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鲁迅先生以___的笔力,将那个黑暗的时代所造成的人性与社会的阴暗描画得___,不仅悲天,而且悯人。带给我们的绝非只有___,而是更多的思考。( )
A.力透纸背、入木三分、震撼
B.力透纸背、鞭辟入里、震惊
C.苍劲有力、入木三分、震惊
D.苍劲有力、鞭辟入里、震憾
2.(3分)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B.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3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孔子治学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理想的、和谐的、公平的社会制度。___.___,___.___,___。
①因此,孔子的社会学说是从改造和培养人着手
②因此,儒家思想的落实必然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可以承担这一理想的社会群体
③而孔子认为,任何社会制度的建立都有赖于一批具有高尚道德人格的人
④正是由于儒家的道德实践旨在成就一种圣人的品格
⑤以塑造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人格目的
A.③①②⑤④B.③①⑤④②C.①⑤④②③D.④②③①⑤
4.(3分)下列对联中,写白居易的一项是( )
①辞帝阙远谪蛮荒,情系孤舟,高吟钓雪;视民瘼伤如己疾,气吞猛虎,敢说捕蛇。
②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③知情达理恤民情,时代清官,沃野稻香百姓乐;屈德抑才曲心志,江州小吏,青衫泪湿万人思。
④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
A.①B.②C.③D.④
5.(3分)下列诗句中,与如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
A.燕子年年入户飞,向人无是亦无非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D.禽鸟也知勤作室,衔泥带得落花归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6.(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戴先生行状
[清]洪榜
先生姓戴,讳震,字东原,世为休宁人。生而体貌厚重,性端严。生十岁,乃能言。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右经一章以下,问其塾师曰:“此何以知其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其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先儒子朱子所注云尔。”即问:“子朱子何时人也?”曰:“南宋。”又问:“孔子、曾子何时人也?”曰:“东周。”又问:“周去宋几何时?”曰:“几二千年矣。”又问:“然则子朱子何以知其然?”师无以应,大奇之。
先生读书,每一字必求其义,塾师略举传注训解之,先生意每不释然。师不胜其烦,因取汉许叔重《说文解字》十五卷授之。先生大好其书,学之三年,尽得其节目。又取《尔雅》、《方言》及汉儒笺注之存于今者,搜求考究。一字之义,必贯群经、本六书以为定诂。由是尽通前人所合集《十三经注疏》,举其辞无遗。
时郡守何公,常以月某日,延郡之名人宿学,讲论经义于书院之怀古堂。婺源江先生永治经数十年,精于《三礼》及步算、钟律、声韵、地名沿革,博综淹贯,岿然大师。先生一见倾心,因取平日所学就质正焉。江先生见其盛年博学,相得甚欢。一日,举历算中数事问先生曰:“吾有所疑,十余年未能决。”先生请其书,谛观之,因为剖析比较,言其所以然。江先生惊喜,叹曰:“累岁之疑,一日而释,其敏不可及也。”先生亦叹江先生之学,周详精整,日从江先生从容质疑问难。盖先生律历声韵之学,亦江先生有以发之也。
东吴惠定宇先生栋,自其家三世传经,其学信而好古,从学之士甚众。先生于乾隆乙亥岁北上京师,见惠于扬州,一见订交。嘉定光禄王君鸣盛尝言曰:“方今学者,断推两先生,惠君之治经求其古,戴君求其是,究之,舍古亦无以为是。”王君博雅君子,故言云然。其言先生之学,期于求是,亦不易之论。
先生行己严介,不苟然,必絜以情理,不为矫激之行。先生接物待人以诚,谋人之事,如恐其不遂,扬人之善,如恐其不闻。其教诲人,终日矻矻,不以为倦也。先生之言,平正通达,近而易知,博极群书,而不少驰骋,有所请,各如其量以答之。凡见先生者,未尝不有所得也。先生之学,虽未设施于时,既没,其言立,所谓不朽者与!
(节选自《初堂遗稿》,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去宋几何时 | 去:距离 |
B.本六书以为定诂 | 本:根据 |
C.断推两先生 | 推:荐举 |
D.如恐其不遂 | 遂:完成 |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震读书天赋异禀,好学多思,他不满足于课堂的简单教授,塾师只得给他《说文解字》;凭着这种精神,戴震读透了《十三经注疏》。
B.戴震谦虚好学,师从婺源大儒江永,倾心求教,深入探讨,从而获益匪浅,尤其是律历、声韵方面的学问,多有启发。
C.王鸣盛评价戴震时,将其与东吴大儒惠栋对比,分析两人学术宗旨的不同。同时,肯定了戴震的学术成就,认为他的学说是不可更改的定论。
D.戴震乐于教导他人,并能因材施教,根据求教者水平的不同,给予相应的指点,保证让每个人都能学有所获。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师无以应,大奇之。
②先生请其书,谛观之,因为剖析比较,言其所以然。
③先生之学,虽未设施于时,既没,其言立,所谓不朽者与!
(4)根据全文,简要概括戴震治学的特点。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7.(1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
辛弃疾
敧枕婆娑两鬓霜。起听檐溜碎喧江。那边玉筯销啼粉,这里车轮转别肠。
诗酒社,水云乡。可堪醉墨几淋浪。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
【注释】豫章:元济之家乡。檐溜:指檐沟流下的水。玉筯:一作“玉箸”,此处指眼泪。淋浪:淋漓,形容畅快、痛快。
(1)词中的元济之形象有什么特点?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简析上片“那边玉筯销啼粉,这里车轮转别肠”的表达效果。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8.(8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子无良媒。(《诗经•氓》)
(2)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3)桃李不言, 。(《史记•李将军列传》)
(4)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登高》)
(5)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6)长桥卧波, 。(杜牧《阿房宫赋》)
(7)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
(8)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9.(20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题。
清明
王亚
清明是一杯绿茶。浅尝便一股子清气,再深啜一口,有韵了,缓得长。人慢慢走着,走得久了就老了死了。所以,清明最能阅见人世,到这一日来看,都是清淡得有些余韵。或有回甘,或茶搁得多了,略涩了些。要不干脆茶质糙些,无论何种水都经得住,倒走得更长久。
多年前,我每天泡一杯绿茶慢慢读杨绛先生的新书《我们仨》,竟在大夏天读出了清明的味道。“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先生一个人在家里行走七千步,寂寞也浅,思念也淡,天地也清阔,却能把你逼得心酸起来。一只手探入胸腔轻轻压挤似的,你的心滴滴答答成了湿毛巾。可你看她那面庞,终是笑的。这是杨绛先生的味道,亦是清明的味道,没有不可收拾的哀愁。
清明的味道是迂回而含蓄的,宜怀人。
祖父毕业于国立某师范学校,四十余岁便殁了三任妻子,也不再续弦,他老了以后笑说:“命硬,就不祸害人了。”他开油坊,挑桐油下广州,为躲兵役以私塾底子考入师范,而后一辈子教书,一个人养活一家九口人。在某个风雨如晦的时期,因为几近成为民国时期某县政府官员的身份,被折磨十余年。他只在老了以后被梦吓醒,仍旧笑:“我还以为又回到那十年。”笑的时候还庆幸地眨眨眼睛。
自我有记忆起,祖父就已经老了。我像只小猫一样跟着他,白天跟他读书习字,夜里给他暖被窝。他脚长盈尺,睡觉时直挺挺伸着一动不动。手也纤长,一把抓住我的脚踝往被头那边扯。
“小孩子睡觉不要蜷着,挺直了,以后做人也这样。”
五岁那年去太原伯父家,半路在郑州转车,他去买票,嘱我乖乖地在广场守行李。我便做着乖小孩,在旅行包上坐了,一等就是很久。他买了票回来时,我揉着惺忪的眼看他,他一脸惊惧地紧紧抱着我,生怕我会从他怀里溜走似的。伯母很多年后还爱羞我,说在太原向祖父发脾气,大冬天的把一只棉鞋都扔到水缸里了,我一直讪笑。无论我多执拗顽劣,祖父从未生气过。
祖父自然也有呵责时。夏天的正午,小伙伴偷偷来唤,我趁他午睡,溜了出去,顶着太阳疯跑疯玩,往往过不了多久,他便用手半遮额头摇着蒲扇来了。
“女孩子不能做一个疯丫头,睡不着就回家读书!”嘴上诘责着,眼里依旧温和。
不记得几岁开始发蒙,父亲为我做了块小黑板,祖父从学校拿回来粉笔,我的小课堂就开课了。
我摇头晃脑跟着祖父读书背诗。李白、杜甫成了我儿时就熟知之人,“老刘食量大如牛”,薛丁山娶了樊梨花……祖父像一个书袋子,每天掏出一些儿来给我慢慢咀嚼,反刍,再咀嚼,咽下。祖父教了一辈子书,我成了他的“关门弟子”,将他的衣钵悉数接过来。是的,我的确接了衣钵,承袭了祖辈父辈的职业与性情,淡然地做着教书先生。
李杜们也种在了心里,和阅读的习惯一起。后来我写李清照、纳兰、仓央嘉措,写茶,写酒,写汉字闲时光,哪一样不是那时种下的呢?可是,祖父终究去了。
我有时清明回去“看”他,想着,是不是拿些我的文字烧给他,让他在那一边也看看他的孙女出书了。我终究是羞怯的,如那年错愕地看他搂着我的神情,紧张惧怕,却不曾有半句言语。我的血脉里流着他的血,便有了家族式的内敛。
祖父一生迂回若此犹自清明,不染无边哀怨,无大喜亦不见大怒,不过事后淡淡一笑,到老脊背都挺直。
清明本该天清地明的淡然,何必牵惹出蚀骨的痛?大约我薄情,清明诗里最不爱杜牧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些凄风苦雨都受不起,如何过得清明?
《逸周书》写“清明之日,桐始华”。想着一路桐花故人般来迎你,凄苦也可抛了。也喜欢《逸周书》这个“逸”字,似古人施施然而来。
“清明风至,音比中吕”。这是《淮南子》里的话。古乐分十二律,“中吕”居各音律之中,是清音。大约就如清明风至,你在风里,会听见谁的一声唤?
今日正清明,我泡了杯徽地绿茶﹣﹣岳西翠兰,名字俗了些,茶味却好,也经泡。一杯清明,算俗到了雅境。今日我没回乡,就以这杯茶遥祭祖父。
桐华,风至,你不慌不忙地走着。也好。 (有删改)
(1)请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第二段的作用。
(2)祖父给了我怎样的人生影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处画线句的含意?
(4)请探究作者以“清明”为题的意图。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10.(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题。
捣鬼心传
鲁迅
中国人又很有些喜欢奇形怪状,鬼鬼祟祟的脾气,爱看古树发光比大麦开花的多,其实大麦开花他向来也没有看见过。于是怪胎畸形,就成为报章的好资料,替代了生物学的常识的位置了。最近在广告上所见的,有像所谓两头蛇似的两头四手的胎儿,还有从小肚上生出一只脚来的三脚汉子。固然,人有怪胎,也有畸形,然而造化的本领是有限的,他无论怎么怪,怎么畸,总有一个限制:孪儿可以连背,连腹,连臀,连胁,或竟骈头,却不会将头生在屁股上;形可以骈拇,枝指,缺肢,多乳,却不会两脚之外添出一只脚来,好像“买两送一”的买卖。天实在不及人之能捣鬼。
但是,人的捣鬼,虽胜于天,而实际上本领也有限。因为捣鬼精义,在切忌发挥,亦即必须含蓄。盖一加发挥,能使所捣之鬼分明,同时也生限制,故不如含蓄之深远,而影响却又因而模胡了。“有一利必有一弊”,我之所谓“有限”者以此。
清朝人的笔记里,常说罗两峰的《鬼趣图》,真写得鬼气拂拂;后来那图由文明书局印出来了,却不过一个奇瘦,一个矮胖,一个臃肿的模样,并不见得怎样的出奇,还不如只看笔记有趣。小说上的描摹鬼相,虽然竭力,也都不足以惊人,我觉得最可怕的还是晋人所记的脸无五官,浑沦如鸡蛋的山中厉鬼。因为五官不过是五官,纵使苦心经营,要它凶恶,总也逃不出五官的范围,现在使它浑沦得莫名其妙,读者也就怕得莫名其妙了。然而其“弊”也,是印象的模胡。不过较之写些“青面獠牙”,“口鼻流血”的笨伯,自然聪明得远。
中华民国人的宣布罪状大抵是十条,然而结果大抵是无效。古来尽多坏人,十条不过如此,想引人的注意以至活动是决不会的。骆宾王作《讨武曌檄》,那“入宫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这几句,恐怕是很费点心机的了,但相传武后看到这里,不过微微一笑。是的,如此而已,又怎么样呢?声罪致讨的明文,那力量往往远不如交头接耳的密语,因为一是分明,一是莫测的。我想假使当时骆宾王站在大众之前,只是攒眉摇头,连称“坏极坏极”,却不说出其所谓坏的实例,恐怕那效力会在文章之上的罢。“狂飙文豪”高长虹攻击我时,说道劣迹多端,倘一发表,便即身败名裂,而终于并不发表,是深得捣鬼正脉的;但也竟无大效者,则与广泛俱来的“模胡”之弊为之也。
明白了这两例,便知道治国平天下之法,在告诉大家以有法,而不可明白切实的说出何法来。因为一说出,即有言,一有言,便可与行相对照,所以不如示之以不测。不测的威棱使人萎伤,不测的妙法使人希望﹣﹣饥荒时生病,打仗时做诗,虽若与治国平天下不相干,但在莫明其妙中,却能令人疑为跟着自有治国平天下的妙法在﹣﹣然而其“弊”也,却还是照例的也能在模胡中疑心到所谓妙法,其实不过是毫无方法而已。
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2)从文章第段中捣鬼“利”、“弊”的角度,分析高长虹对“我”的攻击。
(3)请结合文章,阐释最后一段的内涵。
七、作文(70分)
11.(70分)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凡所难求皆绝好,及能如愿便平常。﹣﹣朱光潜
2018-2019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A。
2.
C.“闹”,比拟,拟人或动物的情态动作;
3.B。
4.D。
5.D。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6.【解答】(1)C.推:推重。译文为:一定要推重两位先生。
(2)C.“认为他的学说是不可更改的定论”错,原文为“其言先生之学,期于求是,亦不易之论”,应是作者认为王鸣盛对戴震的评语是不可更改的定论。
(3)①塾师没法回答,对他大感惊异。
②先生请求这本书,仔细看这书,就为(江先生)剖析比较,说明它是这样的原因。
③先生的学问,虽然在当时没有被施用,去世以后,他的学说得以确立,称得上(是古人)所说的“不朽”了吧!
(4)善于质疑,勤于请益(勤学好问);精于考据,期于求是(追求结论的正确);立说平易。
【参考译文】
先生姓戴,名震,字东原。世代是休宁人。生来就体态相貌敦厚持重,性情端庄严谨。长到十岁的时候,才会说话。从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出来,每天能背几千字还不肯停下来。塾师教授《大学章句》右经一章以下的内容,戴震就问塾师道:“这些内容根据什么知道它是孔子的话并由曾子加以阐述的呢?又根据什么知道它是曾子阐述的大意并由门人记载下来的呢?”塾师回答道:“这是先儒先师朱子的注释这么说的。”戴震马上追问道:“先师朱子是什么时代的人呢?”塾师回答道:“南宋人。”戴震又问道:“孔子、曾子又是什么时代的人呢?”塾师回答道:“他们是东周时期的人。”戴震又问道:“东周距离宋朝有多久呢?”塾师回答道:“将近两千年了。”戴震又问道:“既然这样,那么先师朱子又凭什么知道应该这样的呢?”塾师没法回答,对戴震大感惊异。
先生读书,每个字都非要探求它的含义。塾师约略地举出儒家《传》《注》上的释义来解释说明,先生内心的疑惑常常不能完全消除。塾师不能忍受他的烦扰,因而取出东汉许慎撰著的十五卷本《说文解字》来给他。先生十分喜好这本书,研读了三年,完全掌握了这本书的关键。又取来《尔雅》、《方言》以及在当时还留存的汉代经师的笺注,进行广泛、深入的搜求、考索、研究。一个字的含义,一定要在儒家各部典籍中都能解释得通,并能够依据汉字六种造字以及用字法进行追溯,这才把它作为确定的含义。通过这种方式,完全读透了前人集合历代《传》《注》而成的《十三经注疏》,穷尽该书的所有字词,无一字一词遗漏。
当时徽州知府何公,经常在每月的某一天,延请本地的名师大儒,在紫阳书院的怀古堂评讲论说经书的义理。婺源的江永先生研究经学有几十年,对于《三礼》以及在步算、钟律、声韵、地名沿革方面都深有造诣,博古通今,学究天人,是一位高山仰止的大师。先生求见了一次就仰慕不已,于是带上平时的研究所得,向江先生请教质询。江先生见他年纪轻轻,却学识渊博,甚感投缘,相处愉快。有一天,江先生列举出历算中的几件事情来问先生道:“我有个疑惑,十多年不能解决。”先生请求(江先生出示)这本(他存有疑惑的)书,仔细观看这书,然后就给江先生剖析比较,说明它是这样的原因。江先生大为惊喜,叹服道:“多年的疑惑,一下子就消除了,你的精敏,不可能赶得上啊!”先生也叹服江先生的学问,周到详尽、精严整饬,每天跟随江先生从容地质疑辩论。而先生在律历、声韵方面的学问,也是由江先生启发的。
东吴惠栋惠定宇先生,他的家族自三代祖先以来都是传授经学的,他的学问,讲求实据,尊奉古义,跟从他学习的读书人甚为众多。先生在乾隆乙亥那年北上京城,在扬州晤见惠先生。见面一次就结为好友。嘉定人光禄寺卿王鸣盛先生曾经说过:“如今研究学问的诸位先生中,一定要推重两位先生,惠先生研究经学追求古义,戴先生追求正确的结论,从根本上说,如果不遵从古义,也就无法成为正确的结论。”王先生是学识渊博的君子,因此他的评论一语中的。他评价先生的学问,追求的是正确的结论,这也是不可更改的定论。
先生立身处世严肃耿介,从不随便,一定要用合情合理来要求自己的言行,不做出奇异偏激的行为。先生用诚意来待人接物,帮他人做事,就怕这事没做成;称扬他人的善行,就怕他人没听见。他教导他人,整天勤劳不懈,不觉得疲倦。先生的言论,平和中正,而又通情达理,贴近日常生活,容易让人理解,虽然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却一点也不脱离实际,任意发挥,有人请教,各自按照各人不同的水平来给予答复。但凡见过先生的人,从来没有得不到收获的。先生的学问,虽然在当时没有被施用,然而,去世了以后,他的著作学说得以完成确立,也称得上是古人所说的“不朽”了吧!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7.
(1)第一问:衰老(白发苍苍,老态龙钟);无聊,孤独,寂寞(起听檐溜喧嚣,以消磨时间,排遣郁闷);客居他乡,外表潇洒,内心凄苦(与友人聚会饮酒,结社赋诗,徜徉于水云乡,但是哪堪醉墨几淋浪);思乡念远之情深挚(别肠如车轮旋转,无休无止)。
第二问:诗人对元济之生活境况(年老寂寞、思乡之情)的理解与同情;祝愿元济之早日回到家乡。
(2)虚实结合(从元济之家人和元济之两方着笔),欲写元济之思乡,先写家人思念元济之,行文委婉曲折,能更好地表达元济之的思乡之情;把元济之抽象的“别肠”比作车轮旋转,无休无止,具体形象地写出其浓郁的思乡之情。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8.【解答】故答案为:
(1)匪我愆期(重点字:愆)
(2)辩乎荣辱之境(重点字:辩)
(3)下自成蹊(重点字:蹊)
(4)百年多病独登台(重点字:登)
(5)沧海月明珠有泪(重点字:沧泪)
(6)未云何龙(重点字:龙)
(7)歌窈窕之章(重点字:窈、窕)
(8)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重点字:流)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9.
(1)①写杨绛寂寞思念中的清阔、清净,表现老人坚韧的人生,与下文祖父的性情形成映衬。②为下文回忆祖父的人生做铺垫。照应标题与前文“清明”这一节气。
(2)①让我懂得正直做人的道理:祖父睡觉时一丝不动,也要求我挺直了,做人也要这样。②种下我的文学种子与培养我的阅读习惯:祖父教我读书、写字、背诗。③我继承了祖父的职业:祖父用教师的职责感染了我。④对我淡然温和性格的影响:祖父一生坚韧、平淡、清和、内敛。
(3)①桐华、风至,象征着祖父淡定、清正的人格魅力。②祖父从容面对一切。③既表达了对自己的安慰,也表达了对祖父人生态度的理解。
(4)①清明是慎终追远的节气,作者表达了对祖父的思念。②清明是天清地明的淡然,作者赞美祖父清正、从容、淡定的品质。③体现了作者对在苦难面前能淡然处之的人生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10.
(1)首先,由中国人普遍爱猎奇好异,引出大自然“捣鬼”的手段是有限的,远远比不上人的捣鬼手段。接着,分析捣鬼术的利与弊,并以历史和现实的事例加以说明。然后,进一步揭露了当权者的捣鬼术,“治国平天下”的妙法,其实是“毫无方法”。最后,作者强调捣鬼术从来都不会成大事,必将失败。
(2)“狂飙文豪”高长虹抨击“我”劣迹多端,却又并不发表,引人想象,方式含蓄而效果深远,这是“利”;又因不发表,含蓄而影响模糊,竟无大效,这是“弊”。
(3)捣鬼者故意采用含蓄的方法来迷惑人。捣鬼有一点效果,因为含蓄能够蛊惑人心;但终究无法“分明”而影响有限,无大效用。作者认清捣鬼者的实质是毫无方法,从古到今捣鬼必无成大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