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2020学年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儒家很早就提出“仁民爱物”观念,如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仁民爱物”,在如何对待人的问题上,体现了仁道的道德意识;在如何对待物的问题上,体现了生态伦理的意识。

“仁民”主要涉及仁道原则与人的关系,它意味着把这一原则运用于处理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儒家的仁道原则基于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系统中最重要的概念便是“仁”,基本含义则是“爱人”。当孔子的学生樊迟问何为“仁”时,孔子的回答便是:“爱人”(《论语•颜渊》)。所谓“爱人”,其基本含义即肯定人之为人的内在价值,并把人作为有自身价值的对象来对待。《论语•乡党》中记载:一次孔子上朝回来,听说马厩失火,马上急切地探询“伤人乎?”。“伤人乎”所蕴含的真正意义,是把人看作与物或工具不同的、具有内在价值的对象。这同时体现了仁道的原则,而“仁民”,也意味着用这样的仁道原则来对待他人。

“爱物”则是将这一仁道原则进一步加以扩展、引申,运用于处理人与物的关系。对儒家来说,物虽不同于人,但它依然应当成为人珍惜、爱护的对象,对物的这种珍惜、爱护,与注重自然本身的法则及整个自然环境的保护联系在一起。对人类的活动,如捕鱼、狩猎,以及砍伐树木等,儒家特别强调要注重“时”。在动植物生长的时期,不能随意地展开渔猎、砍伐等活动,这是“爱物”的具体展现。可见,“爱物”关乎广义上的天人关系,其具体内容涉及外部自然与人的发展、人的需求之间的协调;由此,它也使儒家的仁道原则获得了更广的意义。

       由“仁民爱物”,儒家又进一步引出“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观念。所谓“万物一体”“民胞物与”,也就是将人和世界的其他一切对象,即人和天地万物,都看作一个生存共同体。“民胞物与”是“仁民爱物”的具体引申,“民胞”意味着将其他的人类成员都看作自己的同胞,并如同胞一般来对待;“物与”则是把人之外的其他一切对象视为息息相关的交往伙伴。

“万物一体”“民胞物与”和“仁民爱物”从总体上看便是要求在人和自然、人和天地万物之间建立起和谐、协调的关系,避免人和自然之间的对抗和冲突。近代以来,在天人关系的演进中,人之外的天地万物更多地被看作为人所利用、征服的对象。比较而言,传统儒学则更多地把如何维护人和天的和谐关系,看作天人之辩的题中应有之义,这种意识和广义上的“天人合一”观念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人和自然的关系来看,“天人合一”所指向的便是人和万物的和谐关联,避免仅仅把自然当作征服、利用的对象。

(摘编自 杨国荣《政治实践与人的德性﹣﹣儒学视阈中的为政和成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在听到马厩失火后,把关心的首要之点放在人上,体现了孔子对人内在价值的肯定。

B.“树木以时伐”(《论语》)、“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能体现传统儒家“爱物”思想。

C.作为“仁民爱物”的引申,“民胞物与”要求人要以其他人为同胞、以天地万物为朋友。

D.传统儒学维护天和人和谐关系的意识,与广义上的“天人合一”观念能紧密地联系起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主要论证对象是“仁民”观念,论证时追根溯源,思维严谨,有理有据。

B.文章采用总分式,从“仁民爱物”与“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同异角度展开论述。

C.文章多处明引儒家经典,以它们为论据进行论证分析,能有力地支撑论点,增强说服力。

D.文章运用对比论证法,把近代较普遍的对天人关系的认识同传统儒学的相关认识进行对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对传统儒家而言,物与人是相同的,人对待人与对待物都应该秉持仁道原则平等地对待。

B.传统儒学认为人应当珍惜爱护天地万物,人之外的天地万物是不能被人利用和征服的。

C.“仁民”“爱物”都与仁道有关,“仁民”是仁道原则的运用,“爱物”丰富了仁道原则。

D.“万物一体”“民胞物与”与“仁民爱物”相比,侧重于强调人和世间万物是生存共同体。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智慧交通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我国高度重视智慧交通的发展,交通运输部近年来提出了要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两个体系,也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改革的意见》,而智慧交通成为其重要手段,扛起了引领交通现代化的大旗。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各种交通问题凸显,发展智慧交通可保障交通安全、缓解拥堵难题、减少交通事故,还可提高车辆及道路的运营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摘编自王贝贝《“十三五”中国智慧交通发展趋势判断》)材料二:

2018年中国网民短途出行交通方式选择频率调查

 

2018年中国网民长途出行交通方式选择频率调查

 

 

【注】分数越高代表率越高,满分为5分。

(数据来源于“艾媒咨询”)

材料三:目前,我国城市智慧交通普遍缺少顶层设计,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智慧交通框架体系。同时,随着各地交通系统规模扩大,设备故障点也呈几何级数增长,运营维护单位忙于应付设备故障,维修成本过高。另外,以现在的技术手段,人、各类交通工具在时间、空间上留下的痕迹信息都会被采集到,但这些数据汇聚起来,并不一定产生有价值或者价值高的信息,也消耗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资源。

       当前对智慧交通信息安全问题重视不足。在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的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信息泄露、伪造、网络攻击等安全问题。

       智慧交通的建设运营要各部门群策群力,但现状是各部门都有其各自的业务系统,难以协调一致;我国智慧交通系统项目的建设先于行业统一标准的推出,许多地区的智慧交通系统自成体系,标准互不统一。

目前很多中小城市的智慧交通还是比较低层次的操作,还没有“大交通”的概念,当下所谓的智交通其实只是管控。而各地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影响了系统运行效率,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维护和再建设成本。                                                                             

     (摘编自姜秀明《浅析智慧交通的未来》)

 

材料四: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智慧交通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既可识别车辆特征、交通违法行为等信息,也可实现平面二维的展示,让城市交通参与者变得透明,从而实现了“所见即所现”。通过仿真试验寻求现实交通问题的最优解,获取交通设计方案的评价,为交通规划和整改提供决策辅助。

我们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收集起来的人和交通数据,通过AR实景指挥作战系统将其深化应用。系将所有交通资源和信息集约在一张实景地图上,实现道路交通从“治”理到“智”理的转变。不过,智慧交通在做好自身行业的同时,还需要横向的延伸,与智慧城市的各行业如智慧医疗、智慧安防、智慧环保等做到相互服务,避免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

 (摘编自赵锦祥《智慧交通在智慧城市的深入应用与发展趋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交通运输全面改革的征途中,智慧交通发挥的作用无疑会十分巨大,它会带来我国交通现代化一系列的变化。

B.从材料二中2018年的调査数据来分析,网民们在短途出行中所选择的各类交通方式的频率相差不大,其中轻轨的使用频率最低。

C.通过技术手段采集人、各类交通工具所留下的痕迹信息没多大价值,还消耗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资源,因此,保存它们,实际意义不大。

D.人工智能、大数据对智慧交通的应用很重要,如实现“所见即所现”平面二维的展示图景就需依靠人工智能来完成。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之所以对智慧交通的建设十分重视,是因为智慧交通可解决许多交通问题,也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

B.从材料二中的调查数据来看,2018年中国网民在长途出行中最喜欢选择高铁、动车,而选择轮船的频率最低。

C.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智慧交通的建设,地方对智慧交通的理念理解不够,执行起来都是低层次的操作。

D.向智慧城市的各行业进行延伸,从而相互服务,避免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是做好智慧交通自身行业的前提条件。

(3)我国智慧交通发展迅速,但要充分适应社会发展,仍需做出哪些努力,结合材料进行简要概括。

3.(15分)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个老百姓

赵 新

       村里人把在国家机关正式上班的人叫作公家的人。他就是一个公家的人:市政府上班,名张亦然,男性,35岁,举止文雅,某某局办公室主任。

       过了中秋节,草木上有了一层霜雪的时候,张亦然到郊县下乡。办完公事开着车往回走,张亦然看见了大路旁边红了叶子的柿子树,红了叶子的柿子树上挂着密密麻麻的大柿子,那柿子就像灯笼一样,红得耀眼,红得透明,红得热烈。正是傍晚时刻,夕阳西下,山野苍茫,那一棵又一棵的柿子树就是一团团烈火,就是一簇簇落霞。

       心里一激动,张亦然就把轿车靠路边儿停了下来。张亦然是个喜欢吃柿子的人,张亦然的夫人是个非常喜欢吃柿子的女人,张亦然12岁的女儿是个特别喜欢吃柿子的孩子。他们一家三口,脾气秉性各不相同,但都喜欢吃硬柿子、脆柿子。

       下了车,立在田埂上看了看,前边的村庄炊烟缕缕,朦朦胧胧,有饭香时隐时现地飘过。张亦然感到很有诗意,也感到很是奇怪:这么繁茂的一大片丰收的柿子树,怎么没有看护人员呢?

       张亦然笑了,抬手在树上摘了三个柿子,心里说:“够了,我们家一人一个,拿回去尝尝新鲜,意思到就行了,切不可‘人心不足蛇吞象’,摘了一个又一个。”张亦然走了几步又返了回来,又从树上摘了三个:啊,我反正是来了,反正是摘了,那就好事成双,一个人吃两个吧!

       这一次他拔腿要走时,背后响起一声怒喝:“站住!你为什么偷我的柿子?”

       张亦然浑身一颤!回头一看,一位老汉从柿子树后面转了出来。老汉中等个头,黑红面孔,身板硬朗,60岁左右。在一片落霞里,手里握着的镰刀寒光闪闪,给人冷飕飕的感觉。

       张亦然立在那里,低头说:“大叔,您好。我错了,我不该摘您的柿子。”

       老汉走到张亦然跟前:“光天化日,你那是摘吗?你重说!”张亦然血红了一张脸:“老人家,是偷,是偷。”

       老汉不依不饶:“你说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呢?无非是拿出一些钱,赔偿人家的损失罢了。张亦然很虔诚地问:“大叔,您说吧,您要多少钱我给您多少钱!”

       老汉从头到脚把他大量了一番,然后问他:“你能给多少钱?”

       张亦然没有说话,从兜里掏出一张百元大钞,一伸手递到了老汉面前,他想早些回去。

       老汉斜斜地看了张亦然一眼,啐了一口唾沫说:“你很有钱是不是?你太小看人了,我几个柿子能值那么多钱?你这不是侮辱我吗?”

       张亦然觉得脸上火辣辣的,赶紧把那张100的换成50的。

       老汉把张亦然的手推回去:“多,多,多!”

       张亦然又换成20的。

       老汉把脚一跺:“多,还是多!”

       张亦然真的迷惑了。他说:“大叔,我还急着赶路呢。求求您,您老人家高抬贵手!”

       老汉缓和了口气,很认真地问他:“看你也是一个公家的人,你说这世界上只有钱才能解决问题吗?”

       张亦然马上回答:“当然不是。还有政策,还有章程,还有纪律,还有思想觉悟,还有真诚和友谊,还有人格和品质……”

       他把那六个柿子掏出来,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老汉面前。

       老汉说:“还有规矩,还有教训,还有良心!同志,你给我5块钱算了,5块也不少啊!”

       张亦然把一张10元的钞票塞到老汉手里,说自己身上再也没有比这小的零钱了。

       老汉说:“你一位国家干部,为什么要在野地里摘人家的柿子呢?”

       张亦然很难堪,很羞臊。他眨了眨眼睛,低下头回答:“大叔,我老娘已经上了年纪,她非常喜欢吃新鲜柿子,作为她的儿子,我……”

       老汉挥了挥手:“明白了,你走吧。同志,我想搭你的车回家,到前边那个村你给我停一下,行吗?”

       张亦然拍手欢迎:“大叔,那太好了,您收拾收拾,就来上车吧。”

       想了想,张亦然又问了一句话:“老人家,您挺好,您是村干部吗?”

       老汉摇了摇头:“哪呀,我就是一个老百姓,就知道耕种锄耪收获庄稼!”

       太阳已经落山了,山野一片烟霭,一片朦胧。老汉坐上张亦然的车之前,张亦然足足等了他15分钟。

       第二天张亦然上班时突然发现他的车里有个鼓鼓囊囊的书包,书包里塞满了红得透亮的柿子。张亦然倒出来数了数,一共18个。还倒出来一张10元的钞票。

       张亦然沉默了,心里却波涛滚滚:这柿子是给老娘吃的吗?可老娘远在乡下,有千里之遥。这柿子不给老娘吃吗?可那话是他亲口说出来的……

       张亦然拿出那张钞票看了又看,倏忽之间,闻到了一股汗腥。

(选自《百花园》,2019年第1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一个老百姓”与人物身份“国家干部”暗含比较之意,以一个国家干部的不当行为,突出一个普通百姓的品质之正。

B.小说中的张亦然是国家干部,开头对其身份、外貌与举止特点的介绍,为后文他偷柿子被抓后主动提出赔钱的认错态度及羞愧心理作铺垫。

C.小说叙述张亦然和他的妻子、女儿、老娘都喜欢吃柿子的内容,说明了张亦然偷摘老百姓柿子的原因,使情节更加符合情理。

D.小说多处运用语言和心理描写,其中张亦然与老汉的对话,揭示了两个人的性格特点,还使故事情节在两人的对话中推进。

(2)结合文本,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3)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张亦然,有人认为是“老汉”,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韩茂,宁元兴,安定安武人也。父耆,字黄老;永兴中自赫连屈丐来降,拜绥远将军,迁龙骧将军、常山大守,假安武侯。仍居常山之九门。卒,赠泾州刺史,谥曰成侯。茂年十七,臂力过人,尤善骑射,太曾亲征丁零翟猛,茂为中军执幢。时有风,诸军旌旗皆偃仆,茂于马上持幢,初不倾倒。太宗异而问之,征茂所属,具以状对。太宗谓左右曰:“记之。”寻征诣行在所,试以骑射,太宗深奇之,以茂为虎贲中郎将。后从世祖讨赫连昌,大破之。世祖谓诸将曰:“今若穷兵极武,非吊民之道,明年当共卿等取之,徙其民而还。以军功赐茂爵蒲阴子,加强弩将军,迁侍辇郎。又从征统万,大破之。从平平凉,当茂所冲,莫不应弦而殪。由是世祖壮之,拜内侍长,进爵九门侯,加冠军将军。后从征蠕蠕,频战大捷。与乐平王丕等伐和龙,徙其居民。从平凉州,茂为前锋都将,战功居多。迁司卫监,录前后功,拜散骑常侍、殿中尚书,进爵安定公,加平南将军。从破薛永宗,伐盖吴。转都官尚书,从征悬瓠,频破贼军。车驾南征,分为六道,茂与高凉王那出青州。诸军渡淮,降者相继,拜茂徐州刺史以抚之。车驾还,以茂为侍中、尚书左仆射,加征南将军。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道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征南大将军茂沉毅笃实,虽无文学,每论议合理。为将善于抚众。勇冠当世,为朝廷所称。太安二年夏,领太子少师。冬卒,赠泾州刺史、安定王,谥曰桓王,长子务,字延德。袭爵安定公、征南大将军。

(选自《魏书•韩茂传》)

 

(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遁走/高宗践阼/拜尚朽令/加征南大将军/

B.世祖崩/刘义隆遗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遁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征南大将军/

C.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遁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征南大将军/

D.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遁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怔南大将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成年后由父母或尊长取的别名,又称“表字”。古人自称用字,称人用名。

B.太宗:古代帝王常见庙号,多为该朝代第二代帝王的庙号,此为北魏太宗拓跋嗣。

C.蠕蠕: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名,即柔然。((南史》云:“蠕蠕为族,盖匈奴之别种也。”

D.车驾: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为帝王的代称,如《汉书•高帝纪下》车驾西都长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茂出身不凡,为将门之后。其父韩耆永兴年间自赫连屈丐降魏,被任命为绥远将军,后升任龙骧将军,并暂代安武侯。死后被追赠泾州刺史,谥为成侯。

B.韩茂臂力过人,擅长骑射。十七岁那年,太宗亲征丁零翟猛,他担任中军旗手大风将各军旌旗吹倒,只有他在马上举旗没有被吹倒,从而受到太宗注意。

C.韩茂从驾出征,屡建功勋。他随世祖征讨赫连昌,进攻统万,平定平凉。出征蠕螭,讨伐和龙,平定凉州。破薛永宗,征伐悬瓠,都能打败敌人立下战功。

D.韩茂沉毅诚实。勇冠当世。他虽然没有什么文才,但参议决策却常常切合事理;担任将军的时候,善于安抚部队。他的勇猛堪称当世第一,被朝廷称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寻征诣行在所,试以骑射,太宗深奇之,以茂为虎贲中郎将。

②今若穷兵极武。非吊民之道,明年当共卿等取之。

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①祁连城:在今甘肃张掖南。

②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李副使赴磧西经过此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即点明时令,以“火山”“赤亭”起笔,暗含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

B.诗人劝说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悲伤的惜别之情感人至深。

C.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功名只向马上取”语气坚决,这是诗人对李副使的勉励。

D.诗歌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并且有别于其他送别诗,令人耳目一新。

(2)诗歌从哪些方面写李副使“英雄一丈夫”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的《滕王阁序》中“   ,   ”这两句描写了秋日的色彩,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表达了他傲然自得之情和甘于淡泊之志。同时这两句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3)李密的《陈情表》用“   ,   ”两句表示自己因缺少亲属帮助而不得不事必躬亲的孤弱。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书院始于唐,兴于宋,被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和载体”。究其因,千百年来,书院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还在中国文化史乃至文明史上都占有         的一席之地。

       今天,我们走近书院,不只是重温其昔日荣光,也不只是向先贤致敬,而是感受氤氲其中的文化气质,聆听         的历史跫音,挖掘意蕴深刻的时代价值。这不是简单的回望,而是具有深意的梳理;也不是         式的巡视,而是与历史对话,与时代同行。

       走近书院,有益于增进文化认同。书院曾是高等学府与图书馆的象征,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是文化与学术的标志。走进书院,能懂得书院所体现出真正的知识追求的学术精神、价值关怀的人文精神以及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的统一精神,正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文化精神的灵魂所在。(  )当我们走进书院,深情抚摸书院文化,会油然而生自豪之情,从         的卷帙中发现丰富的文化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先贤思想中赞叹我国人才辈出。文化自信从何处来?不是来自抽象的宣教,也不是来自盲目的自大,而是来自肥沃的文化土壤、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内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举足轻重    薪火相传   浮光掠影   浩如烟海

B.举重若轻    薪火相传   浮光掠影   星罗棋布

C.举足轻重    弦歌不辍   走马观花   浩如烟海

D.举重若轻    弦歌不辍   走马观花   星罗棋布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走近书院,有益于感受文化底蕴

B.当我们走近书院,有益于增强文化自信

C.走近书院,有益于增强文化自信

D.当我们走近书院,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能真正懂得书院所体现出的价值关怀的人文精神、知识追求的学术精神以及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的统一精神,

B.能懂得书院所体现出真正的人文精神的价值关怀、知识追求的学术精神以及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的统一精神,

C.能真正懂得书院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的价值关怀、知识追求的学术精神以及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的统一精神,

D.能懂得书院所体现出真正的价值关怀的人文精神、知识追求的学术精神以及知识追求与价值关怀的统一精神,

 

8.(6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①   。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收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②   。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③   ,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9.(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的全面普及,年轻人热衷自我调侃、自我解嘲的文化氛围的形成,一些流行热词也在不断刷新词库。最近新鲜出炉的热词是﹣﹣“隐形贫困人口”。他们买得起戴森吸尘器;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麦;100块钱一张的面膜用起来也不心疼;一有健身冲动,就非得去办张年卡……他们被称为新时代的“新穷人”。为什么给它加上了“新”字呢?因为他们并不是曾经我们口头常说的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人,他们往往成长在吃穿不愁的家庭,毕业于优秀的大学,从事着高等脑力工作,工资水平高于当地同龄人收入平均值,但是他们往往“手比心快”,在不做任何预算计划的情况下,能毫不犹豫地掏出一万块钱买一台iPhone X.于是,每次到月底,他们的存款数字就会急剧降为负数,此刻他们会进入“冬眠”状态。因为他们把钱花光了,正在眼泪巴巴地啃着馒头,刷着iphone,盼望着老板早点发工资。

(1)请根据上述信息概括什么是“隐形贫困人口”。不超过25个字。

(2)针对“隐形贫困人口”这一现象,写出你的看法。不超过50个字。

四、写作(60分)

10.(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以上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2019-2020学年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解答】(1)D.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这种意识”指代“更多地把如何维护人和天的和谐关系,看作天人之辩的题中应有之义”,不是指代“传统儒学维护天和人和谐关系的意识”,遗漏“如何”等重要信息,偷换了指代内容。

(2)B.“同异”错,没有“异”,文中没有论及它们的不同,且本文第四段与前文内容构成层进,不是完全的总分。

(3)C

2.【解答】(1)C.“通过技术手段采集人、各类交通工具所留下的痕迹信息没多大价值”说法绝对,材料三中说“以现在的技术手段…‥这些数据汇聚起来,并不一定产生有价值或者价值高的信息”;另外保存它们,实际意义不大”分析错误,根据材料四中“利用大数术分析收集起来的人和交通数据”和“将其深化应用”的信息可以看出,只要处理得当,收集的这些信息还是有作用的,保存它们并非“实际意义不大”。

(2)D.根据材料四中“智慧交通在做好自身行业的同时,还需要横向的延伸”的信息可知,“智慧交通的自身建设”与“智慧交向智慧城市的各行业进行延伸”是同时进行的两件事情,两者是并列关系,后者并不是前者的前提条件。

(3)①对智慧交通进行顶层设计,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智慧交通框架体系;②协调各行业各部门机构,群策群力;③制定统一的标准;④提升信息安全,实现信息共享;⑤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交通的实际运用。⑥立足大交通理念,进行全面管理。

3.【解答】(1)“老娘喜欢吃柿子”是张亦然情急之下骗老汉的借口,不是插叙内容。故选C。

(2)第一处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整散结合(或:运用叠词),具有音韵美,突出柿子数量之多,色彩耀眼,渲染了柿子丰收的诱人景象,为张亦然偷柿子埋下了伏笔。暗示柿子树主人培植看护的辛苦和用心,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第二处巧用叠词,描写村庄里的夕照炊烟景象。为下文情节发展作打伏笔,因为“朦朦胧胧”,所以没有看见人,使情节更合理;同时“有饭香时隐时现地飘过”又暗示附近有人,为老汉突然出现埋下伏笔。

(3)示例一:张亦然。张亦然贯穿小说始终,是小说中着墨最多的人物,整篇小说情节紧紧围绕张亦然展开。小说重点刻画了张亦然缺乏严格自律精神的政府公职人员形象,他熟知政策,了解百姓疾苦,明白道理,但言行不一,缺乏自律意识和担当,欺骗百姓为自己开脱,具有一定代表性。小说通过张亦然这一形象,提醒政府公职人员应严于自律、防微杜渐、诚信待民,深化了主题。

示例二:老汉。小说标题是“一个老百姓”,小说中老汉说“我就是一个老百姓”,表明小说主人公是“老汉”。小说突出了老汉的普通劳动者形象。他善良、勤劳、淳朴、自尊、通情达理,是老百姓的代表,富有正能量。小说通过老汉这一形象,深化了主题。赞扬了以老汉为代表的老百姓身上的传统美德,警示政府公职人员应尊重百姓,诚信待民,接受群众监督,廉洁自律。

示例三:张亦然和老汉。小说情节围绕张亦然和老汉二人展开,主要描写了二人之间由偷摘柿子而引起的故事。小说重点刻画了张亦然政府公职人员的形象和老汉普通劳动者的形象,两种形象之间形成对比,个性鲜明。小说通过张亦然和老汉的形象,表达出对缺乏自律精神的政府公职人员的批评和对百姓身上传统美德的赞扬之情,警示政府公职人员应尊重百姓,诚信待民,虚心接受群众监督,廉洁自律。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4.【解答】(1)C.译文:世祖去世,刘义隆派遣将领檀和之进犯济州,南安王元余令韩茂讨伐他。韩茂军至济州,檀和之逃走。高宗称帝,任命韩茂为尚书令,加授侍中、征南大将军。

(2)A.“古人自称用字,称人用名”说法不正确。古人自称用名,称人用字。

(3)C.“他随世祖……讨伐和龙”不正确。原文为“与乐平王丕等伐和龙”,即与乐平王元丕等征讨和龙,并非跟随世祖

(4)①不久(太宗)召韩茂到皇帝所在地,拿骑马射箭考察他,太宗对他深感惊奇,任命他为虎贲中郎将。

②现在如果竭尽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就不合乎抚慰百姓的道理,明年一定和诸位夺取它。

 

参考译文:

      韩茂,字元兴,是安定安武人。父亲韩耆,字黄老。永兴年间自赫连屈丐军中来降,被任命为绥远将军,升任龙骧将军、常山太守,暂代安武侯。仍居守常山的九门。去世,追赠泾州刺史,谥号为成侯。韩茂十七岁时,膂力过人,尤其善于骑射。太宗亲征丁零翟猛部时,韩茂任中军仪仗队旗手。一日狂风骤起,各军旌旗俱倒,韩茂骑在马上擎旗,始终没倒。太宗感到惊奇而询问,召来其主官,主官详细地把情况禀告太宗。太宗令左右说:“记下来。”不久(太宗)召韩茂到皇帝所在地,拿骑马射箭考察他,太宗对他深感惊奇,任命他为虎贲中郎将。后随世祖征伐赫连昌,大破敌军。世祖对诸将说:“现在如果竭尽兵力发动战争,就不合乎抚慰百姓的道理,明年一定与诸位夺取它。”于是迁移其居民而还。韩茂因军功被赐予蒲阴子爵位,加授强弩将军,调任侍辇郎。又随世祖攻统万,大败敌军。随世祖平定平凉,面对韩茂冲击的敌人,无不应弦而亡。因此世祖认为他壮勇,任命他为内侍长,进爵位为九门侯,加授冠军将军。后随世祖征讨蠕蠕,连战连胜。与乐平王元丕等征讨和龙,迁移其百姓而归。随世祖平定凉州,韩茂任前锋都将,战功居多。调任司卫监。记录历年功劳,任命他为散骑常侍、殿中尚书,进爵安定公,加授平南将军。随世祖击败薛永宗,讨伐盖吴。改任都官尚书。随世祖征伐悬瓠,屡败敌军。世祖南征,分兵六路,韩茂与高凉王元那由青州出兵。各军渡过淮河后,宋军相继投降,任命韩茂为徐州刺史去镇抚降人。世祖北返,任命韩茂为侍中、尚书左仆射,加授征南将军。世祖去世,刘义隆派遣将领檀和之进犯济州,南安王元余令韩茂讨伐他。韩茂军至济州,檀和之逃走。高宗称帝,任命韩茂为尚书令,加授侍中、征南大将军。韩茂性格沉着坚毅忠诚老实,虽无文才,参议决策却常常切合事理。作为将领,善于安抚部队,勇敢为当世第一,被朝廷称道。太安二年夏,兼任太子少师,冬天去世。追赠泾州刺史、安定王,谥号为桓王。韩茂的长子韩备,字延德。承袭父爵安定公、征南大将军。

5.【解答】(1)B.“悲伤的惜别之情”错,整首诗感情豪迈,虽写送别,但从“岂能愁见”“真是英雄一丈夫”等可以看出并没有悲伤之情。

(2)①李副使出塞旅程艰苦。以李副使行程中必经的火山、赤亭写旅程艰苦,以此烘托李副使不畏艰辛、毅然前行的豪迈气概。

②李副使经历非凡。他经常出入边地,长期驰骋沙场,早已置乡愁于脑后。

③李副使志向远大。他远赴万里击胡,希望在边塞立功扬名。

 

译文:

       六月的火焰山更是灼热,赤亭道口怕要行人断绝。知道您经常度越祁连城,哪里会害怕见到轮台月。请您下马暂进入酒家垆,送您到万里之外西击胡。功名富贵只向马上求取,您真是一位英雄大丈夫。

6.【解答】故答案为:

①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重点字:凝)

②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重点字:膝)

③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重点字: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1)C。

(2)C。

(3)A。

 

8.①就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②药物浓度会渐渐上升;③药物浓度不是越高越好。

9.(1)有较高收入却不进行消费规划(日常消费无节制)、开销大于收入的人。

(2)可以表示否定:这一现象是欲望与享受交织的产物,无节制的过度消费是一种放纵。

或者:大多数的过度消费是对所谓名牌的盲目追求,从心理上寻求一种认同感,同样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

也可以表示赞同:这实质是种超前消费,也许与传统的“节俭”相悖,但只是一种个人选择,表现了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或者:年轻人在工作学习等方面面临诸多压力,他们只是通过消费方式奖励自己或寻求减压,只要不损害他人无可厚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