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浙江、江苏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18学年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三地市联考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8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徜徉在这古貌新颜的昔日皇家园(yóu),无论是年(yú)古稀的老人,还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B.商场如战场,为获取额外利润而(tún)积商品,这样鬼鬼崇崇的行为并非没有风险,因为提高了库存成本,(sé)本也是咎由自取

C.和(xū)的阳光照耀着这片闻名遐迩的古村落,虽然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但山青水秀,粉墙黛瓦,农家小院的生活依然那么(qiè)意

D.走出(yìng)凉的胡同往大街上走,张道明没走多久就汗流夹背,待举步迈入店门时竟然一阵眩(yùn),定了定神以后,还是心有余悸

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山谷深邃,池塘清幽,一股清凉之气挟着荷叶的清香扑面而来。荷叶密密地覆盖了水面。【甲】它们交叠着,错落着,平铺着,斜张着:以各种姿态被阳光照亮。而那些盛开的片片花瓣,被片片荷叶衬托,由阳光与水光交映,粉红、碧绿的颜色更加扑朔迷离。【乙】古人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绘的想必就是这种情景。阳光不只直接透耀着朵朵红花,同时还投射到如一只只巨掌的荷叶上,跌落在绿叶间隙的水水面上。【丙】受了光的叶与水,轻轻搖晃,微微动荡,隐隐起伏,并在摇晃与动荡中,把闪烁不定的光反射到娇艳的花朵上

(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邃B.扑朔迷离C.不只D.投射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3.(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工厂的保安人员,不管是专职的还是兼职的,只要是履行安全保卫职责,就都必须参加安全生产知识和消防知识培训取得相应资格以后才能执勤

B.人工智能程序设计是最近两年受到广泛关注的热门技术,但就尖端制造、纳米科技、新材料开发、互联网等行业早已有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

C.画家不仅热爱生活,还拥有强大的表现力,一片树叶、一缕阳光、一泓清泉,都被画笔记录在小小的画布上,都能借此展现出艺术创造的无穷魅力

D.随着网络服务和物流服务无远弗届,人们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线上密切而线下疏远,传统的礼节能否延续就成了一个令人忧心的新问题

4.(3分)根据下面文段的中心话题,把游离于话题之外的一句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现代汉语词典》是为促进汉语规范化服务的。1956年,国务院责成语言研究所编好以确定词汇規范为目的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除全面正确贯彻以往国家有关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外,还注意吸收近年来制定、修订的规范标准的最新成果。为此,词典编辑室始终与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始终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全国高校,特别是语言学界、辞书学界专家的大力支持。条目的注音的修订参照《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修订课题组的意见。可以说,《现代汉语词典》的多次修订,体现了有关学科研究的新成果,落实了国家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新规范。

5.(6分)三年时间,共享单车“收获”了交口称赞和如潮批评。支持和反对的理由,可以概括为下面两组词语。请你根据自己对共享单车的看法,以其中一组为关键词写一段话。要求:表明自己的态度。运用关键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0字。

支持的理由:低碳环保、快捷方便、价格亲民

批评的理由:乱停占道、手续繁难、天气制约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欧洲气候不同,因此产品不同,适宜于产品交换。随着市场关系的发展,产品通过河流或相邻的两个定居地之间开辟的林中道路进行运输。这类商业最重要的特点也许主要是买卖大宗产品,如木材、粮食、酒、羊毛、青鱼等,是为了满足15世纪欧洲日益增长的人口的需要,而不象东方商队那样,运输奢侈品。地理因素在这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因为水上运输商品要节省得多,而且欧洲有很多可通航的河流。四周环海,进一步促进了重要的造船业的发展,到中世纪末期,波罗的海、北海、地中海和黑海之间的海上贸易十分兴旺。可以想象,这类贸易会因战争而部分中断,并受歉收和天灾等地区性灾害的影响;但总的说来,贸易继续扩大,使欧洲进一步繁荣,物品更加丰富,结果形成了新的财富中心,如汉萨同盟或意大利商业城市。定期的长途商品交换,促进了国际范围内汇票、信贷制度和银行业的发展。 商业信贷和后来的保险单的存在本身表明了经济状况的基本可预測性,这是以前世界任何地区的私商难以具备的条件。

     商业、商人、港口和市场分散地,尤其是不受监督的自由发展所带来的政治和社会影响,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是,没有办法完全压制经济发展。这并不是说,市场力量的兴起没有使许多掌权者感到不安。封建贵族怀疑城镇是异己的中心和农奴的庇护所,经常试图剥夺其特杈。同别的地方一样,商人不时遭到劫掠,商品被盗,财产充公。罗马教皇对高利贷的表态,在很多方面可从中国儒教对渔利的中国人和放债人的厌恶声中找到共鸣。但基本事实是,欧洲没有一个可以有效地阻止种种商业发展的统一政权;没有一个中央政府能通过改变发展重点促使某一特定工业兴起或衰落;没有曾严重阻碍莫卧儿帝国经济发展的税收人员对商人和企业家进行系统的、普遍的掠夺。举一个具体而明显的例子,欧洲在基督教改革运动那种政治分裂的环境中,很难想象每个人都承认教皇1494年将海外世界划归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势 力范围,更难想象,一道禁止海外贸易的命令(类似明代中国和德川幕府时代的日本所颁布的)会产生什么效果。

     事实是,即使有人在掠夺和驱逐商人,欧洲总还有些诸侯和地方王公愿意容忍商人及其做法。据资料记载,受压迫的犹太商人、破产的佛拉芒纺织工人、受迫害的胡格诺派教徒带着自己的专长,迁往他乡。一位莱茵兰的男爵对过往的商旅征税过重,就会发现商路改到别处去,他的收入急剧减少。一位君主若要赖债,再次受到战争威胁并急需资金装备部队和舰队时,要借款就极其困难了。银行家、军火商和工匠都是重要的,而不是无足轻重的社会成员。欧洲大多数政权与市场经济逐步地、不同程度地建立一种共生关系,为市场经济提供了非任意独断的法律制度(其至对外国人也不例外),并通过税收获得日益增长额贸易利润的一部分。早在亚当•斯密提出他的正确论断之前,西欧某些社会的统治者就已意识到。一些缺乏洞察力的领导人﹣﹣﹣西班牙的卡斯提尔国王或偶尔某位法国波旁王朝国王﹣﹣﹣实际上往往是杀鸡取卵,其结果是财富减少,军事力量随之削弱,这一点,除了最迟钝的人,大家很快都明白了。

(选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中欧洲市场形成的分析,符合原文观点的一项是   

A.欧洲因为气候不同导致产品不同,适宜于东方商队跨越地理障碍输入亚洲产品进行交换。

B.为了满足大量人口的需要,大宗产品的运输规模大,只能通过河流或相邻地区间的道路。

C.欧洲造船行业的发展同地理因素密切相关,欧洲有很多可以通航的河流,并且四周环海。

D.因为海上贸易受战争及歉收、天灾等灾害的影响是可以想象的,故而经济状况可预测。

(2)下列关于欧洲市场力量的发展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商人不时遭到劫掠,商品被偷被盗被抢或被充公,不受监督的自由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后果。

B.教皇对高利贷的表态,在很多方面可以说是由中国儒教对渔利的中国人和放债人的厌恶声引发的共鸣。

C.基督教改革时期欧洲的基本事实是没有一个中央政府,不能通过改变发展重点来促使某一特定工业兴起。

D.政治分裂的环境中,很难想象教皇1494年将海外世界划归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势力范围会产生什么效果。

(3)概括文中提到的不利于国家繁盛的做法。

7.(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钓者

贾平凹

 

    一个黄昏里,河边的芦苇全白絮了,我放牧回来,坐在牛背上,悠悠地吹那笛儿,脚便不停地分踢着两边扑过来的芒梢儿。蓦然,就瞧见那弯弯的柳树根上,坐着一个人钓鱼,草帽把脸全遮住了,一只蜻蜓停在那帽沿上。我感到新奇,这一定不是山里人;从牛背上溜下来,悄悄走近去,他没有动,钓竿横在那里,已有几条黑脊梁在啜那钩上的小蚯蚓了,那浮子就微微地激动,像落下的一朵芦絮,又像冒上来的一个水泡儿。那人还是不动。我却急了:

“钓,快钓!”

     他好像才发现了我,但立即又好像没发现我了,一动不动地坐他的地,那钓竿依然没有拉,浮子静了一下后,又微微地激动了。

     但我终是看清他的脸了,很黄,满下巴的毛也黄,连两手的食指和中指都是黄得发焦。我立即掉头逃走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怪人,一个外乡来的怪人了。

     第二天,第三天……几乎是每一个黄昏,我放牧回来,总要好奇地往那芦苇深处的柳树下看看,他还在吗?他还在的。那么坐着,像一尊石头。但终未见他钓上一条半尾来。

     这一天,一头牛病了,半下午的时候,我便赶牛回村了,在队牛圈里,我竟看见这位钓者了。他双脚踩在牛粪里,用锨往外铲那粪块,粪是泥草沤的,铲不动,手就伸下去了,那焦黄的食指和中指,一抠,抠起一大块来。……抠完粪了,又去担干土垫,扁担在肩上跳,他前后顾着,用两手抓住捺,摇摇摆摆走,已经看见我在笑看他了,并不一言一笑,我想:他原来扁担都不会担,自然是不会钓鱼了。然而,粪出完又垫好了,他却抱了那鱼竿,又踽踽地向河边走去。

      我随着他,看他在那里坐定,垂下钓竿去,立即又一动不动了。月亮升上来,静静地照在水上,芦苇上,他只是坐着,不拉钓竿,甚至连拉上来看也不看一眼。我真担心他已经瞌睡了,随时会掉下水里去的呢,我走过去,说:

“你是要钓水里的月亮吗?”

     他看看我,又好像没有发现我了,但突然又回答说:

“钓鱼。”

“鱼已上钩了,为什么不钓呢?”

“鱼可怜见的。”

      我简直要笑啧了,问道:

“那你在水里钓什么呢?”

“钓愁!”

      这句话,一直到几年后,我才明白了是什么意思,但那时,只觉得可笑,越发证实他是一个怪人。

      后来,我就慢慢了解清这个怪人了。他是一位作家,据说写过好多好多的书,因遭受不白之冤,来到山里。人们都在推测,他怎么始终不说话呢,劳动后,却总去钓鱼。

     虽然他不和我多说话,我也只会陪着他空钓鱼,但我们毕竟是成了朋友。两年后,他却走了。那天,我放牛回来,照样去河边芦苇深处:一河清水,没有他了,那水里成群的鱼儿都集在那柳树根前,但它们再也吃不上那钓钩上的蚯蚓了。我回到家里,母亲说,他已经被调走了,那杆钓竿是送我作纪念,留下了。

     从此,我再没有见到这位钓者了,我也没有拿了那钓竿坐在河边芦苇深处去钓鱼。

     但我终于又在河边的芦苇深处碰上他了哩。

     今年春天,我依旧放牛回来,弄着我那笛儿,悠悠地吹,任着牛儿在芦苇丛的曲径里走。蓦地,我看见一个人,在那柳树根上,横一杆钓竿,一动不动地坐着。啊,是他吗?但我又多么害怕是他呀!他在这里钓了几年的愁,他已愁得可怜了,他不能再在这儿钓愁了啊!

      我走近去,那人没有发现,但是就是他!人已经很老了,但脸却显白,满下巴的毛也白了。我默默地坐下来,陪着他,他始终没有发觉,那么横着鱼竿,那浮子又开始在微微地激动了,激动着…….我毕竟长大了,不忍心看着他那痴呆的样子,站起身悄悄走了。

     此后,每天黄昏,我总瞧见他坐在河边芦苇深处钓鱼了。

     我终于走近他去。

      我大声地问他,他发现我,立即就站起来,把我抱住了。我很吃惊,不知道他这是怎么啦,心想愁极了的人会这么发疯的,就眼泪哗哗地淌下来,但他就替我擦了,而且嗬嗬嗬地大笑起来,他原来也有笑声啊,竟笑得这么美!

“你钓吧。”

“我钓够了。”

      我看看身边,并没有什么银鱼儿闪动,问:

“还是愁吗?”

“不,是文章。”

“文章?”

“我现在又有笔了,要来写书,白天劳作,晚上写作,黄昏里出来构思,就又要靠这鱼竿了。”

      哦,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这浅浅的河里,不光是有鱼,不光是有愁啊

(1)文中“我”为什么认为“他”是一个怪人,请简要分析。

(2)指出文中三处加点词“终于”在句中的作用。

终于:   

终于:   

终于:   

(3)柳宗元的《江雪》塑造了一个钓者的形象,本文也塑造了一个钓者的形象,情分析这两个形象有何异同。

(4)“原来这浅浅的河里,不光是有鱼,不光是有愁啊!”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8.(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与人论谏书

杜牧

 

    某疏愚于惰,不识机括,独好读书,读之多矣。每见君臣治乱之间,谏诤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自秦、汉以来,凡千百辈,不可悉数。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夫迂险之言,近于诞妄;指射丑恶,足以激怒。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上。是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观其旨意,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一决怒气耳,不论其他。

     今有两人,甲谓乙曰:“汝好食某物,果食之,必死。”乙必曰:“我食之久矣,汝谓我死,必倍食之。”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何者?迁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此常人之情。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上不说。张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上曰:“人不当如是邪?”乃从桥。近者宝历中,敬宗皇帝欲骊山,时谏者至多,上意不决。拾遗张权輿伏紫宸殿下,叩头谏曰:“昔周幽王幸骊山,为犬戎所杀;秦始皇葬骊山,国亡;玄宗皇帝宫骊山,而禄山乱;先皇帝幸骊山,而享年不长。”帝曰:“骊山若此之凶邪?我宜一往,以验彼言。”后数日,自骊山回,语亲幸曰:“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

    今人平居无事,朋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尚宜旁引曲释,使人乐去其不善而乐行其善。况君臣尊卑之间,欲因激切之言而望道行事治者乎?故《礼》称五谏,而直谏为下。

(有删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千百辈,不可悉

数:计算,查点

B.以卑凌尊,以下

干:冒犯,干犯

C.人不当如是邪

晓:知道,明白

D.敬宗皇帝欲骊山

幸:君王到某地游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纳谏悔过行道者

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B.是谏杀人者,杀人愈多

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此常人之情

而后今将图南

D.况君臣尊卑之间

以老户牖之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历史上进谏的人多,而纳谏的人少,原因是“辞语迂险,指射丑恶”,不仅被谏者难以接受,进谏者也往往遭受不幸。

B.作者借用甲乙之间对话来阐明,进谏“循常”易于接受,进谏“迂险”易遭抵触。这个平易、生活化的设例幽默风趣,通俗易懂。

C.汉成帝从桥上过,是因为张猛的说法比薛广德的容易让人接受;唐敬宗去骊山,是因为张权舆的进谏激起了他的好奇与兴趣。

D.本文论证手法多样,讲道理与摆事实结合,使得文章观点鲜明,论证充分,逻辑清晰,最后得出结论“直谏为下”,使人信服。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

  

今人平居无事,朋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尚宜旁引曲释,使人乐去其不善而乐行其善。

  

9.(8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咏蜂

                                                                        姚勉

                                百花头上选群芳,收拾香腴入洞房。

但得蜜成甘众口,一身虽苦又何妨?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请赏析“百花头上选群芳,收拾香腴入洞房”两句诗。

  

(2)两首诗的情感是否相同,请试作分析。

  

10.(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论语•里仁》)

(3)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4)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朱熹《论语集注》)

【注】约:贫困。

按照朱熹的解读,孔子用“水”“山”来说“知者”“仁者”,使用的是   手法。 孔子弟子中“君子固穷”的代表人物是   

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仁德”修养在人克服环境影响中的作用。

11.(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2)世人皆浊,   ?众人皆醉,   ?(屈原《渔父》)

(3)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巔。      。(李白《蜀道难》)

(4)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驾一叶之扁舟,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四、作文(60分)

12.(60分)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7年12月15日,电影《芳华》公映。剧中的男主角刘峰是一位公认的“活雷锋”,是文工团中最善良的一个人。但他的善意并没有得到他人的珍视、命运的眷顾,他不幸成为一个社会底层的残疾人。电影《芳华》引发了关于“如何善良”的广泛争论。

     2018年1月3日,湖南株洲公交车司机李晖在开车时因为突发疾病去世。在昏迷前,他尽力坚持,把车开到路边停稳,提醒乘客下车。新闻传开后,感动了无数人。

      虽然上面两件事并没有直接关系,但它们的确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善意要不要以回报为前提。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2017-2018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解答】A.正确;

B.“折本“中的“折”应为“shé”;

C.“和煦”中的“煦”应为“xù”;

D.“荫凉”中的“荫”应为“yìn”。

故选:A。

2.【解答】(1)B“扑朔迷离”指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从上下文“粉红、碧绿的颜色”看,应改为形容色彩繁杂的“斑驳陆离”。

(2)B.引文虽完整,但不是独立使用,引号内不用句末点号。

3.D(A.结构混乱,“只要是履行安全保卫职责,就……”和“……才能执勤”杂糅,可删掉其中一个句式;

B.搭配不当,介词“就”用于引导动作的对象或话题的范围,所组成的介宾词组不能用于修饰表示存在的动词“有”,将“就”改为“在”;

C.成分残缺,前面主语是“画家”中间主语暗换为了“一片树叶、一缕阳光、一泓清泉”,而后“都能借此展现出艺术创造的无穷魅力”的默认主语又换成了“画家”,所以需要补充出来,在“都能借此展现出艺术创造的无穷魅力”前添加主语“画家”;)

4.第5句。第5句是顺着第4句说下来的,也和第6句有一定关系,但内容是说修订工作得到帮助与支持,与词典的规范性并没有关系。删去不影响文意表达。

5.

支持。共享单车是大自然的好朋友,低碳环保,不产生废气;又是上班族的得力助手,地铁口、公交站,触手可及,快捷方便;还是社区生活的“邻家伙计”,价格亲民,几块钱能骑半天。

反对。共享单车已经是全民公敌,乱停乱放,占道碍事,泛滥成灾;而且是过街老鼠,圈钱有术,退押金困难,商誉难保;还有就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一遇刮风下雨,完全解决不了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6.【解答】(1)C(A.张冠李戴,文中第一段“欧洲气候不同”是指欧洲内部各地区之间气候不同,而非与其他大洲之间不同。B.强加关系,原文并没有大宗产品只能通过河流和道路运输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D.曲解文意,原文第一段是“商业信贷和后来的保险单的存在本身表明了经济状况的基本可预测性”,可知可预测不是因为战争、歉收、天灾等地区性灾害的影响可以想象。)

(2)C(A.无中生有,文中第二段“不受监督的自由所带来的政治和社会后果”并不包括“商人不时遭到劫掠,商品被偷被盗被抢或被充公”。B.混淆时态,原文第二段“罗马教皇对高利贷的表态,在很多方面可从中国儒教对渔利的中国人和放债人的厌恶声中找到共鸣。”罗马教皇的表态和中国儒教的厌恶,并没有先后关系。D.偷天换日,原文第二段“很难想像”的是“每个人都承认”这一情形,而不是“会产生什么效果”。)

(3)掠夺和驱逐商人。征税过重。视银行家、军火商和工匠为无足轻重。任意独断的统治。

7.

(1)“他”不是山里人,外地人,每天钓鱼;样子邋遢,沉默寡言,不容易亲近;钓鱼却不拉鱼上钩,同时还同情鱼儿,说鱼儿可怜;说“钓鱼”是在“钓愁”,更是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

(2)强调我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强调了我对不幸再次来到山村的他的关心。强调了我得知真相后,内心的高兴和心中的豁然开朗。

(3)相同点:两者都是一个寂寞而孤傲,不被人理解的形象。文中“钓愁”这个词写出了“他”借愁,同时更是用“钓愁”刻画了一个坚持己志,孤傲的形象。

不同点:柳宗元《江雪》中的钓者孤傲到底,拒绝与世界和解;本文的钓者经历苦难后,慢慢走出困境,重新点燃生命的希望,“钓”出了事业与梦想。

(4)河里不光有鱼可钓,还可以抒发不平和忧愁。同时,钓鱼的行为还给人写作的灵感。“他”的忧愁与振奋都在河边得到展现,这条河见证了一个生命的崛起,河里蕴含着希望。这条河就是生命,“我”从钓者的生命历程中,感悟到生命的复杂多样,有困难,有新生,有不幸,有希望。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8.【解答】(1)C.让人明白不应当像这样。晓:告知,开导,使(让)人知道,明白,使动用法。

(2)D.介词,在。(A项:连词,承接;连词,转折。B项:因为、由于;介词,用。C项:判断词,是;副词,才。)

(3)C.“好奇与兴趣”的说法不正确,根据原文第三段“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可知,是为了让别人知道“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

(4)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5)(进谏的人)希望君主一下子醒悟从而达到天下太平,(如果君主)不醒悟就(情愿)自己被杀家族被灭,只有这两种(方式),不思考折中的方法。

如今人们平常相处没有纷争,朋友亲人讨论规劝教诲时,还应该从侧面引导委婉解释,让人乐于抛弃他不好的方面,并且乐于发扬他好的方面。

9.

(1)拟人的手法(人格化手法)把蜂当成人来写,生动形象可感。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对蜂的动作描写细腻可感,如“选”“收拾”“入”等,把蜂的忙碌写得活灵活现。

语言幽默风趣,如把花称为“群芳”、蜂房称为“洞房”。

(2)不相同。

姚诗认为蜜蜂勤劳采花,最后酸成蜜,虽然辛苦奔波,但是想到能为众人带来幸福,辛苦又算什么呢?赞美了蜜蜂大公无私,造福众人的高尚品质,也表达了作者为公为民的情怀。

罗诗认为蜜蜂勤劳采蜜,但最后的成果都被他人享用,自己什么好处也没有。作者对蜜蜂劳作的意义产生怀疑,认为蜜蜂不值得如此辛苦。作者用蜜蜂来影射世上那些争利积财者,他们往往徒劳无益。既有同情又有嘲讽。

 

《蜂》白话译文:

不管是平平的地面还是在高高的山峰,所有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们占领。它们采尽花蜜酿成蜂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那些醇香的蜂蜜呢?

 

诗歌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虚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如一开始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二、叙述反诘,唱叹有情。此诗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议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叙,四句主议。“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末二句有反复之意而无重复之感。本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亦反复而不重复。言下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甚显。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诗人矜惜怜悯之意可掬。

   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平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两种解会似相龃龉,其实皆允。因为“寓言”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为某种说教而设喻,寓意较浅显而确定;另一种是作者怀着浓厚感情观物,使物著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训,但“寓意”就不那么浅显和确定。如此诗,大抵作者从蜂的“故事”看到那时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写下来,不直接说教或具体比附,创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较大灵活性。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意义的苦辛人生,与蜂相似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一种是“运锄耕劚侵星起”而“到头禾黍属他人”。这就使得读者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作不同的理解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劳动光荣成为普遍观念,“蜂”越来越成为一种美德的象征,人们在读罗隐这诗的时候,自然更多地倾向于后一种解会了。可见,“寓言”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古老的“寓言”也会与日俱新。

10.

比喻  颜渊

(1)孔子认为具备“仁德”的人容易克服外部环境的影响。

   (2)因为具有“仁德”修养的人“安于仁”,天性就接近仁,能如同山一样,安于穷困,不受环境影响;而没有“仁德”的人容易受环境影响,会变得胡作非为。

 

译文

(1)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好动,仁德的人恬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2)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3)孔子说:“君子可以安于困厄,小人遭受困厄就会胡作非为。”

(4)孔子说:“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比喻。 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喻。”

11.【解答】故答案为: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点字:悱)

(2)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重点字:淈、醨)

(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重点字:钩)

(4)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重点字:作)

(5)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