘”对“俺只念木石前盟”,写出了宝玉对黛玉的一片痴情;“水中月”对“镜中花”,写出了二人关系的飘忽不定。语言简洁,节奏鲜明,读来上口。另外,选取比喻也可以。答对修辞方法,1分;分析合理,3分。

20.(4分)答案示例:(1)怎敌他,晚来风急   (2)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合乎要求即可。

 

 

【昌平】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共7分。

满纸荒唐言

曹雪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咏菊

林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满纸荒唐言》是作者的高明预见,每个人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红楼梦》。

B.《满纸荒唐言》的作者借《红楼梦》给世人消愁解闷,同时寄托了内心的感慨。

C.《咏菊》的颔联描写黛玉临霜作诗、对月吟咏的情景,富有美感。

D.《咏菊》的尾联借写陶渊明歌咏菊花的高风亮节,暗示作者高洁的品格。

16.有人说,曹雪芹借《咏菊》中的“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请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4分)

 

 

17.下列诗句中写秋的情感基调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A.“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丕《燕歌行》)

B.“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        (李贺《伤心行》)

C.“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D.“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柳永《八声甘州》)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

①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极富想象力的语言再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          ,幽咽泉流冰下难”给人以无尽的想象;“          ,此时无声胜有声”可谓点睛之笔。

②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化用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这一句,写出了素称千古绝唱的诗句:“           ,           。”

③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围绕“           ,           ”这一中心句,表达出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④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连用了“           ,明灭可见。           ,不可知其源”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

 

 

15.(3分)B(“《红楼梦》给世人消愁解闷”有误,作者把自己一生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作品看似荒唐,却是一个葬送旧时代的悲剧故事)

16.(4分)参考答案:

①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

我们从林黛玉的诗中听到了曹雪芹的心声,这两首诗是二者之间激起的回响和共鸣,都表达了诗人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

②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

《满纸荒唐言》出现在小说第一回,曹雪芹直接抒情,开篇明义,概述整部小说的大意。结语是一个反问句,表明了此书谁能读懂的感叹。《咏菊》是林黛玉咏物抒情,借菊的品质抒自己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情怀。

17.(3分)C(C抒写诗人的深秋闲居之乐。其他三句写悲秋)

18.(8分,每空1分)

①间关莺语花底滑  别有幽愁暗恨生 ②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③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④斗折蛇行  其岸势犬牙差互

 

 

 

内容比较试题总结:

基本原则:求同存异

破题方法:

角度不同

多少不同

基调不同

下策:将两首诗的内容和情感分别解说清楚即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